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補充最優經驗與一般經驗的斷裂

劉一民8曾指出,國內關於最優運動經驗的研究,多是直指運動經驗中「最優」的 部分,列舉其特徵、描述其感覺,卻較少論及其如何形成,又何以消失。對運動員或運 動教練而言,即便能夠理解該狀態,卻不知如何促成它,也不知如何看待它的消逝。本 研究試圖將運動技術的流變描繪為不斷循環的「聽」與「說」,其中的「聽」近似於最 優經驗的高峰與流暢,而「說」則比較像是「聽」不見的狀況下,搖搖欲墜、戰戰兢兢 的狀態。如此一來,最優經驗的顯現與消隱得以在「聽」與「說」的邏輯中得到解釋,

對於追尋技術的運動員與教練而言,應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二、 補充「聽」與「說」的斷裂

一般來說,運動哲學或運動經驗研究強調實踐的整體性,因而總是帶有某種程度的 模糊性、不確定性、難以言說,這樣一種傾向,與強調明晰、客觀、普遍性的運動科學 研,經常顯得格格不入。然而在本研究中,透過對「聽」的考察,我們指出清晰的「說」

其實是「聽」的素材,也是「聽」的指引。如此一來,我們把「聽」與「說」緊密結合 在一起,提供了一個新的詮釋觀點運動科學與運動經驗的研究可以相互為用。

三、 給實踐者具體建議

在上述兩點的基礎上,本研究可以給運動經驗的實踐者一些具體的建議。不管是運 動員、教練或體育教師,在規劃訓練菜單或設計教學活動時,能夠不再因經驗與科學的 二分而陷入兩難,而是能夠將兩者都具體納入規劃與設計之中。

8 劉一民,〈最優運動經驗文本的解讀與重構──一個新詮釋觀點的形成〉,收錄於《運動哲學新論──實踐 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師大書苑,2005):141-162。

14

15

11 赫立格爾(Eugen Herrigel)著,《射藝中的禪(Zen in the Art of Archery)》(顧法嚴譯),臺北:慧炬,

1999。

16 我與第二自我、語言和身體、mind 和 mindlessness。結果發現這些對比其實並非決絕對 立二分,而比較像是光譜的兩端,我們運動技術的實踐其實就在這兩端之間游移。因而

我們很快就能把握到「心之遍在(the presence of mind)13」此一概念的重要性。本研究 認為「遍在」極貼切地描繪出「聽」的心理狀態:心不但要在、而且要遍及整體的每一

12 Timothy Gallwey 著,〈網球的心靈遊戲(The Inner Games of Tennis)〉(劉一民譯),《師大體育》,29(臺 北,1990.01):77-82。作者曾任哈佛大學網球隊長,投身網球訓練工作多年,1974 年出版此書,在美 國體育界引起廣大迴響。劉一民將第一、第二章翻譯為中文。

13 這是研究者自己的翻譯,在往後的討論中也會一再出現。顧法嚴的中譯本裡沒有這樣的詞,他在不同 脈絡下曾經譯為專注、心遍一處、遍在的心,這些詞也或多或少出現在本研究中。若究其英譯,這些 中文詞彙其實都是 the presence of mind,實為同義詞。

17

個角落,這樣才能避免偏狹於一隅,也才能與整個情境合而為一。由此出發,我們進一 步分析這樣一種遍在,發現兩件有趣的事情:首先,這些心的所「在」之處不外乎先前 的「說」;其次,為了達到這樣的遍在,我們總是需要借助一套儀式(這當然也是一個 刻意安插進來的「說」),來確保自己的「遍在」能夠在某個特定的範圍裡面。

經過三小節的討論,我們將發現,僅管運動技術的「聽」與「說」表面上是兩種格 格不入的取徑,但如果我們真的希望「聽」見運動技術的流變,還是需要在「說」的基 礎上才有可能。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