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的主旨在於探討苗栗縣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滿意度與英語學習態度 之現況,透過調查研究方式瞭解學生之英語學習滿意度與英語學習態度的關係,

並且進行歸納分析以提出相關的建議,作為未來教學上的參考。本章將逐一說明 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問題,再對重要名詞提出解釋與界定,

最後說明本研究的範圍。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依據研究主旨分成兩個部分來探討,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強調在全球 化趨勢下英語能力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研究動機,說明研究者探討此主題的緣 起與原因。

一、研究背景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在2010年12月出版的「英語力迎向全球」,其中一 篇文章記載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的專訪內容,次長表示在全球化浪潮席捲下,

建構英語學習環境已是世界各國的首要課題,就連臺灣也不例外(莊麗蘭,2010)。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多面向國際交流中,具備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能 力,就等於獲得更多可藉以溝通與揮灑的空間,由此觀之,英語力仍是國際化的 重要關鍵。

天下雜誌在2007年6月15日出版的「親子天下專刊—教出英語力」,指出全世 界學習英語的人數正以倍速增加。雜誌引用著名英語語言學家David Graddol的說 法指出,估計十年內,全世界將有一半人口、約三十億人能用英語溝通,英語將 成為真正的「世界語」,由此可見,英語的學習幾乎成了未來生存的必要基本技 能,要加強競爭力勢必先把英語學好,因為從來沒有一種語言像英語一樣如此所 向披靡,不論從政治、外交、文化、貿易、金融到科技,英語幾乎已經成為來自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語言國家的溝通橋樑了(黃雁祥,2009)。

天下雜誌教育專刊在2006年11月22日出版的專刊中指出,面對全球化浪潮來 襲,網路科技深入生活各層面,學生應學習具備擁有「關鍵能力」(critical competence)。而關鍵能力是代表一種可轉移的、多功能的能力,它是一種包含知 識、技能、態度所組成的能力,貫串終身學習。學生擁有關鍵能力,不僅提升個 人的競爭力,更可以活出價值,社會得以繁榮。教育專刊文中也提及,外語的表 達溝通能力是培養國際化能力的第一步,而歐盟國家就把外語列為學生應具備的 關鍵能力之一(賴國堂,2007)。

由上述觀之,英語已經成為培養下一代競爭力和關鍵力的條件之一,若缺乏 英語能力可能喪失與世界競爭的機會,也無法掌握世界的脈動。有鑑於此,許多 非英語系國家,例如泰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紛紛把英語教育課程納入國小教育 階段,此種教育政策無非是要提升人民的英語能力,以便具備站在國際舞台上的 條件(黎瓊麗,2004)。

臺灣也是國際成員之一,當然也會受學習英語風潮的影響,無論是官方或民 間團體都十分重視英語教育,但根據 2010 年出版的「英語力迎向全球」書中指出,

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ETS)臺灣區代表公布「2009 年 亞洲國家多益平均成績比較」,亞洲十四個國家中,臺灣考生多益(TOEIC)成績比 全球成績落後 27 分,臺灣學生之英語文閱讀力及聽力已不及韓國,值得臺灣警惕 與注意。此外,從托福(TOEFL)網站檢視亞洲托福測驗平均成績,顯示臺灣平 均成績僅勝過日本,卻落後於中國大陸與南韓(莊麗蘭,2010)。英語能力代表國 家競爭力,因此,臺灣英語教育政策與具體方案,應借鏡非英語系國家成功作法,

並效法英語系國家母語教學經驗,精益求精。

二、研究動機

研究者擔任國中英語教師多年,體悟到逐年進入國中階段的學生其英語能力 並未隨著課程向下延伸、紮根而有顯著的進步和成長;相對地,提早自我放棄學 習英語的學生卻逐年攀升,造成老師們教學上的無奈感與無力感。而真正的實際 現況與研究者的知覺感受相符合嗎?有待進一步之探討。研究者推論上述現象之 原因應是目前國中英語學習呈現雙峰現象,個別差異太大,使中下程度的學生在 學習時倍感挫折,這批低成就學生因為英語課程設計速度對他們而言過快,久之,

變成默默無聲的一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自暴自棄放棄學習的心態,喪失學習 動機進而影響其學習英語的態度。李家同(2003)教授也表示造成雙峰現象的原 因有兩個,一個是英語的「教材教法根本沒有考慮到弱勢團體」,另一個是國中英 語教科書的難度增加,是故,如何讓這群弱勢學生重拾信心,提升學習興趣是當 務之急。陳宜徽(2008)研究指出相同的刺激環境,不同學習者所感受到的意義 並不盡相同,所以瞭解學習者的心理反應,才能有效掌握教學方式,達成預設的 教學目標。因此,建立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是很重要的,高度正向的態度能夠激 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個別的學習行為,進而達到學習目標(柴素靜,2007)。

