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第六章 結論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

介詞是近代漢語研究中的重點區塊,本論文此次研究範圍主要關注的是 以往未曾建立在實際語料上的「對字短語」篇章相關研究,然而「對字短語」

仍有許多面向值得我們發掘研究,首先是在主語及引介對象之間可以格語法 之概念再進一步分類,其次可全面來分析名物化的「對字短語」其篇章功能 為何,除此之外,框架式的「對字短語」,如「對…來說」等也應該在日後 另闢專題來探究。

在教學應用上,希望未來能將本論文所提出之建議,在華語教學的課室 中實際操作,經過施測與教學者的觀察來確認本論文提出之教學建議是否適 切,且修正後能對華語教學有所裨益。

參考文獻

Halliday, M.A.K.1967.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II. Journal of Linguistics,3,199-244.

Halliday, M.A.K.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Hodder Arnold, London , U.K.

Halliday, M.A.K.and Hasan, R.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Longman.

Schachter, J., & Rutherford, W.E. 1983. Discourse function and language transfer.In B. W. Robinett, and J. Schacthe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ntrastive analysis, error analysis, and related aspects (pp. 303-315,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79, in Working Papers on Bilingualism, 19, 1-12).

Thompson, Geoff. 2000.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Chao, Yuen Ren 1968. A Grammer of Spoken Chines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Quirk, R.,S. Greenbaum, G. Leech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

DeLancey, Scott. 1997. Grammaticalization and the gradience of categories:

relator nouns in Tibetan and Burmese. Essays on Language Function and Language Type: Dedicated to T. Givón, ed. by Joan L. Bybee, John Haiman

& Sandra A. Thompson, 51–69.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 John Benjamins.

Wu, G. 1998. Information structure on Chinese. Beijing:Peiking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Hoey 1991. 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8

Sperber, Dan., & Deirdre Wilson. 1995. Relev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Oxford: Balckwell.

Rivers, W. 1968.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Leech, G.N. 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 Harlow:Longman.

Leech, G.N. and Svartvik, J. 1975.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Longman.

Huang, J.C.T. 1987. Existential sentences in Chinese and (in) definiteness. In E.

Reuland and, A.T. Meulen(Eds.),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efiniteness.

Cambridge, MA:MIT Press.

Chen, M.H. 1990. Cohensive devi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Chinese narrative discourse. MA thesis. Taipei:English Departmen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方梅(1995)。漢語對比焦點的句法表現手段。中國語文第 4 期。279-288 頁。

王海棻、趙長才、黃珊、吳可穎(1996)。《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北 京大學出版社。

王自強(1997)。《現代漢語虛詞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王建國(2009)。漢語介詞話題標記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報第 2 期。72-75 頁。

王還主編 (1992)。《漢英虛詞詞典》。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石毓智、李訥(2001)。《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形態句法發展的動因和機制》。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編(1982)。《現代漢語常用詞語例解》。335-337 頁。

曲朝霞、施春芳(2006)。人民日報「對」字句研究。語文學刊第 7 期。

朱灼文 (2003)。社論的證結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呂叔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贇(2016)。漢語介詞的語法功能解析。語文建設 2016 第 1 期。31-32 頁。

屈承熹(1999)。《漢語認知功能語法》。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屈承熹(2006)。《漢語篇章語法》。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林莉銘(2005)。對字結構的語義考察。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 7 期。49-52 頁。

周芍、邵敬敏(2006)。試探介詞「對」的語法化過程。語文研究第 1 期,

24-30 頁。

胡裕樹、范曉(1996)。《動詞研究綜述》。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詞典編寫組編 (1988)。《古漢語虛詞用法詞典》。陝西:人 民出版社。

逄洁冰(2013)。介詞「對」和「向」的意義及用法考察。吉林:吉林大學。

許餘龍(2002)。《對比語言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崔希亮 (2001)。《語言理解與認知》。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崔希亮 (2003)。試論教學語法的基礎兼及與理論語法的關係。《對外漢語 教學語法探索》。20-31 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孫蕾(2007)。關於「對」字句幾個句法和語義問題的研究。天津:天津師 範大學。

110

陳俊光(2007,2011)。《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修訂版)。台北:文鶴 出版有限公司。

陳俊光(2010)。《篇章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陳俊光(2010)。《漢語篇章分析與教學應用》。台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 限公司。

陳昌來(2002)。《介詞與介引功能》。安徽教育出版社。

陳昌來(2005)。現代漢語介詞的語用功能分析。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 2 期。46-49 頁。

