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冷戰後中共對中亞地區的能源安全政策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冷戰後中共對中亞地區的能源安全政策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論文. 指導教授:朱新民 博士. 冷戰後中共對中亞地區的能源安全政策. 研究生:吳建霆 中華民國一○四年十月.

(2)

(3) 摘. 要. 中共隨經濟的高度發展對能源的消耗也愈來愈高,其能源產量除了煤炭之外, 其他如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都面臨不足,已經無法靠自有石油資源來因應高 消耗量,也造成日漸依賴進口的能源,而其能源進口地區主要是在中東,但是中 東地區政局不穩定,且這條海上運輸線需經過索馬利亞和亞丁灣,沿線海盜猖獗, 麻六甲的航道又比較狹長,若航運通道遭受阻斷,將足以對中共能源供應穩定帶 來衝擊。 而中共於 2009 年 12 月啟動了第一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閥 門),該管道西起土庫曼穿越烏茲別克中部和哈薩克南部地區,經新疆霍爾果斯 口岸入境;這等於打通了中共和中亞地區各國的進口原油的通道。截至 2014 年 4 月中旬,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向中共輸送天然氣 達到 500 億立方米。 然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共西北部地處,自古以來就是中共向西開放的 重要門戶,有長達 5,600 公里的邊境線,惟新疆少數民族乃未停息的宗教不安問 題,一直是北京及中亞最可能的潛在引爆點。為維持中共新疆地區社會穩定、經 濟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及維護和保持新疆社會大局穩定,因此中共對 新疆境內分離份子的態度(新疆境內有 42﹪維吾爾族人) ,自然是中共關切所在。 因此中共於新疆地區執行各項維穩及反恐任務,來抑制少數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 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思潮,來達到其穩定內部社會秩序、並藉由與國際間的反恐 合作持續在反恐建設上加強作為,鞏固政權及確保經由陸路運輸的石油氣管道安 全,是當前對新疆最重要及緊迫的任務;其發展對中共的能源安全戰略、擴大與 中亞、南亞的能源合作、保持邊疆穩定具有十分重要價值,使得新疆作為中共石 油資源戰略接替區的戰略地位更加明朗。. 關鍵字:中亞地區、能源政策、陸路油氣、新疆維穩 i.

(4) Abstract While energy consumption ri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growth, China becomes self-insufficient in all kinds of fossil fuel, such as oil and natural gas, except coal, and depends more and more on imported resources, accordingly. China exports its energy resources from the Middle East mostly, however, stable supply from this area cannot be promised. First of all, many oil-producing countries in the Middle East suffer from regime transitions; secondly, the problem of pirate in the offshore Somalia and the Gulf of Aden cannot be overcome, and it would be highly inconvenient if the sea lines through the Strait of Malacca were interrupted. Therefore, China began to construct the first gas interstate pipeline in Central Asia, which starts from Turkmenistan, central Uzbekistan, southern Kazakhstan, and enters China through the border city in Xinjian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Horgos. Until mid-April 2014, this pipeline has delivered 50 billion cbm natural from Central Asia to China. However, this region,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hina with 5,600 borderline, has been a disturbing issue for China because of conflict among ethnic and religious minorities and Chinese peopl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in the economy, society and diverse ethnics in the border, China practices several policies, such as stabilization and counter-terrorism, to suppress the independence activity by Islamic extremists in Uyghuristan. Additionally, is important for China to secure the pipeline through Central Asia and the local governance by counter-terrorism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refore, Xinjian has strategic value for China regarding energy security, not just for the resource access to Central Asia, but also for the cooperation in South Asia.. Central Asia, energy security, land pipeline, stabilization in Xinjian. ii.

(5)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文獻探討................................................................................................ 9 研究範圍與限制.................................................................................. 15 研究途徑與方法.................................................................................. 18 研究架構.............................................................................................. 21. 第二章.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與現狀 ........................................ 23. 第一節.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演進...................................................................... 23. 第二節 第三節 第三節. 中共能源安全現狀.............................................................................. 32 中共發展能源安全海權之困境.......................................................... 49 小結...................................................................................................... 54. 第三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四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章. 轉變中的中共進口能源現況 .................................... 56 石油能源進口管道-海上運輸與境外管道輸送 ................................ 57 中共主要石油進口來源...................................................................... 68 中亞油氣進口對中共能源權益的重要性.......................................... 75 小結...................................................................................................... 78. 中共與中亞能源合作與所面臨的挑戰.................... 80 新疆維穩戰略地位與能源安全.......................................................... 81 地緣戰略下的中共與中亞地區之關係.............................................. 85 中共在中亞石油及天然氣舞台上的影響力...................................... 88 小結...................................................................................................... 91. 結論 .............................................................................. 93. 參 考 書 目 ................................................................................ 99. iii.

(6) 圖目次 圖 2-1:中共石油每日進口量成長曲線圖...........................................28 圖 2-2:中共的石油消費量及產量變化圖...........................................29 圖 2-3:中共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統計圖...............................................30 圖 2-4:全球非常規頁岩油的可開採量示意圖...................................31 圖 2-5:中共由中東、非洲進口原油的海上運輸線示意圖 ..............39 圖 2-6:中泰簽鑿克拉運河示意圖 .......................................................41 圖 2-7:中共由中東、非洲進口原油的海上運輸線與「珍珠鏈戰 略」示意圖 ...............................................................................46 圖 2-8:2008—2020 年中共對石油輸入的需求..................................51 圖 3-1:中共能源進口輸送航路暨陸上替代通路示意圖 ..................62 圖 3-2:中緬油氣輸送管道圖 ......................................................................... 65 圖 3-3:中共石油進口主要運輸通道示意圖 ............................................. 67 圖 3-4:中共主要石油來源示意圖(2012 年).............................................. 69 圖 3-5:裏海地區油氣資源數據表示意圖(2010 年)................................ 77. iv.

(7) 表目次 表 2-1::中共能源政策的發展 ........................................................................ 27 表 2-2:2009-2013 中共石油進口國區分一覽表 ...................................... 33 表 2-3:中共主要石油外交作為示意表....................................................... 47 表 3-1:中共石油進口的主要交通運輸路線分析表 ............................... 60 表 4-1:中亞國家石油原油產量統計表 ....................................................... 82. v.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自 1979 年中共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近 35 年來中共經濟商機蓬勃,每 年均以百分之 9 以上的經濟成長率發展,其所必須消耗的能源也愈來愈多,連帶 中共國內石油需求與日俱增,石油政策也由原本的自給自足,到 1993 年首次成 為石油淨進口國,也於 2005 年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 2 大石油進口國,石 油淨進口量也維持逐年成長至今。1充足的能源 2供應為經濟發展與工業生產的必 要條件,石油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目前中共在 21 世紀初的整體能源消費 比重中,煤炭佔 64%,加上近 7%的水力、3%的天然氣和少量的核能等,而石 油則為 26%,所以快速成長的經濟也造成中共日漸依賴進口的能源。 3 除了煤炭之外,中共其它能源都面臨產量不足,如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都必須仰賴進口,始能維持日趨龐大的需求。於是能源供給問題逐步成為中共經 濟迅速成長的一個限制因素,如果中共不能對這個至為重要的問題作妥善處理, 將嚴重影響中共的經濟發展。4以舉石油需求為例,中共只擁有全球不到 3%的石 油資源,但人口達全球人口總數的 2 成,在以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下,從 20 世. 鄧中堅、邱稔壤主編,《探索中國大陸石油戰略與外交:合作、競爭與衝突》, (台北:五南圖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頁 23。 2 「能源」包含「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替代性能源」等寬廣範圍,因本論文探討重 點為「能源安全」 、所指涉的「能源」為「不可再生能源」 ,以石油、天然氣與煤炭為主要觀 察標的物。 3 崔民選,《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8)》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 3 月) ,頁 178。 4 李際均,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思考〉 ,《中國軍事科學》 ,第 17 卷 2 期(2004 年),頁 41。 1. 1.

