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本章主要目的在說明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設計 與實施,歸納出下列研究工作:一、研究工具;二、研究對象與場域;三、研究的 實施;四、資料處理等四部分,以說明本研究之方法與過程。

第一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九十九年九月初至十二月底,持續地進行校隊教學訓練活動,在教學 中不斷地蒐集資料,並進行資料分析與詮釋,所使用的資料蒐集研究工具包括:參 與研究訪談及錄音錄影同意書、基本資料調查表、學習單、教學訓練日誌、媒體記 錄、訪談大綱晤談紀錄、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及協同觀察者的討論記錄、資料分析 的信效度檢核、教師教學訓練省思札記與其他文件蒐集等。以下就本研究所蒐集的 資料種類分述說明。

一、參與研究訪談及錄音錄影記錄同意書

由於本研究的品格教育課程實施進行之後,會進行個人或團體訪談,需錄音錄 影作為資料分析用,故進行研究前擬定參與研究訪談及錄音錄影同意書,在徵得全 體研究對象的同意後方進行錄音錄影,以確保其權益。

二、基本資料調查表

此為參加本研究計畫實施前的背景資料調查,其主要目的在瞭解研究對象的個 人基本資料,其問題包括:

1.個人基本資料

2.開始學習專項運動訓練的時間。

3.是否曾接受過籃球相關訓練。

4.在參與訓練與比賽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或困境。

5.對「尊重、自律、自省、負責」教育核心價值的認知。

6.參與本研究的意願。

三、學習單

請研究對象在每一階段品格教育課程實施過後,根據學習單記錄學習心得。此 部分是反映學習狀況,並實際提供授課者接下來課程設計與修正的方式。為了解隊

員於訓練課程中的想法與對品格教育課程實施的反應,研究者製作學習單與課程回 饋問卷,交由研究對象填寫後歸納並加以分析,以了解隊員的看法。訓練結束後,

給予學習單,將上課的學習心得與所學的收穫記錄下來,以深入瞭解隊員對於訓練 情形的看法。

四、教學訓練日誌

教學訓練日誌的使用,是在課程實施時詳細記錄每次訓練的細節與發生的問 題。訓練課程實施後,為能瞭解研究對象對訓練課程自我覺察表現情形,研究者撰 寫教學訓練日誌,以文字記錄每次訓練課程的實施情形,詳載出席情形、訓練參與、

上課表現、學習歷程等紀錄,並於課程結束後,與協同教學者進行該課程溝通,以 利課程設計的確認與修正微調的參考。

五、媒體記錄

本研究將重要訓練的過程,利用 DV 攝影機或數位相機進行錄攝影,作為教學 省思與問題探討之用,並作為事後反思回顧之重要參考依據。本研究因自己是教學 者,也是研究者,為能掌握訓練現場情況與學生的反應,以錄攝影作為資料蒐集的 輔助工具。在每階段訓練課程結束後,將教學訓練資料轉錄作為與協同觀察者討論 的內容,也做為下一次教學設計的回饋參考。

六、訪談大綱晤談記錄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設計訓練課程實施完成後之訪談大綱,以瞭解研究對象接 受訓練課程後後對品格教育的接受度能否提高,並評估規劃品格教育融入運動訓練 之可行性;再者蒐集研究對象在接受了此一訓練課程之後,個人對其品格教育及運 動技能表現學習的心得分享。為了解家長導師在品格教育融入校隊訓練期間對隊員 行為表現(人我互動、品格表現)的評價,本研究以開放性的問題與該班導師晤談,

以了解隊員的表現情況,另外,也在課程結束後,與隊員進行個別晤談,以獲得隊 員學習狀況與想法。本研究採用半結構訪談方式,先採用結構性的訪談,將有系統 的問題提出,然後採用開放的問題,讓被訪問者自由的發表個人的意見,以達到深 入的瞭解與訪問,訪談大綱為自編。除了上述對談時間外,研究者亦會私下訪談學 校相關教師,以更清楚地知道教育夥伴背後的想法。

七、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及協同觀察者的討論記錄

由於本研究採參與觀察與文件分析等研究方法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以了解對

國中學生施以品格教育融入籃球隊訓練的成效。為降低研究者主觀因素及多重角色 (教學者、觀察者、分析者)所造成的影響,採與協同教學者及協同觀察者一起討論 及分析教學訓練的過程事件。參與教學及觀察的老師觀察上課情形的錄影,將教學 的過程與內容,詳細的記載所見的事實與個人的省思記錄,以提供授課者做為教學 省思的參考。

八、資料分析的信效度檢核

將所蒐集的資料,包括研究者與協同教學者、研究者與協同觀察者以及研究者 與研究對象間進行信效度檢核,經由交叉比較與檢驗後,確認資料信效度之準確性,

取其具信效度資料,進行論文研究報告撰寫。

九、教練訓練教學省思札記

本研究所指的訓練教學省思札記,是在進行訓練課程後,運用空堂時間進行訓 練課程記錄與省思,目的是詳實記錄教學訓練活動中的重要發現,與自己從教學訓 練中所獲得的心得。夏林清譯(2002)認為:「日誌的內容可以是所觀察到的、所感覺 到的、所解釋的、所反思的、所創建的、所說明的…。」而省思札記透過「寫」的 方式,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方法所蒐集到的資料或經驗,可以做不同深度 的描述與探尋經驗中所隱藏的豐富意義,並瞭解研究中進行與修正的情形(陳惠邦,

