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資本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社會資本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研究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夥伴關係及網絡對於個人知識及資訊的提升日益重要

(Alison, Gorringe, & Lacey, 2006)。因應教育大環境的急速變遷,全球化的浪潮,

教育工作者已不能再像過去單打獨鬥應對所有教育問題,資訊的即時性及活化教 學是許多教育工作者所需面對的教育課題,而網絡關係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獲得 即時訊息,共享教育資源。這些重要的關係連結亦可提升信任度及改變教育工作 環境的文化規範。

本節將針對社會資本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相關研究作探討,透過過去的研 究了解此兩者的關係脈絡,以幫助研究者釐清研究方向,主要將分做兩部分,第 一部份,針對社會資本與教育相關研究作探討分析;第二部分,以專業學習社群 的相關研究做瞭解;第三部分,綜合社會資本的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做相關性探 究。

壹、社會資本與教育相關研究

社會資本自 1980 年代後真正開始受到許多專家學者注意,更是了解社會現 象的重要研究元素,甚至因為其跨學科的特性,逐漸成為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 典範(Robinson,Schmid, &Siles,2002;江明修、陳欽春,2005)。Halpern(2008)

中提到,雖然社會資本與許多社會現象如經濟發展或犯罪問題等都有其相關性,

但教育與社會資本有著獨特的關係,而有些學者也將教育視為創造個人會資本的 一項關鍵工具,本部份將針對社會資本與教育及學校的相關研究做探究。

柯爾曼(Coleman)以社會規範與系統的概念探討教育機會均等的問題,在 其相關研究中發現學校所在的社區類型及資源影響學生成就表現,也是首次將社 會資本與教育做相關的研究(Coleman & Hoffer, 1987)。Helliwell 與 Putnam (1999) 的研究以美國教育環境為背景,探討教育程度與社會參與度的關係,發現教育程

35

度的提高,不僅不會減少公民參與程度,反而是改善社會信任度。此研究原本的 目的想以此假設指出美國社會逐漸降低社會參與度的問題,雖然其研究結果依舊 讓此問題的呈現謎團,但此問題也許就在後續 2000 年 Putnam 所出的 Bowling Alone 中,以媒體娛樂的普及做為此問題的真相。

Israel、Beaulieum 與 Hartless(2001)研究顯示家庭社會資本的結構或過程 對於孩子學習成就有明顯的影響,而也受到 Putnam 理論的佐證。英國新工黨政 府在上台之後以教育行動區政策(Education Action Zone2)希望以增進家庭社會 成本的方式增進學生學習表現。Gewirtz 與四位學者以質性研究(2005)的方式 對家長進行訪談,研究發現教育行動區政策(Education Action Zone)效果有限,

而關鍵原因就在於決策者忽略了社會環境中的排他性問題,對於社會隱藏的真實 環境並未完全了解,也讓美意無法達成其效果;而早在 1999 年,就有人對此政 策的執行提出質疑,Gamarnikow 與 Green(1999)的研究就指出社經的兩極化 與社會不平等的現象若沒有解套,教育行動區所能達到的效果有限。

沈秀春與黃哲斌(2009)對社會資本的研究探討其對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的影響,

其以 Coleman 的觀點出發,認為社會資本具有六種型式: (1)義務、期待與信賴結 構、(2)資訊管道、(3)規範與有效處罰、(4)權威關係、(5)多功能的社會組織與(6) 有目的組織,其對教育政策具有對應性、普及性及貫徹性的影響。在高度社會資 本社會中,因人們的對於國家政策的關注及踴躍參與,讓政策付諸實現的程度、

公民知悉度及政策執行成果都有好表現;而在教育實踐上,社會資本對於組織重 整及組織文化的改變都有其影響,個人因社會資本提高其個人信用,群體也因社 會資本達成互惠網絡的關係。

2 此項教育改革計畫理念主要為使處於教育不利地區的學校,擁有改進教育環境的機會。透過 教育機會均等的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落實,促使學校有效運作,改善不利學校的教育因子,以提 高學生學習成就與開發學習潛能。

36

從上述研究會發現,因為社會資本與學生教育成就的關係度,使社會資本的 概念時常融入政策理念之中。目前我國對社會資本與教育政策的相關研究並不普 及,僅有針對社會資本與國家政策重要性的研究(江明修、陳欽春,2005),其 以充實社會資本中信任做為國家政策執行推動的關鍵,此理念亦與沈秀春與黃哲 斌(2009)的研究相近,主要是希望透過社會資本於國家社會中的營造,增進政 府政策執行效率與效能。但鑒於英國融入社會資本理念的教育行動區政策的推動 狀況,雖然我國目標是以政策執行度為目標與英國教育成就改善的目的並不完全 相同,但可借鏡的是有關於對於實際社會狀況或教育環境狀況的了解是有其必要,

而不是讓理論引導政策,最後只是紙上談兵,無法有實際效果。

國家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也與社會資本有其相關,民主國家之中,學校有助 創造社會共享公共財,也對於社會資本的建立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在 Driscoll 與 Kerchner 的研究(2004),其針對社會資本對於學校的意涵做相關的文獻探討,