(9) 紀中期到 1993 年以前,中共對於石油供給,還可保有「自給自足」的立場,甚 至在 20 世紀的 80 年代還能夠大量出口石油。隨著 20 世紀後期加入 WTO 後積極 開放市場政策,使之快速轉型為出口導向型的國家,其高速的經濟成長,已經無 法靠自有石油資源來因應高消耗,根據最新中共統計年鑑數據,2013 年中共石 油進口淨進口量仍創紀錄地突破 3 億噸,進口依存度達到 61.7%。5從 1993 年起, 中共開始進口石油,至 2013 年佔全球能源淨消費的成長量 49%,並於 2014 年石 油淨進口量增長達 8.4%至 700 萬桶/日,創歷史最高水準,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 大的石油進口國。同時能源消費占全球消費量的 23%,和全球淨增長的 61%。 6 面對國內外情勢不斷的變化,保持經濟成長就成為中共威權統治合法性的最重要 來源,不僅能維持社會安定,更能避免因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危機。7也因此,能源 進口已從相對依賴到絕對依賴,如何保有能源供應的穩定來確保經濟發展不受影 響,其能源安全焦點在確保能源長期供應的來源、持續不斷的能源運輸與穩定的 能源價格,就是北京目前最大的難題。 中共的能源安全始終存在許多問題,首先能源供應上,中共 2011 年原油進 口的來源分布,中東地區占 51.24%,非洲地區占 23.7%,俄羅斯與中亞地區占 12.3%,南美洲占 9.35%,其他(不屬上列地區)占 3.4%。 8中共原油來源主要集中 在中東與非洲,兩者合計總進口量超過 70%。若以途徑區分,中共進口能源管道 運輸通道主要有海上運輸和境外管道輸送兩種,有 4 條海上航線(中東航線、非 洲航線、拉美航線及東南亞航線)與 4 條陸上能源管道(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 管道、中緬石油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共石油進口運輸方式與世界趨 勢相同,90%是通過海上油輪運輸,陸上管道和鐵路運輸佔約 10%左右。 9. 5 6 7 8.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統計年鑑(2013)》,(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年)。 2015《BP 世界能源統計年鑒》 。 Yergin Daniel, "Energy Security in the 1990's," Foreign Affairs 67 (Fall 1988) : 110-132。 田春榮, 〈2012 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進出口狀況分析〉, 《國際石油經濟》 ,第 3 期(2013),頁 45-55。 陳元主編, 《加強對外合作,擴大我國能源、原材料來源戰略研究》,(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 社,2007 年 10 月),頁 170-186。 2.

(10) 中共之能源戰略目標,除積極開拓石油能源之來源管道外,如何確保石油運 輸之安全即成為能源政策之重點。而中共能源進口主要是在中東,但是中東地區 不穩定,政局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中東石油來源會受到荷姆茲海峽(Hormuz Strait) 的中東區域安全局勢影響,且進口石油的 80%都必須通過馬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ca), 10麻六甲海峽的航道又比較狹長且同時存在者非傳統安全與地緣政冶 的問題。其中印度洋、南海的「能源航道」與「貿易航道」更是許多歐美和亞太 國家的「生命線」,海上航道安全關係到各國的利益,戰略地位深受各國重視。 尤以海盜及海上劫持問題特別嚴重,2000 年~2010 年間,在麻六甲海峽其發生海 上武裝搶劫犯罪案件 362 件,平均每年發生 33 起;11另外地緣政治的影響始終存 在,印度在麻六甲海峽西部入口處建立安達曼-尼科巴聯合司令部、美國在新加 坡樟宜軍事基地部署, 12使得中共無法輕忽能源運輸可能受到制約的安全威脅, 在能源依賴大量進口的現實情況下,分散能源進口管道及均衡能源運輸比重或許 是減少能源供應風險的最佳方案。由於能源供應與消費的錯位現象決定了能源運 輸之必要性,能源運輸成為中共能源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相關運輸主要依賴 於海運通道的暢通及海運能力的充足。越來越多的石油進口,使中共的原油運輸 安全面臨運輸路線、運輸能力的安全等挑戰,前者決定中共是否能夠確保運輸通 道的安全,後者決定中共是否有足夠能力把所需之原油從海外運回國內。中共如 何確保從中東、非洲地區進口的原油之運輸安全,即成為中共能源安全最主要的 課題。 13 在能源結構上過度依賴煤炭的問題同時困擾著中共,2013 年 4 月 9 日最新 公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 2014-2020」中,羅列 4 項的戰略目標中就有 2 項 鄭傳貴,〈世界石油地緣政治格局新態勢與中國石油進口安全〉 ,《北京石油管理幹部學院學 報》 ,第 6 期(2007 年),頁 11-17。 11 張傑,〈麻六甲海峽航行安全形勢的變化(2000~ 2008 年)〉 ,《東南亞縱橫》,第 2 期(2010 年), 頁 39-42。 12 Bill Tarrant,Balancing Power in the Malacca Strait, <http://blogs.reuters.com/global/2010/03/07/balancing-powers-in-the-malacca-strait/>(檢索日期: 2015 年 07 月 07 日)。 13 鄧中堅、邱稔壤主編,《探索中國大陸石油戰略與外交:合作、競爭與衝突》, (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頁 24。 10. 3.

(11) 明確強調必須降低煤炭的總量與比重,設定 2020 年煤炭總量控制在 42 億噸,比 重控制在 62%以下,並提升天然氣比重達到 10%以上。 14若以能源安全為考量, 要降低其稟賦優勢的煤炭使用比例,改以提升天然氣使用量替代,既能達到清潔 低碳的目標,也能避免增加石油運輸負擔,兼顧運輸安全下解決能源結構困境。 而中亞地區油氣資源豐富,被稱為 21 世紀的戰略能源基地,世界各國對中 亞地區的能源爭奪日趨激烈。15目前中共油氣資源供求矛盾日趨緊張、進口管道 單一、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在此情況下,能夠獲得穩定、充足的石油供應,是 確保中共能源安全、經濟獨立的重要因素。因此,與中亞的能源合作成為中共解 決能源安全問題的關鍵選項之一,中亞地區主要由五個國家組成,包含哈薩克、 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與土庫曼,合稱「中亞五國」 。162013 年中亞五國石 油探明儲量 41 億噸,其中 96%位於哈薩克;天然氣探明儲量 20.2 兆立方米,而 86.6%分布於土庫曼。17中亞還具有其他重要能源,裏海沿岸及大陸棚是世界上油 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被稱為「第二波斯灣」 ,油氣資源集中分布於裏海北 岸、西岸及大陸棚,主要開採在哈薩克西部,由於開發較晚,並處於大規模開發 初期,隨著探明儲量、技術與管道設備的增加,具高度開發潛力。中共藉由與哈 薩克及土庫曼的能源合作,實質取得裏海油氣資源開發的利益,中亞國家是中共 能源進口的來源,亦是連接能源產地的重要樞紐。 18 中亞油氣資源地處內陸必須通過管道輸往世界市場,運輸能力有限且年久失 修,加上俄羅斯對中亞國家油氣出口實施數量限制,並徵收高額的過境費。修建 不受俄羅斯控制的油氣管道,就成了區域內產油國家、歐盟、美國及中共的共同 國務院辦公廳網站,《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 2014-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 站,2014 年 11 月,〈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4/1120/c83083-26059924.html〉(檢索日 期:2015 年 06 月 12 日) 。 15 王婷婷,〈淺論中國的中亞地緣戰略〉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 28 卷第 3 期(2010 年),頁 87。 16 中亞地區是指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在亞洲腹地誕生的五個新主權獨立國家,分別是塔吉 克、吉爾吉斯、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五國。 17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09-2014,英國石油公司各年度能源統計報告,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09-09/21/content_1422414.htm〉(檢索日期: 2015 年 06 月 14 日)。 18 同駐 15,頁 88。 14. 4.

