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符號與空間消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第三節 符號與空間消費 壹、符號消費

Baudrillard 在《物體系》一書中指出要成為消費的對象,物品必須成為符 號。26其被消費的原因來自於差異性,而非物質性。當商品被符號化,即從使用 價值轉化到象徵價值,也就是從本質的功能、經濟性、耐久性等理性層次轉化到 意象、氣氛等感性層次。以啤酒為例,其飲用的甘美與潤喉解渴為使用價值,若 論及其容易設計與傾倒時的聲響則為其象徵價值。劉維公則在《風格社會》中指 出功能優劣(使用價值)或價格高低(交換價值)不再是有效的獲利基礎,而是產品 的文化意涵(符號價值)與美感享受(體驗價值)。27

在物的功能性外,其顏色、設計、命名等周邊,使商品形成差異化。消費者 透過社會、文化狀況或不同差異性商品的搭配組合,來創造多樣價值與表現意義。

如此追求各種價值的、最根源的慾望,可說是「對差異的慾望」。「對差異的慾望」

透過符號變形,而呈現多樣的符號現象。這種符號現象做為自己的「鏡像」,可 用以確認自己與他人間的差異。28

現代的物品構成了亦可稱之為品牌圖騰的符號體系,而個人因採用品牌所提 示之感性「內涵」而使品牌間的差異成為個人間的差異。29消費者內心形成的品 牌概念消費者與自我形象結合,並反映出社會價值的選擇基準,如此決定品牌的 態度。而現代消費的特徵,並不僅只是品牌的符號型消費,亦涵蓋了空間的符號 型消費。

26 M. Jean Baudrillard,《物體系》(Le Systeme Des Objects),林志明 譯(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1)。(原著出版年份:1978)。223。

27 劉維公(2006)。《風格社會》。台北:天下雜誌。151。

28 星野克美、岡本慶一、稻增龍夫、紺野登、青木貞茂(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記号化社会 の消費)(黃恆正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5)。86-87。

29 星野克美、岡本慶一、稻增龍夫、紺野登、青木貞茂(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記号化社会 の消費)(黃恆正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5)。1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貳、消費空間

紺野登在〈消費‧空間‧消費〉30一文中提到從物的象徵價值而非使用價值 來觀之,其意義會更為顯著,故此物品在空間的擺設越發重要。商業空間中,物 品發送人將空間作為其象徵型價值的擴聲裝置和演出裝置,進而發出訊息,而消 費者則解讀發送人發出的空間訊息。意即「作為『主文』的空間」,就是發送與 解讀雙方並存而成立、被結構化的空間31。空間具內外結構、材料設備與器具、

家具、布置等功能價值;而氣氛、意象與意義則為其象徵價值。空間為充滿多種 符號的場所,且該符號透過他配組合即修辭而傳送各種意涵。(圖 2-2)

圖 2-2 空間與符號傳送

資料來源:符號社會的消費(241 頁),紺野登,1990,台北:遠流 241。本研究 整理。本研究重製。

參、空間力與商品力的交互加值

李仁芳認為:「創意生活產業是空間的事業,要能運用立地條件的人文區位 意義,為事業加值。」而「立地空間多鑲嵌於無形的人文歷史背景之中,這些人 文歷史故事為事業本身增添了故事性與想像空間,增加其景深,讓空間與無形之

30 星野克美、岡本慶一、稻增龍夫、紺野登、青木貞茂(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記号化社会 の消費)(黃恆正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5)。 207。

31星野克美、岡本慶一、稻增龍夫、紺野登、青木貞茂(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記号化社会 の消費)(黃恆正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5)。2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故事產生對話,成為有文化意義之空間。」32故此,他進而提出「空間力與商品 力的交互加值─四同心圓理論」,由核心的「產品設計」,往外擴及「空間設計」, 再到「街廓設計」,最後被「城鄉山川設計」包圍。(見圖 2-3)

