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支持之理論分析

人是群居的動物,從出生那刻起,便與週遭的人、事、物與環境密切的結合在 一起,透過彼此的互動,在過程中不斷的學習,尤其人和人之間微妙的情感互動,

在人生旅途上更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Cobb(1976)曾指出社會支持就是讓個 人知道他是被關懷、被愛、被看重,而且是所屬團體一份子的一種訊息。在社會學 的領域中,Caplan、Cassel 和 Cobb 等人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可以減緩生活壓力對身 心健康造成的衝擊,並增進個人生活上的適應(游家玫,2011);國內研究者洪玲茹

(2002)也認為社會支持有助於壓力的緩和;許多研究結果也顯示,社會支持的獲 得是協助個體度過難關,朝向更積極正向成長的動力之一(謝菊英,2002)。董智慧

(1998)之研究亦指出個人透過與其他人或團體的互動,從中所得到的社會支持,

可滿足個人需求及增進心理上的幸福感。

本節旨在探討社會支持的相關理論基礎,分別就社會支持的意涵、社會支持的 來源與類型、社會支持的理論及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社會支持的層面建構四個部 分來進行分析探究。

壹、社會支持之意涵

一、社會支持的定義

社會支持包含兩個概念,一是「社會」概念,指的是與個人關聯的社會環境;

二是「支持」概念,亦即是支持的要素類別、運作方式或互動歷程等,Peteet (1982) 詮釋支持(support),包含四種意義:撫慰(comfort)、維繫(maintenance)、強固

(strengthening),以及擁護(advocacy)。國內外各學者從不同層面去探析社會支持 的內涵,雖然定義不同,但共通的是皆強調社會支持與人際關係關係密切;國內學 者吳宗立(1993)即明確指出社會支持是以穩定的人際關係為基礎的一種社會互動。

藉由這種人際互動形式,將可得到支持力量,包括關懷、協助與資源等。茲將國內 外學者及研究者有關社會支持的定義,分述如表2-1:

表2-1

社會支持定義歸納表

研究者 年代 社會支持的定義

吳靜吉 1984 社會支持是指在面對各種發展危機時化解的力量,人是社會支持最大的 資源,社會支持不僅可降低憂鬱、焦慮,且可使個人產生新活力。

張苙雲 1986

社會支持是個人與他人互動,透過情感性協助(如:喜愛、同情、了解、

接納、認可與信任)或工具性的協助(如忠告、提供訊息及財務上獲得 援助等),而得以滿足其情感、自尊、讚賞、歸屬、認同及安全感等基 本需求的歷程。

單小琳 1987 社會支持包含「社會」和「支持」兩個概念,乃是親密者、社會網絡、

社會人士三者所提供的情感性和工具性的支持活動。

井敏珠 1992 社會支持是個體透過與周遭的任何人的互動過程中,在情緒上、實質上 或訊息上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回饋,使個體增進適應問題的能力。

吳宗立 1993

社會支持是:1.以人際關係為基礎,是一種社會互動;2.經由社會支持的 回饋歷程可使人增進適應力;3.其方式以情感支持、工具支持、訊息支持 為主;4.在社會支持的來源中,人是社會支持的重要資源。

鄭照順 1997

社會支持是指在面對生活壓力時,其家人、同學、老師、社會工作人員 以及同儕等,所提供之情緒性或實質性的支持。社會支持讓個人在社會 體系中,覺得受到關心、尊重和協助,這些資源可以幫助減少壓力以及 協助解決問題。

董智慧 1998 社會支持是指個人透過與其他人或團體的互動,而中得到情緒支持、訊 息性支持或工具支持,以滿足個人需求及增進心理上的幸福感。

表2-1 (續)

有效訊息的提供和評價的支持(Thoits, 1982)。

Thoits 1982 社會支持是個人社會網絡中他人所提供的社會情感性或工具性的協助,

貳、社會支持的來源與類型

依據以上各家定義,我們可將個體的社會支持大致區分為社會支持的來源及社 會支持的類型兩大類。不論社會支持的來源或類型為何,只要在適當時候給予支持,

對個體而言都會有關鍵性的影響。以下從社會支持的來源與類型分別作探討:

一、社會支持的來源

Cassel(1974)認為社會支持是「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亦即是家人、

親戚、朋友、鄰居及同事所提供的回饋,使個體得以修正其行為、認知及情緒上的 偏差。Thoits(1982)也認為社會支持來自個體的重要他人,如配偶、同事、親戚 等。Bennet 和 Morris 則將支持來源分為:(一)初級支持系統(the primary support system):指家屬、朋友和重要關係人,透過接納、服務等情緒支持幫助個體維持 生活的功能;(二)次級支持系統(the secondary support system):指非私人的正 式組織系統,如醫療組織、社會團體、宗教團體等(洪玲茹,2002),以下研究者 將教師社會支持的來源整理如表2-2:

