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學習成效

第二節 社會互動、自我挑戰與實現方面

第一節 環境學習方面

本研究主要想瞭解學生參加方案後,其環境學習的成效。所以收集了量化與 質化的資料,加以分析整理。以多元角度來瞭解學生在環境學習方面的成果。以 下依「環境與文化知識、環境技能、環境態度、制控觀與環境責任感」、與「學 習動機與願意親近大自然」兩方面來說明量化與質化分析的結果。

一、 環境與文化知識、環境技能、環境態度、制控觀與環境責任感 方面

本研究參考 Hines, Hungerford 和 Tomera(1986)的負責任環境行為模式,以

「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環境技能」、「環境態度」、「制控觀」與「環境責 任感」等面向來探究學生環境學習的成效。同時收集量化與質性資料,以瞭解學 生的學習成果。

(一) 量化分析結果

本研究是採不等控制組之準實驗設計,有實驗組與控制組,儘量減少內 在效度的威脅。實驗組的學生參加一學期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而控制組學 生則沒有參加任何額外的環境教育方案。本研究在實驗前針對實驗、控制兩 組進行問卷調查(前測),並於參加一學期課程方案後針對實驗、控制兩組進 行問卷施測(後測),並於實驗後四個月再針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延宕測)。

以瞭解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的成效及其持續性。問卷內容包含四部分:基本 資料、情意(包含環境態度、環境責任感與制控觀)、技能、關渡地區環境 與文化的知識。問卷進行專家審查,再進行預試。預試結果中題項信度不佳 者,環境與文化知識部分信度、難度、鑑別度不佳者,進行刪除或修改之後,

形成正式問卷,所以問卷已具有不錯之信度與效度。詳細問卷內容如附錄三,

分析結果詳細說明如下:

149 1. 學生參與方案前的分析

實驗組為關渡國小五年六班 30 位學生,控制組為五年四班 29 位學生。

為了瞭解實驗組、控制組學生未接受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前,關渡地區環境 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態度、環境責任感與制控觀是否有差異,在參與方 案前及參與後進行問卷施測。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各得有效問卷 26 份,並 將兩組學生前測分數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結果顯示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在

「環境態度」與「環境責任感」方面呈現顯著差異;在「關渡地區環境與文 化知識」、「技能」與「制控觀」方面未達顯著差異,結果如表 5-1。

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和控制組學生在還未參加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時,

其「環境態度」與「環境責任感」即有顯著差異,且實驗組學生分數高於控 制組學生,表實驗組學生在「環境態度」與「環境責任感」方面比控制組學 生顯得正向。因學校的分班已固定,不可能因本研究而隨機分班,當初挑選 實驗組學生是由教務主任邀請有意願的級任老師參加本研究計畫,此級任老 師帶領的班級即為實驗組。為了避免實驗前的程度不一造成影響,故後續的 分析採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為共變量,將干擾變數的影響減至最小。

表 5-1 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前測分數 t 檢定分析

變數 控制組 (n=26) 實驗組 (n=26)

t 值 P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與文化知識 .599 .1371 .607 .1298 -.223 .825 技能 3.403 .7597 3.382 .6109 .107 .916 環境態度 4.019 .5208 4.289 .3681 -2.153 .036*

環境責任感 4.000 .6557 4.481 .5428 -2.880 .006**

制控觀 4.164 .6593 4.173 .6811 -.052 .959

*P<.05 **P<.01

150 2. 未參加方案學生的分析

控制組學生為五年四班 29 位學生。想瞭解控制組學生只進行學校的課 程,未參加本研究的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學期初與學期末環境態度、環境 責任感、制控觀、技能與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上是否有差異,所以在學 期初與學期末進行問卷調查,得有效問卷 26 份。問卷分數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分析結果顯示在「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態度」、

「環境責任感」、「制控觀」方面均未達顯著差異,結果如表 5-2。此結果顯 示未參加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的學生在學期初及學期末,其環境學習方面 (環境態度、環境責任感、制控觀、技能、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均沒有 改變。說明只參加學校課程,沒有額外的環境教育方案,其環境學習的五個 面向都沒有改變。

表 5-2 控制組學生前後測分數 t 檢定分析

變數

前測 (n=26) 後測 (n=26)

t 值 P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與文化知識 .599 .1371 .607 .1403 -.263 .794 技能 3.403 .7597 3.405 .6794 -.023 .292 環境態度 4.019 .5208 4.012 .6452 .058 .955 環境責任感 4.000 .6557 3.952 .5832 .259 .729 制控觀 4.164 .6593 4.039 .7832 .645 .525

*P<.05 **P<.01

3. 學生參與方案後立即的成果

為檢驗研究假設一至五(詳如 p92),且因實驗組、控制組學生方案實施 前在「環境態度」與「環境責任感」呈現顯著差異,表示兩組學生環境學習 面向的程度不同。為了將參與前程度不一的影響降至最小,所以採獨立樣本

151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為了瞭解學生參與方案後的立即成果,以實驗組、控制 組學生的前測分數為共變量,學生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態 度、環境責任感、制控觀的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結果呈現 假設一、二、四、五成立,但假設三不成立。實驗組學生在參加方案後與控 制組學生在「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責任感」與「制控 觀」方面均達顯著差異。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環境態度」方面未達顯著 差異。此外,實驗組學生參加方案結束後的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平均分 數增加 16.8%(每題平均分數從 0.607 進步至 0.709),結果如表 5-3。