認為學校的核心機能為發展社會資本,其焦點置於學校建立社會資本過程中所扮 演的角色。學校被視為是一個可以建立社會資本以利於社區與都市發展的實體,

教育措施如建立學校和家庭的夥伴關係、學校本位管理等皆有益於學校及學生的 社會資本。由此,亦顯示學校與所處的社區息息相關,彰顯出學校與社區合作的 重要性,也正如社會資本理論的建議,學校需要被它們所在的地區吸引,以壯大 並取得維持學校的社會資本,而社會資源更是在學校核心任務中有其重要性。

其實,學校的社會資本及發展與社區相關性在 Coleman 與 Hoffer(1987)的 研究就已提出,他們認為在現今公立學校體制和支離破碎社區之中,缺乏支持性 的社會系統,公立學校與社區關係並不緊密,家庭與家庭間少有互動,學校與家 庭對孩子就像是兩個毫無關聯的個體,這種極度缺乏社會資本與社會關係對學生 未來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但學校除了對外與社區建立社會資本,對內的社會資本也是非常重要,尤其

37

是內外連結兼具對於學校的效能表現都有明顯的幫助。Leana 與 Pil (2006)的研究 就顯示教師之間的內在連結與校長與學校股東的外在連結,對於學校學生的閱讀 及數學成就表現都有正面影響,但有趣的是社會資本對不同科目的教學品質卻有 著不一樣的結果;社會資本對於數學教學有其顯著正面影響,但於閱讀教學品質 中卻無明顯效果,而這也顯示出社會資本因其任務不同可能會使其結果產生變因 性。但其研究綜而言論,教師間的社會資本還是促進教學技巧的交流、信任關係 的產生及一致為改善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

茲上而述,社會資本對於教育有其重要性影響,尤其是對於學校發展而言,

學校本身創造社會某些的公共財,同樣地,他也需要同為公共財的社會資本的協 助。社會資本的核心理念,網絡關係,意謂學校的發展必定是需要網絡。更重要 的是,在整個社會開放系統之下的學校,若要永續發展,內外連結的鞏固可能將 會是在急速變遷的教育時代所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貳、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相關研究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自 90 年代興盛以來,相關研究不斷的出現,希望找出教 師 專 業 學 習 社 群 於 教 育 的 成 效 性 , 如 在 學 校 行 政 領 導 面 (Spillane, Halverson,&Diamond, 2004 ; Copland, 2003) ; 學 生 學 習 影 響 面 (Lomos, Hofman,&Bosker, 2011;McLaughlin& Talbert, 2006);組織文化面(Huffman &Hipp, 2003;Timperley, 2008)等。許多研究亦深入探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條件與 關鍵因素,企圖找出專業學習社群建構及未來推動發展( DuFour et al., 2008;

Hord&Sommers, 2008;Hipp& Huffman, 2010;Stoll et al., 2006)。

而國內自推動教學專業發展以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相關研究也相繼出現,

例如在教師專業表現面(孫志麟,2010;陳佩英,2008;張淑珠、陳世佳、林啟 超,2010;張淑怡、辛俊德,2008;周啟葦,2006);學校領導面(蔡進雄,2003;

38

高傳晃,2009);組織文化面(童新峯,2012),也不乏於各校階級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推動策略與運作發展的探討(張新仁,2012;林明貴陳怡雲許珍琳廖純英

薛仲平,2011;陳佩英、焦傳金,2009;周麗華,2000;陳佩英、高嘉徽、應尹 甄,2012;李玲惠,2012)等。眾多的研究希望找出我國學校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的發展模式及成效性,讓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我國教育具有實務貢獻。

但從過去研究之中,發現我國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探究多集中在國中小學 階段,但高中隨著優質化及各地區如臺北市領先計劃、新北市旗艦計畫等政策影 響之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也蓬勃發展。陳佩英及兩位研究者(2012)以高中優 質化計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推動狀況作探討,從歷次舉辦四種不同階段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工作坊(初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行政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學校本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回饋發現儘管專業學習社群 促進了教師參與課程、教學和學校改進的行動,但若要進一步深化進步動能,仍 需要引發學校文化的改變以利組織學習的延續性。張德瑞、王淑珍(2010)以教 師專業學習輔導師制度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關係作探討,研究發現若以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中同儕團體的方式轉化原為個別輔導的教學輔導師制度,更能有 益於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及學校整體教學效能的提升。應尹甄(2013)以社會網絡

但從過去研究之中,發現我國相關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探究多集中在國中小學 階段,但高中隨著優質化及各地區如臺北市領先計劃、新北市旗艦計畫等政策影 響之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也蓬勃發展。陳佩英及兩位研究者(2012)以高中優 質化計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推動狀況作探討,從歷次舉辦四種不同階段的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工作坊(初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進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行政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及學校本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回饋發現儘管專業學習社群 促進了教師參與課程、教學和學校改進的行動,但若要進一步深化進步動能,仍 需要引發學校文化的改變以利組織學習的延續性。張德瑞、王淑珍(2010)以教 師專業學習輔導師制度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關係作探討,研究發現若以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中同儕團體的方式轉化原為個別輔導的教學輔導師制度,更能有 益於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及學校整體教學效能的提升。應尹甄(2013)以社會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