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化

一、社會化

社會化一詞源自於社會學,(Elkin,1960)社會化是個人學習特定社會或群體 的行為,能讓個人完成任務的過程。(Schein,1968;Van Maanen,1976)更進一步 將社會化概念引用到組織中,提出組織社會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之觀 點,是個人調整自己以適應特定組織角色的學習內容與過程(Chao et al.,1994);

使一個人明白承擔組織角色之學習歷程,成為組織成員所需要的能力、價值觀、

社會知識(social knowledge)、期望行為之過程(Louis,1980;Van Maanen,1976;

Van Maanen & Schein,1979;Chao et al,1994;羅時宏,2003)。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新進人員要適應組織工作環境、主管的領導風格與同事 之間的相處模式,學習熟悉工作中相關的知識、技能與能力,也尌是說學習與認 知 在 組 織 中 的 角 色 能 力 、 價 值 觀 、 被 期 望 之 行 為 與 基 本 社 會 化 知 識

(Feldman,1981),以降低進入組織後不安全感與角色衝突,也是如何完成由外部 人員(outsiders)變成完全成為內部人員(insiders)之學習歷程(Feldman,1976;

陳蕙君,1999;溫金豐,2001;廖敏惠,2002;羅時宏,2004;劉怡蘭,2006),

組織要幫助新進人員學習組織所認同的適當行為、發展工作所需技能與能力、調 整與組織比較接近的準則及價值觀之學習過程(Feldman,1976;Chao et al,1994;

Van Mannen & Schein,1979;Louis,1980;曹承瑞,2009)。

社會化的過程對新進人員個人與組織的工作績效都非常重要,社會化過程對 新進人員進入組織是否能快速融入團隊,適應主管的領導與同事之間的相處,熟 練工作之各項技巧與專業,了解組織的各項作業規範,發揮其所屬角色的功能

(Reichers et al.,1995),在其心態與工作行為上會有不同影響程度,也將會影響對 組織的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留任意願(溫金豐,2005),對組織中心價值與模 範基準連結(Bauer et al.,1998),使得個人的知識、態度與行為能夠被組織中的其 他成員所接受(Bauer et al.,1998;Van Maanen & Schein,1979),其相關研究結果顯 示,有效的組織社會化對組織成員有正向影響,如組織認同、工作滿意、工作績 效、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溫金豐,2005;謝旻祐,2008;黃聿潔、曹承瑞,

2009;陳政邦,2010),下表2-1為本研究整理各學者對社會化的操作型定義。

表 2- 1 社會化的操作型定義

Van Maanen

1986

表2-1 社會化的操作型定義(續)

Cooper-thomas &

anderson

2002 以互動的觀點來看,組織社會化是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 值觀相互影響及融合之歷程。

資料來源:溫金豐與黃亞筠(2002);邱惠琪(2002);廖敏惠(2002)與本研究整理。

組 織 常 採 用 一 些 技 術 與 方 法 , 使 員 工 社 會 化 的 步 調 加 快 ( Van Maanen ,1976,1978;Van Maanen & Schein,1979),從學習之觀點,組織社會化是 指新進人員進入新組織後獲取組織資訊的一種調適過程,並期待自己的行為可以 符合組織要求(Fisher,1986);以互動之觀點,組織社會化是個人與組織價值觀,

其相互影響與融合之過程,當然不同的社會化技術與方法會影響新進人員的調適

形式與社會化程度的不同(Jones,1998)。

新進人員進入組織後,會認識組織中特定角色,學習與熟悉發展工作之知識、

技能等,不斷的調整行為、態度、價值觀以達到組織期望,融入組織成為組織團 隊成員,而社會化有助於縮短新進人員適應組織與調適角色的時間,了解組織對 自己的期許,使個人的認知、行為與組織比較相近,提升彼此瞭解,降低進入組 織後所產生的差異與角色衝突。

二、組織社會化實務

「組織社會化實務」是指組織透過某種特定的方法與戰術(tactics)來加速其 新進人員社會化之歷程,以表現組織中所期望角色(King & Sethi,1998;邱惠琪,

2002);「社會化戰術」在新進人員調適策略中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新進人員 進入新組織,個人將面臨當初期待與現實之間不同的各種矛盾,這包含他的的主 管、同事、工作活動與組織..等,黃英忠(2007)透由社會化來縮短新進人員在這 段適應與學習歷程之差異,主要目的是為了有效提升新進人員工作績效及增加組 織稳定度,縮減新進人員的不安與壓力、焦慮與不確定性,以期能降低人員離職 率,(Van Maamen & Socheiny,1978)組織社會化戰術是指個人從一個角色轉換到 另一個特定角色的經歷。

Van Mannen & Schein(1979)提出組織社會化的方法與戰術,可分為三種觀 點六種戰術來思考(溫金豐與黃雅筠;廖敏惠,2002),整理表2-2:

(一)情境觀點(context)包含:集體(collective)與個別(individual)、

正式(formal)與非正式(informal)。

(二)內容觀點(content)包含:順序(sequential)與隨機(random)、

固定(fixed)與變動(variable)。

(三)社會觀點 (social)包含:連續(serial)與不連續(disjunctive)、

授與(investiture)與剝奪(divestiture)。

表 2- 2 組織社會化的戰術 些共識(Becker 1964)。

個別:提供每個新進人員都有一套特別的個別 個人應扮演的角色(Van Mannen & Schein,1979)

愈正式的組織社會化能讓新進人員明白一套 清楚明確的標準,但離開目前工作,目前所學的規 範與技術移轉到新的工作上比較不容易。

內容觀點(content) 固定fixed vs

表 2-2 組織社會化的戰術(續) 定的順序(Van Mannen & Schein,1979),這種方 式能讓人員有較大的自由去解釋角色與組織中的

資料來源:Van Mannen & Schein(1979);溫金豐與黃雅筠(2002);廖敏惠(2002)

與本研究整理。

三、組織社會化程度

在衡量組織社會化程度中,學者有不同的面向探討組織社會化的涵意;Chao et al.(1994)將組織社會化程度分為人員、工作熟練度、組織目標、政治、語言、

價值觀與歷史等六個構面(Chao,O‘Leary-kelly,Wolf,Klein & Cardner,1994;溫金豐 與黃雅筠,2002;曹承瑞,2009)。

Taormina(1997,1998)將組織社會化分為四個構面,第一個構面是工作訓練:

員工為從事某特定工作,從組織內部成員身上學習到應有的技能、知識與能力的 過程;第二個構面是瞭解組織:員工能清楚了解個體在組織中所扮演角色、組織 目標與運作模式之過程;第三個構面是同事支持:個體與組織其他成員維持適當 良好的互動即被同事接受的過程;第四個構面是未來期待:對未來工作的福利、

薪酬、分配、升遷之接受過程(曹承瑞,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