(12) 目標。 19 中共也在中亞能源合作取得進展,包含「中哈石油管道」於 2009 年正式營 運,全長將近 3000 公里,設計年運輸石油量 2000 萬噸,截至 2013 年止累計向中 共輸油 6360 萬噸,成為「中共西部能源大動脈」 ;20另於 2009 年 12 月與土庫曼、 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四國領導人,在土庫曼阿姆河右岸的第一天然氣處理廠,共同 啟動了中共第一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通氣閥門,該管道西起土庫 曼和烏茲別克邊境,穿越烏茲別克中部和哈薩克南部地區,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 入境,可保證長三角、珠三角等沿線的生活燃料供應。2010 年 9 月底, 「中共-中 亞天然氣管道」管道 A、B 雙線建成通氣,2011 年底達到年輸氣能力 300 億立方 米,管道 C 線設計輸送能力 250 億立方米 1 年,已於 2014 年 5 月 31 日順利加入 運輸,截至 2014 年 4 月中旬,從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已 累計向中共輸送天然氣達到 500 億立方米。 21此天然氣管道橫跨土、烏、哈和中 共四個國家,成為中亞三國東向天然氣出口中共的重要管道,中亞國家地理上臨 近中共西北,能源運輸距離近,自從中哈石油管道與中亞天然氣管道營運之後, 不僅提供成本低廉的運輸方式,比起海上運輸更為可靠,也強化了能源運輸的安 全。 22 經濟發展係中共的國家戰略目標核心,而發展經濟首重能源,隨著中共對中 東能源供應依賴的加深,中共日益關注海上能源運輸線的安全,考慮到未來中共 經濟成長需要,這種依賴性將會只增不減,中共經濟的日益發展及其對海外能源 的高度依賴,將促使中共進一步發展海軍力量,以保護海上能源生命線安全,但 是長期以來,中共之海軍戰略侷限於近岸防禦與近海戰略,遠洋海軍實力尚不足 徐孝明,〈冷戰後美國的裏海-中亞能源政策〉, 《黑龍江史誌》 ,第 14 期(2014 年),頁 105107。 20 中國評論新聞:中哈原油管道累計輸油逾 6000 萬噸,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4//01/08/001466437.shtml>(檢索日期:2015 年 07 月 13 日)。 21 國際日報新聞:「新疆“西進東送”打造絲綢之路能源大通道,國際日報 <http://www.chinesetoday.com/bIg/article/891657> (檢索日期:2015 年 07 月 12 日)。 22 中國能源網,http://www.china5e.com/stats/statsshow.aspx?statsid=de22fd3c-04d5-4f08-acfb458b974e5b43(檢索日期:2015 年 07 月 11 日)。 19. 5.

(13) 以因應相關需求,加以「海上能源生命線」途中需經過迪戈加西亞(Diego Garcia) 美軍基地,印度洋又有印度海軍箝制麻六甲海峽,南海區域則是主權爭議不斷, 中共基於能源安全的需求,促使相關海域的地緣戰略利益上升。23如何維護其能 源生命線之安全確保無虞,不僅關係到中東和非洲石油供應能源源不斷,也成為 中共領導人國家、經濟及外交戰略上的重要課題。 基於能源安全的需求,中共必須發展中亞能源戰略,戰略目標是逐步增加中 亞能源供應,平衡能源獲取來源的比重,因此,新疆做為中共對應中亞地區的門 戶扮演關鍵角色,24其戰略地位以能確保中共油氣來源多元化,中共如何將中亞 地區的地緣政治與各方利益納入考量?並排除各種對中共能源供應的威脅,確保 能源供應的安全與穩定,從而改善能源緊張的現狀,維護能源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是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動機。. 貳、研究目的 自工業革命之後,證明了能源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共 為了維持經濟持續成長,必須不斷進口重要天然資源和戰略物資,其 90%以上的 對外貿易是透過海上運輸來完成。尤其以石油為例,對高度依賴國外石油進口的 中共而言,石油來源集中在中東(沙烏地阿拉伯、阿曼、伊朗)和非洲(安哥拉、蘇 丹、和剛果)區域。25但石油的海上運輸線過長,且沿途必須經過「亞丁灣」 、 「荷 姆茲海峽」與「麻六甲海峽」等危險水域經由南海輸運回國,這是中共所謂的「麻 六甲困境( Malacca dilemma)」, 26麻六甲海峽係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交通. 鄧中堅、邱稔壤主編,《探索中國大陸石油戰略與外交:合作、競爭與衝突》, (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頁 218。 24 崔民選,《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08)》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年 3 月) , 頁395~396。 25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網站,《我國石油進口增速放緩》 ,2014 年 1 月 20 日, 〈http://www.cnooc.com.cn/data/html/news/2014-01-28/big5/350883.html〉 。(檢索日期:2015 年 06 月 12 日)。 26 文匯報,「中國石油安全形勢堪憂」 ,2005 年 1 月 10 日,版 2。 23. 6.

(14) 要道,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尼蘇門答臘島之間,為連接南中國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 狹長水道,是溝通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現為 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共管,十分狹窄,易於封鎖。 27誰控制了麻六甲海 峽和印度洋,誰就控制了中共的戰略石油通道,就能隨時威脅中共的能源安全, 中共隨著石油運輸、貿易往來越來越依賴麻六甲海峽,自然開始關注此一區域的 穩定與安全因此,「麻六甲困境」已經成為中共能源不安全的代名詞。因此能源 安全的首要目標就是多元管道進口能源,以降低潛藏的風險。 28 中亞地區豐富資源為中共解決能源安全問題,提供一條更具可靠的方案。 2013 年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中亞國家總統會晤期間簽署石油天然氣、交通、 通訊、投資、人文等各領域重大合作文件。進而凸顯出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 長達 5600 公里的邊境線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共向西開放的重 要門戶。 29新疆位於中共西北部面積 166 萬立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 1/6,是中 共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區,從歷史上就承擔著溝通東西方國家的大通道和橋頭堡功 能;新疆做為中共對應中亞地區的門戶扮演關鍵角色,其戰略地位以能確保中共 油氣來源多元化,從而改善能源緊張的現狀,維護能源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30 在油氣資源相關的地緣政治版圖中,新疆地區是世界的心臟地帶,誰控制了 咽喉水道的概念最早見於馬漢的「海權論」 。冷戰期間,美國海軍作提出 16 個海上咽喉航 道,即 16 個海峽(含天然、人工海峽和海灣)的戰略。它們均為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可扼 控艦船航行和縮短海上航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意義,在美國的全球戰略中 佔有極為重要位置。 28 鄧中堅、邱稔壤主編,《探索中國大陸石油戰略與外交:合作、競爭與衝突》, (台北:五南圖書 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年) ,頁 253-255。 29 傑佛瑞在地緣戰略的觀點上,中亞可謂是中國西部周邊的戰略延伸,且地處歐亞大陸的腹 地,同時與俄羅斯、中國、波斯灣、印度次大陸、歐洲等五個地區接壤,堪稱是歐亞地緣戰 略上的「樞紐」地區。對中國而言,一旦讓該地為他國所掌握,將使自身的西部地區門戶洞 開,甚至危及到中原腹地精華地區的安危。清朝中興名臣左宗棠在提倡塞防觀點時所說的: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 ,其實是在沙俄已經掌控中亞地區時,不得不然 之舉!左公清醒的認識到,若不在新疆地區穩固清朝政府的統治,以阻撓沙俄的持續侵略, 沙俄將會運用其強大的陸權力量,不斷從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兩個戰略方向,發動鉗形攻勢, 逐步蠶食鯨吞掉整個中國。但是,只要中國夠強大,且能將其影響力如唐朝般擴及到大部分 的中亞地區,中國就不會陷入這種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請參見: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 國防戰略」 ,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年 6 月,頁 157~158;以及李齊芳: 「中俄關係 史」 ,台北聯經出版社,2000 年初版,頁 234~238。 30 王婷婷,〈淺論中國的中亞地緣戰略〉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 28 卷第 3 期(2010 年),頁 88。 27. 7.

(15) 這一地區就能在全球石油戰略中佔據主動地位,無論是古代的絲綢之路還是現代 不同時期的國際政治形勢,新疆作為中共地緣政治和石油地緣政治的樞紐,在國 家地緣戰略中的重要位置和強大地緣政治功能從未改變。31然而當前中共正處在 社會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各類社會矛盾不斷增多,在 2009 年中共統治下的新 疆,發生較大規模死傷的烏魯木齊 7.5 事件後至今,仍是動盪不安之區域。32其 肇因於中共對當地少數民族宗教信仰上的限制與相關民族優惠政策,導致維族及 漢族間日益擴大的矛盾。少數伊斯蘭教的激進份子與中共政府間的衝突範圍也不 再侷限發生於新疆當地,使維護新疆地區社會穩定的任務更加艱鉅。 33 而維持中共新疆地區社會穩定、經濟健康發展、民族團結、邊防鞏固及維護 和保持新疆社會大局穩定,來達到其穩定內部社會秩序、鞏固政權的目的,有鑑 於此,於新疆地區執行維穩及反恐任務,來抑制少數伊斯蘭教激進份子的東突厥 斯坦獨立運動思潮,並藉由與國際間的反恐合作持續在反恐建設上加強作為是當 前新疆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 本論文希望藉整理新疆在中共對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與反恐層面遭遇的障 礙,以及中共採取的應對作為,取得問題的答案:基於上述因素,本研究有三個目 的: 一、中共的中亞能源戰略透過何種手段,克服能源合作的障礙,進而達戌 戰略目標?又其未來能源戰略發展方向為何? 二、新疆作為國家陸路能源資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與中亞合作有何重要性 與代表性?其穩定石油供給來源的策略之運用與發展情形? 三、探討新疆維穩工作,對中共能源安全戰略之影響?. 劉榮傳,〈地緣戰略對中國之影響〉 ,《陸軍學術雙月刊》 ,第 538 期(2014 年 12 月),頁 85。 張琪閔,〈中共對應新疆暴力恐怖攻擊事件作為探討〉, 《國防雜誌》 ,第 13 卷第 9 期(1998 年 3 月),頁 18。 33 趙旭、董秀成,〈中亞裡海地區油氣地緣環境分析及中國的突圍策略〉 ,《改革與戰略》 ,第 24 卷總第 175 期(2008 年),頁 25。 31 32. 8.

