•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稚園教師對「鄉土語言教學態度」與「鄉土語言教學的專業能力 和師資」之看法。本章依據研究問題與目的,探究分析相關文獻。全章共分四節, 分 述如下:第一節為「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與價值」,第二節為「鄉土語言教學的發展與 現況」,第三節為「教學態度相關理論」進行深入探究,第四節為「鄉土語言師資培訓

」,第五節為「鄉土語言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鄉土教育政策為世界教育潮流,代表多元文化的教育,在民主社會下推動母語教 學,進行母語傳承,是維護人權的表現。199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的一般性大會宣布:

從2000年起,每年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紀念國際 母語,旨在促進文化和語言的多元性,保護世界多種語言的寶貴資產;2001年「世界文 化多樣性宣言」也指出,世界各國應維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捍衛文化的多樣性與尊重人 的尊嚴是密不可分的,每個人都有權利使用自己的語言,特別是用自己的母語表達思 想、進行創作以及傳播自己的作品(李黛華,2008)。由上述可知每個人都有學習各種 語言的權利,因此,本節所要探討的是「鄉土語言的意涵」以及「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 與價值」。

一、 鄉土語言的意涵

鄉土(Local geography and history)包含地理空間、生活經驗與情感認同等層面,

其代表的不僅是出生、生長或所居之地,亦包括風俗、習慣、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 人們的生活,更是對於個人具有高度意義的主體空間,自我對其具有深厚的情感且受其 影響的地方(熊召弟,1995;黃玉冠,1994;詹茜如,1993)。因此,鄉土語言則是指 在鄉土上所使用的語言(李慧娟,2003)。基於上述,研究者針對國內外學者對於鄉土

10

11

表2-1-1 國內外學者對鄉土語言意涵的整理表(續1)

資料來源: 研究者自行整理 學者

(年代)

鄉土語言的意涵

施炳華

(1998)

母語就是「父母的話」是嬰兒自出生以來,父母一直跟他說的話,

是祖先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語言,包還了族群文化的感情,對自 己的肯定和體認自己和族群關係的重要標幟。

鄧毓浩

(1996)

使用母語本身就是一種權利,亦是一種基本人權,在民主社會裡 推動母語教學,進行母語傳承,即是維護人權的一種表現。

范文芳

(1995)

方言是一個族群的嬰兒出生時,聽到他的母親所說的「母語」,在 語言教學上,母語又稱作「first language」,它有自己的語音、語 彙、語法,也代表著一種風俗和文化。

洪惟仁

(1995)

母語不一定是「媽媽教的話」,而是民族語言。

Skutnabb-Kangas

(1984)

母語不見得是「母親的語言」或「父親的語言」可能是個人認同 的語言、或最先學會的語言、或者是個人感覺最流利的語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1968)

一個人在幼年時學會的語言,而且成為他思想溝通時最自然的工 具。

Carroll

(1955)

(引自林金泡,1995)

母語是具有系統性的結構及排序的語音,是人類族群做為溝通的 工具,而且能表達人類環境中各種發生的事物、事件及過程。

12

楊智穎(2003)全面性的指出鄉土語言包含五個意涵:第一,它是指出生地或第一 個故鄉所使用的語言;第二,它是居住的地方所使用之語言,而隨著居住的環境或學區 的不同,所使用的鄉土語言會有所改變;第三,一個人應該能夠同時具備多種鄉土語言;

第四,鄉土語言是代表著基層民間的社會,同時可以區隔統治階層或官方語言的一種語 言;第五,曾經存在這塊土地上的語言,也可以算是鄉土語言。

近年來臺灣因大量外籍新娘帶進多國的母語,導致許多新臺灣之子不會說臺灣本土 語言,而臺灣本土語言,對這些新臺灣之子來說,如同學習第二或第三種語言。因此,

為了保護臺灣本土語言,人們對母語的認定已不再侷限於「父母的話」或「最先學習的 語言」(郭金川,2005)。

融合各位學者的看法,鄉土語言是我們土生土長的語言,深富濃厚之情感,亦是我 們思想溝通、傳達訊息時,最自然及親切的工具,更是肯定和體認自己族群文化關係的 重要的資產。本研究當中所指的「鄉土語言」,是目前臺灣普遍使用的語言,包含國語、

客家語、閩南語或原住民語言等。

二、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與價值 (一)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

語言是人類表達情意、思想溝通、增進情感的媒介,更是文化傳承的工具,在人類

文明的進步過程當中,語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人類所共有珍貴的文化資產,鄉 土語言教育推行,讓學生開闊視野,改變態度,建立自信心,肯定多元文化的意義(李 黛華,2008;劉福鎔,1998)。

承如上述,語言不只是人類表情達意、互相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保存的媒介,也 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族群認同的一個憑據,更甚者母語本身就是一種權利,也是一 種基本人權(鄧毓浩,1996),所以鄉土語言教學有其必要性。