此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參加完一學期的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後其「關 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責任感」、「制控觀」的分數,比起 控制組學生有顯著提高,但「環境態度」沒有差異。參加方案的學生在方案 結束後其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比參加前增加 16.8%。問卷調查結果表 示學生在參加方案後其「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責任感」、

「制控觀」有立即的成效。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實驗組學生的環境責任 感後測分數 (4.346)低於前測分數 (4.481),但後測分數實驗組仍高於控制組。

可能原因是實驗組學生在參與方案前其環境責任感分數即很高,由於天花板 效應其分數不容易再提升了。

152

表 5-3 實驗組、控制組學生環境學習變項之共變數分析(以後測為依變項)

變數 前測 (n=26) 後測 (n=26)

F 值 P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與文化知識 7.267 .010*

控制組 .599 .1371 .607 .1403 實驗組 .607 .1298 .709 .1324

技能 13.546 .001**

控制組 3.403 .7597 3.405 .6794 實驗組 3.382 .6109 3.885 .6623

環境態度 .920 .342

控制組 4.019 .5208 4.012 .6452 實驗組 4.289 .3681 4.277 .4836

環境責任感 4.290 .044*

控制組 4.000 .6557 3.952 .5832 實驗組 4.481 .5428 4.346 .6484

制控觀 5.008 .030*

控制組 4.164 .6593 4.039 .7832 實驗組 4.173 .6811 4.471 .5845

*P<.05 **P<.01

4. 學生參與方案後持續的成果

為檢驗研究假設六至十(詳如 p92-93),因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參與前程 度不一,為了將參與前程度不一的影響降至最小,採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期望瞭解學生參與方案後的持續成果,除了在方案實施前針對實驗組、

控制組學生進行問卷施測,並在方案結束後四個月再進行問卷施測(延宕測)。 分析以實驗組、控制組學生的前測分數為共變量,學生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 知識、技能、環境態度、環境責任感、制控觀的延宕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 共變數分析。

153

結果呈現假設六、七、八成立,但假設九、十不成立。實驗組學生在參 加方案四個月後與控制組學生在「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 境態度」方面呈現顯著差異。參加方案四個月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環 境責任感」與「制控觀」方面未達顯著差異。此外,實驗組學生在方案結束 後四個月,其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平均分數比參加前仍增加 10.0%(每 題平均分數從 0.607 進步至 0.668),結果如表 5-4。

此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參加完一學期的持續型環境教育方案四個月 後,其「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態度」比沒有參加方案 的學生有顯著的提升。但其「環境責任感」、「制控觀」四個月後比沒有參加 方案的學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參加方案的學生在方案結束後四個月其關渡地 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比參加前增加 10.0%。問卷調查結果表示學生在參加方 案後其「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技能」、「環境態度」三個面向有持續 的成效。

154

表 5-4 實驗組、控制組學生環境學習變項之共變數分析(為延宕測為依變項)

變數 前測 (n=26) 延宕測 (n=26)

F 值 P 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與文化知識 4.512 .039*

控制組 .599 .1371 .582 .1494 實驗組 .607 .1298 .668 .1456

技能 26.164 .000**

控制組 3.403 .7597 3.029 .6448 實驗組 3.382 .6109 3.730 .6568

環境態度 9.280 .004**

控制組 4.019 .5208 3.801 .5942 實驗組 4.289 .3681 4.386 .5184

環境責任感 2.614 .112

控制組 4.000 .6557 3.837 .9398 實驗組 4.481 .5428 4.398 .7890

制控觀 1.824 .183

控制組 4.164 .6593 3.913 .8659 實驗組 4.173 .6811 4.212 .7235

*P<.05 **P<.01

5. 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之逐題分析

前面的分析結果得知,參加方案的學生其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方面 比沒有參加方案的學生在立即效果與持續效果都明顯提升。本研究欲瞭解量 測工具中有關關渡地區環境與文化知識的 10 題,包含生態環境的題目 7 題 (第 1、3、4、5、6、7、8 題),關渡地區文化的題目 3 題(第 2、9、10 題)。

那些題目參加方案的學生結束後(實驗組)比沒有參加方案的學生(控制組)有 明顯進步,那些題目參加方案的學生四個月後(實驗組)比沒有參加方案的學 生(控制組)有明顯進步,而那些問題則沒有?

逐題分析結果如表 5-5,詳細問項及正確答案如附錄四。生態環境題的

155

第 3 題後測及延宕測皆達顯著,而第 6 題後測達顯著。第 6 題「下列何項不 是樹(木本植物)的構造」,是因為「遇見一棵樹」的活動是使學生矇住眼睛,

用雙手仔細觸摸樹的每一個部分,引導學生從樹根、樹幹、樹枝到樹葉都觸 摸(如附錄二的單元二),也因親手觸摸較容易令人記住。其中比較出人意表 的是第 3 題「關渡濕地主要位於那兩條河的交會」,正確答案為淡水河與基 隆河。但因活動是到中港溪進行水質檢測,前測只有一位學生填答「淡水河 與中港溪」,而後測有 8 位、延宕測有 11 位同學填「淡水河與中港溪」,以 致這一題實驗組學生與控制組學生有顯著差異,但都是控制組學生分數高於 實驗組。

關渡地區文化題目中第 11 題「關渡諺語:一條船要渡五家,是什麼意 思?」,實驗組學生方案結束四個月後平均分數高於控制組學生,而第 12 題

「關渡諺語:初一十五中午滿、初八二三早滿晚滿,其中初一十五中午滿是

「關渡諺語:初一十五中午滿、初八二三早滿晚滿,其中初一十五中午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