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共發展能源安全海權之困境

第二章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與現狀

第三節 中共發展能源安全海權之困境

海洋的重要性對中共經濟發展,已經發揮不可輕視的力量。中共石油蘊藏量 只占世界石油總蘊藏量之2.19%,天然氣占1.307%,能源藏量並不豐富。71根據第 三次全國油氣資源評估初步結果,海洋石油資源量為246億噸,海洋天然氣,資 源量約15.79億立方米,主要集中在渤海、珠江口、瓊東南、鶯歌海、北部灣和東 海等6個含油氣盆地。72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共近海原油探明率不足20%,

天然氣探明率不足10%,因此,如果能夠提高開採技術,可以彌補中共陸上資源 不足之困境。

根據中共的統計,目前除太平島與永暑礁等六個島礁外,其餘均為南海諸國 所佔領,被非法侵佔的總面積達82萬平方公里。其中菲律賓侵佔41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27萬平方公里,越南7萬平方公里,印尼5萬平方公里,其餘為汶萊所佔 領,這些國家總共開鑿了120個油井。其中越南每年開採的石油達2百萬噸,據估 計馬來西亞在西元2000年前,將抽取原油3,500萬噸,而印尼也將開採2,000萬噸之 石油。73

自1993年中共首次成為石油的淨進口國,進口數量不斷上升,2011年中共原 油進口量為25,378萬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從21世紀初的32%,上升至57%,中共 沿海石油運輸量大增,90%的進口石油是通過海上船舶運輸來完成。74

綜上,中共海洋經濟總量占GDP的10%左右。世界航運市場19%的大宗貨物 運往中共,22%的出口貨櫃(集裝箱)來自中共,中共商船隊的航跡遍佈世界1,200 多個港口,目前中共對外原油依存度已達到60%以上。預計到2020年石油的對外

ws/focus/paper/271189〉(檢索日期:2015 年 06 月 12 日)。

71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頁 65。

72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年),頁 177。

73 Allen S. Whitting﹐The PLA and China’s Threat perceptions﹐The China Quarterly June 1996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p.601.

74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能源政策 2012》,2012 年。

依存度將達到65%~70%,到2030年可能達到70%~75%。75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已 提升至國家安全戰略層級,即所謂「麻六甲困境」,因此中共大力發展遠洋海軍,

以保障其石油通道不致遭他國阻斷。

壹、能源依賴性擴大

中共90%以上的進口石油需求需要以海上運輸的方式獲得,而海上的船運有 90%係由外輪承運,其中約有80%的運油船需經由麻六甲海峽,占該海峽每日船 隻通過數量之60%。顯然,作為海上石油運輸通道的麻六甲海峽已經成為中共能 源通道的咽喉。麻六甲海峽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 窄處只有37公里,不僅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共管,同時面臨著美國、

印度海軍的虎視眈眈,76根據西方國家的石油安全理論,對外石油依賴程度是衡 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石油安全形勢的一項重要指標,依賴程度越高,就意味著石油 供應安全的脆弱性在增長。其依賴的程度高低及風險如何判讀,按國際的標準為,

當一國的石油進口超過5,000萬噸時,國際市場的行情變化就會影響該國的國民 經濟運行。當進口量超過1億噸以後,就要考慮採取外交、經濟、軍事措施以保 證石油的供應安全。

一般認為,當一國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到20%-30%時,就會面臨較高的風險。77 沿海地區已經成為中共經濟命脈之所繫,也是中共追求富強之關鍵,為了維持經 濟持續成長,中共必須不斷進口重要天然資源和戰略物資,大部份的戰略物資多 依賴海上運輸,因此臺灣海峽、南海、麻六甲海峽、印度洋及阿拉伯海都是中共 的海上生命線,而其中麻六甲海峽是往來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間的海上樞 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素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尤其是能源,

75范英,〈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經濟網》,2011 年 9 月 1 日,

〈http://intl.ce.cm/specialszxxx201109/01/t20110901_22665560.shtml〉,瀏覽日期:2014 年 2 月 10 日。

76〈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國際戰略資源調查(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5 年,頁 71。

77王海斌,〈未來中國:石油安全及戰略走向〉,《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4 年 7-8 月,頁 112。

如何維護海上交通線(Sea lines of communication)之安全,攸關中共經濟持續的 發展,海上交通線的安全與否關係到中共的生存與發展,故確保戰略資源不被截 斷,就成為中共海軍必須擁有足夠的能力確保麻六甲海峽通過印度洋南部的海上 通道安全。海軍必須擁有能夠在必要時有效控制共軍通往世界重要海峽水道的實 力。中共學者李小軍認為中共發展海權及海軍戰略,除了能夠提供中共一個穩定 的戰略環境與維持自我安全及地位外,更重要的是海權發展對於石油安全的影響,

中共必須藉由發展海權來達到護衛能源海軍安全的目標。78

圖2-8 : 2008—2020年中共對石油輸入的需求 資料來源:星島日報網站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2-12-08/headline

