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督導包含了知識、技巧和技術,最重要的是,督導員在跟另外一個 人建立關係時,他的態度和感受。」——Marchant (n.d.;引自王文秀、

李沁芬、謝淑敏、彭一芳譯,2003:158)

上述引言指出了本研究所關切的,督導員(supervisor)之知能、態度與 眼光,以及與之息息相關的督導員訓練與發展議題的重要性。首先,本章緒論部 分包含以下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 三節為名詞釋義,分別闡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以「督導員發展與訓練的重要性」、「輔導教師對於『輔 導教師督導員』的需求」,以及「焦點解決取向對於培育輔導教師督導員的合適 性」三項進行分述。

一、督導員發展與訓練的重要性

督導(supervision)意指助人專業之實務工作中,由資深者為其它同領域之 專業者所提供的一種介入,乃具評鑑性與持續性,包含了教導、諮商、諮詢工作 的部分內涵,以監督與把關專業服務的品質、增進專業人員的功能,並具有平行 歷程(parallel or reciprocal processes)的獨特特性(Bernard & Goodyear, 2014),

亦即督導過程與諮商過程具有相似與相通的適用理論、方法和動態關係(徐西 森、黃素雲,2007)。

在具體執行督導時,通常為一正式安排、於固定而規律的時間內,對實務 工作進行省思的工作;乃為一個支持性的、催化/促進性的關係,於其中接受專

2

業中較資深成員的訓練,談論工作困難、處理實務工作者之素材、催化實務技能 之發展、成為一位更能省思的實務工作者,並聚焦於為當事人發展出最佳的實 務;其過程時而艱辛、時而享受,並應貫串、持續於實務工作生涯(Cutcliffe & Lowe, 2005; Scaife, 2009)。亦即,助人專業社群的主要關注在於「做出對於當事人有助 益的介入」,而督導員的工作即能協助創造出有效能的助人者;督導員在督導歷 程中扮演了一個核心、重要的角色,影響著受督者各個層面的學習與成長,並進 而影響案主的學習與成長(Desmond, Rapisarda & Nelson, 2011; Watkins, 2012a, 2012b)。

督導制度對於進行有效臨床服務的重要性,在心理助人專業領域中已被大 力強調(Kassan, Fellner, Jones, Palandra, & Wilson, 2015)。督導文獻中,關於督 導工作的定義(例如:Bernard & Goodyear, 2014;Scaife, 2009)、督導工作的角 色、行為與功能(例如:Hawkins & Shohet, 2012; Neufeldt, Iversen & Juntunen, 1995)、督導模式(例如:Bernard & Goodyear, 2014; Hawkins & Shohet, 2012)等 相關主題,皆有許多文獻進行闡述。然而,從上述常見的督導相關專書與研究主 題可以發現,文獻多從「督導工作」對於「受督者」之影響的角度來進行闡述,

論及如何進行督導方對於受督者有助益、有效能,但少從「督導員」的角度來進 行思考與關注。

學者亦提及同樣的觀察:諮商督導的專業文獻,主要集中在「諮商受訓者」

的發展,以及督導工作和督導員可以如何幫助、促進其發展;然而卻極少關注「督 導員」的發展路徑,亦很少關注特定督導訓練或督導經驗,對於督導員發展的影 響(Granello, Kindsvatter, Granello, Underfer-Babalis, & Moorhead, 2008)。舉例 而言,受到高度發展與採用的「督導的概念化模式」(Conceptual Model of Supervision, Bernard & Goodyear, 2014),乃由三個軸線所組合成的立方體架構,

呈現出重要的督導內涵:第一個軸線為「督導員的任務」,含有:架構與組織督 導、個別督導、團體督導、現場督導等四項因素;第二個軸線為「影響督導工作 的參數」,含有:評鑑、倫理與法律考量、督導模式、個別差異、關係歷程等五

