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支持相關理論與研究

壹、社會支持之意涵

社會支持是個體在面臨壓力情境時,家人、同儕等人所能提供之各種不同型態的支 持與協助 (Caplan, 1974)。社會支持能夠提供個體執行某項特殊行為的自信心與能力 (Cohen & Syme, 1985)。其中,最常被研究者引用的社會支持定義包含:「知道自己是 被愛的,而且當有困難發生時,他人會幫助自己」 (Sarason, Sarason, & Pierce, 1990) 以 及「至少兩個人之間的資訊交換,而提供者或接受者覺得此資源交換是為了促進接受者 的福祉」(Shumaker & Brownell, 1984)。Weiss (1974) 的關係功能模式進一步指出,社會 支持包含六項功能 (引自詹俊成,2013,頁29):

(一)親密感 (Attachment): 個體藉由安全感與歸屬感關係的建立而獲得,當親密感不 足時,個體常會感到不安與孤獨感。

(二)社會統整 (Social integration): 個體分享關心給予他人,並由社會網路的關係來分 享彼此的關懷,成員在網路中的關係可發展成資訊或是社會經驗的分享,個體如 缺乏此種關係將會有疏離感。

(三)關懷他人 (Opportunity for nurturance): 個體藉由撫養子女的過程而得到被需要的 感覺,藉以感受生命的意義與承諾。

(四)自我價值感 (Reassurance of worth ): 個體藉由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

肯定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五)信賴感 (Sense of alliance): 親屬關係是信賴感的主要來源,只有在直系親屬或兄 弟姐妹的連結中,個體才有機會得到持續的協助與無私的回報,當其缺乏這樣的 感覺時會有被遺棄的失落感。

(六)獲得引導 (The obtaining of guidance): 當個體處於壓力情境時,獲得引導就顯得 格外重要,一般而言所得到的支援不外乎是社會網絡中的情感、訊息與物質等。

簡言之,社會支持對個體的影響層面是相當多元且長久的,缺乏社會支持將趨使個 體生活陷入困境,高中體育班學生必須面對運動成績與課業學習的雙重壓力,倘若缺乏 來自於家人、教練以同學等人的支持與鼓勵,則極有可能會促使學生產生學業學習成績 不佳、生活適應不良等問題,更會對生涯決策產生不良影響。

22

貳、社會支持理論與來源 一、緩衝理論

Antonovsky 等認為社會支持有助於減少高壓力環境對個體所產生的傷害,其作用 如同個體在遭遇生活壓力時的緩衝器,其效果能否發揮主要在於提供認知引導及壓力因 應所需要的資源 (蔡嘉慧,1998)。在壓力的情境下,社會支持可以減低壓力所造成的負 面效應,降低個體罹患疾病的可能性 (Caplan,1974)。House (1981) 依據緩衝理論提出社 會支持的效果模式,認為社會支持的效果有兩種,一為主要效果,另一則是緩衝效果,

如圖 2-2 所示:

1. 直接效果 (direct effect):直接效應又稱為主要效應,社會支持能減少壓力、提升身心 健康及幸福感,因為它能滿足個體對安全感、社會接觸、認可與歸屬感等重要需求,

所以社會支持在緩和個體心理壓力,促進身心健康上有其重要性 (Felner, 1984)。

2. 緩衝效果 (buffering effect):社會支持可扮演緩衝效果的角色。當社會支持並非以直 接方式減輕壓力時,便是緩和兩者之間的關係,如同使用催化劑的催化作用,扮演緩 衝的角色。

根據圖 2-1,直接效果假說所認為之社會支持對於壓力與身心健康存在直接影響作 用,不論個體生活是否遭受壓力的介入,社會支持都能有效地化解壓力並滿足其需求 (李嵩義,2007);對緩衝效果假說而言,其主要影響層面界於壓力與健康的關係路徑上,

透過社會支持的供給,干擾壓力對個體健康所造成的衝擊,可得到舒緩的效果。易言之,

支持具有多重效果,不論高中體育班學生處於何種情境之下,若能有效得到重要他人有 效的支持與肯定,對於增進生涯自信心、生活適應能力與執行生涯決策行為應有所助益。

社會支持

工作壓力 健康

圖2-2 社會支持的效果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結合統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之理論驗證:以壓力調節反應模式之建立

與驗證為例 。黃寶園,2004,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頁 52。

23

二、社會交換論

Homans 所提出的交換理論是植基於「酬賞」的觀念上,其主要目的在於解釋人與 人之間的互動與小團體的結構 (林敬豐,2010)。社會交換論綜合經濟學、人類學、行為 心理學、衝突社會學的基本理論,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視為一種交換的理性行為,是為 進行報酬或懲罰的交換,此理論認定人與人之間的交換行為乃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礎。

交換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能看得見的物品,其他看不見的聲望、喜愛、友誼、認同等也可 作為交換的對象,該理論是以自我為中心,且動機是以利己為核心價值。在交換過程中,

雙方必然會考慮自我的利益,因為互動的動機是企圖獲取個人所希冀的喜樂及精神與物 質的滿足,如果雙方原本皆達到各自的滿足情形,那就沒有交換的必要 (張佩娟,2004),

此論點是由互惠原則來解釋人際關係的理論,互惠關係可以是經濟層面的物品與服務,

亦可為心理層面的感情、尊重、資訊等。人際關係若是相互提供的酬賞越多,越能具有 支持性的關係,而在人際關係中分享互動就是一種支持,不只為了能有更多籌賞,且能 在交換過程中與他人更親近,並在需要時提供幫助 (林敬豐,2010)。