(16) 第二節 文獻探討. 文獻研析主要在廣泛蒐集與閱讀研究主題直接或間接的資訊,而根據已知的 部分來理解與研究主題有關的未知部分。34在搜集整理文獻的基礎上,本文對主 要能源安全、地緣政治和政治理論進行了系統回顧,引用了地緣政治、國際關條 理論、博弈理論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論述,並聯繫能源問題進行了理論說明。 在宏觀體系下,中共經濟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能源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國外學者的 高度重視。本文認為中共在經濟發展與建構世界強權的需求與企圖下,需藉由石 油資源以鞏固戰略,而在具體作為上,除積極探勘中國大陸石油氣礦源外,更在 「走出去」的策略與作為基礎上,建構中共能源合作政策,以經濟合作結合政治 的手段,與中亞、中東、拉丁美洲、非洲、俄羅斯、越南、印度、緬甸等地區及 國家,簽訂相關石油協定,為中共全球化經營的戰略目標佈局。因此,有關中共 在與上述區域國家互動發展間的軍事、邊界、反恐、經貿、外交等相關議題,一 直是近年研究中共問題所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中共快速崛起的過程中,石油戰 略的經營,不僅事涉中共本身國家的整體利益,更深深的影響到亞洲以及世界的 區域安全與穩定, 35故有關中共石油安全戰略之文獻資料也相當豐碩。 以國際政治經濟學角度觀察,經濟上以追求國家利益為考量,中共以「走出 去」政策扶植國營企業參與國際投資競爭,甚至在中亞的能源競爭中大舉併購當 地石油公司,取得不錯成果。 36政治上利用領導高層互訪、多邊合作機制反非傳 34. 項靖、陳儒晰、陳玉箴、陳美馨譯,Lawrence F. Locke(洛克)、Waneen Wyrick Spirduso (史彼迪歐)、Stephen J. Silverman(西羅弗曼)等合著,Proposale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台北縣:韋伯文化事業 出版社,2002年),頁70-71。. 35. 第一財經日報,作者:威廉-恩道爾(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著有《石油戰 爭》) 。. 36.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院,《能源政治與世界經濟新走向》 ,(北京,時報出版 社,第3輯:總第18輯,2010年11月),頁8。 9.

(17) 統安全的合作,進一步獲取能源合作的機會,可見中共在能源戰略上,很擅長運 用政治力與地緣戰略所產生相輔相成的功效,因此本論文將以政治、地緣戰略兩 層面為切入點,觀察中共為了能源安全,在中亞採取哪些具體行為?這些行動是 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產生何種影響?為獲得兩者對中共能源安全影響,所參考的文 獻,依研究內容大致可區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中共能源安全著述為主;第二類以 中共與中亞能源合作著述為主;第三類為有關中亞地緣政治研究為主。 一、中共能源安全著述: 中共學者余勝海所著《能源戰爭》一書中, 37提及能源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命 脈,獲得能源已經成為各國首要任務。當我們整理近百年來的戰爭史時,發現很 多戰爭都是圍繞著能源而進行的博弈,都帶有強烈的能源色彩。可以說,一部世 界能源發展史,就是一部爭奪利益的的戰爭史。國際社會一直高度重視能源安全 問題,往往把能源安全戰略上升到了國家安全戰略的高度。國際對能源安全問題 的研究有如下特點: 1.研究的領域是以石油為主的戰略能源安全。 2.研究的出發點主要立足於保障國家安全或國家利益。 3.研究主要來自於能源需求大國,滿足其能源需求是研究的最終目標。 4.研究機構與決策機構密切配合,能源安全無疑是政府和學者共同關注的。 而過去在探討一國之能源安全政策時,多著重在: 1.單一能源安全指標的建構與跨時及跨國比較,如進口能源依存度、分散度、集 中度、能源脆弱度等。 2.綜合性能源安全指標的建構與跨時及跨國比較,如以多個指標加權計算、整併 後之能源安全度。 3.特定面向的能源安全議題,如僅著重在供給面及供應數量的石油供應安全指標。 由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甚深,而確保能源的穩定供. 37. 余勝海,《能源戰爭》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頁 1。 10.

(18) 應也一向是各國經濟發展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環。當面臨供應短缺的風險升高,或 是購買的成本大幅提升時,將使其得以維持一定成長目標的難度增加,甚至導致 經濟的衰退。這種經濟成長受到明顯負面衝擊的現象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己反映在 其「能源安全度」的變化上面。 38 而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所涵蓋的範疇多而複雜,包括供應安全、消費安全、 生產安全、產業安全、生態安全、環境安全等,而影響能源安全的因素也相應的 變得極為複雜,包括資源稟賦、經濟狀況、政治態勢、軍事互動等。因此,本論 文用了以邏輯推理為基礎的方法來更好地說明新疆地區對中共能源安全問題的 重要性及影響。並僅就與研究主題直接相關,且具代表性的文獻加以探討,在進 行理論的歸納和整理時,也相容了不同理論體系、不同學派和不同代表人物的不 同觀點。在探索了地緣政治、國際關條理論、博弈理論、全球化理論、可持續理 論、政府規制理論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論述中關於能源的思想,指出其在特 定背景所具有的優點和缺點的同時,還進一步對同一學科範疇內的不同理論派別 的闡述進行了歸納和對比,並將其延伸至中共能源體系的實際狀況之上。基於上 述原因,本文從檢視中共在維持經濟高度發展中的條件下,從能源政策中得出了 一些重要結論以探討中共新疆地區維穩及”走出去”戰略下中共的能源安全政策 及演變。 二、中共與中亞能源合作著述: 《「2020年中共能源需求分析」研究報告》(國防部整合評估室編印),內容 提到中共明白,石油爭奪戰早就在進行中,後發的中共要加入此一戰局,勢必要. 38.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在 1974年成立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 ,主要是為了整合主要工業國家 的力量對抗1973年的能源危機,而傳統的能源安全觀也在這個時候形成。近幾年來,能源安全 此議題再度被人們重視,主要有四點原因:第一,石油與其他化石能源的消耗,導致大家陷於能 源資源消耗殆盡的恐慌中。第二,資源缺乏國家對於國外資源的依賴日深。第三,地緣政治所導 致的資源供應短缺問題日益明顯,像是恐怖主義等。第四,開發中國家對於能源的需求大量增 加,大幅推升能源價格,像是印度與中共。 11.