陳立元(2005)。把字句的教學語法。台北:國立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陳平 (2004)。漢語雙項名詞句與話題-陳述結構。中國語文第 6 期。493-506 頁。

陳平(1987)。漢語零形回指的話語分析。中國語文第 5 期。363-507 頁。

陳玉(2011)。現代漢語對象介詞「跟、給、對」之探討。台北:台灣師範 大學。

張文賢(2009)。轉折連詞「但是」的整體連接功能。2009 年第四屆海峽 兩岸現代漢語問題學術研討會:兩岸四地語言與生活。台北:台灣師範 大學。

張誼生(2000)。《現代漢語虛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庭瑋(2017)。漢語「對」和「真的」之會話結構與功能分析及教學啟示。

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2》。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3》。台北:正中書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 4》。台北:正中書局。

許松(2010)。現代漢語「對」字句研究。南京:南京林業大學。

黃國文(1988)。《語篇分析概要》。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曹逢甫(1993)。漢語及英語的關係子句:形式及功能的對比研究。 《應 用語言學的探索》。108-130。臺北:文鶴出版社。

陶紅印、張伯江(2000)。無定式把字句在近、現代漢語裡的地位問題及其 理論意義。中國語文第 5 期。433-446 頁。

彭小川主編(2007)。《現代漢語虛詞探索與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 社。

湯廷池(1986)。國語語法與功用解釋:兼談國語與英與功用的對比分析。

師大學報第 31 期。437-469 頁。

傅雨賢、周小兵等(1997)。《現代漢語介詞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 社。

葉徳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 司。

葉德明(主編)(2006)。遠東生活華語Ⅱ。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主編)(2013)。新編遠東生活華語Ⅲ。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鄧守信(2009)。《對外漢語教學語法》(修訂版)。台北:文鶴出版社。

鄧守信(1983)。《漢語及物性關係的語意研究》。台灣:學生書局。

鄧守信主編(2015)。《當代中文 1》。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鄧守信主編(2015)。《當代中文 2》。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鄧守信主編(2015)。《當代中文 3》。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12

廖秋忠(1992)。篇章中的管界問題。《廖秋忠紀念文集》。92-115 頁。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趙玉娟(2007)。現代漢語「對」字句研究。山西:山西大學。

鄭貴友(2002)。《漢語篇章語言學》。北京:外文出版社。

劉月華(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劉兵 (2004)。現代漢語介詞功能與屬性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習得研究》。

84-102 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劉丹青、徐烈烔(1998)。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中國語文 第 4 期。243-252 頁。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中文詞彙特性素描系統。http://wordsketch.ling.sinica.edu.tw/

句群- 台灣 Word。http://www.twword.com/wiki/%E5%8F%A5%E7%BE%A4

附錄

114

山西商人即便 對 聯號系統之外的商家,也會盡力幫襯。其他商家借了巨款而終於無力

116

28. 除了政府、學術界與民間社團對這一段不幸的歷史,提出各種具體的彌補措施與方式

118

紙與拼貼藝術裡,馬蒂斯嘗試找出線條對色面的影響,從而恢復線條的趣味。但是,

120

此問題所提出的因應之道。民進黨不敢說這個辦法一提出台灣社會的族群問題就立刻

122

則有力不從心之感。另外,在廣告或公共報導的弧線與直銷的弧線相交之間出現了一

124

這是他祖輩崛起的所在,他在尋找著自己的生命和事業的依托點。他每次都要經過長

126

【聯合知識庫】

128

13. 台灣本土平台越來越多,如 KKTV、Vidol、CHOCOTV 等,近期積極推出自製戲,愛 奇藝、LineTV 也購入播出不少台灣戲劇。其中愛奇藝今年也將投入生產台劇,預計一

據了解,行政院資安處委託的技服中心,最近陸續有資安人才被企業挖走,政院官員

130

片,目前最能小兵立大功、博取能見度是驚悚片,「目擊者」雖然仍有對各行業的過度

132

水消逝在沙子裡面。」

134

統化管理,將場域的各式 SOP 以 AR 應用視覺化,能夠在營運的不同環節,以「多重

73. Smartcenter 的架構下還包含 MES、智能監控、工廠管理及智慧控制器等,陳建智說,

缺工一向是機械業雇主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對此,協鴻將人才經驗隨著機台一併提供

136

83. 汙染事件一再在同縣市發生,絕非偶然,是否農業、工業區劃分不清?工業汙水、廢

138

98. Noodoe 營運長張敏君指出,Noodoe 是在物聯網技術浪潮中,首先以智慧服務創造商業 價值的產品,可將桌邊服務預先排定優先順序,這對老闆與員工都相當實用。減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