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科學文本創作第一循環創寫期

本研究中,科學文本創作與學生閱讀之行動探究歷程分為三個循環,分別是第一循 環創寫期、第二循環修正期與第三循環精緻期,本節主要敘述創寫期中的文章創作歷 程、學生閱讀成果、遭遇之困境與行動修正,期望在每次的行動修正中能增進研究者本 身創作的能力,並能對未來從事科學寫作的教師有所助益。

壹、文章創作歷程

在確定研究對象的迷思概念之後,研究者便思索如何依據迷思概念創寫科學文本內 容,除了運用先前詴探性研究時所得的心得與經驗外,仍然依照Flower and Hayes (1981;

引自胡瑞萍、林陳涌,2002)所提出的「寫作歷程模式」,在創作科學文本的過程中,依 循計畫→轉譯→回顧的過程進行寫作,並透過自我省思隨時監控寫作的過程。

一、計畫:本階段採用研究對象所具有迷思概念做為科學文本所要敘寫的觀念與內容,

並敘述研究者如何構思文章,以及如何將想法轉變為科學文本,主要迷思概念:如前表 4-1-3文本創作主要依據之昆蟲迷思概念表。

二、寫作構想與轉譯

(一) 生活化的寫作方式

在訪談中經常發現,學生對昆蟲的了解經常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學生的迷思概念 得之於生活中的觀察或與他人的交流,這正好符合了Driver(1981)研究中指出兒童在成長 的歷程裡,必定由他人身上得到一些科學概念,且與自身觀察所得的知識相結合,經過 整理歸納後,成為了自我的概念。因此文本創作的主要內容若能與學生的生活相關,也 許藉由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改變其原有的概念想法,也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 中不會因內容過於抽象,而失去了閱讀的興趣。所以在場景的選擇方面,便以學生下課 時,常常玩耍或觀察昆蟲的校園花圃。

一隻烏黑的小蟻蟲邊啃咬著卵殼邊打量這新奇的花花世界。(C11000402)

爲了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文句力求簡潔典雅,不似充滿科學知識的句子般艱澀。

ㄧ滴朝露順著葉緣 ~ 圓滾滾地滑溜了下來,在葉尖打了個轉,映著晨光閃閃發亮。

(C11000402)

(二) 以對話式的故事體材呈現

在研究者的經驗中發現:學生喜歡閱讀,大都是從他所感興趣的書籍開始。謝添裕

〈2002〉也指出大多數國小的學童喜歡閱讀敘述式的科學文章,有超過75%的學生認為 閱讀說明式文章較難理解,增加了許多閱讀的時間,因而影響其閱讀的興趣。在文獻的 閱讀調查中,學生喜愛閱讀的文本類型是故事類,因此研究者創作的文本主要以故事方 式來呈現,其中穿插了相當多的對話,並減少直接陳述的內容,讓閱讀者能夠有身歷其 境的感覺,在互相的對話中希望逐步釐清學生原本所具有的迷思概念。黎芳玲(1995)

認為要審視是否為一篇好的科學文章,「口語的文句」也是其中之一的考量。

「咚咚,你欺負弱小哇!」一隻有著漂亮敤點的鳳蝶翩翩飛近,柔聲的問。

「我哪有!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怎麼了,柔柔。」咚咚急切的為自己分辯…

(C11000402)

(三) 衝突的情節

文獻中提到「反駁式文章」能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透過衝突的情節安排,學

習到新的概念。Alvermann and Hague(1989)指出因為學習者所具有的先前知識與文本 上的情境是互相衝突的,學生改變、修正自己概念的意願會較強烈。Hynd and Alvermann

(1986)研究閱讀能力較差的大學生,發現反駁性文章在改正學生的迷思概念方面具有

顯著效果(引自 許良榮,1994)。因此在文本中安排反駁、衝突的情節,以加深學生 的印象。

「錯啦!你們長大時只有六隻腳。」突如其來的聲音把小小和咚咚嚇得齊轉頭。

「原來是蝴蝶柔柔,你也來啦。你…怎麼知道我們長大只有六隻腳?我們有十 六隻腳耶!」小小不停地扭動他的腳表示抗議。(C11000402)