1998)。在每階段訓練課程結束之後,由研究者將實際訓練的事實觀察情形,做教學 訓練過程省思的記錄 。

十、其他文件蒐集

包括學校會議記錄、參與研習課程之心得筆記、學校之實施計畫及其他相關文 件。電子郵件、網頁與 MSN 對話記錄: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期間,有時會因為成員們 有課務,而無法面對面詳談,但我們也會利用電子郵件及 MSN 來討論。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一、研究對象:本校籃球隊七、八、九年級共 32 人。

本研究參與的學生以研究者所任教的籃球校隊學生為主,為研究者以籃球隊甄 選輔以部分導師推薦進入籃球隊學生,共計 32 人為研究對象。九年級 12 人,八年 級 8 人,七年級 12 人,其中 20 名在小學曾接受過校隊訓練,在經由填寫研究參與

隊員同意書後,始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並於九十九年九月,召集隊員進行第一 次的溝通,簡介本研究的內容、訓練課程概念說明、參與研究同意書簽署、訓練時 間日期確立與其他事宜等。

二、研究場域:研究者所任教之國中。

班級數共 51 班,學生人數約 1700 人。對學生的教育一向重視五育均衡發展。

倡導勤學風氣,「尊重、自省、自律、負責」為本校教育的四大核心價值,重視生活 品德陶冶、體育、團隊訓練、音樂、美術素養、童軍、服務活動推廣,以及學生身 心健康之照顧。因此,舉凡學生升學進路、排球、游泳、籃球、田徑代表隊的培訓,

音樂資賦優異生的培育,特殊教育及技藝教育的推展等等,皆有特殊表現,成效裴 然。近年來為倡導多元智慧教育及落實教育生活化之理念,特別推展「培育有特色 之好少年之證照認證活動」,以此為教育願景,希望學生個個成為品學兼優,術德俱 備的好少年。近五年本校校長榮獲 98 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台北市優質學校 評選自 95 學年至 97 學年共獲「校長領導」、「行政管理」、「專業發展」、「學校文化」、

「學生學習」共五項優質獎,台北市體育及衛生保健雙料績優,台北市國中校務追 蹤評鑑全六項特優;設有體育班含橄欖球、游泳兩項,另運動重點發展項目為田徑,

運動社團部份有籃球、拳擊、跆拳道、國術、射箭等。

三、研究時間:自民國 99 年 9 月至 99 年 12 月。

籃球隊訓練時間,週一至週五,每天早上 6 點 45 至 7 點 30、10 點 15 至 30、

中午 12 點 30 至 13 點 20,加上寒暑訓時間,九月份起加上社團活動時間為週三及 週五第七節,15 點 15 至 16 點。另規劃三次品格教育課程時間。(10 月 1 日、10 月 15 日、11 月 5 日)

四、主要研究參與者:

除了研究者外,本次參與此研究的南門國中成員共有三位,包括研究者外還有 學校生教組長及體育組長。

(一)研究者即教學者:研究者目前為體育專任教師兼協辦行政,教學年資已逾九 年,每週授課的節數為 21 節。綜括本研究中研究者所擔任的角色包括有:

1.品格教育課程的設計者。

2.籃球隊訓練的執行者。

3.觀察的參與者。

4.訪談的記錄者。

5.資料的整理者。

(二)協同觀察教學 A 教師:目前為學校生教組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碩士畢,教學年資逾九年,擔任生教組長逾三年,具有豐富管理學生經驗,其碩士 論文<平衡木上走步型式的改變:環境與年齡效應>於環境建構與影響多所著墨並 深入探討。因此,邀請於研究中協同觀察研究對象學習之狀況,並進行研究對象學 習觀察表之記錄。目前任教的科目有:特教體育等科目。在填寫研究參與教師同意 書後,始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因考量學校排課的因素,在不影響正常教學與 學生的受教權益下,由研究者將籃球隊訓練活動策略上課情形先預期討論並做安排 以書面的方式記錄下來,進行課程之後請協同觀察 A 教師觀察後,針對每階段進行 當中,將自己所觀察的事實與省思做記錄,並於教學結束後接受訪談的工作,資料 記錄與蒐集以做為日後資料分析的依據。

(三)協同觀察教學 B 教師:目前是學校體育組長,負責學校體育活動的推展工作,

教學年資逾 20 年,在體育的訓練與教學上經驗相當豐富。經填寫研究參與教師同 意書後,始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在整個的研究時程中,協助擬定訓練教學策 略,並於每階段後,針對訓練課程進行當中,將自己所觀察的事實與省思做記錄,

教學年資逾 20 年,在體育的訓練與教學上經驗相當豐富。經填寫研究參與教師同 意書後,始成為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在整個的研究時程中,協助擬定訓練教學策 略,並於每階段後,針對訓練課程進行當中,將自己所觀察的事實與省思做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