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號 a 小調船歌,作品 26 之樂曲分析

第三章 佛瑞《船歌》第一號至第六號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第一號 a 小調船歌,作品 26 之樂曲分析

曲式與各段介紹:

佛瑞第一號 a 小調船歌,作品 26,創作於 1881 年,屬於佛瑞早期的作品。此首的 曲式為ABA’+Coda(表 3-1),結構單純,與浪漫時期的個性小品結構類似。此首為六 八拍子,速度標示為中庸的快板(Allegretto moderato),比起其他首船歌慢一些。主題及 伴奏呈現的各種節奏型態,表現出船歌音樂的韻律感。旋律歌唱性優美,在內聲部的主 題旋律音色溫暖,需左、右手共同彈奏。正拍第一音經常和伴奏音重疊,也是此曲特色 之一。伴奏為分解和弦,具有船歌水流律動的特性。調性為小調,早期的作品和聲運用 不複雜,雖有些臨時記號,也多是裝飾、經過音或轉調功能,最後結束於皮卡第三度

(Picardy third)。此首有豐富的裝飾音,再次出現的主旋律添加細碎音,改變了織度,甚 至過門段落以快速音群呈現,讓音樂更加流動,這些都有蕭邦作品的影子,也能得知佛 瑞早期作品受到蕭邦的影響深遠。

27

【表 3-1】第一號船歌曲式圖

段落 小節數 主題/動機 小節構句 和聲 調性

A 1-8 a 4+4 i-V7-i a 小調 9-22 b 7+4+3 V7-V7

23-34 a’ 4+4+4 i-V7-i

B 35-52 c 2+4+4+4+4 I-iii-V7 C 大調 53-73 c’ 4+4+4+4+5 I-iii-V7

73-78 過門 6 vi-(d#)

A’ 79-92 b 7+4+3 V7-V a 小調

93-100 a’’ 4+4 i-V7-i Coda 101-114 a+ b 後半 4+5+5 i-

Picardy 3rd

28

A 段

A 段建立在 a 小調上,分為兩大主題,主題 a 以四小節為一樂句(譜例 3-1-1),以 節奏動機構成,富有韻律感。

【譜例 3-1-1】第一號,第 1 小節至第 8 小節

主旋律在內聲部級進進行,大多是下行音組成,在中音域呈現溫暖的音色。而伴奏 分為兩大部分,上部分以 節奏、上行的分解和弦組成,節奏規律,上行的音型 表現出流水的感覺,第二音為雙音,巧妙地表現出船行駛在水上的搖晃感。上行的音型 和主旋律下行音型產生對比,造成獨特的音響效果。伴奏的低音也呈現搖槳的韻律,且 多是和弦的根音,聽覺效果上清楚的聽到主要和聲進行,也穩定了整段的速度和節奏。

主題 a 旋律線夾在內聲部,須由左、右手共同彈奏,在每大拍的第一音與上半部伴奏重 疊,伴奏與主旋律彼此間的關係貼切。

1

i i N6 v7

i i ii7 v7 i

29

佛瑞在主題 a 以調式音階-佛里吉安調式(Phrygian)呈現(譜例 3-1-2)。

【譜例 3-1-2】佛里吉安調式(Phrygian Code)

以教會調式作為題材並不是佛瑞首創,早在十九世紀末期,民族樂派與印象樂派們,

恢復應用調式,以增加音樂色彩。22在佛瑞的作品中,常能看到調式音階的運用。調式 音樂對佛瑞而言,是另一種舒緩色彩的手法,因此其作品時常結合調性與調式音樂。23整 段免除了導音(升 G 音),直至第八小節主題將結束時才出現導音,確定其調性。

主題 a 的和聲較為保守,第 1 小節至第 8 小節的和聲進行為 i-i∣N6-v7∣i-i∣ii7

-i(譜例 3-1-1),第一樂句和第三樂句皆是 i 級主和弦,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一開始的 和聲運用拿坡里和絃及 ii 級,但最後會回到穩定的 i 級和 v7。佛瑞在和聲進行也有匠心 獨運的地方,第 3 小節便是一個拿坡里六和弦(The Neapolitan Sixth Chord/N6)(譜例