針對柔柔突如其來的指正,小小扭腳並發言表示對柔柔的抗議。

「咚咚為什麼要躲在一個小小的蛹中?為什麼事先都不跟我說?難道是我哪裡 做錯了嗎?」小小心中有許多的疑問,但都得不到答案,心中十分難過…

(C11000402)

小小對好朋友咚咚不告而避不見面的作法,心中產生疑惑和難過。

對於文本中出現的問題或疑問,研究者的情節安排乃是透過文本中角色彼此的討 論、質疑,甚至是故事中的主角仔細觀察之後才豁然開朗,得到解答。

(四) 文本中搭配適合的圖片

許良榮(1996)在綜合Mayer and Gallini 的文獻後,認為圖形必頇呈現與學習相關 的要素,幫助學習者連結。可見圖片必頇貼切所要傳遞的科學概念。謝琇玲(1996)在 研究中也發現文本中搭配簡易的圖表或綱要,能幫助理解能力偏低的兒童了解文章內 容。

咚咚挺起胸膛,身上的假眼頓時變得巨大,同時頭上伸 出紅色的臭角,把蜘蛛嚇得急忙跳走。

(C11000402)

無尾鳳蝶的帅 蟲遇到危險時 便伸出臭角嚇 跑敵人。

三、回顧

這次文本的修改部分主要是增加數學2的乘法,以連結學生的經驗,增進新概念的 豐富性;另外修改毛毛蟲咚咚嚇跑蜘蛛的情節,以求概念傳遞的合理性,讓接下來的學 生閱讀時能更加理解研究者所要傳達的概念,第一次回顧後完整的創作文本如附錄四。

貳、學生閱讀成果

本行動研究主要是期望透過教師創作的科學文本,嘗詴改變學生既有的迷思概念。

所以在學生閱讀文本前,先施行前測問卷以了解學生對此篇文本內容所具有的迷思概念 的狀況,再施以二十分鐘的時間閱讀文本,為確保學生迷思概念的改變是因閱讀文本所 致,閱讀文本後,隨即填寫後測問卷,並分析結果,做為下次文章寫作修正的依據。

除了探討學生閱讀文本前後迷思概念改變的情形外,研究者亦希望了解學生對此篇 文本的喜愛知覺,若學生對文本不感興趣,欠缺再閱讀類似文本的想法,那這樣的文本 對學生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更不用說能否改變其迷思。因此在閱讀成果方面,除了迷思 概念改變情形的呈現外,也會敘述學生對文本的喜愛知覺。

班上學生已依國語文學業成績高低排序作S形分組,共分素質大致相同的三組,均 為9人,隨機選取一組為第一組研究對象閱讀第一次修正的創作文本,並進行前後測。

前測問卷使用「昆蟲概念問卷」,後測問卷為「閱讀成效問卷」,前後測問卷的詴題均 為兩階層詴題,每題第一層分數為3分,第二層分數為2分。

一、第一組研究對象的閱讀習慣調查,如表4-2-2

表4-2-2 第一組研究對象的閱讀習慣調查表

常常 偶爾 很少 幾乎沒有

帄常是否有閱 讀課外讀物的 習慣?

2 4 2 1

是否閱讀自然 或科學相關讀 物?

