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科學文本創作第二循環修正期

(二)文本各段落加上明顯標題,有助於學生抓住重點

在文本主要三個段落標上段落標題,使學生閱讀前便能提綱挈領,掌握該段落文章 的脈落,希望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段落標題以文字藝術師的格式呈現,如同圖片般美 觀、明顯,許良榮(1996)提到科學圖物內的圖形必頇呈現與學習相關的要素,幫助學 習者連結。 修正後的部份文本,並與第一循環創作文本對照,如表4-3-2。

表4-3-2 修正後的部份文本對照表(加上段落標題)

修改前 修改後

ㄧ滴朝露順著葉緣 ~ 圓滾 滾地滑溜了下來,在葉尖打了個 轉…

ㄧ滴朝露順著葉緣 ~ 圓滾滾地滑溜了 下來,在葉尖打了個轉…

「奇怪!都已經過了中午,怎

麼還沒看到咚咚?不會發生… 「奇怪!都已經過了中午,怎麼還沒看 到咚咚?不會發生…

望著自己身上變成和咚咚一 樣的綠色條紋,想著昨天…

望著自己身上變成和咚咚一樣的綠色 條紋,想著昨天…

三、回顧

在寫作團隊的討論中,同儕對於修正後的文本也持著正向的看法,認為文本中增加 段落標題,版面看貣來有設計感,應該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和黎芳玲(1995)認為要成 為一篇好的科學文章,吸引視覺的版面設計是重點之一。而運用後設認知方式的事先提 問,讓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反思自己是否讀到提問內容的相關訊息?其實是活化了學生思

考脈落,常加練習,應有助於學生在閱讀其他文本時的思考層次。這也符合Posner等

(1982)所提出的概念改變需要滿足四個條件之一:新的概念要具有可應用於不同情境 的豐富性(Fruitful):新概念不僅要可以解決現在遭遇的問題,還需具備解決其它問 題的能力,應用在新領域上。

另外同儕提出的建議及修改如表4-3-3,第二次回顧後完整的創作文本如附錄四。

表4-3-3 第二次回顧文本修改前後對照表

修改前 修改後

原始題目:「毛毛蟲歷險記」

若創作文本的題目與科學概念 相關,學生在閱讀時第一眼就能對研 究者所想要傳達的科學概念印象深 刻。(雅蘭)

修改後題目:「毛毛蟲變身記」

以「毛毛蟲變身記」作為文本題目,

便告知學生這是一篇有關毛毛蟲身體改 變的故事。而「變身」兩字充滿想像的 空間。

貳、學生閱讀成果

此階段的行動研究主要是透過再次修正過的創作科學文本,藉著閱讀,嘗詴來改變 研究對象既有的迷思概念。由於是再次修正的文本,為免印象累積之慮,改由第二組學 生閱讀、施測,第二組組學生9人。在學生閱讀文本前,依然先施行前測「昆蟲概念問 卷」,以了解學生對此篇文本內容所具有的迷思概念的狀況,再施以二十分鐘的時間閱 讀文本,為確保學生迷思概念的改變是因閱讀文本所致,閱讀文本後,隨即填寫後測「閱 讀成效問卷」,並分析結果,做為下次文本寫作修正的依據。仍然依迷思概念改變的情 形和對文本的喜愛知覺作探討。

同樣爲了引貣受測學生學習新概念的動機,提供網站『蟲蟲總動員』的昆蟲動畫小 測驗(http://140.128.214.1/~lilyladyweb/insects/tt3.htm)讓學生去闖關,讓學生對研究者要 給予的閱讀文本充滿期待。首先了解第二組研究對象的閱讀習慣調查,如表4-3-4

表4-3-4 第二組研究對象的閱讀習慣調查表

從表4-3-5中發現9人中有4人的後測總分比前測的分數增加,可見部分學生的概念 有修正,但仍然也有3人的分數反而減少,為了方便分析,將表4-3-5轉換成表4-3-6第二 組學生前後測概念改變情形。

表4-3-6 第二組學生前後測概念改變情形 第二組學生編號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1 ○→○ ○→○ ○→○ →× ○→× ○→○ ×→○ ○→○ ○→○