從單純的字面意義而言,鄉土語言教學是指在各語言族群聚居之地,各自實施其母 語的教學(施炳華,1999)。亦指學校中的教師激發學童學習母語的興趣,讓他們有積 極參與語言活動的機會,使母語成為他們之間彼此溝通的工具(湯廷池,2001)。但在 深層的意義上,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除了指導學生學習鄉土語言,維護土生土長熟悉親 切的鄉土語言,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文化,喜愛自己的鄉土文化,進而傳遞固有鄉土文化;

13

更能以鄉土語言進行其他相關學科的學習,展開尊重、包容、欣賞多元族群文化視野,

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的內涵(周素娥,2009)。藉由鄉土語言教學,重視鄉土語言,讓學 童激發對自我鄉土文化的認同、瞭解自己的文化,增進自我文化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也 促進各族群多元文化的了解,將祖先的思想、文化、情感傳遞給年輕的一代,使傳統文 化不再失根,並且不再認為,說母語是一種「較沒水準」的表現,重建內心對母語的感 情,以家鄉、先人的歷史成長為傲,而更能熱愛這片土地(陳惠萍,2003)。

鄉土語言教學除了文化、民族、教育上的意義之外,以教學的形式而言,鄉土語言 教育大致有兩個層面的意義,包括1.「以母語來施教」:少數族群所熟習的語言來進行 相關學科的學習,是一種以母語來輔助教學的形式;2.「教母語」:教導學生的母語,

進而使學生認識自己的文化,有文化保存與發展的意義(林雅雯,2001;黃政傑、張嘉 育,1997)。

洪惟仁(2002)指出鄉土語言教學的三個意義:1.「文化上的意義」,語言文化的 教育早已成為世界教育的主流,是民主主義的精神;2.「民族上的意義」,語言是族群 歸屬的象徵,族群歸屬是人一生最寶貴、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人也無權剝奪他的這份 權利;3.「教育的效果」,實施鄉土語言教學,對提高非標準語區學童的就學率和學習 成績最有幫助。

臺灣的鄉土語言教學是肩負著跟隨世界潮流之趨勢,維護民族文化與提昇教育成果 的責任。吳明清(2001)指出鄉土語言教學被認定是本土化的教育政策,本土化是指「特 定的土地本來就擁有的,而不是外來或輸入的」,與「在地」的意義雷同,但鄉土語言 不管是不是小孩的母語,都意味著是大家所居住的一片土地上通俗的方言。

范文芳(2002)從國家語言政策、教育人權及學術文化角度,說明在臺灣實施鄉土 語言教育的意義:1.從臺灣是一個多族群、多語言之多元文化背景來看,族群文化、族 群語言有必要好好保存並且幫助其創新。單單從我們對古蹟文物、野生動植物都必須加 以保存的立場,當然要從事母語教育;2.為了彌補過去七、八十年來,臺灣各族群語言、

文化受到日本政府以及中華民國政府之忽略及壓迫,現今政府有必要推展母語教育,來 挽救、延緩原住民、客家、閩南各族群語言文化之萎縮和淪亡;3.除了共通語言之外,

增加外國語、各族群母語之教育,對學生之語言思辯能力有助益無損害,對臺灣之社會、

國家的和諧團結有助益無損害。諸如種種的鄉土語言教學意義,證明了當初推行國語,

灌輸學生「愛國就要說國語、說母語是不愛國的」,這個觀念絕對是錯誤的(洪惟仁,

14

2002)。

實施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可以說是因應多元文化教育、本土意識覺醒的時代需求 和社會需要,選擇適當的鄉土語言教材,配合學習者的身心發展和課程發展理論,對學 習者所實施的一種教育活動,這種活動兼顧正式與潛在課程,促使學習者能透過鄉土語 言的學習,認同自己的族群,了解、欣賞自己族群的文化,並激發對族群文化保存、傳 遞的使命感,對不同族群的文化能尊重欣賞,培養其本土情懷和多元文化的世界觀(施 任芳,2003)。

基於上述專家學者之論述, 研究者認為鄉土語言教學的意義包含如下:

1.鄉土語言教學的實施,是人類重要的文化資產保存、族群認同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2.鄉土語言教學提昇自我文化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也開創各族群多元文化的視野。

3.鄉土語言教學激發學童學習語言的興趣,進而成為溝通的工具。

(二)鄉土語言教學的價值

羅暉玲(2003)認為,教育部自90學年度起將鄉土語言列入學校正式課程之中,即 希望藉由學校的推動,保存臺灣豐富的語言資源。江文瑜(1996)認為母語教學是維持 多元語言社會的必要條件,多元語言社會是活潑的社會,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各語

羅暉玲(2003)認為,教育部自90學年度起將鄉土語言列入學校正式課程之中,即 希望藉由學校的推動,保存臺灣豐富的語言資源。江文瑜(1996)認為母語教學是維持 多元語言社會的必要條件,多元語言社會是活潑的社會,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