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旨在探討故事結構教學對於國小二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和閱讀動機之影 響。為了培養學生具備獨立閱讀能力,研究者依據鷹架學習概念,將教學歷程區分為示範教 學期、協助引導期、獨立閱讀期等三階段進行。一開始教師配合故事圖的使用,直接教導故 事結構策略,進行明確的教學示範;其次,逐步引導學生學習故事結構策略;最後,學生能 獨立使用該策略進行閱讀。在教學設計上,根據學生的內容知識和閱讀興趣,選擇適合學生 的閱讀教材。以下就教學規劃、教材選擇和教學進度等三方面進行說明。

壹、 教學規劃

本研究將教學歷程分為「示範教學期」、「協助引導期」和「獨立閱讀期」,分述如下:

一、 示範教學期

剛開始透過教師示範、解說,讓學生知道故事結構要素的定義,並以提問、師生討論的 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各項正確的故事結構要素。藉由師生共同閱讀故事並找出故事結構要素,

協助學生建立對於故事結構要素的熟悉度。同時配合「故事地圖學習單」,作為學生掌握故 事結構的學習鷹架。在進行下一階段教學之前,為確認學生已掌握基本的故事結構,研究者 以故事結構闖關活動作為總結性評量,並針對未過關的學生進行補救教學。

二、 協助引導期

在此階段學生應已能掌握基本的故事結構元素,為穩固學生的故事結構概念,並進一步 釐清學生在找出故事結構上所遭遇的問題,研究者採用故事地圖學習單配合提問策略,透過 師生共同討論,逐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單,並以故事地圖作為故事結構線索,進行故事接龍,

讓學生練習口語重述故事。在本階段,研究者應逐漸將學習輔助鷹架從教師轉移到學生,以 協助學生順利進入獨立閱讀階段。

三、 獨立閱讀期

在前一階段,學生應該能夠在教師和同儕的引導下,找出六項故事結構元素,並完成故

事地圖學習單。在本階段中,研究者加入故事臉的概念,引導學生進行故事重述。本階段的 目標為學生能從故事中自行找出故事結構元素,並配合故事臉學習單故事重述,藉此瞭解學 生在故事理解上的表現情形。

貳、 教材選擇

根據文獻探討,先前知識為閱讀理解的基礎,能夠協助讀者提取線索並進行推論,因此,

本研究選取學生最熟悉的故事體文章作為閱讀教材,其中教材種類以國語課本中的課文、短 篇故事和圖畫書為主。

在閱讀教材的挑選上,Bellon與Ogletree(2000)建議選取閱讀材料時,必需考量以下幾 點原則:1.書的內容與孩子的經驗是否相關;2.故事具備可預測性;3.語言層次適宜兒童年齡;

4.插圖吸引孩子的注意;5.故事長度適宜;6.內容故事可表演。孟瑛如(2009)提到在挑選閱 讀教材時,應重視文章組織結構,好的文章架構,可以幫助讀者產生適當的故事基模,進行 閱讀理解。王瓊珠(2004)提出依據故事的總字數、常見字的出現率、句型變化程度、書寫 形式、故事內容與孩童生活經驗接近程度等,可用來衡量讀物的難易。

綜合上述原則,由於本研究是以故事結構教學為主,因此以選擇故事結構楚明確的圖畫 書為主,同時考量學生興趣和生活經驗,並配合其閱讀程度,以故事結構完整、故事總字數、

插圖與內容安排適切、內容符合學生程度、故事具有趣味性及預測性等原則為挑選閱讀教材 的標準。確定挑選標準後,與二位協同研究者共同評選出10本圖畫書(見附錄六)。以下針 對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需求及教材難易度,安排閱讀教材的順序如表3-3所示,茲說明如下:

在示範教學階段,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六項故事結構元素,並學會從故事中找出各項故事 結構元素。為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故事結構概念,閱讀教材的內容篇幅不宜過長,以故事結 構完整、故事內容為學生所熟悉為主,故研究者選用國語課本的課文和短篇故事作為本階段 的閱讀教材。其中課文為國語第三冊課本中的寓言體故事,共有4篇;短篇故事係採用坊間出 版的國小二年級學生閱讀測驗中的文章,共選出5篇短篇故事。

在協助引導期和獨立閱讀期,學生已能掌握基本的故事結構概念,為増進學生的學習興

趣,此兩階段的閱讀教材以圖文並茂的圖畫書為主,研究者以故事總字數為依據,安排閱讀

表 3-3

表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