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是針對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探究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之學 習困難,進而發展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根據研究結 果提出高職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合作學習教學的實務與建議。本章共分為四節

,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 名詞解釋,第四節為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背景

「國家建設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技職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培育社 會所需人力,實用技能班的實施,引導許多失落的國、高中學生,使他們找 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成為國家社會有用的基層技術人 才(許文敏,2000)。

實用技能學程是技藝教育的一環,為落實因材施教、適性教育之理想(教 育部中部辦公室,2001) 針對未滿十八歲具就業傾向之未升學、未就業國中 畢(結)業生,在高職設立三年段「延教班」,增加國中畢業升學管道,並 為延長國民教育奠定基礎(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01)。

研究者從幾位現任高職資深教師之教學經驗得知,目前高職課程傳授之 知識著重於未來就業技能的應用,課程的設計偏向基本操作技能之訓練,但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份教師偏重機械式技能訓練,只求技能訓練內容符合考 試要求,以獲取高分為目的,往往忽略學習者是否能將所學知識或技能利用 團隊合作方式應用到真實的日常生活問題上,亦即學習者缺乏在書本知識以 外適應社會的能力訓練,因此,當學習者完成高職學業並到社會上任職後,

者在從事教職前,曾在業界從事資訊軟體相關工作,深刻體驗理論與實務之 間,一直有著某種程度的差距。

依職業學校教育目標而言,主要目標在培育社會所需人力,研究者發現 教師的工作並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而已,Boyett 與 Conn (1991)指出職 場上要能成功,必須擁有以下的能力:學習如何學習、競爭力、溝通力、人 際處理能力、適應力、合群體效率等。所以研究者需要一套教學教法可以讓 每個學生達到史賓賽 H. Spencer (1820) 所指的教育的目的是在預備將來完美 的生活。

貳、研究動機

學校的教師對實用技能班的學生,常帶有偏見,學期初的時候,課表公 佈後,教師們總會習慣性的數一數實用技能班的上課節數,若被排過多實用 技能班的節數總不免抱怨一番,為自己未來一學期的教學生活自怨自哀,教 師總認為實用技能班的學生如能順利畢業,就算很好了,不用報以太大的希 望,所以上課都以生活常規為主,教學內容為輔,但其實近年來實用技能班 教學之多元化,在於專業技術與基礎學科的教學成就上皆有獨特之處,倘若 多給予學生鼓勵及肯定,假以時日,這些學生皆能有良好的成就(宋輝建,

2000)。

研究者本身在陽光高職(化名)擔任資料處理科電腦老師的工作,有鑒於 電腦教學,實屬機械式操作的課程,上課教師示範後由學生將方才所學模仿 操作,師生間的互動和同材的互動不高,容易有兄弟各自爬山的狀況,且亦 有往後社會刻板印象學習電腦的人較不易和人溝通,故研究者試圖以合作教 學,促使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都得以達到平衡為教學的最大目標。

所以實施合作學習是要讓學生知道,人是群居的動物,若要生活在社會 中,一切的活動都是社會活動,學校的一切活動也不例外,一般普遍呈現在

學校的現狀是,學生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若學生能把下課交流的精力,

轉換到課堂上的交流,那教師教學的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依鄭富家(2002)提出實用技能班學生具有下列特質:

一、自我觀念較消極,大多不能肯定自我

二、人際關係較差、較自我關切,具有較多的反社會及退縮傾向;社會 適應、學校關係及家庭關係較差。

三、較缺乏勤勉、堅忍和負責的態度,較有好逸惡勞的習慣。

四、面對困境,具有消極、退縮、或逃避的傾向。

五、焦慮的程度較高、具有衝動、暴力的傾向。

六、父母社經背景普遍較低。

七、學生入學前學業普遍低落,基本語文及數理能力低。

八、家庭經濟情況較差,工讀比例偏高。

九、生活習慣及生活常規較差,較不服父母及師長的管教。

十、上課遲到、不專心,缺席及中途離校比例高。

十一、對職業的認識及職業成熟度不足,對自己的未來目標不確定。

十二、對學習一技之長及獲取高職文憑意願強烈。

十三、在技能學習的表現上,高年級比低年級學生為優。

十四、大部份實用技能班的學生,具有高的學習滿意度傾向。

研究者回到校園再次進修,經由台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師長 教導,同學經驗的交流,瞭解到以往的教學態度是非常不正確的,也體認到 教師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也會以不同的學習成效作回 饋,面對教師對實用技能班上課狀況不佳的困擾,研究者決定化被動為主 動,不再每學年的對課表望之興嘆,決定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Johnson

(1992)也指出,學校不是要改變教學內容,而是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

由不同的教學法有所成長,研究者也可藉此瞭解合作學習可能的成果與問 題,藉此作為再反省改進的動力。

因此依呂學人(2000)提出八項對實用技能班教師的教學建議,期能增 進實用技能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及學習表現:

一、多獎勵與讚美,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多提供學生自我學習的機會。

三、成為知識促進者及資源引導者。

四、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關注學生的認知準備與情感準備狀態。

六、妥善利用教學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七、結合並善用資源以豐富技藝教學。

八、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環境。

依 照 鄭 富 家 (2002)提 出 十 四 個 特 質 實 用 技 能 學 程 學 生 的 特 性 與 呂 學 人

(2000)提出八項教學建議,研究者認為合作學習是研究者選擇教學法第一 選擇,在合作學習當中實用技能學程學生為學習的主人,且教師在教學前會 先行佈置一個利於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需指導學生 正 向 的 思 考 與 人 際 合 作 的 技 巧 , 而 各 組 的 小 組 組 長 也 可 以 成 為 知 識 的 促 進 者,這再再的說明合作學習是研究者選擇教學法的不二選擇,而且合作學習 在國外已經有超過一百年的悠久歷史(Johnson & Johnson, 1994)。在我國近 年來,也積極地推行這種教學方式(黃政傑、林佩璇,2002)。研究者盼能 研究成果也能如林佩旋(1992)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 究中探討高職生在「社會科學概論」課堂上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班級氣 氛、合作學習的狀況及其中的差異情形,受試學生對合作學習有積極肯定的 態度,合作技巧日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