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學習階段 (a) 個人範疇

在文檔中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頁 32-40)

圖 8:各生活範疇的聯繫

2.5 各學習階段的課程內容

2.5.1 第一學習階段 (a) 個人範疇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y

欣賞自己,主動接納與別人的 不同,並學習中華美德,提升 個人的品德和國民素質

y

認識個人的特質,例如:外貌、體型、能力等,

反思個人儀表對自身及他人的意義

y

認識中華文化謙虛儉樸的美德,戒絕驕傲和浪 費等陋習

y

自我照顧及管理能力,能約束自 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y

建立是非觀,培養好善惡惡、

誠實無欺的品德

y

認識德行(例如:追求美善、誠信、不貪圖安 逸、待人以誠、三思後行等)的重要,以及個 人德行對自身和他人的重要性

y

討論如何面對怠惰、得過且過或貪婪等歪念

y

批判性思考

y

道德判斷能力

y

自省能力

y

接納

y

尊重他人

y

謙遜

y

誠信

y

真誠

y

正直

延伸學習內容舉隅

y

培養自愛自律精神,欣賞、尊重和愛惜生命,實踐良好生活習慣

y

了解及適應踏上小學階段的轉變,欣賞自己的成長,培養勇於嘗試,積極追求進步的精神

y

就歷史故事、名人事蹟、時事或生活事件進行討論,探討沒禮貌、撒謊、破壞公物等不正當行為,會為自己及別人帶來的影響

(b) 家庭範疇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y

樂於擔當為人子女及後輩 的本份,促進家庭和諧

y

認識子女及後輩在家庭的角色和責任,並在日常生活 加以實踐,例如:懂得照顧自己、聽從父母及長輩的 教導、以正確方式稱呼父母及長輩、對父母及長輩說 話有禮、外出和回家主動打招呼等

y

認識中華文化重視的五倫觀念,以及傳統的家庭價值 觀,例如:侍親以孝、慎終追遠等,以及認識這些觀 念對於維繫現今家庭的意義

y

識別子女及後輩的角色和責 任

y

關愛家庭成員,建立及維繫 和諧關係

y

認識促進家庭成員溝通及支持家人的方法,並在日常 生活加以實踐,例如:懂得多考慮家庭成員的立場和 想法,樂意與家人分享物品、互相禮讓、問候及照顧 患病的家人、協助弟妹解決學業問題、鼓勵學業成績 未如理想的家人、安慰工作遇上困難的家人等

y

懂得以適當方式與家人溝通 和共處、向家人表達關心和支 持

y

責任感

y

關愛

y

孝道

y

承擔精神

y

團結一致

y

守望相助

延伸學習內容舉隅

y

藉傳統典籍和現代社會中展現家庭倫理美德的故事,學習中華美德。有關家庭倫理美德的故事,例如:父母養育子女(如孟母三遷)、

兄友弟恭(如孔融讓梨)等

(c) 社群範疇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y

建 立 互 愛 互 助 的 校 園,積極學習

y

認識適應新環境的方法,以樂觀積極的態度融入新的學習環境

y

探討合作學習的好處和方法,關心同學,互助互愛,樂意與大家一 起學習

y

學會如何面對學習上的挑戰,積極尋求解決學習困難的方法

y

認識尊敬師長的重要性,並加以實踐,例如:聽從師長教導、上課 守紀律、專心聽講等

y

了解訂定校規的精神、原則及重要性,成為遵守校規的學生,例如:

參加集體活動時要彼此尊重及遵守秩序

y

掌握協作學習、與人 合作及互補長短的技 巧

y

掌握解決學習困難的 方法

y

養成尊師重道及遵守 校規的能力

y

懂得尊重別人,在不同 場合均能表現應有的 禮儀

y

認識如何結交新朋友及建立友誼,例如:以主動、友善和關懷的態 度待人

y

認識在不同場合應有的禮儀,例如:如何在別人發表意見時表示尊 重、上課及排隊時保持端正的儀容及姿態以示禮貌等

y

認識如何化解與友儕間的衝突,例如:互諒互讓、考慮別人的感受 或利益、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等

y

懂得認識朋友及建立 友誼的技巧

y

識別在不同場合表現 出應有的禮儀

y

學習實踐個人在社會 應盡的責任,例如:愛 惜公物、遵規守法等

y

認識個人在社會應有的角色和責任,例如:透過了解時事或參與簡 單的服務,主動關心社會,提升社會公民的身份認同

y

認識與鄰居和睦相處的重要性及方法,例如:以禮待人,發揮守望 相助的精神

y

了解社區應提供的基本設施,以及如何善用社區設施及愛護社區,

y

掌握與鄰居和睦相處 的技巧

y

適當地善用社區的設 施

y

培養遵規守法的能力

y

堅毅

y

關愛

y

遵規守法

y

尊重他人

y

守望相助

y

包容

y

承擔精神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例如:珍惜及善用公共設施、遵守公共秩序、保持社區環境衛生等

