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運動不但能促進個體健康,充實生活內涵,透過競技運動實力的推升更可展現國 力,提高國際能見度。近年來,我國的運動好手在體壇上發光發熱,臺灣也承辦 2017 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等重要國際運動賽會,展現我國參與國際體壇的企圖心及提升國際能 見度的實力。教育部體育署 (2017) 在《體育政策白皮書中》指出,為厚植各級運動人 才,落實運動選手培訓,特定金字塔式的四級運動選手培訓體系從第四級基層運動選手 選才,在國中、小階段廣為發掘基層運動選手;經基層教練舉薦輸送進入中學,進入第 三級育才階段後,施予全面性及專項性的運動訓練;青少年選手繼續升學進入大專校院 就讀、服兵役或成為職業選手,進入第二級的成才階段;以及由專業的教練施予專項體 能與技巧戰術訓練,培養成為第一級為菁英選手。藉由「選材、育才、成材、菁英選手」

的漸進模式,培育出具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選手,在奧運殿堂穿金奪銀,為國爭光。

在金字塔式的運動選手培訓體系中,由於高中 (職) 學生正值青少年階段,對於系 統化銜接運動訓練,扮演承先啟後重要訓練任務。為培養學生專項運動技能,對具運動 潛力之學生運動員施以計劃性之專項訓練,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經於86 年頒布「臺灣省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計畫」,並於 87 年修訂「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 計畫」,藉以鼓勵各校成立體育班,培育優秀運動人才;此外,行政院體育委員會91 年 召開「國家競技運動發展會議」,其在「加強運動員培訓,有效提升競技實力」之主要結論 係請教育部配合配合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重點發展項目,於國小、國中及高中 (職) 規劃 設置體育班,並輔導大專院校建立發展特色運動或成立輔導區,以系統化銜接運動訓練 任務。2017 年修正公布之《國民體育法》第 15 條則明訂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為培育優秀 運動人才,得提出計畫報經各該主管機關核定後,設體育班;其設班基準、員額編制、

入學測驗、編班方式、課程教學、訪視評鑑、停辦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 (教育部,2017)。教育部依據《國民體育法》 於 2020 年修訂發布《高級中等 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鼓勵學校成立體育班,以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簡言之,高中 體育班之設置已成為政府培育優秀運動人才之重要策略,其發展對於競技運動政策推展 具指標性意義,其實施成效之良窳對我國競技運動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性影響。

國內菁英運動選手多半在學生期間即開始從事專項運動訓練,為獲得運動成績必須 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參與訓練與比賽,相對犧牲了課業學習時間,也因此對課業學習態 度與成效產生負面效應 (張宏亮,1996;葉素汝,2004;瞿文芳,2001);另一方面,學

3

生運動員往往也忽略專項運動以外其它領域潛力與能力探索及培養,使得其在運動生涯 結束後,必須面臨比一般學生更嚴重的生涯轉銜心理調適問題 (洪聰敏,2003;Chan, 2018;Grove, Lavallee, Gordon, & Harvey, 1998)。政府雖有針對優秀運動選手生涯輔導制 度,訂定包括「績優運動選手就業輔導辦法」、「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等 獎勵制度,依運動成就給予獎助學金、獎章,並協助就業輔導、職業訓練 (補助費用) 及 創業貸款等。對於高中運動員則有「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依照運動成就給予獎助學金、獎章等鼓勵。然而,就生涯輔導上,甄審甄試資格條件嚴 謹,僅限於保障運動成績優秀的學生運動員而未顧及其餘運動技能表現較平庸的選手,

故造成多數高中運動員必須面臨學業專業知能與生涯探索不足,且不知高中畢業後該何 去何從的問題,突顯出高中體育班學生所面臨的生涯發展困境 (教育部體育署,2018;

何卓飛,2018)。有鑑於此,行政院於 2019 年訂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體育班課程實 施規範」,做為體育班課程規劃與實施之依據,藉以建構更適性與優質的課業學習與專 項訓練環境,提升體育班學生的成就表現 (行政院,2019)。

高中體育班學生正處於生涯發展的關鍵期,若無適時培養其生涯探索、生涯決策等 能力,將對其後續的生涯發展產生衝擊,不僅在升學與未來職業發展上受到限制,也可 能會在人際互動過程中產生社會適應不良問題。換言之,許多高中體育班學生因長期專 注於運動競技能力的提升及成績的突破,忽略其它專業領域能力的學習與發展,且生涯 探索與準備能力不足 (洪嘉文、詹俊成,2005;葉麗琴,2002),因而對於高中畢業後有 關升學或就業的生涯目標決定產生疑慮與困擾 (陳怡帆、程瑞福,2013);或者是意識到 退役後可能面臨到就業不易、生活沒有保障時,多會選擇提早離開競技運動舞台,對國 家競技運動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爰此,提升高中體育班學生對生涯發展的探索與決策能 力,不僅可以幫助驅使其有更堅定的信念參與運動訓練,創造佳績,更可以協助其退役 後之生涯轉銜過程更加順利,減輕未來就業壓力,有更佳的生涯發展與成就,亦突顯出 探討本研究的重要性與意義。

