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一、 研究範圍擴大:

本研究僅依在台灣及大陸廈門地區的大型催收公司電話催收專員為 取樣,後續研究者可以擴大研究樣本數,跨更多地區進行調查,以更大規 模進行研究,更加反應實際狀況。

二、採用更多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文獻及問卷調查法做量化的研究,受測者在填問卷時,容易 因當時情境(例如:績效好壞、公司政策異動、和主管相處…等)影響填問 卷時的判斷力,若能配合質化研究,以實地的觀察、訪談、深入研究,必 能輔佐此研究的不足。

三、採用其他的研究構面:

本研究乃是針對組織文化、領導風格、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及組織效 能的研究,但影響兩岸電話催收人員離職的因素並非僅有以上三個構面,

建議將來研究時,能使用其他構面來進行衡量,比較研究結果是否有差異。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輝 (2009),「國軍單位組織文化、領導行為、工作特性與離職傾向之 研究-以國軍 A 部隊志願士兵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

梁麗玲(2011) ,「 中華電信民營化業務委外後從業人員工作滿意、組織承 諾與離職傾向之關連性探討─以中華電信北區 123 客服中心為 例」,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所) ,碩士論文

蔡玟伶(2007) ,「證券商併購過程、組織文化與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高 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莊采華(2008),「主管領導風格對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台灣地 區保險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所,碩士論文

孫瑞霙(2002) ,「競值架構下領導型態、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研究---以 台灣地區技術學院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陳盈穎(2010) ,「新進員工組織印象落差對組織承諾及離職傾向之影響」,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所,碩士論文

吳盈龍(2009) ,「 員工知覺組織文化、領導風格、組織政治行為與組織績 效」,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施妤璇(2006),「轉換型領導、交易領導對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 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魏彤亘(2010) ,「臺北市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 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李仲珣(2011),「 領導風格與工作特性對於組織承諾的影響-以線上遊戲 G 公司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湘靈(2008),「主管領導型態、組織文化及薪資滿意度對員工離職傾向影 響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周佩祺(2010), 「主管領導風格對業務人員離職傾向之研究-以組織獎勵

制度為調節變項」,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新燕 2007, 「領導風格、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聯性探討-以 T 銀行

理財專員為例」,樹德科技大學金融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傑明 2004, 「主管領導行為、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與離職傾向之關係 研究~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

班,碩士論文

邱鳳裕(2011) 「國小教師專業素養組織承諾組織學習和組織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晉吉(2009) 「非營利組織主管的轉換型領導、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 之研究-以台北市的社福慈善基金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 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翁泰賜(2006) 「中層主管領導風格、成員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效能關係之 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丁良箴(2004) 「高階領導者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契合對組織效能影響之研 究」,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吟香(2009) 「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對組織效能之影響-以中小型會計師 事務所為例」,淡江大學全球華商經營管理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李文寧(2011) 「組織承諾對適應性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 文化為干擾變數」,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峻源(2001) 「組織文化、組織承諾與組織變革態度之研究─以中央信託 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彭鳳明(1995) 「企業文化訓練對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影響」,靜宜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芳(2010)「領導型態對於部屬的組織公民行為及離職傾向之影響-以富 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 所,碩士論文

關治銘(2009)「主管領導行為、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 研究-以 V 保全公司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 班(EMBA) ,碩士論文

黃敬倫(2005)「領導型態、工作特性、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 關連性探討 -以某醫學中心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博士 班,碩士論文

楊敏芳(2011)「主管領導風格對所屬員工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離職傾向 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行政機關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

蔡宛樺(2011)「工作耗竭、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 究─ 以大臺北地區銀行業為例」,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商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黃弘欣(2004)「組織文化對員工之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企業購 併後之台北某銀行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 文

許博淵(2005) 「國家文化差異對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 -以高科技業菲

籍、泰籍勞工為實證」,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

楊敏芳(2011) 「主管領導風格對所屬員工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離職傾向 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行政機關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真(2003)「消費金融業帳款催收專員職能模型之建立」,中央大學人力 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麗玲(2011) 「中華電信民營化業務委外後從業人員工作滿意、組織承諾 與離職傾向之關連性探討─以中華電信北區 123 客服中心為例」,中 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所) ,碩士論文。

陳欣吟(2005) 「銀行業催收部門工作特性對離職傾向之研究:組織承諾及 工作滿足之中介效果」,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

藍偉峰(2003)「領導風格、組織文化、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陳仙龍(2007)「家長式領導、信任、組織承諾與領導效能相關性之研究-以台灣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

樊景立(1978) 「紡織廠女作業員離職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家駒、陳自強、游騰馨(2006) 「母公司導向型人力資源管理對大陸台商 幹部對母公司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致遠管理論叢,1(1),1-22。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孫嘉駿與藺明忠(2004),「催收百分百」:專業催收管理之實戰寶典,台 北:桂冠。