y

認識政府如何維持香港社會治安及了解個人應如何配合以維持社會 治安

y

捜集有關時事資料的 技巧

延伸學習內容舉隅

y

藉傳統典籍和現代社會中展現朋友倫理美德的故事,學習中華美德。有關朋友相處美德的故事,例如:俞伯牙與鍾子期之交、管鮑

之交等,從中可以欣賞中華文化重視的友道精神

(d) 國家範疇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y

從 觀 察 國 家 的 山 川 地貌、古蹟文物等,

欣 賞 瑰 麗 多 姿 的 疆 土

y

理解國家的山川地貌特色,感受其廣闊疆土上瑰麗多姿的面貌,

並培養欣賞、感恩之情

y

掌握國家的地理位置,如在世界地圖的位置、各省份或自治區的 位置、全稱及簡稱,感受壯闊河山

y

欣賞國家重要的山川地貌,如五嶽名山、三大河流等,並欣賞當 中孕育的名勝古蹟,包括自然與文化遺產,培養保育意識,以及 對自然文化感恩之情

y

探討國家的人口結構與發展,培養性別平等和敬老護幼的意識,

對於活在大地的民眾產生關愛之情

y

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以及國家的重要城市,例如首都、

各省省會、直轄市、經濟特區等,理解地域劃分對於土地管理的 意義

y

從 地 圖 上 識 別 中 國 、 省 份、自治區、首都、重要 城市、重要山川地貌、重 要名勝古蹟的位置

y

掌握國家人口的基本數據

y

從 了 解 及 尊 重 國 家 的 象 徵 , 例 如 : 國 慶、國旗、國徽、國 歌等,建立國民身份 認同

y

理解當代國家發展與時並進,緊貼國際脈搏,於不同範疇長足發 展,以配合社會民生需要,而個人亦應努力貢獻國家

y

認識現任的國家領導人(如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了解領導 人面對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為改善民族民生而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y

認識建國及國家主權的象徵,包括:國慶的日期及意義;國旗和 國徽的設計、意義、使用場合與規定、升掛國旗和懸掛國徽的禮 儀;國歌的名稱、旋律、歌詞、意義、奏唱場合與禮儀

y

辨識國家當代的領導人

y

識別中國的主權象徵

y

懂得唱國歌,以及升掛國 旗和懸掛國徽的禮儀

y

辨別國家當代重要科技成 就

y

欣賞

y

理性

y

團結

y

包容

y

愛國心

y

歸屬感

y

文化傳承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y

認識國家當代科技發展,以及它們對於促進社會民生的意義,包 括交通運輸系統建立,如高速鐵路網絡、大型橋樑建設等;航天 科技成就,如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由上述各項,了解科 技發展有助開拓國家發展和持續進步,提升民族自豪感

y

追 溯 中 國 傳 統 習 俗 和 自 己 的 祖 籍 及 家 鄉,萌發對國家、家 鄉的歸屬感

y

尋索民族源流,欣賞不同地方風俗,培養包容胸襟

y

從家庭開始,認識主要家族成員關係及家族歷史,並了解祖籍和 家鄉所在,以及當地物產文化特色、當代發展狀況,培養對於鄉 土的珍惜之情和歸屬感

y

了解傳統節日習俗及其文化涵意。節日如中秋象徵家人團圓,端 午歌頌屈原的愛國情懷等,習俗如新春拜年表現人際和諧;土地 拜祭表現重視農業及鄉土,從中體會中華文化的特徵及傳承

y

從祖籍和家鄉出發,探討節日習俗與鄉土的關連,例如:各地中 秋月餅用料調味不同,反映各地飲食文化特色。藉各地節日習俗 的特色,感受繽紛多姿的中華文化

y

以圖表顯示主要家族成員 關係

y

從地圖上識別祖籍和家鄉 的位置

y

比較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y

辨識中華文化的特色

y

向國家不同範疇(如 政治、軍事、科技、

文藝、學術等)的傑 出人物借鏡,學習他 們的品格情操

y

理解歷史發展繼往開來,創新成果由以往經驗積累和演化而成

y

認識現任國家領導人(如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了解他們所 面對的挑戰和機遇,以及為改善民族民生而作出的努力

y 選取一些能體現由延續與創新的歷史事件,進行研習,例如:陸 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經由不同時代人物往來探索,逐漸建立秩序,

成為溝通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y

從不同來源蒐集資料,識

別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並

明瞭相關的事件的意義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舉隅 相關技能舉隅 價值觀 和態度

y

選取一些能顯現延續與創新精神的傑出歷史人物(如政治、軍 事、科學與科技、文藝、學術等),透過故事了解其品格和貢獻。

延伸學習內容舉隅

y

從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地域、山川地貌、省份或自治區和城市的發展,例如:從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了解古代汴梁(今開封)的繁 榮景況、從故事「大禹治水」了解黃河與民生的關連、從近代樂曲「南泥灣」了解陝西省北部風光等

y

探討建國以來不同時代的政治領導人物如何因應時代背景和需要,為改善民族民生而作出努力和貢獻

y

從不同層面了解節日習俗的內涵,例如:從食品生產了解節日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和變化(如現今中秋月餅款式層出不窮,以迎合不 同顧客需要)、從文學作品了解節日習俗(如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寫重陽插茱萸習俗)等。此外,可將相近的中外節 日習俗加以比較,例如:比較中國盂蘭節與西方萬聖節的習俗

y

探討歷史名城的發展過程,例如:西安、南京、北京等,了解它們為配合現代社會需要而進行新規畫,體現歷史發展中延續與創新

的特色

在文檔中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頁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