自一九九0年,教育現場受到「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影響,品管角度由教 師轉移到學生,評估學生需求、期望及滿意度,依學校績效,衡量與學生滿意之 間的落差,予以改進。此時,學生具備三重身份,是消費者、工作者,同時也是 產品。學校必須滿足其需求外,學生自己也要好好學習,以維護學校教育品質。

若發生學生學習不滿意的情況而不能迅速改善,除了加深不滿程度外,甚至會影 響學校在社區中的形象(張家宜,2000)。此外,溫嘉榮與吳明隆(1999)表示學 習滿意度能瞭解整體教學成效良窳,也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改進課程教學和教 育品質之重要指標。對學校而言,透過滿意度的調查來調整治校方向;對老師而 言,藉由滿意度的調查讓老師瞭解自己的教學成效;對學生而言,經由滿意度的

調查更加瞭解自己的學校和學習。由此可知,學習滿意度的研究可以讓教學者明 白課程的缺失並加以改善,也可增進學習者之學習效益。黃玉湘(2002)也指出 學習者在參與學習活動後,達到學習前所預期的目標,其學習需求便獲得滿足,

在心理上產生愉悅的感覺,並對學習活動有更積極的態度。是故,學習滿意程度 對個人的學習是有其影響力的,且具有研究價值。由上述可知,瞭解目前學生英 語學習後的滿意情形和明白他們學習英語時的態度,實為當務之急,此為本研究 的研究動機之一。

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的因素諸多,涵蓋了學生個人因素、教師因素及學校因 素等(李慶泰,2001;卓旻怡,1999)。卓姿誼(2011)表示學校學習環境越配合 學生學習的需求,能提供舒適和足夠的空間、合適及完善的教學設備,必助於有 效學習,學生能發自內心而自動學習,則學習滿意度越高。因此,研究者想要瞭 解學校具備或缺乏英語多媒體教室是否對學習者在英語學習滿意度上產生差異情 形?此外,研究者也好奇不同學校所在地的學生是否也有學習滿意度上的差異 呢?是故,研究者把學校環境納入為背景變項之一。

大部分研究發現女生的學習滿意度較男生為佳,由於女生一方面較為服從,

易接受學校的活動與課程,另一方面較文靜、守秩序、較受老師的喜愛。也可能 是男女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與社會環境帶給不同的期許有關(魏彩密,

2007)。丁惠櫻(2008)與李財福(2007)表示學生的基本需求若要獲得滿足,與 父母照顧、家庭環境有密切關係,因此家庭背景因素會影響學生學習滿意度。緣 此,研究者想要瞭解在學生個人背景因素中,性別差異真的會造成其英語學習滿 意度的不同嗎?家長社經地位的高低也會讓學習者產生差異性之英語學習滿意度 嗎?研究者也好奇學習者年齡的差異也會造成其對英語學習滿意度知覺上的差異 嗎?是故,也把年級納入背景變項之一。此外,有研究也顯示校外補習英語的學 生對於英語補習班的滿意度相當高(謝敏青,2006),研究者想要瞭解他們對學校

此,也把有、無校外補習英語經驗列為學生個人背景變項的研究構面之一。再者,

有許多研究顯示,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有積極且正面的相關,李明杉(1998)

在其對國中技藝班學生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發現,學生成績在 80 分以上和 59 分以下的學生,有較高之技藝學習滿意度,而學業成績在 70 分至 79 分的學生,

則技藝學習滿意度較低。而劉明川(2002)在研究臺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 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時,亦發現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呈現顯著正相關。因此,

研究者想要瞭解學習者的英語學業成績是否也與其英語學習滿意度呈現正相關 呢?緣此,也把英語學業成績列為個人背景變項的研究構面之一。綜合上述,研 究者想要從學校學習環境因素與學生個人背景因素著手,探究這些背景變項是否 直接影響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滿意度?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二。

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有較高學習動機、態度及策略

的學生,較會努力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並有較佳的學習成效(蔡水河,2004)。

卓姿誼(2011)也表示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可分為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外在因 素包括學校和家庭,內在因素包含學習者的態度和動機等。由此可知,學習態度 是學習活動過程中重要的心理傾向,它具有一致性和持久性,可以用適當的方法

卓姿誼(2011)也表示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可分為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外在因 素包括學校和家庭,內在因素包含學習者的態度和動機等。由此可知,學習態度 是學習活動過程中重要的心理傾向,它具有一致性和持久性,可以用適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