1-2 ○→○ ×→× ○→○ →× ×→× ×→× ×→× ×→× ×→○

2-1 ○→○ ×→○ ×→○ ×→○ ○→○ ○→○ ×→○ ○→○ ○→○

2-2 ○→○ ×→○ ×→○ ×→× ×→ ×→× ×→○ ×→× ×→×

3-1 ○→○ ○→○ ○→○ ○→○ ○→○ ○→○ ×→○ ○→○ ○→○

3-2 ×→× ○→○ ×→× ○→○ ○→○ ×→× ×→○ ○→○

4-1 ○→○ ○→× ○→○ →× ○→○ ○→○ ×→○ ×→○ ○→○

4-2 ○→○ ○→× ×→× →× ○→× ×→× ×→ ○→○

註:○:答案正確,×:答案錯誤。

由上表可分析各題概念改變人數變化,如表4-3-7,為免分析複雜化,此表先單以 概念改變來分析,忽略其背後支持的理由是否正確。

表4-3-7 第二組各題概念改變人數變化

題號 原本迷思改為正確 原本正確改為迷思 前後都正確 前後都迷思

一 1 2 6 0

二 4 1 4 0

三 1 0 8 0

四 2 2 4 0

研究者針對學生答題狀況及概念改變情形統整如下,至於認為有必要對學生再作想

腳。

(I2021000502)

從上表的訪談可以看出編號2、3、7三位學生在閱讀此段文本時,被段落標題『哪 隻才是我真正的腳』吸引,便專注閱讀並尋找文本中所謂真正的腳的描述,也因此從迷 思的概念改為正確的概念。但編號4的學生似乎並未受影響,雖然答案正確,但仍舊是 迷思概念。

2、文本穿插問題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每段文本一開頭的問題提問,激發學生想要過關的意念,尤其在網站昆蟲小測驗挫 敗的學生,更想要藉此扳回一城。

T:為什麼你每一題的答案前後都不一樣?

S207:不一樣?嗯…就是那個考考你呀!

T:嗯?

S207:嗯…就是那個故事的考考你呀!我就在那故事裡找答案。

T:嗯~還有呢。

S207:嗯…我不知道我前後的答案不一樣耶。

T:為什麼?

S207:嗯…我之前都是…用猜的。

T:那你認為『考考你』對你有什麼幫助嗎?

S207:嗯…像那個電腦測驗,我都錯,但它先考我,我就…可以找答案。

(I2071000502)

除了編號7的學生有此想法外,編號8的學生也認為他在閱讀文章的同時,也在想著

「考考你」的問題,見表4-3-9。

表4-3-9 S208第四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四題題目 蛹是死的還是活的?

閱讀前 死的

理由:不吃不動。

閱讀後 活的

理由:成長變化。

T:在「蛹是死的還是活的?」這題,為什麼你的答案前後都不一樣?

S208:因為我覺得他是活的。

T:為什麼?

S208:嗯,因為變成蝴蝶的咚咚告訴小小啊!

T:嗯~那之前你怎麼認為是死的?

S208:嗯…因為我看故事時,也想到「考考你」的問題,就覺得他是活的。

(I2081000503)

3、專注力弱的學生,不容易抓住文本後段的重點

編號2和編號4的學生在第四題的答案都是由正確的概念改為迷思的概念,在訪談中 發現專注力不足影響文本重點的習得。訪談情形如下表4-3-10。

表4-3-10 編號2、4 等二個學生第四題訪談內容

T:這題「蛹是活的還是死的?」,你的答案為何前後不一樣!

編號2的學生 編號4的學生

S202:嗯…不知道,…我就覺得是死的。

T:你記得『考考你』的題目嗎?

S202:那個…不知道…忘記了。

T:那標題呢?

S202:嗯…嗯…到後面都忘記了。

S204:有不一樣?

T:之前你是選活的,後來認為死的。

為什麼前後想法不一樣?

S204:嗯…就故事裡看到。

T:你看到什麼?

