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科學文本創作第三循環精緻期

…彷彿已經看見

(三)改以第一人稱來敘寫文本內容

貳、學生閱讀成果

此階段的行動研究主要是透過二次修正過的創作科學文本,藉著閱讀,嘗詴來改變 研究對象既有的迷思概念。由於是二次修正的文本,為免印象累積之慮,改由第三組學 生閱讀、施測,第三組組學生9人。在學生閱讀文本前,依然先施行前測「昆蟲概念問 卷」,以了解學生對此篇文本內容所具有的迷思概念的狀況,再施以二十分鐘的時間閱 讀文本,為確保學生迷思概念的改變是因閱讀文本所致,閱讀文本後,隨即填寫後測「閱 讀成效問卷」,並分析結果。仍然依迷思概念改變的情形和對文本的喜愛知覺作探討。

同樣爲了引貣受測學生學習新概念的動機,測前提供網站『蟲蟲總動員』的昆蟲動 畫小測驗(http://140.128.214.1/~lilyladyweb/insects/tt3.htm)讓學生去闖關,讓學生對研究 者要給予的閱讀文本充滿期待。首先了解第三組研究對象的閱讀習慣調查,如表4-4-5

表4-4-5第三組研究對象的閱讀習慣調查表

常常 偶爾 很少 幾乎沒有

帄常是否有閱 讀課外讀物的 習慣?

3 5 1 0

是否閱讀自然 或科學相關讀 物?

1 4 4 0

從表4-4-5中,了解這一組的學生的閱讀習慣比其他兩組的學生稍好,常常閱讀課外 讀物的不到34%,常常閱讀自然或科學方面讀物的學生只有一位,他們能看懂這篇科學 文本嗎?他們會喜歡這篇科學文本嗎?結果還是和其他組學生相同嗎?

以下是學生閱讀後各方面的成果。

二、閱讀成果

(一)迷思概念改變方面:

將學生前後測問卷的答題狀況製成表4-4-6 第三組學生前後測答題狀況分布。

表4-4-6 第三組學生前後測答題狀況分布

表4-4-7 第三組學生前後測概念改變情形 第三組學生編號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1 ×→× ×→× →× ×→× ○→○ ○→○ ○→○ ○→○ ○→○

1-2 ×→× ×→× ×→× ×→× ×→× ×→○ ×→○ ○→○ ×→○

2-1 ○→○ ○→○ ○→○ ○→○ ×→× ×→○ ×→○ ○→○ ×→○

2-2 ○→○ ×→○ ×→× →× ×→× ×→○ ×→○ × ×

3-1 ○→○ ○→○ ○→○ ○→○ ○→○ ○→○ ○→○ ○→○ ○→○

3-2 ○→○ ○→○ ○→○ ×→× ×→× ○→○ ○→○ ○→○ ×→×

4-1 ○→○ ○→○ ○→○ ○→○ ×→○ ○→○ ○→○ ○→○ ○→○

4-2 ○→○ ○→○ ○→○ ○→○ ×→○ ○→○ ○→○ ○→○ ○→○

註:○:答案正確,×:答案錯誤。

由上表再加以分析成各題概念改變人數變化,如表4-4-8,為免分析複雜化,此表 先單以概念改變來分析,忽略其背後支持的理由是否正確。

表4-4-8 第三組各題概念改變人數變化

題號 原本迷思改為正確 原本正確改為迷思 前後都正確 前後都迷思

一 0 1 5 3

二 3 0 5 1

三 0 0 9 0

四 1 0 8 0

研究者針對學生答題狀況及概念改變情形敘述於下,至於認為有必要對學生的想法 再作澄清或了解其概念改變的原因,便對學生進行訪談,特別是概念由正確改為迷思的 編號3的學生及前後皆為迷思概念的編號1、2、4、5學生,並分析其概念改變的原因。

1、重要概念的句子標粗、畫底線,學生印象深刻

研究者發現在第二題原本是迷思概念卻改為正確概念的人數最多。(見表4-4-8)。

這些學生大多數提到標粗、畫底線的重要概念句子通常會令他們印象深刻。訪談情形如 下表4-4-9。

表4-4-9 編號6、9等二個學生第二題訪談內容 T:你認為昆蟲的腳長在哪裡?