(19) 花更大的力氣,可是如果退出這場競爭更是死路一條。因此,中共積極建立石油 運輸渠道的安全和多元化,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節約與替代能源,提高石油利用 效率甚至於開發西部、深海或南方海域油田等,其目的不外乎就是要穩定中共的 油源基礎。中共在無法取得石油替代品的同時,石油競爭必然會形成國際間爭相 競逐的焦點,而中共在現階段加強經濟發展的時刻,石油成為不可或缺的要件, 然在外交「走出去」的政策下,定會牽扯到中共國家戰略與區域安全的因素,這 些困難與阻礙則都需要長時期的規劃與經營方可達成。 39 綜合分析中共與中亞透過強化雙邊與多邊關係建立合作機制,能源合作主要 目的在促成中亞提供中共更大量、更穩定、更長期的能源供應,使中共能源安全 獲得保障,再者中共亦提供龐大的能源消費市場,甚至資金及技術的支援,純粹 的經濟合作符合雙方共同的利益。 毛漢英在「中共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一文中, 40從地理 和地緣政治角度,分析發展計畫與合作項目,作者透過實際的數據評估中共在能 源上對中亞國家的依賴,這種關係不斷朝向強化的趨勢,顯示出能源供應安全與 彼此合作是中共的主要戰略目標。 探討中共與中亞國家的雙邊及多邊關係,絕對不能忽略「上海合作組織」的 重要性,王海燕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趨勢與問題」匯整了「上合會」 推論中亞各國在開採技術、資金不足、基礎設施缺乏等國家現實問題下,謀求多 邊甚至多方的利益團體間協調合作,是最符合效益的雙贏選項。 41 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共在中亞地區取得能源合作的關鍵,俄羅斯、哈薩克、烏 茲別克和伊朗都是主要能源生產國,中共和印度是主要能源消耗國,上海合作組. 39. 陳新華,《能源改變命運-中國應對挑戰之路》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年3月),頁110。. 40. 毛漢英,〈中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能源合作前景展望〉 , 《地理科學進展》(北京),第32卷 第10期(2013年),頁1433-1443。. 41. 王海燕,〈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能源合作:趨勢與問題〉, 《俄羅斯研究》(北京),(2010),頁 94-103。 12.

(20) 織期望建立能源安全共同認知,追求經濟發展。 42 而中共新疆地區最具優勢的能源類資源是石油天然氣,總體來講,新疆原油 及天然氣資源豐富,原油、天然氣的總資源量、累計探明儲量在全國居於第二位 領先的水準,經過多年發展,石油產業已成為新疆的主導產業之一。研究新疆石 油產業的發展對中共的能源安全戰略、擴大與中亞、南亞的能源合作、保持邊疆 穩定和民族團結以及新疆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 值。 43 三、中亞地緣政治著述: 《進入21世紀的能源地緣政治》(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2000年), 報告中認為地緣政治對能源供給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主要能源生產國的 國內局勢繼續動盪不安;全球化;非政府組織的影響與日俱增;衝突與權力政治。 報告還認為能源主要從五個方面來影響地緣政治:能源需求不定;能源供給波動; 亞洲能源競爭;能源與地區一體化;能源與環保問題等。本文讓筆者瞭解到要抵 禦能源風險,首要的是保證能源的安全供應。目前在世界石油探明儲量中,中亞 國家佔據了很大比重,要發展國際能源業與中亞等主要產油國的關係,建立互信 互助的關係基礎,以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 44 為確保能源安全,中共藉由中亞國家欲平衡俄羅斯能源壟斷的外交考量,大 力推動中亞國家能源合作,並逐步進入中亞的能源供應鏈,但能源的投資也隱含 了中亞地緣政治因素,綜合分析中亞地緣政治的研究,會發現中亞地區受到的影 響包羅萬象,外部存在大國為了保障自身能源安全與經濟發展,引起資源爭奪力 量、內部存在地區經濟發展與平衡大國關係的需求,當問題突發時,能源成為擾 動地區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本身的能源安全也同樣倍受挑戰,掌握中亞地緣政治. 42. Marcel tie.Hass,"S.C.O.Summit Demonstrate Its Growing Cohesion,"Power and. Interest. NewsReport,April 13, 2008。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編委會,《中國能源研究報告一區域篇》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年 2 月),頁 274-280。 44 邢廣程,《崛起的中亞》,(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 年 6 月),頁 4。 43. 13.

(21) 變化已是中共能源戰略必須持續關注的事。 45 〈中亞地緣政治變化與地區安全趨勢〉中,許濤提供中亞獲得獨立20年來國 內政治制度與地區安全的演變,雖然美國藉阿富汗反恐戰爭與重建工作,在中亞 地區有效擴張影響力,但隨著美軍即將撤離阿富汗,伊斯蘭極端勢力開始成為中 亞的威脅。 46 耶斯爾在〈中亞地區的能源「博弈」〉中,為中亞國家積極利用能源為工具, 在「大國平衡」的戰略下,藉能源出口多元化方針,期為本國爭取最大利益。47 中共確保中亞能源的獲得,仍必須仰賴中亞國家的合作,掌握複雜多變的地 緣政治變化,不論大國政治出現矛盾、或者中亞國家出現內部發展需求,若能隨 時調整戰略手段的運用,才有機會獲得長期、穩定的能源供應.。 48 在亞洲擔任經濟龍頭的中共渴求著石油,其在全球能源市場的擴張,快速增 加的石油進口需求,以及國內石油生產數額無法同步成長,就地緣觀點言,其能 源的運輸安全就中共而言,是一項極大的挑戰,因為從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至麻 六甲海峽,甚至於東南亞一帶均不屬共軍的勢力範圍,對於中共能源安全的保障 而言,必須另圖他法。 進而中共轉全力發展與中亞的國際石油合作關係,其原先力求進行的雙邊能 源合作關係,也轉向為發展多邊架構機制。 「能源安全策略改變地緣戰略的價值, 地緣戰略保障能源安全」,已成為中共近年來為保障能源安全策略的積極作為與 認知。 從地緣戰略觀點的角度來看,中共近年的目標是要躋身為全球大國,一圓「強 國夢」,利用地緣的優勢,除了重視能源供應多元化,積極與周邊的國家擴展能 源合作的協定,多管道運用地略價值以謀取能源安全的保障。. 麥克.克雷爾(Michael T. Klare), 《石油的政治經濟學:高油價時代的新世界版圖》 ,(臺北:財信出 版有限公司,2008 年 12 月),頁 193-196。 46 許濤,〈中亞地緣政治變化與地區安全趨勢〉 ,《現代國際關係》 ,第 1 期 2012 年,頁 27-32。 47 耶斯爾,〈中亞地區的能源“博弈”〉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1 卷第 2 期,2010 年,頁 45-53。 48 同註 45,頁 191-192。 45. 14.

(22) 而為中共為石油安全所採取的種種軍事作為,隨著「中國能源威脅論」的發 酵,同樣也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與焦慮。筆者認為上述對於中共能源需求與 隨之而來的軍事威脅疑慮,不僅引起國際與區域國家的戒心,同時也加速區域軍 備競賽,使其「和平崛起」的國家戰略目標亦遭嚴重打擊,折損其穩定周邊情勢 的經濟發展需求與外交目標,更讓「新安全觀」受到強烈的不信任與反制而陷入 「安全困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國家能源研究的範圍極為廣泛,本報告主要以探討中共近年的能源政策及其 所延伸的各種國家戰略的趨勢走向。然而能源實際上又可分為許多類別,除了石 油與天然氣,尚有煤、電力、水力、核能、太陽能等等,這些能源的產生與利用, 都和一個國家的經濟與發展有莫大的關係。本篇論文所鎖定的主題,主要以石油 與天然氣為主。 本篇論文的研究範圍,可以三個面向來述說: 一、時間範圍: 時間的界定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歸納整理近年來中共與中亞的能源合 作情形,中共在拓展週邊國家關係,一貫奉行「睦鄰、安鄰、富鄰」的政策方針, 1994 年 4 月中共總理李鵬分別訪問哈薩克等四個中亞國家, 「提出四項基本政策 和六點主張」 ,49並舉行高層晤談,洽簽商務約定及政府貸款協定,並為此後的首 長外交揭開序幕。1997 年開始,中共與中亞國家的經濟合作邁入新階段,不僅在. 49. 新華社新聞: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新華社新聞網,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01.htm> (檢索日期:2015 年 07 月 12 日) 。 15.