3-1-1),此大三和弦減低了原本二級減和弦的不諧和感,緩和了和聲色彩。再者,主題 a 整段的低音部分多為和聲根音,這裡降低半音的第二音(Bb音)並不作為具有傾向的旋 律音,可視為和弦的根音,這樣的用法,更增加和聲色彩。

第 9 小節開始是新的主題(譜例 3-1-3),主題 b 的主旋律在外聲部高音區,以

的節奏動機所構成,不同於前一主題,此節奏更具有流動的動力。

22康謳,《和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20。

23黃郁惠,〈船歌---從蕭邦等作曲家之作品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57

30

【譜例 3-1-3】第一號,第 9 小節至第 16 小節

主題 b 分為兩小段,七個小節為一小段落,奇數小節構句與其他段落的偶數構句不 同,展現獨特的韻律感。第 9 小節至第 15 小節,兩個小節為一樂句,連續模進四次,

和聲進行從 v7-i 至 viib的附屬 V-VI6,又至 VII 的 vii6-V7/v,最後回到 v7。右手旋律 的音高,一句比一句來得高,配合了譜上的漸強記號,力度也愈來愈大,兩者搭配下,

將整段推向高峰 處。

伴奏型第一音均為雙音,有確立和聲之功能。第一句及第二句的第二大拍可注意到 重音記號,和弦音、長音,再加上重音,能更推進方向感。另外,此段的主旋律與伴奏 部分一改前段樸實、規則的伴奏,而以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組成,且第二大拍旋 律和伴奏多重疊,可知旋律和伴奏的關係緊密。此段每句的句尾,皆是以十六分音符組 成的上升音型級進結尾,表現出水波粼粼的意象。不論是節奏動機、伴奏型、甚至旋律 與伴奏的緊密結合,在主題 b 中,可以感受出水流動的感覺

一陣織度密的滾動音群後,在 16 小節,上、下聲部各出現了在拍點上的長音,平

9

v7(am) i

v7(am) V7/viib(GM) VI6

Vii6/VII V7/v

31

緩了主題 b 段節奏上的起伏。連續兩小樂句右手以 E、F 音二音交替,配上內聲部十六 分音符,依照譜上圓滑線的畫法彈奏,會稍微加重圓滑線中第一音的力度,形成獨特的 韻律感。在第 17 小節樂句末端,左、右手共同彈奏六度音程的雙音,配合漸強、漸弱 的術語符號,讓音色及和聲多變,與第 10 小節加重第二大拍些微呼應。直至第 20 小節,

右手高音停留在 E 音,配上漸弱記號,讓整個音樂更趨平靜,如同平靜無痕的水面一般。

而左手一連串級進的低音,為 V 和弦的延續,至第 22 小節再一次漸弱,回到 V7,為再 現主題 a 作預備。(譜例 3-1-4)

【譜例 3-1-4】第一號,第 16 小節至第 22 小節

再現主題a’,與主題 a 相似,主題仍被安置在內聲部,不過上半部八分音符上行音 型組成的伴奏型改變,改成以十六分音符上行音型組成,更為流動,不過音型間出現許 多增二度,點綴了和聲色彩。(譜例 3-1-5)最後在第 32 小節,以一串建立一級原位七 和弦的上行分解和弦中,於上揚的語氣中漸漸消失。(譜例 3-1-6)

E、F 音交替

僅剩 E 音,漸為平靜

16 六度音程

V7

32

33

主題 c 是主題 b 節奏的變型,以 的節奏動機構成,是 hemiola 節奏,

這種節奏經常能在佛瑞的作品中出現,掛留音使得原本對稱的節奏型變得較不規則,方 向性也更流動。主題 c 是四個小節為一樂句,八個小節模進,由 C 大調 I 級和絃開頭模 進至 iii 級和絃。音型向上,加上每小節末兩拍是由十六分音符組成的上升音型,而伴 奏的音型向下,與伴奏部分產生反向獨特的音響效果。另外,低音部分不斷重複根音 C 音,八分音符的 C 音短而穩定,除了確定了調性,也不免讓人聯想到船行駛時船槳撞擊 船身產生的聲響。

