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敘說研究其所重視的在於藉由敘說方式呈現其個人獨特之生命故事,在研究的 過 程 中 , 個 案 得 以 重 整 並 呈 現 其 生 命 歷 程 , 並 且 賦 予 生 命 意 義 。 Clandinin 與 Connelly(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認為敘說是呈現及瞭解經驗的最佳方式,而 本研究以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為研究對象,主要關注的焦點為探討在自然、真實的 情境中,保安宮之經營者、法事者及信徒,與保安宮互動之原因、歷程、影響與改 變。因此採用敘說研究來進行本研究,以了解個人獨特與主觀之經驗與意義,並且 藉由我與個案之互動,以建構出本研究所欲探究休閒治療之歷程與影響。

本研究參照 Denzin(張君玫譯,1999)解釋性互動論與 Riessman(王勇智、鄧 明宇譯,2003)敘說分析,將研究過程分為以下六個歷程:

一、架構研究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在於探討宗教休閒治療的意涵,以及宗教休閒治療對被研究 者而言有何意義與影響。因為研究參與者之故事與個人經驗已經涵蓋了所欲探討之 現象,因此透過探討被研究者所組織、覺知、建構並賦予意義之重要生命經驗的過 程中,研究者即能很快地釐清現象之概念。

架構研究問題有以下五個步驟:

(一)我自個人生命經驗中,找出想研究的問題。

(二)探討此問題以作為個人之困擾或者是逐漸形成的公眾議題,如何影響多數之 生命、制度與社會群體。

(三)找出有此類困擾的個體所求助的機構。

(四)開始問這些經驗是如何發生。

(五)嘗試用一句話總結研究問題。

我從五年前開始,在同事的帶領之下,會定期或不定期的在假日休閒時至大龍 峒保安宮焚香祭拜、進行解際儀式、點燈或是參與法會等活動。我會成為保生大帝

的信徒起因於父母親生病,因為和家人相隔兩地,因此會擔心,聽聞大龍峒保安宮 主神保生大帝為「醫神」,因此為求心安,而到保安宮拜拜。在去保安宮拜拜或是參 加解祭等活動的時候,發現一般會去保安宮的信眾多數與我有相同的問題,都是為 了求平安或是健康而來,因此興起了研究的興趣而至形成研究問題。

二、解構、省思與批判地分析關於該現象的既存概念

在質性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本身,我和研究參與者一樣都是保 安宮的信徒,本身已經對研究之議題有著主觀的看法與概念。在此研究進行的過程 中,如何能以客觀的角度對被研究現象進行批判性的解釋、觀察與分析並指出既存 理解背後的偏見,此為我在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因此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我會藉 由訪談日誌、觀察日誌、錄音與逐字稿等內容,在進行分析與詮釋的過程中,持續 地進行自我批判與反思。

三、 捕捉現象

我透過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見附錄三),藉由錄音與事後之逐字稿、訪談日誌、

觀察日誌等方式,捕捉呈現研究參與者真實的情況。我在每一次訪談時以錄音筆錄 音,在訪談結束時亦將當下的感受與觀察到的事物以錄音筆錄下。接著盡量在當天 將訪談記錄與觀察心得的錄音檔轉謄為逐字稿,因為語言雖可轉譯為文字,但有許 多肢體或是表情、動作卻是無法藉由錄音錄下,因此在當天記憶最清楚時,將觀察 的心得記錄下來。

四、 資料的轉錄與處理

此部分主要為在訪談研究參與者時將錄音的部分轉為逐字稿,逐字稿為本研究 最主要之資料,透過逐字稿的反覆閱讀、理解與省思以掌握研究對象之敘說脈絡,

並進而釐清與統整人、事、物之關係與結構。此外,為降低因為記憶與錄音資料的 不完整,在閱讀逐字稿以外,關於觀察日誌與反思日誌也一併與逐字稿相互參照、

比對,藉由多方資料予以對照、檢驗。

五、 建構

我將研究過程中所蒐集而來之資料分類為數個核心,以作為分析之架構,研究 者根據經驗或發生順序以及對現象結構之理解與解讀,將各個要素重新排列並進行 重組,接著說明在發生的過程中各要素是如何相互影響與產生關聯,最後概要的陳 述現象的結構或部分形成一個整體的過程。

六、 脈絡化

脈絡化即是把早先括號起來之知識放回現象發生之社會情境中。我藉由敘說資 料之分析、重建、理解與建構,將訪談資料先轉謄為逐字稿後,再過濾與研究無關 之資料,最後形成可閱讀、脈絡化之敘說文本。

圖 2-2 研究歷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解釋性互動論(頁 79-102),張君玫,1999,臺北市:弘智文化。敘說分 析(頁 43-47),王勇智和鄧明宇,2003,臺北市:五南書局。”「向東洋魔女挑戰」一位前女子排球 運動員運動生涯之敘說研究”(頁 31),黃幸玉,2007,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 北市。

架構研究問題

解構、省思與批判

捕捉現象

資料的轉錄與處理

建構

脈絡化 架構研究問題

解構、省思與批判

捕捉現象

資料的轉錄與處理

建構

脈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