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於僑校擔任導師的任職期間,發現韓國華僑學生學習國語文時有許多 困難,導致中文的表達能力較為低落。其緣由可以往追溯到 1978 年開始海外華 僑的家庭結構有所改變,華僑與韓國人通婚比率增高,使得部分華僑學生母語環 境轉變為以韓語為主,而對華僑學生的語言認同與語言學習而有所影響(王恩 美,2010)。研究者開始思考現今僑校使用之傳統教學方式與現有的教學設備,

是否能讓這群可能將中文視為第二外語的僑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因二十一世紀的 到來,資訊融入教室的學習已逐漸影響傳統的教學現場,也逐漸滲入到各個教學 領域中。教師需要具備知識經濟管理、轉化、分享、應用、創新的能力;學生則 透過資訊科技的學習與使用,提昇整體的學習效率,其也可以成為華語學習者運 用及思考語言的管道之一(孫志齡,2003;教育部,2003;陳亮光,2008)。因 此,本研究希望透過資訊科技的融入調整教學國語文模式,達到教材設定之國語 文教學的目標,也希望瞭解使用資訊科技在僑校國語文教學上是否具有成效。

一、僑校學生學習困難

經由半年與僑校學生的相處,以本班學生為例,觀察到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 國語文有許多的辛苦之處,分成下列幾點說明:其一教材的使用上有些許難點,

因僑校使用之學生教材來自於臺灣國小教材,教材銜接尚無問題,但其教材對臺 灣的部分學生學習上實有理解以及學習上的困難,對僑校學生的影響更顯著。其 二,沒有完整的語言文化環境,學生學習無法持續,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因僑生 家庭環境因素,本班大部分以韓語為母語。雖然課堂規定說中文,但下課時間、

回家時間等,反應式語言以韓文居多,導致中文口語表達能力較弱。其三,學生 文字表達能力較弱。學習成就低的學生,除口語表達能力低外,文字能力表現上 也較低,上課的互動也有所影響。此外,部分學生會將韓文寫入作文中的生詞區,

不主動查詢不會的字、學生生詞使用較困難等。其四,學生學習環境為傳統型教 學設備。學生教室以傳統式白板、CD 播放器為主,全校共用一台投影機,但因 教室不足以及環境使用問題,學校大部分老師教學較少使用到數位工具,主要以 傳統教學方式為主。

以上觀察,希望透過實際的教學改進,在行動中反省歷程與變化,希望可以 改善學生之學習難點,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語文的內容以及運用。

二、應用科技學習的趨勢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設計教育科技標準

NETS-S(2007)則針對學生以及 NETS-T(2008)教師指標如下:

表1-1 ISTE 教育科技標準教師與學生指標 學生NETS-T 教師NETS-T 1. 創造與創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促進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造 Facilitate and Inspire Student Learning and Creativity

2. 溝通與合作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設計及開發數位時代學習經驗與測驗 Design and Develop Digital Age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Assessments 3. 研究與資訊使用順暢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fluency

數位時代工作與學習的塑造 Model Digital Age Work and Learning

4. 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與決策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and Decision

數位公民權和責任的推動與塑造 Promote and Model Digital Citizenship

and Responsibility 5. 數位公民權

Digital Citizenship 6. 科技運用與概念

Technology Operation and Concepts

進修專業成長以及領導力

Engage i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Leadership

資料來源:整理自(ISTE,2007; ISTE,2008)

在科技學習的趨勢中,學生及老師各有各的資訊科技任務需要在教學現場中 呈現,師生間除了使用科技工具外,需要提升到可以運用科技工具培養創新能力 外,還有學習到數位時代的學習方式以及權利和義務,教師身為學習者表率的角

色,需要擁有一個更高層次的數位科技使用思維以及行動。這樣環境影響下的新 世代教育價值觀雖還是為普遍的教育價值傳統進行,但需要教學者去判斷數位科 技的使用的時機,並不斷地創新教學、教材與時俱進、設計具有使學習者能力整 合的課程等,努力走在前端帶領學生,才能引領學子到更廣闊、有深度的學習視 野(江惜美、余坤庭,2010)。

新生代的數位原生「digital native」的誕生,年輕一代的學子已經將科技 媒體的使用視為平常,大環境如何改變來迎接這一群數位原生過來的衝擊,可以 再繼續更深入地探索(Jones, Ramanau, Cross & Healing, 2010)。面對著一波波來 的資訊浪潮,科技學習可以影響學生的的範圍不只在於學生和老師的互動,也包 含同儕、家長、校長及不同國家的專家們,如何趁著政府的政策,帶領這群新生 代的學子們邁向新世代,需要一起關注與努力(張家綺,2011)。透過以上內容 可以了解資訊的議題中,強調教師以及學生對於資訊的運用與學生對於大量資訊 的處理及思考能力,也是值得我們重視以及正視的。

三、韓國僑校的資訊融入需求

韓國於經濟起飛之後,積極透過資訊與溝通科技(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提高教育品質。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於 2011 年規劃 施行「智慧型教育策略(Smart Education Strategy)」,其中的「智慧」代表五種 學習的特徵包含,自主的(Social)、積極的(Motivated)、適應的(Anywhere Anytime)、資源開放的(Resource)、技術融合(Technology),並訂出智慧型的 教育體系方式、更新教育環境、方法以及評量、培訓相關教師,希望可以培養出 21 世紀的全球領導者。預計 2015 年達成國小到高中的紙本教材資料數位化、平 板與手機等資訊輔具,皆能接軌與網路資源上課與學習,以及校園無線上網的學 習環境建置完成,達成智慧型學校的建立以及教育全面施行(教育部,2012;蘇 孝正、 陶陽,2013;曾燦金,2012)。

而韓國教育的改革雖然不會提供僑校資源、經費建置智慧型的學校以及教育 經費,但這樣的教育改革環境與風潮,勢必也會促使韓國僑校的關注進而施行規 劃和轉型,使課程融入多媒體科技等教育方式,逐漸成為僑校未來計劃發展的趨 勢和銜接韓國教育趨勢的重點之一。海外華僑學校雖然經費不足、基本的配備不 多,但希望藉由此現有資源規劃相關的科技融入課程的可能性,讓學生的學習發 揮最大的效益,展開學習視野,試著突破目前學習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