三、社會整合理論

Durkheimn 所提出的社會整合理論主要闡述個體之社會參與、整合及有意義的互動 過程。該理論的考量使得社會支持的研究超越了個人的視角,而著重在人口、團體或組 織存在的社會整合特質 (林敬豐,2010)。從社會整合的觀點來看,社會倘若能夠提供優 質的社會支持意識,建構完整的社會支持體系,將有助於學生運動員社會適應問題的解 套,並增強其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亦即社會支持具有多重效果,不論高中體育班學 生處於何種情境之下,若能持續在社會網絡中得到重要他人的物質或心理層面有效的支 持,將有助於增進其解決問題的自信心與生活適應的能力。

四、社會支持來源

不同社會支持來源對個體之影響亦不相同,個體也會因遭遇的狀況不同,而需有不 同形式與來源的支持需求。Caplan (1974) 認為社會支持的來源可分為二種,一種是非 正式的社會支持來源,如家人、親戚或同事,而這種非正式的社會支持屬於無結構性的 支持,亦屬於個別化的支持;另一種則是正式的社會支持來源,如提供服務的學校、政 府或民間社福機構等,這種正式的社會支持是藉由組織本身的特性與目標來提升個人的 福祉,而此類支持的提供者多為專業人員,如輔導人員。Swindle (1983) 則認為社會支 持有以下三種來源:(一) 社會資源:如學校或社福團體;(二) 個人化社會網絡:如教

24

師或同學;(三) 重要關係人:如家人。黃慧森與廖鳳池 (2008) 發現師長、同學或朋友 等人是指引高中生生涯探索與生涯脈絡的因子。青少年階段個體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在 做生涯決定時藉由父母等重要他人從旁協助與引導,將利於做出生涯決定 (林蔚芳,

2012)。Paloş 與 Drobot (2010) 指出若父母親為溫柔親切、寬容、充滿鼓勵的或為表現 導向等特質,較會關心孩子之職涯發展;Ketterson 與 Blustein (1997) 則指出父母可給 孩子安全感,增進生涯探索行為,而做出更適切的生涯決定。Dietrich 與 Kracke (2009) 亦提到,當青少年越能主觀經驗到父母親在生涯上的支持時,越能致力於生涯探索活動。

除家庭因素外,同儕是另一影響因素。同學朋友可提供情緒支持、角色模範及與

生涯決定有關的回饋等,從而影響生涯探索與目標選擇 (劉淑慧、林怡青,2002)。相關 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對於學生投入及生涯規劃有所幫助,更是影響其生涯決策之重要因 素 (Carron et al., 1996; Fawcett et al., 2009)。有關學生運動員相關研究結果部分,家人 支持 (洪煌佳、陳癸享,2010;章宏智,2007)、同儕支持 (李素箱、許吉越、許昭雅、

楊種發,2010;洪煌佳、陳癸享,2010;章宏智,2007;張宏亮,1995;塗大慶,2014)、

教練支持 (李素箱等,2010;洪煌佳、陳癸享,2010;章宏智,2007) 是學生運動員 主要的社會支持來源。高中體育班學生除必須要面對訓練成績的要求外,還必須兼顧 學業成績,其所面對的壓力要比一般學生還要沉重,倘若在面臨困境時,家人、教練與 同學等能夠給予適時的支持與鼓勵,不僅有助於他們在學業學習與運動技能的成果表 現,更能擁有較正向的價值觀來進行生涯規劃與決策 (Goldberg & Chandler, 1995)。

參、社會支持相關研究

社會支持是在社會網絡間人際交換的行為,個體持續與所擁有的社會網路交換資 源,使其在人際關係上獲得滿足,發展社會適應與生存的能力。社會支持能使個體在社 會網路中獲得實質上或情緒上的幫助,是個體生涯脈絡的重要影響因素 (毛菁華等,

2008;薛凱方,2010)。過去相關研究結果發現,社會支持不僅會增強個體在執行某項 行為的自信心,更是影響個體生涯決策行為的重要因素。即社會支持對維持個體生活穩 定與否具有關鍵影響力。換言之,當高中體育班學生遭遇壓力或困境時,若能獲得來自 於家人、教練等重要他人的支持,將可幫助其順利度過難關。有關社會支持相關研究詳 如表 2-3 所示:

25

表2-3

社會支持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主要研究結果

Sheu, Lent, Brown, Miller, Hennessy, 與 Duddy (2010) Kerpelman (2010)

大 學 生 之生 涯 認 同 發 展 :決 Garcia (2010)

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在情

26

持具顯著差異。再者,個體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有助於其擁有更正向積極的價值觀 來進行生涯規劃 (Goldberg & Chandler, 1995)。詹俊成 (2013) 發現社會支持可正向影響 大專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 (Turner & Lapan, 2002;Turner Steward, & Lapan, 2004),對學 生運動員之生涯定向具正向影響力 (洪煌佳,2010;洪煌佳,2012;塗大慶,2014;Carron et al., 1996; Fawcett et al., 2009; Goldberg & Chandler, 1995 );然,詹俊成 (2013) 卻發現 社會支持無法對大專運動員的生涯方向之決定產生影響力 (Lent et al., 2003)。由此可

持具顯著差異。再者,個體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越多,有助於其擁有更正向積極的價值觀 來進行生涯規劃 (Goldberg & Chandler, 1995)。詹俊成 (2013) 發現社會支持可正向影響 大專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 (Turner & Lapan, 2002;Turner Steward, & Lapan, 2004),對學 生運動員之生涯定向具正向影響力 (洪煌佳,2010;洪煌佳,2012;塗大慶,2014;Carron et al., 1996; Fawcett et al., 2009; Goldberg & Chandler, 1995 );然,詹俊成 (2013) 卻發現 社會支持無法對大專運動員的生涯方向之決定產生影響力 (Lent et al., 2003)。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