表2-2

社會支持來源彙整表

學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社會支持來源

單小琳 1990 國中教師 配偶、家人、同事、知己、朋友、家長、行政人員、

專業諮詢機構

吳宗立 1993 國中教師 校長及行政人員、同事、家人親友

闕美華 2000 國中小教師 親戚、師長、行政主管、家人、同事、朋友、專業機構 張郁芬 2001 國小教師 一般、家人、同儕、專業支持

郭志純 2003 國小教師 教育主管人員、家庭、同儕、專業人員、家長、學生 陳宇杉 2004 國小特教教師 一般支持、家人支持、同儕支持、專業支持

陳鈺萍 2004 國小教師 家人、同儕同事、直屬長官、學生家長 李旺憲 2008 國小兼組長教師 上司長官、同事、家人

林萃芃 2011 國小教師 學校行政、同儕同事、家人親友、學生家長

Canter 1994 教師 朋友、同事

Cheuk & Wong 1995 教師 督導、同事、家人

綜合上述,本研究中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社會支持的來源,包括可能來自於 家人(如父母、配偶、兄弟姊妹、親戚)、同儕(朋友、同事)、行政主管(教育 主管、校長、主任)、及社會網路(家長、學生、教師會、教師專業網路社群、專 業諮詢機構、宗教團體……)等所提供的支持。

二、社會支持的類型

有些學者將社會支持分成兩類:(一)實質性支持:指凡直接提供給被支持者 的支持,亦稱為工具性支持(Cohen & Wills, 1985),如物質提供、金錢、食物、

衣服或其他費用的協助、提供運輸、法律、生病照顧的協助等。(二)非實質性支 持:則包括訊息性、情緒性或社會陪伴性,如心理、自尊、精神、情緒層面,使被 支持者感受到親密、被愛、被認同等(張苙雲,1985)。Cobb(1976)認為社會支 持為一種心理層面的支持,可分為三層面:(一)情緒支持;(二)自尊支持;(三)

社會網路的支持。House 將社會支持分為四類:(一)情感性支持(emotional support),其中包括同情、關懷、愛與信任;(二)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

即直接 給予被 支持者 所需的 金錢、 物質與 工作上 的協助 ;(三 )訊息 性支持

(informational support)即提供有助於應付個人與環境問題之忠告與建議等;(四)

評價性支持(appraisal support)為傳遞有關自我評價或社會比較的訊息,包括肯定 和回饋等(Sarros, 1989;Thoits, 1982)。Cutrona 和 Russell 則進一步將社會支持 歸納出五種類型:(一)情緒支持:指支持提供者對被支持者表示愛、關懷、同情、

瞭解等,使其情緒上獲得安慰與鼓勵;(二)社會網路的支持:指被支持者感到具 有團體歸屬,能和網路成員共同參與其中的活動;(三)自尊支持:當被支持者面 臨壓力事件時,支持提供者能對其採取因應方式的能力給予正向回饋及認同;(四)

實質的協助:意即當被支持者需要時,支持提供者提供直接協助,包括給予金錢、

勞力、時間、改善環境等;(五)訊息支持:指支持提供者提供意見予被支持者,

與其溝通或給予建議,包括忠告、建議、直接訊息等(洪玲茹,2002)。因各學者 對社會支持類型有不同見解,另將社會支持的類型整理分述如表2-3:

表2-3

社會支持類型彙整表

學者 年代 社會支持類型

單小琳 1990 行政支持、教學支持、情感支持 井敏珠 1992 情緒支持、實質支持、訊息支持 董智慧 1998 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訊息性支持

邱文彬 2001 物質支持、情緒支持、尊重支持、訊息支持、友伴支持 張郁芬 2001 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實質性支持

謝菊英 2002 情感性支持、實質性支持

陳鈺萍 2004 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訊息性支持 林蓉儀 2007 實質支持、訊息支持、情緒支持 邱欣怡 2007 學校內與自求性的情緒性和實質性支持 邱筱雯 2011 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實質性支持

Cobb 1976 情緒支持、自尊支持、網絡支持 Dean & Lin 1977 實質性支持、非實質性支持

House 1981 情緒性、工具性、訊息性及評價性支持 Thoits 1982 社會情感性的支持、工具性的支持、

Cohen & Wills 1985 陪伴及工具性支持、尊重及訊息性支持 Dean, Lin, & Ensel 1986 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表達性支持

Cutrona & Russell 1990 情緒支持、社會網絡支持、自尊支持、實質的協助、資 訊支持

Jung 1997 情感性支持、訊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指引性支持 Birch 1998 情緒支持、訊息支持、實質支持、評估支持

Lopez 1999 社會性支持、工具或諮商性的支持、主動支持、物質性 支持(引自張郁芬,2001)

Feldman & Cohen 2000 情緒性支持、工具性支持、訊息性支持

Robert & Angelo 2001 自尊的支持、訊息的支持、友伴的支持、工具性的支持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文獻資料,可知社會支持的分類眾多分歧,但均指個人可利用或真正 獲得支持的內涵,諸如工具性支持、情緒性支持、訊息性支持……等等;也可發現 社會支持的研究在近年來多傾向於以社會支持的類型作為社會支持研究的向度。因 此,本研究將採用社會支持的類型來探討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社會支持的現況。

參、社會支持之理論

探討社會支持的理論很多,各家論述不同,以下分別介紹與本研究相關的社會 支持理論,包括: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緩衝理論(Buffer Theory)、

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社會整合理論(Social Intergration Theory)

與壓力因應效果模式,並就這五個理論加以探討:

一、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依附理論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發展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在1958年所提出,認 為依附是指嬰兒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之間互動建立的強烈而持久的情感連結,其研

依附理論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發展心理學家 John Bowlby 在1958年所提出,認 為依附是指嬰兒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之間互動建立的強烈而持久的情感連結,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