曾世忠(2003),「效率客服」:客服中心的程序規劃,台北:培生。

河野豐弘原著(1992),「改造企業文化:如何使企業展現活力」(彭德中 譯)。台北巿: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李元墩、鐘志明、林育理,2000,台灣企業員工組織承諾衡量模式建構之 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篇),35,133-157。

劉家駒、陳自強、游騰馨(2006)。母公司導向型人力資源管理對大陸台商 幹部對母公司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致遠管理論叢,1(1),1-22。

余朝權 孫曉玲 王政忠,「信用卡逾繳戶對發卡銀行電話催收機制之態度 研究」。行銷評論:2005 年冬季第 2 卷,第 4 期,頁 395-422

丁虹、司徒達賢、吳靜吉(1988)。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管 理評論, 7, 173-198。

謝文全(1985)。教育行政。台北市:文景。

黃英忠(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華泰文化。

張潤書(2001)。行政學,三民書局。

溫金豐 (2006)。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學貫行銷

夏荷立譯,處理逾期應收帳款的常勝技巧( Frischer, C. S., Collections Made Easy, 1999, New Jersey: Career Press.),台北:美商麥格羅,2003

年。

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0),「廈門市 1994 年至 2010 年最低工資 標準」,取自

http://www.xmhrss.gov.cn/ldhshbzjxxgk/xxgkml/201012/t20101209_12 3449.htm,2012 年 2 月 4 號。

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2),「廈門市 2011 年度社平工资公布」,

取自 http://www.xmhrss.gov.cn/gzdt/201205/t20120503_176338.htm,

2012 年 5 月 4 號。

英文部份

Abelson, M. (1987). Examination of a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3), 382-386.

Allen, N. J. & Meyer, J. P. (1990). The Measurement and Antecedents of Affective Continuance, and Normative Commitment to the Organizatio.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63,1-18.

Bass , B.M. & Avolio, B.J.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 Aresponse to critiques. In M.M.Chemers, R.Avman.(Eds.). Leadership Theory and Research : Perspectives and Directions,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Bass, B. M. (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Bass, B. M. (1990). From Transa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to share the Vision. Organizational Dynamics,22.

Bennis, W. G. & Goldsmith, J.(1994). Learning to lead: a workbook on becoming a leader.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Burns, J. M.(1978). Leadership,New York,Harper and Row.

Chang, C. S., & Chang, H. C. (2009). Effects of internal marketing on nurse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Example of medical centers in southern Taiwa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5(4), 265–274.

Daft, R. L.(1995).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New York:West.

Daft, R. L., Sormunen, J. and Parks, D. (1998). Chief Executive Scanning,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2),123-139.

Dalton, D. R., Todor, W. D., Krackhardt, D. M. (1982). Turnover overstated:

The functional taxonomy. Academy of Management,7(1),117-123

Deal, T. E. a., & Kennedy, A. A. (1982). Corporate Culture:The Rite and Rituals of Corporate Life. MA. , Addision-Wesley.

Dyer, J.H. & Nobeoka, K.(2000). Creating and managing a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sharing network: The toyota cas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1, 345-367.

Edgar, H. S.(1985).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4.

Fiedler .(1974). The Contingency Model-New Directions For Leadership Utilization. U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Autumn,71

Gary, Y.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rd ed). NJ: Hall Inc.

Gibson, J. L.(2000).Organizations:Behavior.Structure,Processes,Boston:IRWIN Haiman & Scott, William G. (1974). Management in the Modern Organization.

(Boston:Houghton Mifflin)

Hater, J. J. & Bass, B. M.(1988). Supervisors’ evaluations and subordinates’

percep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73,695-702.

Hersey & Blanchard (1982). Cycle Theory of Leadership.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23,26-34.

Hersey & Blanchard(1977).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Hickman, C. R. & Silva, M. A. (1984). Creating Excellence: Managing CorporateCulture, Strategy, and Change in the New Age. New York: New American Library.

Hoy, W. K. & Miskel, C. G. (200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6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297

Iverson, R. D. & Buttigieg, D. M. ( 1999 ) . Affective, Normative and Continuance Commitment : Can the right kind of commitment be managed.

Jeffrey, K. S., Charles, M. F., & Rajan, V. (1989). Exploring salesperson turnover: A causal model.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8,307.

Manion, J. (2004).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 as a basis for creating effective workforce retention strategies.

Health Care Manager,23(2),167-176.

Mathieu, J. and Zajac, D. (1990).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correlates, and consequenc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180,171-194.

McMillan, C. J. (1985). The Japanese Industrial System. Berlin: De Gruyter.

Michaels & Spector. (1982). Causes of Employee Turnover: A Test of Mobley, Griffeth, Hand, and Meglino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1),57.

Michaels, C. E., & Spector, P. E. (1982). Causes of Employee Turnover:A Test of the Mobley, Griffeth, Hand & Meglino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1), 53–59.

Miller, V. D., Allen, M., Casey, M. K., & Johnson, J. R. (2000). Reconsidering the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questionnaire.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13(4), 626-658.

Mowday et al. (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New York :

Mowday et al. (1982). 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age. New Y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