3

項因素;第三個軸線為「受督者的發展階段」,包含實務工作者從新手轉變為熟 手的發展層級。——這些因素中,「督導員的發展階段」與影響其發展的因素,

硬是被忽略與排除在外了。

不僅如此,即使現存有少數關於督導員發展的文獻,然而此主題的理論仍 為不足階段。Watkins(2012a)指出,1990年代至今,督導員發展之相關理論一 直未經演進,學界對於督導員發展的關鍵事件與因素、各種督導員的人格特質及 其它調節變項對於其成長歷程的影響、以及能指引我們思考督導員進步與退步之 變動情形的過渡理論(transition theory),都是所須尋求突破與探究的督導員發展 之理論議題;Bernard與Goodyear(2014)亦提及,督導員發展理論大多僅描述 各階段的特徵,但少描述出能促進其發展的督導員行為。是以Majcher與Daniluk

(2009),以及Watkins(2012a)對於督導員發展主題的研究方法皆指出,「督 導員發展」主題於實證檢驗上,仍屬極初期的階段,因此目前探究此主題最有用 的研究方式,乃為質性研究取向

作為督導工作中的關鍵角色,督導員對於督導工作深具影響。例如 Bernard 與 Goodyear(2014)指出,督導員自身的督導經驗與發展、技能、智慧、人格 特質等值得關注的因素,可知督導員重要職能、角色與特質等對於督導工作的重 要性。Bernard 與 Goodyear(2014)曾提出一個概念化模式(Concept Model of Supervision Process and Effects),指出各項影響督導歷程的因素,其中,包含了 下列與督導員相關的因素:督導員自身的督導經驗與發展、技能、智慧、人格特 質等值得關注的因素。此外,性別與種族等文化變項、督導員的信譽、督導同盟 的品質、督導員的模式、督導員的風格、受督者的發展層級、「受督者-案主」與

「督導員-受督者」關係的平行歷程、倫理要求、督導員運作的理論模式、個別 或團體督導等運作模式,都是「督導員」影響「受督者能力」的中介因素或調節 因素。可知,督導員之背景文化與發展因素,對於督導工作之成敗良窳具有舉足 輕重的影響,極需專業的訓練培育與相關經驗之探究。

4

然而,如同 Bernard 與 Goodyear(2014)指出,督導員與受督者的發展歷 程,有一個重要的差異:當督導員於多元的場域促進受督者的發展時,督導員自 身卻鮮少為其督導工作接受督導。或許因為督導員的角色極具權威地位,被視 為「專業者中的專業者」,在諮商專業仍在發展的地區裡,督導員大多由專業場 域中,實務或研究上較資深與具專業地位/職位者「自然而然」地生成、擔任的 角色。然而,督導員實際上也是人,亦有脆弱的時候、這個角色亦有從新手到 熟手的發展歷程,需要被支持、具有實踐經驗、以及受到持續的培養;督導員 的生成、發展與相關因素之獨特性與經驗,亦需要受到重視、滋養與探究。由於 諮商輔導「督導」與「實務工作」的性質與任務有所不同,因此,具備成為諮商 師/輔導教師資格者,不必然等同於具備成為勝任的督導人員的資格(王文秀等 譯,2003;徐西森、黃素雲,2007)。

Watkins(2013)即指出 Chessick 於 1971 年的重大貢獻:心理治療的學習 與教學、作為與成為督導員,逐漸被視為一個發展的旅程,是需要被「課程」與

「實務經驗」(即督導工作、專題討論會或工作坊、督導的督導(supervision of supervision))兩者致力促進的。當督導員能受到訓練的滋養,經由課程與實務 經驗推動學習,並且置身於志趣相投者所環繞、促進的環境中,於此歷程中學 習做督導時,新手督導員的督導角色將被預備,開啟以督導員來思考的歷程,

