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提出本研究背景及研究者的研究動機;第二節為本研究的 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則是對本研究部分的名詞給予操作性的定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新加坡特殊語言環境之情形

新加坡目前的華語教學面臨著一項相當艱巨的考驗。根據新加坡教育部 2010 母 語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近年來新加坡的語言環境已出現了變 化,大部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已廣泛地使用英語。雖然在學校裏,華語是課程的一個 組成部分,但英語才是教學的主要媒介語,也是新加坡政府所承認的官方語言。新加 坡教育部母語檢討委員會針對新加坡語言環境變遷的實況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 證實了:

一、 英語已經成了主要的家庭用語。

二、 學生的家庭語言環境已經日趨複雜,例如在學習華語的小六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家裏主 要使用英語,另外三分之一則使用母語,而剩余的三分之一是兼用英語和母語。

三、 不同的家庭用語會影響學生學習母語的態度及掌握母語的能力,這從來自英語家庭背景的學生較 不喜歡學習母語可以看出。 (新加坡教育部母語檢討委員會,2011:15)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新加坡社會語言用語上的特殊性。在任何一個 國家,母語通常會被看作是第一語言,然而在新加坡,由於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語 言背景,而大部分的家庭都用英語作爲溝通的語言,因此非母語的英語成了新加坡人 的第一語言,而作為母語的華語則成了第二語言。因此,學習華語對新加坡學生來 説,等同於學習第二語。學生的英語能力比華語能力來得強,在家裏和社會中也常使 用英語多過華語來溝通,而影響了他們對華語學習的興趣及能力。除了華語課,其它 科目都以英語授課,學生接觸和使用華語的範圍逐步縮小,能書寫出通順的華語語句 的人數也日漸減少。這正是目前新加坡華語教師(研究者本身)所面對和必須克服的 迫切問題。故此,本研究才會選擇第二語言為華語的學習者作爲研究對象,希望透過 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和方法以及自身的行動研究,能幫助找到能提升學生寫作態度、

動機以及表現的最佳策略,並盡可能協助學生克服寫作方面的困難。

2 貳、自身教學實務之困境

研究者在培養學生華語能力的四項語言技能—「聼、說、讀、寫」中,選擇對

「寫」方面進行研究設計的緣由,可回溯到研究者於新加坡擔任國小教師的期間,在 教授寫作課時所面臨的難題。在自身三年多的教學經驗中,研究者發現新加坡的國小 學生在掌握華語四項語言技能時,普遍上最弱的一環往往落在「寫」方面。一般而 言,在書寫方面,學生本身也覺得他們的華語不如英語。這一點,可以從他們的測驗 和考試作文成績得到印證。在新加坡的國小教授寫作,即作文,每所學校在題材上是 統一的,但教學法卻是非常靈活且有彈性,因此華語教師在作文教學的方法及形式上 都相當隨性,各教各的。研究者在教授三至五年級的國小學生寫作文時,大部分偏向 的寫作教學方式是利用「結果法」,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如何寫出一篇看圖作文或命 題作文。然而,研究者卻發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協助下雖然都能夠完成一篇内容豐 富,描寫生動的文章,但到了實際的課堂考查或期中期末考試時,竟察覺大部分的學 生缺乏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的能力。這些文章不是在内容上不完整,顯得單調乏味;

否則便是句法出現語病、錯別字太多。

因此,研究者進行了檢討後,整理出了兩種原因。一是學生找不到寫作的樂趣,

認爲學習寫作只是爲了應付考試。顯然地,學生若沒有寫作動機,在課堂以外的時間 就更不可能自主性地練習寫作,導致寫作能力一直無法提升。二是研究者長期以來採 用的教學方法及形式,並非是對學生學習寫作最有幫助且最有效益的策略,這種方法 或許只會造成學生過度依賴教師以寫出作文,因此面對自主寫作的情況時,學生就會 頓時感到特別手足無措。不管是以上哪種原因,身為教師的研究者都有義務解決這些 問題,讓學生們能首先對寫作產生興趣,再加強他們寫作方面的能力,使之運用自 如。

