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Web2.0 的實踐

在進入以創新思考、協同合作為主的後知識經濟時代,過去傳統知識管道的 獲取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對於知識的求知慾望。在1996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認為全球邁 入知識經濟,以知識資源的擁有、配置、產生和使用,為最重要生產因素的經濟 型態;2002 年,經濟學人雜誌認為即時經濟時代來臨;近幾年,整合網路化、數 位化、虛擬化、知識化、行動化、即時化的協同創新與知識整合的「後知識經濟」

年代,將成為未來企業與個人競爭力的主要趨勢,而結合了知識儲存、團隊學習、

網路社群、即時通訊、文字出版與訂閱特色的部落格(Blog)議題已逐漸被重視與 應用(陳永隆,2006)。

根據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公佈 2009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報告,截至 2009 年 1 月 31 日為止,台灣地區上網人口已突破一千五百萬(達 15,818,907人),網際網路在台灣的滲透率高達 70.95%。其中 12 至 35 歲有高達 96.87%使用過網路,可見網路已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個人上網目的方 面,主要以搜尋資訊為多數,其次為瀏覽資訊與網頁。由於網路的普及,造就許 多網路新興服務的產生,在2007 年底台灣已有超過 40 個每日點閱率超過萬點的 部落格。

在 Web2.0 概念所帶動的網路變革,造就了許多網路新興服務的產生,例如 Google maps、Blog、Flicker 等,對於使用者在行為上皆產生極大的影響及變革。

過去要查詢沿線店家資訊,可能得去翻閱旅遊全集進行查閱;若想記錄自己的心

2

情日記,可能得以電子形式存取或用日記書寫的方式記錄;若要把照片與身邊週 遭朋友分享,可能得把照片郵寄給他人或是放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但在邁入 Web2.0 的時代,講究的是以「分享、貢獻」的前提下,使用者可以藉由 Google maps 迅速找到沿線店家資訊及當地著名景點;Blog 的誕生也造就了網路上許多的虛擬 作家,讓使用者透過Blog 進行心情紀錄;有了 Flicker 讓使用者能夠輕鬆擁有自 己的網路相簿並透過標籤的設立提供使用者進行檢索。透過 Web 2.0 的許多服 務,不只部落格,還包括相簿、影片、書籤的分享,或是各種在網路平台上討論 與串連,對同樣議題感興趣的網友,很容易就可以聚集在一起(數位時代,2006)。

這樣的網路服務系統將使用者從過去被動、單向的資訊接收者逐漸成為主動、雙 向互動的資訊生產者,也讓部落格的使用人數呈倍數成長。

根據美國網路研究機構 Perseus 估計,全球部落格數量在過去五年內成長超 過1,000 倍,從 2000 年的 2.95 萬個快速飆高到 2005 年第一季的 3,160 萬個。而 在台灣,若以2005 年與 2006 年 8 月份同期比較,發現台灣部落格相關網站的使 用情形,在一年以來幾乎都有大幅的成長,見圖1-1 所示。另外數位時代在 2008 年針對過去一年台灣網路大事件進行分析發現,2007 年底第三屆華文部落格大 獎,報名的部落格高達7681 個,約前一年的 3 倍之多,第四屆報名人數更是首度 破萬,由來自全球共10247 個部落格,來爭奪最後 15 個獎項,由此可見部落格興 盛之情形(數位時代,2008)。另外,2003 年《牛津字典》正式收錄”Blog”單字、

2004 年《韋氏大字典》將”Blog”選為「年度之字」、2005 年《財星》(Fortune)雜 誌將部落格列為「10 大年度趨勢」榜首(李欣岳,2006),在在說明了部落格的風 潮是多麼的盛行。

3

圖1- 1 台灣部落格相關網站年到達率比較

資料來源:「台灣部落格熱潮 邁向網路全民運動」,創市際 ARO 網路測量資料 庫,2006。

Blog的誕生無疑是一大熱門利器,它不僅為網路界中的新興之詞,Fortune Magazine亦將部落格視為是2005年最新科技趨勢(Fortune, 2005)。經濟學人雜誌 (The Economist)在2006年發表”It’s the links, stupid”一文,藉由Technorati提供的數 據說明每一秒鐘即有一個Blog被創造出來,而圖1-2中也說明了部落圈(blogosphere) 也正以每五個月擴張兩倍的速率發展。從青少年到企業CEO,個個都有自己的理 由去追求部落格的新魅力。資深網路人、部落格觀察創辦人食夢黑貘在2007年初 曾經預言,到該年底每日點閱率超過萬點的部落格將會有三十個,但迄至頒獎時 已超過四十個,以這樣的成長動能,2008一整年網路界應該還是部落格的天下(數 位時代,2008)。

圖1- 2 部落格成長趨勢

Note. From: ”It's the links, stupid,” by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2006.