(23) 邊境談判取得進展,促成上海五國論壇成立,邊境加強軍事信任的協定簽署掃除 了地區經貿合作的不確定因素。 50中共對中亞的能源投資自 1997 年起,中石油 收購哈薩克阿克糾賓(Aktob)油氣股份公司首開先例,這段時間鎖定 1994 至 2014 年為主。第二部分將是對於當前至可預見的未來,中共在能源與國家安全方面的 各項議題之研究探討。 二、空間範圍: 研究對象以中國大陸新疆及中亞地區為主體。 「中亞」(Central Asia),此地理 名詞之定義,乃係於 1993 年 1 月中亞 5 國舉行元首會議上所達成的決議。區域 內國家係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及烏茲別克等 5 國。51中亞地區 是全球地緣政治形勢頗為複雜、戰略位置非常獨特的地區之一,能源蘊藏豐富, 位居歐亞大陸中心,本論文稱呼「裏海地區」或「中亞地區」 、 「中亞 5 國」等, 即代表相同的定義。而因為經濟成長提供了有力的資源來使中共更進一步的延伸 他的經濟勢力進入中亞這個與大量能源(石油)相關的區域,因此其對新疆境內 分離份子的態度(新疆境內有 42﹪維吾爾族人),自然是中共關切所在。 新疆少數民族或未停息的宗教不安問題,是北京及中亞最可能的潛在引爆 點。 52近年因疆獨活動日熾,且與宗教極端組織和國際恐怖掛勾,中共遂積極強 化與中亞國家關係,企盼透過政治外交手段,防阻來自中亞境外分裂勢力之奧援, 以紓緩西境安全威脅,所以新疆維穩工作對於中共的能源安全政策研究,將會有 指標性作用,本文亦將一併探討。 三、議題: 研究議題主要放在三個面向上: 第一、能源安全政策:. 50. 孫力、吳宏偉等著,《中亞國家發展報告(2013)》 ,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年) , 頁 254。. 51. 傅仁坤主編,《中亞一神秘豐富的國度》,(臺北:三文印書館,2002 年),頁 12。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編委會,《中國能源研究報告一區域篇》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年 2 月),頁 265-275。. 52. 16.

(24) 能源安全是指公民、社會和國家對一次能源與電力的可持續、可靠和連續供 應免受內外威脅的一種保障狀態,它反映了保持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必要程度。 本論文探討之「能源」限定為「一次性能源」。由於能源安全對進出口國具有不 同含義,中共為一個石油進口國。因此內容所提到的能源安全均指能源供應安全, 其中又以石油為主要大宗。探討一國的石油安全至少需包括:穩定的石油來源、 安全的運輸通道與價格安全(即以適當價格取得石油供應) 3 個課題。簡而言之, 能源安全就是保障數量和價格上能滿足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能源供應,因此能源 不安全主要即出現石油供應暫時性的突然中斷或短缺、價格暴漲等造成對國家經 濟的損害。 53 第二、維穩與中亞石油能源戰略競逐: 所謂「戰略」(Strategy),定義為目的、方法與手段之間的關係(「目的」即是 目標; 「手段」乃用於追求目標的資源; 「方法」為組織與運用資訊的方式。) 54為 建立力量,藉以創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得在爭取同盟目標、國家目標、 戰爭目標、戰役目標或從事決戰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果。」55 第三、最後探討在國家安全政策指導下,以發揮地緣戰略的和平穩定力量, 如何達成國家能源安全政策之目的。. 貳、研究限制 預想這篇論文可能的限制,會有以下兩點: 第一、所有的研究最可靠的,應是使用第一手的原始資料。由於研究主題 涉及中共的政府政策、國營企業投資、國家戰略等內容,且中共對中亞地區維. 53. 唐風,《新能源戰爭》 ,(臺北:大地出版社,2009 年 4 月) ,頁 158-163。. 54. 余拉米(Joseph R.Cerami)、侯肯(James F.Holcomb.Jr),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指南》 (U.S.Army War College Guide to Strategy),高一中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年),頁 19-20。. 55.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 (臺北:時英出版社,2000 年) ,頁 287-288。 17.

(25) 持長期交流與投資,中共學界對中亞各領域之研究多有著墨,但是礙於因身份 關係無法親自實施田野調查及時空環境、現實條件,第一手資料的獲得不易, 故本次主要參考文獻來自中共,因而學者觀點可能會受到中共官方立場影響, 部分獲取資料及數據亦可能有所偏差,惟官方統計數據已隨著資訊普及漸趨透 明化,判斷相關資訊應不至於出現嚴重錯誤,本報告使用的參考文獻,不得不 以中共的文獻資料為主。 第二、由於中亞能源研究之範圍相當廣泛,在有限的篇幅與時間內,無法 逐一探討,僅截取具代表性,且將利用各種現成之能源相關之文獻資料進行研 究,所以本論文儘管寫作的開始時間為 2014 年,但使用的資料都可能是 1 至 2 年以前的數據與資料。.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壹、研究方法 所謂「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即是資料蒐集的方法,56係指蒐集與處理 資料的手段與程式,本篇論文採用的是「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 「文獻分析法」(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指的是就研究議題相關各類文 件資料做探索性分析,包括書面文件、文件、回憶錄、日記、報紙文章、會議記 錄等等,取得對某議題宏觀的歷史脈絡,也可藉這些資料的搜集去比較一國之內 或國家之間的情形,以發現新事物或是支持對某一見解的看法。本論文將透過蒐 集中共官方出版品、專書、期刊、學位論文、報章雜誌以及網頁資訊等,以期獲 得第一手資訊以及其代表性的觀點,另以國內外學者之觀點與立場加以檢視。期. 56.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 ,(臺北:正中書局,民國 91 年),頁 182-184。 18.

(26) 獲得較中立、客觀之具體研究成果。 「歷史分析法」是對一個問題發生及演變的沿革,有長時間的研究,對這一 個問題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解釋並加以分析及預測。57運用此方法通常要藉 由考察歷史上各種事件的先後關係,找出因果線索,並從中抽絲剝繭分析出造成 當前狀況的源頭,長時間觀察有機會找出肇因,也可能逐步推導出影響未來發展 之變數。 為了掌握中共能源基本政策、原則和立場和中共能源安全體系的現狀,準確 地瞭解中共對能源領域的態度和政策,本論文搜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及實證資料, 並對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分析和篩選。58為了盡可能搜集各類 關於中共能源安全方面的資料,在撰寫本論文時已針對各方學界關於中共能源安 全政策和未來發展分析的各種研究論文和學術著作。並將文獻和資料搜集的重點 置於有關中共和世界能源安全的經濟、外交、政治等方面的研究資料。再進一步 整理了中共政府和相關研究機構對於中共能源安全的各種官方檔案、研究報告和 政策說明、建議及其它研究成果;而由於本文探討的問題牽涉甚廣,因此無法用 單一方法加以涵蓋,為有效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政策研究、文獻探討,資料 蒐集等方式,針對中亞能源貿易、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與新疆維穩工作影響之有關 論文、期刊、研究報告等資料,進行蒐集、整理後,歸納出做為本研究之基礎, 本論文最終將以分析獲得之結果,探討中共與中亞能源戰略之展望。. 貳、研究途徑 研究途徑(Research Approach)就是研究者進入某項研究領域(著眼點)的確立, 也是指導與選擇研究方法的必要準具。 59本文將採取之研究途徑為地緣戰略研究. 57.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4 年),頁 12。. 58. 同上註,頁 12。. 59. 葉至誠、葉立誠主編,《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 年) ,頁 19.

(27) 途徑。 「地緣政治」 (Geopolitics)是指地理因素對國家政治及外交之影響,瑞典學 者魯道夫·契倫(瑞典語:Rudolf Kjellén)1916年首先使用了「Geopolitics」這個 名詞。雖然地緣政治並不能解釋所有的國際問題,新的國際關係理論也不斷出現, 但透過地緣政治的角度去觀察一個國家制定能源政策、外交政策及軍事戰略的背 後考量因素,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地位。 地緣政治對能源供給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全球化;主要能源生產國 的國內局勢繼續動盪不安;衝突與權力政治;非政府組織的影響與日俱增。而能 源主要從五個方面來影響地緣政治:能源需求不定;能源供給波動;亞洲能源競 爭;能源與地區一體化;能源與環保問題等。 60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以地緣政治理論為主要 理論分析工具,61在掌握相關中共的能源安全及對外能源合作與其新疆地區和中 亞各國能源合作關係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而在此基礎上以邏輯推理為基礎的方 法來更好地說明中共的能源安全問題,進而探析出新疆地區進口石油氣對中共未 來能源安全發展之影響。 本論文所探討的「能源」泛指的是一次性能源,其特殊性在於雖然它是商品、 具有價格、可以在市場上交易,但同時它也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所有的國家 在生活的每一刻都需要使用到它,因此國家擁有的數量越多,代表國家擁有的資 產越多,而國際間運用政治力、經濟力競爭取得「能源」的行為不勝枚舉,因此 又稱它為「戰略物資」。. 136~153。 60. 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 《進入 21 世紀的能源地緣政治》 ,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 心網站,< http://www.csis.org/sei/>,(檢索日期:2015 年 07 月 12 日) 。 61. 袁方,《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2 年),頁 383-385。 20.

