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是由 Davis, Bagozzi and Warshaw 在 1989 年以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為基礎而建構出 的理論。透過科技接受模式能更概念化地探討使用者對於創新資訊科技的接受程 度,用以解釋個人對於創新資訊系統的接受行為。科技接受模式與理性行為理論 之觀點相同,皆認為行為的態度(Attitude)與意願(Intention)會受到相關信念(Belief) 的影響。

如圖 2-8 所示,科技接受模式的結果會受到外部變數的影響,而其中的兩個 內部信念為「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各種外部變數會透過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此二信念,再經由對使 用態度與使用意願的影響,而產生實際使用資訊科技系統的行為。

「認知有用性」意指使用者主觀認為使用該資訊科技系統對自己是有用、有 益處的,意即可提升其工作效益。「認知易用性」是指使用者認為使用該資訊科 技系統的容易程度。「使用態度(Attitude Toward Using)」是指「使用者對於使用 該資訊科技系統的正陎或負陎感受」。使用態度會受到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

33

的影響,當使用者感受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的程度愈高時,使用態度也應趨 於正向。

圖 2-8 科技接受模式 資料來源:Davis et al. (1989)

近年來國內有許多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使用者的行為及態度影響,楊惠 合(2006)的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加入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 度等,建構出有效的數位學習系統學習滿意度的評估模式,研究結果驗證了學習 者的認知部份,可以有效地探討數位學習系統。

古德興、 侯冠孙與陳奕任(2007)的研究利用科技接受模式,透過使用者 對於線上付費服務的經驗,針對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進行衡量,並對使用者於 線上付費服務之整體態度與行為意向進行調查,探討各項構陎間的關係。研究結 果發現使用者認知易用性與認知有用性對於在線上付費服務無論在整體態度、行 為意向與使用意願上皆影響甚鉅。

陳玉婷與蔡立元(2009)的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並加入學習動機、

系統特性與教材特性等外部變數,應用心智繪圖軟體於經濟學教學課程的實驗,

經過實證分析得知「教材特性」、「學習動機」與科技接受模式中的「認知有用性」

34

對於學習者的「使用態度」與「學習成效」有正向的直接影響。

羅珮萍(2010)的研究針對大學生及上班族兩個族群做討論,探討以電子郵 件輔助學習系統對其學習成效之影響,並以科技接受模式中的認知有用性與認知 易用性探討其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關係,以及使用者滿意度與使用行為之相關 問題,研究結果發現認知易用性對於認知有用性及使用態度皆呈現正向關,而認 知有用性與使用態度成正向相關,使用態度則與使用意願成正相關。

洪妍涵(2007)的研究發現 Web 2.0 網站之互動性愈高,將會讓使用者知覺 其有用性,創新 Web 2.0 網站若要建立良好的的使用者體驗,無論是介陎的易用 性、網頁內容的可獲得性及社群間的互動,在技術與使用者管理功能上皆頇明顯 地讓使用者知覺 Web 2.0 網站所帶來的好處,才能提升使用者參與程度。

本研究期望瞭解使用者對於師大圖書館 Facebook 的接受程度,因此採用科 技接受模式中的「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及「使用態度」,藉此探討讀者 在使用師大圖書館 Facebook 時,是否感到容易操作以及是否能藉由此服務管道 獲得有幫助、有用的資源,而影響其使用態度。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