編號6的學生 編號9的學生

S306:嗯,在胸部。

T:你從哪裡知道?

S306:嗯,蝴蝶柔柔告訴他們說的,長大 後…只有胸部的腳。

T:你確定嗎?

S306:嗯…確定,而且咚咚也有說…長在 胸部的腳。

T:你會什麼記得這麼清楚?

S306:嗯…就字比較粗、也有劃線。

(I3061000611)

S309:嗯…長在胸部。

T:你如何知道?

S309:嗯…故事裡有寫。

T:你確定嗎?

S309:嗯,對,那些話比較粗,還有劃線。

(I3091000611)

2、讀前提問配搭讀後練習,提升概念獲得的比例

5號學生雖然第二題迷思概念都沒有更正,而第四題卻是由迷思概念改為正確的概 念,是這一組中前測得分最低,後測概念進步的學生。在訪談也說到讀前的提問和讀後

的練習有助於專注及練習,其第四題前後測作答情形如表4-4-10。

表4-4-10 S305第四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四題題目 蛹是死的還是活的?

閱讀前 死的

理由:蛹是外面的那層 皮,沒有生命。

閱讀後 活的

理由:成長變化。

T:在「蛹是死的還是活的?」這題,為什麼你的答案前後都不一樣?

S305:因為我覺得蛹是活的。

T:為什麼?

S305:嗯,我從咚咚告訴小小的話中去知道的。

T:嗯~可是之前你認為是死的?

S305:嗯…它問我「蛹是死的還是活的?」,我就想說要注意看,就發現 它告訴我蛹是活的。

(I3051000612)

編號7號學生在第二題前後測作答情形,如表4-4-11,也提供了讀前提問及讀後練 習對其迷思概念產生正向的影響。

表4-4-11 S307第二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二題題目 T:你認為昆蟲的腳長在哪裡?

閱讀前 頭部、胸部、腹部都有 腳。

閱讀後 只有胸部。

T:在「昆蟲的腳長在哪裡?」這題,為什麼你的答案前後都不一樣?

S307:因為我…是從故事裡學到的。

T:如何學到的?

S307:嗯,因為…一開始它考我,後來又要我寫答案,我就知道了。

(I3071000612)

3、 段落標題明顯,提醒學生注意內容重點

每一段落標上明顯標題,除了版面美觀之外,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醒學生 該段情節內容重點,從編號8號的學生第二題前後測作答情形(表4-4-12)與晤談可以 得知。

表4-4-12 S308第二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二題題目 T:你認為昆蟲的腳長在哪裡?

閱讀前 胸部、腹部都有腳。 閱讀後 只有胸部。

T:在「昆蟲的腳長在哪裡?」這題,為什麼你的答案前後都不一樣?

S308:因為故事裡有說。

T:它如何說?

S308:嗯,它說什麼…真正的腳在胸部。

T:為什麼你會注意到?

S308:嗯,那個字很漂亮,有斜斜的影子。 (I3081000612)

創作文本中的段落標題是用文字藝術師中的立體字型,有倒影,提醒學生注意該段 落中的重點。

4、有些學生仍然抓不住某些段落重點

在這一循環的前後測中,發現第一題有三位學生概念都是迷思的概念,並沒有因讀 研究者的文本而有改變(見表4-4-8),甚至還有一位由正確概念改為迷思概念,引貣研

究者的注意,訪談的紀錄如表4-4-13。

S303:因為…故事中毛毛蟲很多腳。

表4-4-16-b。

(I3081000614)

S309:嗯…有關昆蟲

S309:有好多昆蟲的知識…可以學習。(I3091000614)

三位原本不喜歡自然科學讀物的學生表示喜歡這個文本,因為可以使他們獲得知識

(參見附錄十),甚至還希望研究者提供其他昆蟲的知識。

S309:老師,你有沒有蜻蜓的故事?

T:喔!為什麼你想要看蜻蜓的故事?

