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14-119)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一、研究限制

1.對於傳統中國人相學的批評:由於中國歷史年代久遠,當年老祖先所使用的相 理印證,雖然當時蔚為風潮,亦有不少學者撰寫成書,然而承接及後續研究者 寥寥可數,再加上學術基礎及來源缺乏考證,無法建立完整的理論架構。所以,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解釋其論斷結果無法有效量化,以致難登大雅之堂;更而因 相學系統因承師派系不同且龐雜,依循判斷自然不易。就如同傳統的中國醫藥 學理,以西方醫學的邏輯理論,是很難套用科學的方法論證與檢驗,但卻不影 響病患選擇使用的權利,因為在診斷與醫療的臨床上是有絕對的信服性,經過 千年後的現代不但普遍受大多數人所接受,甚而西方國家漸漸對中醫開始產生 興趣與研究。

2.使用人相學的限制:為何現代企業公司主管為了挑選對公司有力的人才,可說 是無所不用其及,因為發現中國的人相學的學問可以快速而有效的選定所需要 的人選,且甄選後經過觀察與考核非常實用,都會當作甄選的秘密武器,然而,

使用面相來甄選人才畢竟在現今社會尚未真正普及使用,除因不了解之人會陷 入「迷信」胡同,蒙上神秘而不開化的迷思中,重要的是在法律上會落入是否 違反「公平就業法」及「公平原則」的爭議,擔心有選擇性對象的甄選成為標 籤化,將人面相便成唯一用人的依據。

二、後續研究建議

1.中國人相學未來趨勢與發展:承如前所述,就是因為中國相學傳承系統紊亂,

整合困難,又因古書撰寫方式及內容艱澀,一般民眾不易獲得及研讀,再加上 被一些江湖術士破壞相理的論斷方式,不但無法普及,欲研習之人自然少去。

然而,現今因部分有心人士再次將人相學的知識廣佈流傳,其運用上受到社會 各界得肯定,雖然如此,還是不足,必須透過有組織的整合與運作,將人相學 的學問推入學術殿堂,使其成為人人易學、易懂、易運用的工具,瞭解人相學 的內涵,步但可以認識自己、掌握未來,並可協助他人、解決問題,更重要的 是可以運用在事業及工作上,如同本研究的目的一樣,讓好的人才進入他可以 發揮所長的地方,不是達到雙贏的境地嗎。

2.後續研究:查閱全國碩博士論文資料中,現今並無有將中國人相學應用在人力 資源管理的甄選作業上,當然,一般人會考慮研究結果的認同性與被支持性的 風險,而不願耗費精力潛心研究。但由結果及現實面來看,時下企業公司私下 運用人相學的工具替單位爭取人才是不爭的事實。本人因對人相學頗有興趣,

除透過專業老師傳授外,自己也蒐集相關資料、文獻,並蒐羅坊間各家書籍加 以研讀比較,有所心得後,經由家人、朋友、工作同仁、長官等加以印證,效 果頗受肯定。表示相學在現代社會市場上的需求與影響力不可小覷。所以,本 研究僅將相學學理資料及文獻,經過整理、分析並加以使用性的歸類,提供企 業公司在甄選各部門人才時,能有較方便且有效的判定依據。日後,希望有志 士能人可以近一步的推演精進。例如:可找一家大公司,透過本研究表 7-1 企 業人才甄選各部門判定指標彙整總表,逐一在其公司部門大量印證,符合此相 理的人是否在該部門績效考評受長官肯定,反之,相理較差的人是否工作平

平,甚至到達被處理的命運。如此的研究證明結果,其信度及效度更可受企業 主管的青睞。

*

參考文獻

1111人力銀行(2007年3月15日)。針對企業人資單位進行「求才迷信指數大調查」

相關網路問卷調查結果。1111人力銀行,取自http://www.1111.com.tw 祝康偉(2006年4月6日)。企業觀人術大公開你相信科學派,還是玄學派? Career

就業情報雜誌,345,。

陳 復 思 (1999 年 6 月 26 日 ) 。 探 討 氣 色 和 命 運 的 關 係 。台 灣 教 育 網, 取 自 http://twlearning.net

朱承平(1997)。人力資源管理之運用。人力發展月刊,40,10-13。

何永福、楊國安(1993)。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何耀庭(2003)。員工甄選工具效標關聯效度驗證之研究A電子公司員工為實 證樣本。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余承翰(2004)。應用模糊關聯法則於企業人才甄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吳秉恩(1992)。企業策略與人力發展。台北:華泰書局。

吳秉恩(1992)。人力資源管理賣力「質」變,戰略生產力雜誌,438, 118-122。

吳淑華譯(2002)。人力資源管理合作的觀點。台中:滄海。

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台北:華泰文化。

李文森(1999)。解剖生理學。台北:華杏。

李再長(199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華泰文化公司。

李長貴(2000) 。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的生產力與競爭力。台北:華泰文化。

李漢雄(1999)。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台北:楊智文化公司。

果霊居士編撰(2006)。生涯規劃與人際管理-用人與識人。台北中山社區大學專 用書。

林公孚(2004)。認識領導與領導者。品質月刊,3,67-70。

林兆明(2004)。企業領導者的特質。品質月刊,8,27-29。

林佳慧(2001)。高科技研發人員創造力人格評鑑量表之建立I公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林坤正(2008年11月5日)。payeasy康迅數位整合公司總經理—「用面相識人,從 履歷找問題」,cheers 雜誌。

洪榮昭(1996)。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哈佛企業。

胡昌亞(2006)。人格測驗在職能選材上之應用—104人力銀行。職能性格量表研 討會,台北市: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張仁勇(1998)。面談甄選結構性對應徵者反應之影響:中介歷程之探討。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縣。

張世佳(2005)。管理學。台北:三民。

陳振華(2004)。以情境分析法探討我國未來所需關鍵科技及學門人才需求。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兵研所,台北縣。

曾國藩原著,歐陽琪解讀(1999)。冰鑑之實戰心法。台北:未知館文化實業。

賀力行、斐文、楊振隆譯(1999)。管理學技巧與運用。台北:前程企管。

黃忠英(1989)。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黃英忠(1993)。我國未來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人事管理,30(11) ,4-13。

鄒文耀著、李崇仰重編(1995)。圖解系統東西方人相學。台北:翔大。

劉信宏(2000)。以AHP模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項目之評估-以筆記型電腦業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蔡錦麟(2000)。組織變革與人力資源管理及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 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蕭湘居士(2005)。蕭湘相法下冊(手相)。台北:聯經。

蕭湘居士(2006)。蕭湘相法上冊(面相、骨相)。台北:聯經。

簡建忠(1997)。正視人力資源的意義與價值。人力發展月刊,399-13

顏妙芬、方思婷(2006)。危機管理中領導者特質之應用。護理雜誌,53(1),5-9。

嚴長壽(1997)。總裁獅子心。台北市:平安文化。

Hartenstein, A. (1998). Building integrated HRM syste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5. 90-95.

Nkomo, S. M. (1988). Strategic planning for human resources let's get started. Long Range Planning, 21(1). 66-72.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