到了第 53 小節,旋律與主題 c 相似,稱為主題 c’,從單音旋律轉為和聲式旋律,

此段也是整曲的高潮處,除了伴奏的第二大拍節奏以十六分音符填充之外,和聲、織度、

力度等方面都漸趨濃烈,原本單音的根音 C 音在第 56 小節也改為八度音呈現,增強音 響,與蕭邦擴張織度的方法類似。重音及強度記號,使得 hemiola 節奏型更為明顯。直 至第 69 小節前,出現了漸弱記號,第 69 小節至第 73 小節,甚至是過門樂段,都延續 著 i 和絃,主旋律慢慢從三個音的和絃轉成兩個音的音程,音量削減、織度改變,漸漸 平緩下來,接著進入過門樂段。(譜例 3-1-8)

【譜例 3-1-8】第一號,第 53 小節至第 56 小節

主題c’,以八度音再次呈現

53

伴奏增加十六分音符及重音

34

第 73 小節過門樂段是一連串十六分音符組成的音群,單旋律的音型上上下下快速 滾動,配合漸快術語(poco accelerando),速度輕快。至第 77 小節,旋律中摻雜了許多半 音,並且出現了臨時記號升 D 音,升 D 音導向 E 音,使得調性從 C 大調轉回 a 小調的

V 級上,正好承接 A’段的主題 b。(譜例 3-1-9)

【譜例 3-1-9】第一號,第 73 小節至第 79 小節

A’段:

A’段再現,和 A 段不同的是省略了 a 小段,直接從主題 b 呈現,主題 b 不論是旋律、

伴奏、和聲進行和織度,完全和 A 段相同。至第 93 小節,出現了主題 a’’,與主題 a 相 同的是主旋律依舊在內聲部,不過音高卻提高一個八度。伴奏部分出現比較大的轉變,

上半部的伴奏音型由八分音符組成的穩定節奏改成 單音組成的切分節 奏。下半部的節奏音型取材於主題 c 第一大拍伴奏的節奏音型。第 94 小節及第 98 小節 的第二大拍出現了減七和絃,與 A 段 I 級和絃不同,呈現出獨特的音響效果。(譜例 3-1-10)

過門樂段 73

Am:V D#→E

35

【譜例 3-1-10】第一號,第 93 小節至第 96 小節

尾奏:

尾奏的取材主題 a 的第一大拍節奏、主題 a’’伴奏的單音切分音節奏為主要的動機,

另外,左手是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分解和弦伴奏型,常始於後半拍,或運用連結線連接第 一、二大拍。整段左手第一音不停重複 A 小調 I 級根音 A 音(譜例 3-1-11),另外,第 108 小節至第 112 小節重複中央 E 音,呼應 A 段第 16 小節至第 22 小節,E 音是 A 小調 V 級及 I 級的共同音(譜例 3-1-12),皆為終止式作預備,尾奏 C 音和升 C 音穿插,讓 人聽覺游移在 a 小調和 A 大調之間(譜例 3-2-11),直至第 110 小節至結尾,三音升高,

以皮卡第三度(Picardy 3rd)終止全曲。(譜例 3-1-12)

【譜例 3-1-11】第一號,第 101 小節至第 105 小節

切分音節奏型

取材於主題 c 的伴奏節奏

持續根音 A 音 C 音和升 C 音交錯 取材主題 a 的伴奏節奏

93

切分音節奏

101

減七和弦

36

【譜例 3-1-12】第一號,第 107 小節至第 114 小節

持續 E 音 107

皮卡第三度(Picardy 3rd)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