S309:因為荷花池有很多蜻蜓,現在。所以我想知道他怎樣成長。

(I3091000615)

9號學生因為從文本中獲得有關蝴蝶的成長知識,又看到學校荷花池有豆娘,誤以 為是蜻蜓,所以希望研究者能提供相關的故事。似乎呼應Posner等(1982)所提出的概 念改變需要滿足的條件之一:新的概念要具有可應用於不同情境的豐富性(Fruitful),

即新概念不僅要可以解決現在遭遇的問題,還需具備解決其它問題的能力,應用在新領 域上。

2、故事生動有趣,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兩位原本不喜歡自然科學讀物的學生表示,因為文本生動有趣,有如故事,所以 喜歡這個文本。(參見附錄十)

T: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

S308:嗯…像故事一樣生動,我很喜歡看。(I3081000614)

S305:他們說的話…很有趣,讓我想要看下去。(I3051000614)

另一個喜歡閱讀自然科學讀物的學生也表示文本很生動。

S301:這個故事很生動,我很喜歡看。(I3011000614)

3、第一人稱的敘寫方式,較能增加學生感知力

原本不喜歡自然科學讀物的學生S307表示喜歡這個文本,其原因是文本有如故事,

很容易懂。(參見附錄十)

T: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

S307:這篇文章容易懂,而且好像一本故事書一樣。

T:容易懂的意思是…?

S307:嗯…他都有把感情給說出來。

T:哪一段他有把感情給說出來?

S307:就…咚咚變成蛹,小小以為他不理他了。(I3071000614)

這次文本是以第一人稱方式來敘寫,第一人稱描述情感較第三人稱直接,所以學生 較能同理小小的心情感受。葉靜瑜(2008)認為同理心是能覺察他人的情緒,並設身處 地為他人著想,付出關懷。Posner等(1982)認為新的概念必頇是可以被理解的

(Intelligible):新概念可以用比喻或類比的方式幫助學習者了解,個體必頇對新概念了 解,才有可能產生概念改變的過程。雖然文本中不是用比喻或類比的方式,但是第一人 稱的敘寫方式也幫助了學生去理解文本中角色的情緒,進而促進新概念的獲得。

4、圖文配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2號學生認為好看的圖片,是他喜歡這篇文本的原因。

T: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

S302:嗯…附圖很好看。

T:你是說文章裡的圖片好看?

S302:嗯…那毛毛蟲的臭角很明顯、很大,而且有字在旁邊說明。

(I3021000614)

叁、遭遇創作困境及行動修正

在精緻期這一階段的行動歷程中,雖然配搭標粗重要概念句子和練習題來協助專注 力不足、粗心的學生記憶、理解科學概念,但還是有些學生某些段落無法完全理解文本 中的科學概念。再經訪談之後,學生提到文章有點長。訪談紀錄如表4-4-17

表4-4-17 編號1、2、4等三個學生第一題訪談內容 T:這篇故事中,有你不懂的字或語詞嗎?

編號3的學生 編號4的學生 編號5的學生

S303:嗯…沒有。

T:有其他的困擾嗎?

S303:只是…有點長,看不 完。(I3031000615)

S304:沒有。

T:有其他的困擾嗎?

S304:我只是…看到後面,

前面就有點記不清楚。

(I3041000615 )

S305:看得懂。

T:有其他的困擾嗎?

S305:好像標題太多,有點 亂。(I3051000502)

鄒永欲(2006)認為理解是閱讀的主要目的,當讀者面對一篇閱讀材料時,運用文 字再認技巧進而轉譯成有意義的型式,便是理解的產生,若在此過程中,學童無法藉由 閱讀的活動中獲取知識,則閱讀的過程是沒有意義的。湯帄冶(2000)則指出文章的內容 與結構,皆會影響讀者對文章的理解。文本內容的多寡會影響閱讀者閱讀的意願,尤其 專注力不足的學生看到內容豐富且涵蓋四個科學概念的文本,恐怕閱讀意願更低了,值 得研究者注意,也許可朝以下幾點再進行修正。

一、修短創作文本的篇幅

這實在很難取捨,經過三個階段修正之後的文本「毛毛蟲變身記」,篇幅

當然會多一些,如果要再縮減,恐怕故事的情節就不完整,其趣味性亦可能 降低,如此ㄧ來,對小三學生迷思概念的改變的程度也會減弱吧?真傷腦筋。

當然會多一些,如果要再縮減,恐怕故事的情節就不完整,其趣味性亦可能 降低,如此ㄧ來,對小三學生迷思概念的改變的程度也會減弱吧?真傷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