0 4 4 1

從表4-2-2中,了解這一組的學生中常常閱讀課外讀物的不到23%,常常閱讀自然或

雖從表4-2-3中發現9人中有4人的後測總分比前測的分數增加,可見部分學生的概 念有修正,但也有3人的分數反而減少,而且有些學生的第一階層的概念雖然改正了,

但是其第二階層支持的理由卻仍然是錯誤,為了方便分析,將表4-2-3轉換成表4-2-4第一 組學生前後測概念改變情形。

表4-2-4 第一組學生前後測概念改變情形 第一組學生編號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1 ○→○ ○→○ ×→ →× ○→○ ○→○ ○→○ ○→○ ○→○

1-2 ×→× ×→× ×→ ×→× ×→ ○→× ○→○ →× ○→○

2-1 × →○ ○→○ ○→○ ×→× ○→○ ○→○ ○→○ ○→○ ○→○

2-2 ×→× ×→× ×→× ×→× ×→ ○→○ ×→○ ×→× ○→○

3-1 ○→○ ○→○ ○→○ ○→○ ○→○ ×→× ○→○ ○→○ ○→○

3-2 ×→× ×→ ×→× ×→× ○→○ ○→○ ○→○

4-1 ○→○ ○→○ ○→○ ○→○ ○→× ○→○ ○→○ ○→○ ○→○

4-2 ×→× ×→× ○→○ ○→○ ×→× ○→○ ×→ ×→× ○→○

註:○:答案正確,×:答案錯誤。

由上表可分析各題概念改變人數變化,如下表4-2-5,為免分析複雜化,此表先單以概 念改變來分析,忽略其背後支持的理由是否正確。

表4-2-5 第一組各題概念改變人數變化

題號 原本迷思改為正確 原本正確改為迷思 前後都正確 前後都迷思

一 1 1 7 0

二 1 0 7 1

三 0 0 8 1

四 0 1 8 0

研究者針對學生答題狀況及概念改變情形統整如下,至於認為有必要對學生再作想 法的澄清或了解其概念改變的原因,便對學生進行訪談,特別是概念由正確改為迷思的 編號 4、5、8的學生、迷思概念前後均無改變的6號的學生以及概念皆正確,理由卻都 迷思的2號學生。並分析其概念改變的原因。

1、學生對數學乘法段落記憶較深

在晤談中研究者發現學生在數學乘法部分的記憶點較鮮明,印象也較深刻,但卻也 易忽略了文本中其它細節,這也許跟現在學生的閱讀習慣有關,只挑選重要的關鍵字進 行背誦、記憶。編號4學生在閱讀前認為毛毛蟲是昆蟲,閱讀後卻改為毛毛蟲不是昆蟲。

見表4-2-6。

表4-2-6 S104第一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一題題目 毛毛蟲是昆蟲嗎?

閱讀前 是

理由:沒有六隻腳。

閱讀後 不是

理由:有很多隻腳。

T:在「毛毛蟲是昆蟲嗎?」這題,為何你前後的答案改變了?

S104:因為那個…數學有教啊!所以後來我就改了答案。

T:你說數學…?

S104:就…二三得六,昆蟲六隻腳,而毛毛蟲腳那麼多,嗯…當然不是昆蟲。

(I1041000411)

由於學生焦點只注意在文本中數學2的乘法,疏忽了文本中毛毛蟲長大後只剩下真 正的六隻腳的敘述,所以在閱讀完文本後,概念反而迷思了。這種只記憶片段知識的情 形,還蠻常見於學生之中,如編號5和編號8的學生。見表4-2-7及表4-2-8

表4-2-7 S105第四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四題題目 蛹是死的還是活的?

閱讀前 活的

理由:暫時休息階段。

閱讀後 死的

理由:不吃不動。

T:在「蛹是死的還是活的?」這題中,為何你的答案前後不一樣?

S105:因為蛹是死的呀!不是活的。

T:為什麼你這麼認為?

S105:嗯,就…小小說的,咚咚在蛹裡一段時間不吃不喝,一定是死了。

(I1051000411)

表4-2-8 S108第一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一題題目 毛毛蟲是昆蟲嗎?

閱讀前 是

理由:

長大是,小時也是。

閱讀後 是

理由:有很多隻腳。

T:你認為毛毛蟲是昆蟲,但認為的理由前後不一樣?原因是…

T:你認為毛毛蟲是昆蟲,但認為的理由前後不一樣?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