(28) 第五節 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的章節安排,將以地緣政治面相, 「分析中共新疆在中亞能源合作」 中角色及執行情形,進而達成確保「能源安全」的核心目標,全文共區分五章, 章節的安排如後: 第一章為緒論,共區分為五節,第一節說明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文 獻探討;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研究途徑與方法;第五節為研究架 構。藉由完整的研究架構與界定,以客觀、清晰的文字說明研究的設計。 第二章為「中共能源政策與現狀」 ,第一節安排是「中共能源安全政策演進」 , 從中共國內能源開發現況,包含產量、蘊藏量不足的問題,直到中共的能源戰略 思考也隨著國家安全的需求逐步發展成形。第二節是「中共能源安全現狀」 ,1993 年中共成為石油淨進口國開始,對外的需求變成主要的問題,中共能源對外依賴 的程度越賴越高,「能源安全」漸漸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為了中共能源的 供應與穩定,以防止海上能源的被運輸封鎖為所要探討的重點。第三節為「小結」 。 第三章為「轉變中的中共進口能源現況」 ,第一節是「石油能源進口管道-海 上運輸與境外管道輸送」,說明中共其能源戰略如何憑藉國家資本實力進入世界 各地能源供應鏈,並確保能源穩定供應,即為此段落探討重心地緣政治利益考量。 第二節是「中共主要石油進口來源」為瞭解中共與中亞各國的合作發展,並說明 中共的能源戰略轉變。第三節是「中共在中亞石油及天然氣舞台上的影響力」, 中共的能源缺口越來越大,隨著「走出去」的政策推動,中亞國家由於能源蘊藏 量豐富、開發潛力大與多樣性,再加上地理位置重要,成為中共能源安全的各個 層面中,不可或缺的穩定因素。第四節為「小結」。 第四章為「中共與中亞能源的合作與所面臨的挑戰」,中共的能源安全仍受 到許多外來的因素影響,以往中共能源安全目標是以「自給自足」為目標。為了 在全球能源戰略的困境下掌握戰略優勢,能源需求與戰略目標開始轉變;新疆成 21.

(29) 為中共能源管道的樞紐,任何動盪牽動著全國能源的輸入的穩定性;另外國內能 源需求結構約調整成效也影響能源戰略的成敗。第一節是「中亞油氣進口對中共 能源權益的重要性」。第二節是「地緣戰略下的中共與中亞地區之關係」。第三 節是「中共在中亞石油及天然氣舞台上的影響力」。第四節為「小結」。 第五章為「結論」,總結中共如何利用國家的資源與政治手段,運用新疆地 區對中亞能源戰略之手段,進一步達成中共能源安全的保障,並闡明研究發現與 未來研究建議方向。. 22.

(30) 第二章.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與現狀. 本章主要針對中共的能源政策發展實施探討。從 1993 年中共成為石油淨進 口國開始,其對外的需求變成主要的問題,中共的能源缺口越來越大。在第一節 中主要在探討「中共能源戰略發展與石油外交布局」 ,從中共國內能源開發現況, 包含產量、蘊藏量不足的問題,直到中共的能源戰略思考也隨著國家安全的需求 逐步發展成形。第二節是「中共能源安全現狀」,中共能源對外依賴的程度越賴 越高, 「能源安全」漸漸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為了中共能源的供應與穩定, 以防止海上能源的被運輸封鎖為所要探討的重點。. 第一節 中共能源安全政策演進.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體系和高 效、清潔、經濟的能源利用,是支撐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尤其是工 業革命以來,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能源的關係漸行密切。一方面,能源對經 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人類利用能源的每一次進步,都推動了經濟社會的 發展,反過來又拓展了能源利用的領域;另一方面,能源對經濟發展有很強的約 束作用,能源的承載能力制約著經濟增長的速度、結構和方式。1中共自建政以來 國民經濟建設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充分體認能源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也 經歷了不斷探索的道路;然現今中共能源消費仍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煤炭 是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後的煤 炭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污 1. 中國能源網:中俄能源合作,中國能源網, http://www.china5e.com/subject/subjectshow.aspx?subjectid=30,2009 年 3 月 18 日 2015 年 07 月 13 日) 。 23. (檢索日期:.

(31) 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共車輛保有量的迅速增加, 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已經變成煤煙與車輛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 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因而於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 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第一次有系統、明確的提出了能源發展方針。2 「堅持 節約與開發並舉,把節約放在在首位;大力調整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推廣先進 技術,提高能源生產效率;堅持能源開發與環境治理同步進行,繼續理順能源產 品價格,能源建設以電力為中心,以煤炭為基礎,加強石油天然氣的資源勘探和 開發,積極發展新能源。」 中共於2001年公佈的《「十五」能源發展重點專項規劃》中進一步系統地提 出了中共能源發展戰略:「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能源結構作為能源工 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西部開發。」為中共的 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中共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焦點主要體現在「資源、環境、人口」 和人民生活品質之間的矛盾,這些在相當大程度上與能源密切相關。. 壹、中共能源發展政策的三個階段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滿足,直接關係到經 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實現,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和能源的高效、清潔利用是實現 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證,中共建政以來,國民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 變化,其能源發展與能源消費也走過了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之路,總體可分為三 個階段。 一、「1949~1978年」時期: 此階段即是1949年中共建政後到70年代末期。 3此一時期中共能源發展的戰. 2. 3. 陳勇主編,《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年), 頁 ix。 同上註,頁 1。 24.

(32) 略主要是解決石油的自給自足,特別是實現石油的自給自足,在能源資源勘探、 生產方面進行了有計劃的投入和大規模的建設,在能源的勘探、生產方面進行有 計劃的投人大規模的建設。隨著大慶油田、勝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的發現和投產, 中共一舉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不但實現石油和天然氣的自給,還成為了全 球石油生產大國之一。採取的石油政策是「自立更生」,直到1980年代都是石油 出口國,在1950年代與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事件,中共未受其影響。4其中,能源 生產總量中,煤的比重約保持在69.4%,石油占23.8%、天然氣佔3%和水電占3.8% 左右。 5這20多年是中共建立工業體系的初始與發展階段,部分偏遠地區尚未通 電,整體而言對能源的利用未形成具體的戰略性規劃。 二、「1979~2002年」時期: 此一時期是20世纪80年代初開始的改革開放到20世纪末。為中共改革開放時 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其文化大革命時期「自產自用,自 給自足」的能源戰略在現今技術落後與過度開發的情況下,已無法適用,因此必 須務實的將能源戰略調整為境外爭取油源,並以「睦鄰富鄰」,以合作互惠方式 積極推動「亞洲石油中國橋」的國際合作構想。6因而能源的發展戰略是能源生產 的增長要支持國民經濟增長,能源生產增長1倍,國民經濟成長2倍,在這20年間 中共能源消費量年平均增長率為4.67%,能源消費總量在世界能源消費量中所占 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到20世紀末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與消費的基本特徵,沒有改 變,但同時所需之能源也相對提升,在1990年代,中共石油消費其年平均增長率 為7%,而能源生產總量中煤占66.6%、石油占21.8%、天然氣占3.4%、水電與核電 占8.2%; 7煤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降到50%左右,石油和電力合計達到40%左 右。 8石油消費極為驚人,若靠自給必呈現供需失衡狀態,極需進口原油來補足 朱新民主編, 《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戰略》 , (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基金會,2005 年) , 頁 110。 5 陳勇主編,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年),頁 1。 6 周鳳起,《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年),頁 360。 7 同註 5,頁 1。 8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年) ,頁 53。 4. 25.