研究者認爲想解決新加坡國小學生寫作方面的難題,並從中探究出一套適宜的寫 作教學設計方案,就必須先釐清新加坡教育部對未來華語教學課程的規劃,才能在教 學設計上加以配合。在 2010 母語檢討委員會報告書中,委員會為將來新加坡的母語課 程改革計劃作了詳盡的説明。委員會列出了母語教學的三大目的:一、加強學生的母 語溝通技能;二、培養學生對母族文化的意識和鑑賞能力;三、希望學生將來能與亞 洲、以至世界各族群聯係接軌。而爲了達到這些目的,委員會認爲關鍵在於培養善於

3

運用母語的學習者,幫助學生樂於學習並經常使用母語,即「樂學善用」母語。這也 正是接下來新加坡母語教學的宗旨。因此,研究者希望本研究能與此宗旨相呼應,在 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樂趣的同時,也培養他們善於應用寫作的能力。研究者認爲華語 教師必須先幫助引起學生内在的寫作動機,激發出他們對寫作的熱情後,再想辦法幫 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使他們具備善於寫作的條件。

此外,在報告書中,委員會也強調接下來的母語教學要注重培養出能夠在日常生 活中善用母語,有效地與他人溝通的學習者。因此,爲了配合「樂學善用」這一新方 針,除了所提出的「聼、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之外,委員會在母語課程中還加 入了兩個新的項目,即「口語互動」與「書面互動」能力的培養。從而,我們可以看 出接下來新加坡教育部重視的是如何培養出新加坡學生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與人互動 溝通的能力。舉例説明,若針對寫作而言,就可以安排學生閱讀電郵後,透過書面語 回應發信人。透析了新加坡母語教學的整體課程規劃與標準後,研究者所發展的臨床 寫作教學方案,在内容題材方面會圍繞這一主題進行設計,以便實施時更具針對性。

參、華語教學之重視與價值

從學術理論層面看,總體而言,目前華語教學法的研究比較重視對「聼、說」技 能的培養;對「讀、寫」,尤其是「寫」的技能培養的研究比較薄弱。在語言教學 中,「寫」的交際作用也往往被認爲沒有「聼」和「說」重要,在一些語言教學的大 綱中,「寫」也較少受到關注(羅青松,2002)。但也有學者認爲要把華語作爲外語 教學,應該重視書面語的教學,若打好書面語的基礎,才會提高口語能力的可能性。

然而,這些都是有待教學實踐上的檢驗才可得出的結果(趙世開,2000),否則也只 是天方夜譚。研究者在教學的實踐中,總是強調語言教學應重視一同培養⎾聼、說、

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缺一不可,尤其在越難培養的書面語能力上就更應該想辦法 幫助學習者解決寫作方面的困難,而不是對其不重視。基於此,這促使在教學中發現 學生寫作難點的研究者,更想透過行動研究探索出能幫助解決學生寫作問題的教學方 法。畢竟,學生寫作能力上的欠缺對將來他們書面交際溝通方面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衆多學者也在各項研究中指出華語作爲第二語言教學的研究近年來備受重視,而 且在語言學領域中,它也逐漸分歧爲一個新興、獨立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學科(邢福 義,2000;陸儉明,2005;張旺熹,2005)。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的崛起,也

4

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學習作爲他們第二語言的華語,新加坡人民也不例外。但研究者發 現對於華語寫作教學的研究不足,目前也依然停留在沿襲母語寫作的教學思路上,缺 乏針對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華語寫作教學的研究。而大部分的研究對象是成年人,對 於國小學生為對象的研究也比較薄弱。基於此,雖然進行華語寫作教學設計的研究是 一個漫長且艱巨的工作,但研究者還是希望所研究出的結果能爲這方面的研究增添一 定的價值與貢獻。最後,除了可改進自身的實務教學情境之外,同時也能獲得解決問 題的收穫與經驗,促進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