Jepsen 與 Dilley (1974) 認為生涯決策是個體以有意識的態度、行動與思考,選擇 升學學校或職業領域,以符社會期望的一種反應,其中決策的歷程有一大特性,即個體 會根據主觀的可能性與價值之高低,綜合判斷以選擇可得到最大利益的途徑或方案。生 涯決定係當事人基於某些基準或規範,從數種可能的生涯發展選項中,選取一個最有利 於自己的方案 (張添洲,1993)。相關研究發現,多數的高中生缺乏明確的生涯定向,無

4

法果斷決定未來要就讀的學校與科系 (廖述茂、朱崑中,2000),而對後續的生涯規劃產 生衝擊,因此,對青少年而言,生涯決定是生涯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 (田秀蘭,2003)。

然因高中體育班學生多數時間與精力都耗費在運動訓練與參加比賽上,導致其課業學習 成果普遍較一般學生差,加上對生涯發展的概念與能力不足之情況下,使得其在高中畢 業準備進行生涯決定時必須面臨比普通班學生更大的心理壓力,而無法做出生涯決定。

高中體育班學生長期專注於運動訓練以及仰賴運動績優生的升學管道,使得學業成 績普遍不佳 (李坤培,2006;張宏亮,1996;劉志偉、倪子翔,2013),致使學生對於生 涯發展信心不足,而對後續升學或就業造成阻礙,也對運動生涯產生負面影響。相關研 究結果亦發現,學生運動員比一般學生更會面臨到學業學習困擾、角色衝突、人際關係 不佳、生涯探索與生涯決策不佳等問題 (季力康,2000;張宏亮,1995;許健明,1998;

劉泰一、彭慧玲,2009)。易言之,高中體育班學生具備學生與運動員的雙重角色,在 升學主義掛帥的社會環境及追求卓越運動成績的雙重壓力下,倘若沒有做好心理調適,

以及學校沒有適時地給予輔導,則不僅影響其學業與運動表現,更會對後續的生涯發展 產生衝擊。有鑒於此,教育部 2020 年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明定 學校申請設置體育班之計畫書內容應含括有關如何協助體育班學生進行課業及生活輔 導之策略內容,且課程應包含生涯發展與職能探索等課程 (教育部,2020)。簡言之,建 構完善的生涯輔導措施有助於高中體育班學生的運動成就表現及後續的生涯發展,而若 能釐清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決定之影響因素,不僅有助於學校規劃更適性的生涯輔導課 程與計畫,且透過合宜的學習過程必能提升輔導效益,減少高中體育班學生對未來發展 不安之感受,進而強化參與訓練之動機,提升訓練績效。

社會支持是個體在面臨壓力情境時,家人、同儕等所提供各種不同型式的支持與協 助 (Caplan, 1974)。近來,部分學者將支持關係從家庭中的父母、手足,擴充到同儕等 人際關係 (Schultheiss, 2003),研究發現社會支持與生涯發展有互相聯結的關係,且對生 涯決策行為有重要影響 (毛菁華、周富美、許鶯珠,2008)。黃慧森與廖鳳池 (2008) 研 究發現,重要他人的指引是影響高中學生生涯脈絡的重要因素。在體育實徵研究則發 現,社會支持對於體育科系學生運動投入及生涯發展規劃具正向助益 (洪煌佳,2010;

Carron, Hausenblas, & Mack, 1996; Fawcett, Garton, & Dandy, 2009),即社會支持知覺情形 越佳,愈有助於運動員以正向價值觀來進行生涯規劃與決定 (Goldberg & Chandler, 1995);然,詹俊成 (2013) 卻發現社會支持對大專運動員的生涯發展決策不具影響力。

5

Roger, Creed, 與 Glendon (2008) 發現青少年所知覺的社會支持與生涯自我效能具 正向關聯性,即來自父母與同儕等人的支持與鼓勵,不僅有助於青少年以較正向的態度 面對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困境,也會對於未來的生涯規劃與決策更具信心 (林蔚芳、游 錦雲、李慧純、金樹人,2014;詹俊成,2013;Lent, Lopez, Lopez, & Sheu, 2008),且 即社會支持具有多重效果,不論是個體處於何種情境之下,若能適時有效地得到外界的 支持,不僅能夠引導其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與克服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問題,對於增進 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能力亦有所助益。

此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社會支持對於個人的壓力具有調節及緩衝的效果 (Cauce, Hannan, & Sargeant, 1992; Liang & Bogat, 1994; Zea, Jarama, & Bianchi, 1995)。蘇 彙珺 (1998) 以個人及情境因素預測學習情境壓力歷程中認知評估與因應策略,研究結 果發現,情緒支持對個體在壓力因應歷程中認知評估的判斷,以及因應策略的選擇具有

此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社會支持對於個人的壓力具有調節及緩衝的效果 (Cauce, Hannan, & Sargeant, 1992; Liang & Bogat, 1994; Zea, Jarama, & Bianchi, 1995)。蘇 彙珺 (1998) 以個人及情境因素預測學習情境壓力歷程中認知評估與因應策略,研究結 果發現,情緒支持對個體在壓力因應歷程中認知評估的判斷,以及因應策略的選擇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