(33) 此缺口,規劃以效率為導向,開發與節約並重,能源開發朝多元發展。 三、「2003年迄今」時期: 此階段為現在正在進行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 這一時期,中共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尋找一條適合自己實際的能源生產、消費 與經濟和諧發展的道路。由2003年迄今,即現在正在進行的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2001年公佈的《「十五」能源發展重點專項規劃》 中進一步系統地提出了中共能源發展戰略:「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把優化能 源結構作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西部 開發」為中共的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9在2003年的能源短缺促成了中共的新能源 戰略構想, 10中共在2007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上,科學發展觀被正式寫入黨章, 能源政策方針也出現了新的調整和變化; 11本階段中共經濟社會和消費結構的持 續發展,其石油生產量已在1993年被消費量所抵銷轉變為石油淨進口國,於2003 年能源消費已超越日本並僅次於美國,另2011年能源消耗總量為34.8億噸標準煤, 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國。12能源供需問題和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凸顯, 能源供應緊張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因素。而於2007年12月發佈的《中國的能 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對能源方針作了系統闡述,即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 多元發展、依靠科技、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努力構築穩定、經濟、清 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援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13 另「十一五」是中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明確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戰 略構想,並針對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的突出問題,提出了規劃要求將單位 GDP二氧化碳能耗降低20%, 14並為此制定了許多節能專項規劃與行動方案,重 點以調整能源結構、緩解能源供應壓力及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 陳勇主編,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年),頁 ix。 10 同上註,頁 02。 11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年) ,頁 54。 12 同註 9,頁 102。 。 13 同註 11,頁 54 14 陳新華,《能源改變命運-中國應對挑戰之路》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年) ,頁 77。 9. 26.

(34) 式變革,期建構能源建設以電力為中心,以煤炭為基礎,加強石油天然氣的資源 勘探和開發,積極發展新能源,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與節能減碳的要求,使能源 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是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轉型期。15並真正將能源政策的重點 由供應側轉向需求側,實施「走出去戰略」。 16 過去20年,中共實現了節能目標,經濟增長所需能源一半靠開發,一半靠節 約,國內生產總值(GDP)翻兩番而能源消費僅翻一番,中共正處於工業化過程中, 國民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要比發達國家大得多。如果不強化可持續發展的能源 政策,在不久的將來,中共不但是在能源資源方面會難以為繼,在能源國的開採、 轉換和利用對環境、公眾身體健康、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發展、國家能源安全等 方面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提高能源效率開發是中共可持續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 表2-1:中共能源政策的發展 中共能源發展政策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時間:1949~1978年. 時間:1979~2002年. 時間:2003年~迄今. *第一~五年計畫. *第六~九個五年計畫. *「自給自足」政策. *1997年能源政策白皮書 *2007年《中國的能源狀. *追求能源產能提升. *「改革開放」政策. *偏遠地區尚未供電. *以石油出口換取外匯. *能源生產總量:煤炭 *以能源保障經濟成長 約在69.4%,石油占 *能源生產總量:煤炭占. *第十~十二個五年計畫. 況與政策》白皮書 *行「走出去戰略」 *規劃要求將單位GDP二 氧化碳能耗降低20%. 23.8%、天然氣佔3%. 66.6%、石油占21. 8%、 *新能源安全科學發展觀. 和水電占3.8%左右. 天然氣占3.4%、水電與 *提高能源效率、保護生 核電占8.2%. 態環境,加快西部開發. 來源:陳勇主編,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筆者整理自繪) 15 16.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年) ,頁 53。 張素芳、何永秀《中國、石油與全球政治》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年) ,頁 44。 27.

(35) 貳、中共能源政策變化 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石油危機,不但對世界經濟特別是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 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也對世界的能源生產、供應和消費產生了深刻影響。17 在20世紀下半葉的30年間,世界一次能源供應結構中各類能源所占比例發生 了較明顯的變化,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供應結構中所占比例有較大幅度下降,煤 炭所占比例略微下降,而天然氣、核電和水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雖然石油在 世界能源供應結構中所占比例逐漸下降,但是,產量還是在不斷增加。而中共於 2004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就目前而言,石油在世界能源 消费中仍占有主導地位。 18 中共於1990年起GDP在保持7%以上的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費總量開始接近 生產總量,能源進口量大幅上升。到1992年能源生產總量已略低於國內能源消費 需總量,2000年時能源生產與消費總量缺口迅速拉大,這說明中共能源總消費已 大於總供給,能源需求對外依存度迅速增大,能源安全形勢已亮起紅燈。19其自 1993年起,中共成為石油淨進口國,進口量增幅也逐年加大。如圖(2-1)所示:;. 圖2-1:中共石油每日進口量成長曲線圖 來源:中共國家統計局,中國能源統計年鑑2014。. 陳勇主編, 《中國可持續發展總綱-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 年),頁 3。 同上註,頁 5。 19 同上註,頁 14。 17 18. 28.

(36) 中共石油產量近年來保持平穩增長,2010年原油產量2.03億噸,是1980年的 1.9倍,約占世界石油產量的5%,世界第5大石油生產國(前4位分別是俄羅斯、沙 烏地阿拉伯、美國和伊朗)。受資源條件限制,中共石油年產量已接近峰值水準, 未來增長空間有限。20其能源政策因石油對外依賴度明顯,其積極從事相關戰略 布局,西部和海上是中共未來石油開發的重點,重視程度不輸於海外的運輸安全 及能源外交,特別是從能源安全方面以往考量的重點,均停留在增加能源供給, 而不是減少需求。 21 中共2014年能源消費總量42.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2%。煤炭消費量下 降2.9%,原油消費量增長5.9%,天然氣消費量增長8.6%,電力消費量增長3.8%。 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6.9%。22所以快 速成長的經濟已經無法靠自有石油資源來因應高消耗量,也造成日漸依賴進口的 能源。. 圖2-2:中共的石油消費量及產量變化圖 來源:中共國家統計局,中國能源統計年鑑2014。.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年) ,頁 21。 王國臣、童振源, 〈中國發展的新侷限:石油需求的挑戰與影響〉 ,林正義主編, 《石油與國際安 全》 (臺北:財團法人遠景基金會,2007 年) ,頁 185。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14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5 年 2 月 26 日,頁 14。 20 21. 29.

(37) 中共能源的基本現狀有三方面的特點: 23 一、是人均能源資源少,供需差距越來越大。中共人口眾多,能源礦產人均 儲量低;煤,世界人均160噸,中共人均90噸,占世界人均的56%;石油,世界人 均23噸,中共只有2.5噸,占世界人均的11%;天然氣就更低了,世界人均天然氣 23200立方米,中共只有1080立方米,占世界人均的4.6%。 二、是結構不良,污染嚴重。中共能源的結構長期以來是以煤為主,以往煤 炭在全部能耗中幾乎占到100 %,後來慢慢下降,現在仍占到65 %;由於能源消費 以煤為主,使得中共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控制難。 三、是能耗強度高、效率低,浪費大。目前,中共GDP占世界GDP的5%,可 對煤和石油的消耗卻分別占全世界的32 %和8%,單位GDP能耗仍然偏高。 中共天然氣生產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產量增長快速。2010年,天然氣產量 達948.5億米、是1980年的6.6倍,約占世界天然氣產量的3%,居世界第7位(前6位 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加拿大、伊朗、卡達和挪威)。近年來,更加大了天然氣輸 送管網和沿海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接收站的建設,天然氣供 應格局已呈現出“西氣東輸、海氣上岸、北氣南下”的局面。 24. 圖2-3:中共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統計圖 來源:中共國家統計局,中國能源統計年鑑2012。. 雷培莉、餘志宇, 〈“十二五”期間中國天然氣能源發展策略探究〉 ,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第 33 卷第 1 期,2011 年 4 月,頁 37。 24 劉振亞,《中國電力與能源》,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2 年) ,頁 21。 23.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能正確使用電瓶試驗 器、比重計檢測電瓶電 壓、蓄電量及電解液比 重。..

本館以數字表現出921地震救災、安置到重建的總體樣

• 安裝冷氣機的小師傅,看來只有十八、九歲,居然一個人將冷氣機

而考量到 Covid-19 重症病患的需求,醫院的重症病床數量格外重要。根據統 計,在 OECD 國家間,每十萬人擁有之重症病床數量差距可達 10 倍(如下圖)。. 歐盟疾病管制局 (European

基於經濟效益考量,對於外籍勞工的語言能力以及年齡更為重 視,並重新審定計分制度等。事實上, OECD 會員國對於語言能力 以及薪資條件有愈趨嚴格。如在 2012

另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到,在 1930 年以後的一段時間,人口

政府在 2017 年曾表示,2025 年將達成「非核家園」能源配比為燃氣 5 成、燃煤 3 成、再生能源 2 成的目標。但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預估,再生能源在

非洲東北部包含衣索比亞、索馬利亞以及肯亞等國家的人民正經歷 198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高達 1300 萬人陷入飢荒。自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