4

二、 知識傳遞與知識分享

部落格不僅作為個人思考和提供網路的連結,也開創了另一條知識傳播的途 徑,同時也充分發揮了部落格多元化的特性。在「第三屆華文部落格大獎」中,

有來自芬蘭、賣鳳梨、賣米等不同屬性的人,部落格的多元化、多變性更令人耳 目一新(數位時代,2008)。部落格以自我為中心,運用文字或圖像表達個人思考,

內容包羅萬象五花八門,使用者本身不僅是扮演觀賞者的角色,同樣也具備主動 傳遞的角色。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針對「部落格編輯與偏好瀏覽」研究發現,每 日願意花時間瀏覽部落格的網友其主動瀏覽習慣以親朋好友的部落格為最多(占 總樣本的61.4%),而特定議題的部落格占總樣本的20.2%。藉由部落格的網絡傳 播,讓有興趣的使用者能夠共同分享參與,更能發揮網路傳播迅速的特性,也因 此從2005年開始,微軟、Google、Yahoo!等網路龍頭紛紛開始鼓勵網友到他們網 站成立個人部落格,同時,各大企業也運用部落格來推展行銷、廣告與公關業務(李 昆諭,2006)。

部落格除了在個人行為上作為心情抒發的管道外,在學術領域的運用也逐漸 興起。在Baggaley(2003)的研究中,他將部落格作爲一個課程管理工具(Course Management Tool),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開始使用部落格作為課程管理系 統,讓學習者透過部落格紀錄所學心得,利用連結與檔案上傳功能分享學習資源 (周立軒,2005)。早在2002年底,哈佛和史丹佛兩大名校相繼在校園內推出部落 格服務。哈佛由Dave Winer在法學院開始推廣,校內的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 Society 進行維護。而史丹佛大學則是由ITSS(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Systems and Service,校內提供通訊、資訊服務、網路技術支援的單位)提供全校 師生網誌服務(周立軒,2005)。在國內許多大專院校例如台灣大學、世新大學、

輔仁大學及中正大學等也廣泛應用部落格作為師生互動媒介與學術交流平台,無 論在個人日誌或是教學上都對校內師生提供協助(傅安生,2004)。同時配合課程

5

的進度,運用部落格進行師生互動的交流平台,在各層級教育體系已經逐漸落實。

不論是E化學習筆記、拓展個人學習興趣進行學術研究以及Blog的教學方式皆有 了初步的發展(胡科,2007)。

自20世紀以來,管理科學的新形式如雨後春筍般不斷面世,新的管理理念、

管理模式也逐漸萌芽,其中知識管理成為管理科學的新興及重要研究領域(李春 梅、高紅陽,2007)。但知識管理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之問題,諸如搜尋不充分、

難以保持更新、缺乏專家引導、拒絕共享及難以保證質量等。而部落格技術實際 上就是不斷通過個人網站發布簡短信息或文章摘錄進行分享,使其具有更高價值 (張濤、謝旳,2006)。利用部落格進行知識管理、知識提取、知識共享和知識應 用等過程中,部落格的知識管理過程實際上是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相互轉化過 程。將個人學習的過程及經驗藉由部落格形式發佈讓具同好的使用者能夠針對議 題進行討論及互動,也藉由知識部落格增加知識的獲取管道。過去獲取知識的管 道除了從學術單位、網路資源、個人閱歷及書報雜誌外,知識部落格的出現對於 知識的獲取更是一大利多。

部落格的使用趨勢已由過去著重於日誌的發表到現今知識分享等行為,同時 透過部落格進行各項產品的行銷也成為部落格主流趨勢。無論是有形抑或是無形 的產品與知識,透過部落格管道進行的傳布與分享儼然成為21世紀的一項利器。

將部落格作為知識分享的管道不但能夠將其迅速更新的優勢展現的一覽無遺,更 能藉由此一管道讓更多人投入討論與意見交換,並能彈性的運用閒暇時間進行知 識的吸收,同時透過虛擬世界的管道進行知識分享,不但能夠打破人與人彼此間 隔閡,更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強調探討專一主題式的知識部落格不同於一 般用於記載日常生活趣事之網誌,其主要透過部落客(Blogger)的發聲與主動式進 行知識與資訊的分享,吸引不同領域人士的視覺焦點,藉此進行意見交換及知識 交流。經由長時間對知識部落格進行知識的獲取,使用者對該部落客在部落格中

6

所分享之知識及其談論觀點之信任程度也逐漸成形,因而其持續使用之機會也可 能大大提高。這樣的關係就好比意見領袖在傳播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透過意見 領袖的傳播魅力及他所展現的特質,閱聽眾便因此受其影響而逐漸改變其行為。

因此,意見領袖對知識部落格使用者的影響成為一個極為重要之課題。

過去針對部落格的相關研究已橫跨相當多領域,也有藉由各種理論模式切入 研究,例如:創新傳佈、科技接受模式等,但若以上述理論模式持續探討現今部 落格的風潮似乎不太恰當。有針對部落格整體的使用行為相關研究及不同社群及 年齡層的使用者行為研究等,唯獨對於知識部落格使用者的信任傾向及部落客意 見領袖的相關研究仍較少數,直到2005年才開始有針對部落格意見領袖的形成進 行研究。有鑒於此,為了能進一步了解知識部落格使用者信任傾向及部落客意見 領袖的特質對部落格使用的影響,以國內圖書資訊學研究領域部落格(簡稱圖資部

過去針對部落格的相關研究已橫跨相當多領域,也有藉由各種理論模式切入 研究,例如:創新傳佈、科技接受模式等,但若以上述理論模式持續探討現今部 落格的風潮似乎不太恰當。有針對部落格整體的使用行為相關研究及不同社群及 年齡層的使用者行為研究等,唯獨對於知識部落格使用者的信任傾向及部落客意 見領袖的相關研究仍較少數,直到2005年才開始有針對部落格意見領袖的形成進 行研究。有鑒於此,為了能進一步了解知識部落格使用者信任傾向及部落客意見 領袖的特質對部落格使用的影響,以國內圖書資訊學研究領域部落格(簡稱圖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