圖 2-3 空間力與商品力的交互加值─四同心圓理論 資料來源:李仁芳(印製中)。《巷弄創業家》。台北:聯經出版社。

「產品設計」乃指從風土條件中孕育而生之工藝職人,其透過對日常生活的 體驗與覺察,培養出的創意設計力,進而體現在產品上。產品設計並不僅只是產 品外觀造型的設計,亦涵蓋產品相關的平面或 logo 設計。此外,其產品選用之 材料亦是產品力的核心要素。例如八月盛夏,吳寶春選用台南東山當令的龍眼乾 製作出酒釀桂圓麵包,揚名國際。日本的宗家源吉兆庵和果子則在秋季推出限定 的柿果燒─「粹甘肅」,當令的金黃柿乾內包白小豆沙,並以金秋楓紅意象的橙 金色調作為外包裝。相較於北埔一塊十幾二十元的柿餅,宗家源吉兆庵的「粹甘 肅」則創造了一個二百四十元的價值。透過風土條件孕育出的技藝設計,重新包 裝既接地氣也順應節氣的核心材料,創造產品設計力。

32 李仁芳(印製中)。《巷弄創業家》。台北:聯經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空間設計」則指整個商業空間的經營,透過店面環境氛圍與視覺動線的設 計規劃,甚至是旗艦店、會所或形象店的設立,與產品力相互輝映、為產品加值。

例如位在紐約第五大道的 Apple Store,透過木材、玻璃與鋼材建造出的設計空 間,創造出高於精品 Tiffany 店每平方英尺的平均營收。而位於青田街一帶的「遊 山茶訪─台北茶會所」,重塑七十多年的日式老建築。在老空間裡,設置饒富設 計感的長桌、木櫃,擺上極具工藝美學的茶器,搭配庭園裡與屋齡相仿的櫻樹、

銀杏,有一步一景的雅緻,大隱隱於市的清幽。

從空間設計往外延伸,則是「街廓設計」。透過建築體外的地景,孕育創意 能量。如台北永康街,有揚名國際的小籠包店「鼎泰豐」、有古韻幽深的茶空間

「冶堂」、還有台法合璧的甜點店「小茶栽堂」以及匠心獨具的「陶作坊」。台北 永康街,宛若一座活生生動態的創意展覽館。

街廓之外便是整個城鄉環境,「城鄉山川設計」則指整個城市的生活風景與 整個天地山川的四季流轉,透過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的體驗感動孕育創意的心靈。

一如位於汐止的「食養山房」,以柴門、竹簾、長桌與棉紙吊燈營造出古樸文氣,

並透過涓流、幽徑銜接每一幢屋舍。間或點綴文心蘭與綠修竹,荷風習習、青松 濤濤,頗具王維詩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禪意雅趣。

空間即能量,透過空間供給創意工作者成長的養分,並與產品本身交互加值。

所以,李仁芳認為:「卓越獨到的技術核心撐持的『產品力』只是第一個環節,

外面還需平面/logo 包裝設計、店面空間設計、街廓空間設計、甚至旗艦店/工 坊立地城鄉設計等一連串同心圓環的設計加持,以城鄉/街廊/店面/包裝等『空 間力』加持,來為『產品力』交互綜效作用,才能輝映出風姿氣品璀璨萬千的品 牌風華。」33

33 李仁芳(2013)。〈日式老建築與台茶世家間的深情對話〉。2013 年 6 月 18 日,取自於:

http://www.wretch.cc/blog/jflee/14588925 2013。

Economy)34,其認為當一家公司有意識的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使消費 者融入其中,以此新產出的即為「體驗」(experience)。企業或體驗策畫者,不 再僅是提供商品或服務,而是提供最終的體驗,充滿感性的力量,給顧客留下難 忘的愉悅回憶。35由於技術快速發展而增加諸多體驗,競爭激烈使業者積極尋求 獨特賣點;再由於財富增加,使經濟產物從初級產品(commodities)到商品(goods) 再到服務(services)最後趨向體驗(見表 2-4)

表 2-4 各種經濟型態

資料來源:體驗經濟時代(37 頁),B. Joseph Pine II, James H. Gilmore,

2003,台北:經濟新潮社。本研究整理。

體驗乃是使消費者以個性化方式參與其中,且在展示工作消失後仍能感受其 價值的彌留與延續。欲使消費者參與其中,則需透過將「娛樂」、「教育」、「逃避

34 B. Joseph Pine II, James H. Gilmore(1998, July).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Retrieved June 22, 2013, from the World Wide Web:http://hbr.org/1998/07/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

35 B. Joseph Pine II, James H. Gilmore(2003)。體驗經濟(The Experience Economy)(夏業良、

魯煒 譯)。台北:經濟新潮社。(原著出版年:19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