1354961572d4238093.html,2012年12月8日(2015年6月25日)

78李小軍,〈論海權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第 6 卷第 4 期,2003 年 10 月,頁 16-20。

貳、美日新圍堵政策

中共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成長,相對地綜合國力亦日漸提升,崛起的 中共已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然而,自1990年代後,西方世界開始產生「中國威 脅」這種論調,認為中共在經濟快速成長、政治影響力擴大及軍事投資大幅成長 之下,對於其未來仍充滿了不確定性,並且因此對中共產生疑懼。79而美國也對 於中共崛起感到憂心,認為中共崛起必然導致軍事力量的強大,而且大國之間最 終不可避免地會形成衝突。中共指出: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國際環境中對我國發展有利的因素不斷增加,這一切,決定了我國發展的重要戰 略機遇期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國際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發展的 外部條件複雜多變。西方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發達國家在經 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世界經濟形勢嚴峻複雜,西方國家千方百計對 我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80

2001年初美國小布希總統上台之後,為實現其世界霸權的戰略目標,公開主 張要將美國的戰略重點由從歐洲移到亞太地區,並且為此作了大規模的戰略調整 與部署。81小布希政府2001年所提出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報告》(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QDR)中得到證實,該報告指出,美國的國家利益包括維

持東北亞及西太平洋沿岸(包括日本到澳洲及孟加拉灣的沿線地區)的安全。82 美國認為雖不會面臨同等實力的對手挑戰,卻可能有區域強權對美國重要利

益的地區穩定構成威脅,而尤其西太平洋沿岸是高挑戰性的區域。83所謂的亞洲 軍事強權在報告中雖未言明,實則暗指中共與北韓。

79陳錫蕃、謝志傳,〈中國威脅論面面觀〉,《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中心》,2012 年 8 月 31 日,

< http://www.npf.org.tw/post/3/11248 > (檢索日期: 2015 年 7 月 2 日)。

80〈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舉措〉,《解放軍報》(北京:2008 年 10 月 9 日),版 6。

81張亞中、孫國祥,《亞太安全綜合年報 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 年 6 月),頁 99-102。

82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Washington, D.C. :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01 ), p. 2.

83Ibid, p. 8.

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超強國家,其為實現美國在亞太的國家利益,進行亞太 戰略的重大調整勢將牽動區域戰略態勢,也不免對亞太地區的戰略格局產生重大 與深遠的影響。2006年美國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將中共列為「處於戰略 十字路口的國家」,視中共為最大的潛在軍事威脅,主張以加強遠端作戰能力、

強化與盟國關係加以應對;此外,從小布希訪印提升美印關係、美日澳加強戰略 合作、舉行三邊戰略對話等,都可以清楚看到美國對中共的戰略猜疑,以及對中 國崛起的強烈的不確定感。842001年1月小布希政府接續執政後,其亞太戰略係在 拉攏日本、南韓、澳洲及其他民主盟友,以制衡中共及北韓。此外,在國際上雖 然採取較為強硬的單邊主義,但在亞太地區的基本主軸並無大幅改變,具體作法 是經由參與和接觸等手段,以促使亞太地區的發展能符合美國利益,全力嚇阻威 脅與挑戰勢力的興起,持續加強與日、韓、澳等國的軍事同盟關係,以維持美國 既有地位與利益。

但對中共由柯林頓時期的「戰略夥伴關係」調整為「戰略競爭者」關係,對 中共採取「圍堵交往」的戰略。自從2009年歐巴馬上台後宣布重返亞太的再平衡 政策,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於2009年7月訪問泰國時,宣稱「美國重返亞太,並繼 續維持我們對於亞洲盟友的承諾」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此舉被認為 是美國「重返」亞太區域主義的關鍵具體作為。「重返」的解釋應為:美國在體 認其亞太區域影響力式微後的「戰略重擬」,事實上美國從未離開過亞洲且長期 以來皆有部署軍隊於此區域,然而宣示重返亞洲代表美國將比反恐戰爭以前更加 著重參與亞洲的政治與軍事佈局,並將積極重新掌握該區域事務主導權。

而美國此舉被中共解讀為新圍堵戰略,這可以自2009宣布重返亞太以來,中 共相繼周邊國家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發生領土衝突對峙等事件可以發現,而 且每次衝突事件美國都站在中共的對立面,並從軍事裝備及政治上予以不同程度 的支持,甚至鼓勵相關國家與中共就領土爭議問題從行動上及法律上正面對抗。

84張亞中、孫國祥,《亞太安全綜合年報 2001-2002》,(台北:遠景基金會,2002 年 6 月),頁 55-59。

第四節 小結

21世紀對於石油資源的控制和爭奪,己經成為國與國之間經濟、政治、外交 鬥爭與合作的焦點之一。可以說,石油資源牽動著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政治關係,

甚至軍事博弈,是引發國際衝突和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

甚至軍事博弈,是引發國際衝突和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