(I2021000502)

S204:嗯…嗯…忘記了。

(I2041000502)

編號2和編號4都屬於專注力較弱的學生,所以越是後面的故事情節,因注意力分散 就更無法抓住重點。

4、對容易粗心的學生,重點不夠明顯

編號5和編號6的學生在班上屬於中上程度的學生,但也發現有原本正確的概念後改 為迷思概念的情形發生。其前後測作答情形分別如下表4-3-11、4-3-12。

表4-3-11 S205第一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第一題題目 毛毛蟲是昆蟲嗎?

閱讀前 是

理由:有很多隻腳。

閱讀後 不是

理由:有八對步足。

T:在「毛毛蟲是昆蟲嗎?」這題,為何你前後的答案改變了?

S205:因為我發現毛毛蟲八對步足,所以就改答案。

T:你怎樣發現…?

S205:嗯,小小有八對步足,他是那個…毛毛蟲,昆蟲的腳六隻而已。

(I2051000503)

編號5的學生只記得小小的八對步足,卻忽略了柔柔對真正的腳那段的敘述。

編號6和編號5的學生一樣,因為粗心,沒有抓到故事情節的重點,以至於閱讀後又 將原本正確的概念改為迷思概念,這樣的情形值得研究者注意,見表4-3-12。

表4-3-12 S206第四題前後測作答情形

由於在第一循環的學生知覺訪談中,發現因文本的主題不明顯,以致有些學生無法

(I2081000502)

S209:嗯…昆蟲和蛹

1、 段落主題明顯,大部分學生能掌握文本大意

所以易為學生所接受。本創作文本亦為故事體裁,所以引貣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見附錄九)

T: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

S207:有趣,嗯…像故事一樣,我喜歡看故事書。(I2071000502)

S205:很好看,而且故事有很多那個…昆蟲的知識。(I20510000503)

3、取材生活,內容豐富

生活化的情節蘊含豐富的知識,也是學生喜歡此創作文本的原因之一。

T: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

S203:可以多了解昆蟲,學校很多喔。(I2031000502)

S201:嗯…它讓我知道昆蟲是六隻腳的知識。(I2011000502)

S202:可以知道昆蟲許多知識,我家裡也有毛毛蟲。(I2021000502)

4、學生缺乏感受,無法同理文本昆蟲概念

編號4號的學生是第二組中唯一表明不喜歡自然科學的文本,也明白表示不喜歡且 不想再看類似的科學文本。在概念改變方面,4號學生的狀況也不甚理想,他的想法需 要深入了解。(參見附錄九)

T:你不喜歡這篇文章的原因是?

S204:嗯…太難看。

T:你的意思是說…

S204:嗯…不太想看,而且幹嘛去了解毛毛蟲。

T:你不喜歡昆蟲嗎?

S204:嗯…我會抓昆蟲玩,不是很喜歡。(I2041000502)

經與該班的導師聯繫後,了解編號4號學生比較自我中心,也較無同理心。

叁、遭遇創作困境及行動修正

在修正期這一階段的行動歷程中,研究者主要遭遇到的問題有:

一、 專注力弱的學生,不容易抓住文本後段的重點 二、 對容易粗心的學生,重點不夠明顯

三、 學生缺乏感受,無法同理文本昆蟲概念

研究者將針對學生所遭遇之困境,提出具體修正方法,並於下階段文本創作中加以 修正,以下針對遭遇問題所進行的具體修正作法逐項一一說明:

記得在初探時,曾就學生專注力不足及粗心的情形來修正文本,但對於缺乏感受、

無同理心的學生,如何修正文本使其能獲得概念學習?我再度陷入創作枯乾期,這段期 間只能藉著觀察學生的學習情形和文獻探討來思索。(D181000504)

一、每段落結束前,設計練習題

無論在哪一領域,想要有不錯的表現,除了理解之外,就是要多練習,為了幫助粗 心的學生對每段落閱讀後的統整,也為了讓專注力不足的學生因練習而閱讀再度聚焦,

故在文本每段落結束前設計了簡單的練習題,為了不影響施測時間,練習題以選擇的類

故在文本每段落結束前設計了簡單的練習題,為了不影響施測時間,練習題以選擇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