以及開啟了督導員認同的發展(Watkins, 2013)。實務專家與實證研究結果一 致、強力地指出,若只有進行督導的經驗,並不足以確保督導員的發展(Vidlak, 2002; Vieceli, 2006),而須輔以督導員訓練,以助益督導員的發展歷程(李玉 嬋,2000;Baker, Exum, & Tyler, 2002; Gonsalvez & Milne, 2010; Vidlak, 2002;

Ybrandt & Armelius, 2009),使新手督導員感到有所準備、具有較高的督導自我 效能、具備進行督導的勝任知能、較能助益於受督者、以及有較高的督導員發 展層級(引自 Bernard & Goodyear, 2014; Milne, 2010; Milne & James, 2002; Sundin, Ogren, & Boethius, 2008; Watkins, 2012a),同時,督導員訓練亦為督導倫理的重 要部分(林家興,2012;Hawkins & Shohet, 2012; Scaife, 2009)。

5

然而,相較於諮商訓練的方案,督導訓練是一種較新的專業訓練(Falender

& Shafranske, 2004),十分值得發展與探討。好在,雖然很緩慢,但是督導員訓 練對於督導員的重要性,已在心理健康領域中,較以往被廣泛地認可與接受

(Borders, 2010; Watkins, 2012b)。多位學者指出,於臺灣,由於往昔督導人員 的教育訓練工作缺乏專業資格的認定、督導制度的建立、以及有計劃的訓練課 程,同時由於諮商與輔導機構的工作負荷量重,而使督導工作無法落實,導致 輔導與諮商人員「專業枯竭」的現象(引自徐西森、黃素雲,2007)。時至今日,

督導員的資格及培訓制度仍在發展與建立階段,但值得稱許的是,以臺灣輔導 與諮商學會諮商督導認證辦法(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5),與臺灣諮商心理 學會心理諮商督導認證辦法(臺灣諮商心理學會,2015)為例,可知「曾接受諮 商督導理論與實務訓練課程」、或者持續接受諮商督導繼續教育課程,將成為擔 任督導員的必備條件。而以往較被忽視的「輔導教師督導員」之訓練課程與認證 辦法,專業協會亦開始持續地加以關注,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亦在初步研擬相關 草案中。

綜合上述,督導員接受訓練、成為督導員的發展經驗、歷程與相關因素,對 於督導員本身、督導工作,乃至整體助人專業工作的成效與發展,都極具重要性,

而為本研究所欲探究的主題內涵。

二、輔導教師對於「輔導教師督導員」的需求

於目前的實務現場中,輔導教師對於督導的需求是很明確的,然而卻因為學 校督導體制及輔導教師之時間不足,此需求往往擱置犧牲了(柯雅瓊,2009;游 于萱,2014;蘇盈儀,2007;Oberman, 2005; Page, Pietrzak & Sutton, 2001)。尤 其,輔導教師的工作層面與職能是包含多面向而獨具專業性的,由於缺乏重視與 專門的培訓,目前具備輔導教師督導員(school counselor as supervisor)之專業 知能——具備諮商、行政、方案等學校輔導多元層面之督導知能、具系統觀、對 校園在地的理解、熟悉與敏感度——,而能勝任者付之闕如(彭淑婷、許維素,

於目前的實務現場中,輔導教師對於督導的需求是很明確的,然而卻因為學 校督導體制及輔導教師之時間不足,此需求往往擱置犧牲了(柯雅瓊,2009;游 于萱,2014;蘇盈儀,2007;Oberman, 2005; Page, Pietrzak & Sutton, 2001)。尤 其,輔導教師的工作層面與職能是包含多面向而獨具專業性的,由於缺乏重視與 專門的培訓,目前具備輔導教師督導員(school counselor as supervisor)之專業 知能——具備諮商、行政、方案等學校輔導多元層面之督導知能、具系統觀、對 校園在地的理解、熟悉與敏感度——,而能勝任者付之闕如(彭淑婷、許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