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內容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歸納出以下之結論,並同時針對本研究歷程、結 果與發現提出建議,給予未來從事相關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在高中體育教學之實施情形,瞭解高中生對身心動 作教育課程的接受度與反應、身體覺察能力開發之情形,與教學者在研究歷程中的反省與 成長。根據上述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問題為:(一)「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在高中體育教學 的實施之可行性為何?(二)高中生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接受度與反應為何?(三)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對高中生身體覺察能力有何影響?(四)研究者兼教學者在行 動研究歷程的反省為何?

以下根據研究問題和結果,分為課程實施之可行性、高中生之接受度與反應、對身體 覺察能力之影響與教師專業成長四方面之結論。

一、 課程實施之可行性

(一)課程設計方面

1. 行政法規:課程的修定仍以身體做為原點,透過重新學習、傾聽和教育身體,來 重新建構正確的身體觀及認知,以覺察身心進入自我內在世界,達到 瞭解自我、掌控自我、進而肯定自我,其與生命教育的意涵相符合,

並以全人教育「人與自己、他人、自然」三個層面的覺察做為教學目 標,故課程設計符合高中課程綱要的規範。

2. 學校環境:學校行政及場地設施經由申請程序後,均同意支持且配合課程之實施,

除場地設施因非為固定之使用場地,乃是借用社團之活動教室,故實 施課程墊子須依據社團上課時間做收拾及鋪設動作,較為費時和費工。

3. 課程實施:五十分鐘之課程設計,經課程實施後發現,只要在實施課程設計上做 適當的活動分配,並依據活動主題做教學上的安排,五十分鐘之教學

課程是可行的。

4. 教師能力:課程教學者經研習或進修,體驗、經歷過身心技法後,具有身心學的 概念,並瞭解實施的技法和口語引導技巧,是可於課程中進行或融入 身心技法的教學的。

(二)課程實施方面

依觀察員紀錄瞭解對於教材設計與教學實施的肯定,與從學生日誌對課程的喜愛 與容易度來看,平均皆是五成到六成以上,顯示高中生對於課程的接受度頗高,另從 訪談資料也發現高中生在身體覺察能力的方面確實有所提升,且改善學生平時的放鬆 與身體調適情形,表示學生在課程實施後在身體覺察方面獲得不少收獲及幫助。由此 可知,本研究以身體為出發點設計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方案,可藉由身體活動的 探索讓學生重新認知和學習身體,是值得推展且可適用於高中體育教學的實施課程。

二、 高中生之接受度與反應

(一)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學生皆能接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並可配合教學者的引導 進行教學活動,惟在班級秩序的管理上,需明確說明課程規範與活動進行原則,

以免影響教學之成效。

(二)在課程實施的進行,大部分的同學皆能配合參與,但有同學指出活動內容像是小 孩、老人的動作,不適合他們的年紀,表示同學未能確實地清楚活動的目的與意 義,此為教學者應在身體活動觀念作更明確的說明與澄清,讓同學能瞭解課程活 動後,放心大膽地去嘗試動作與體驗活動,如此將更可提高教學之成效。

(三)「肌膜動作探索」的活動,是本研究中較多同學不喜歡、不感興趣的課程內容,

可能是因活動時間不足、活動過於靜態的緣故,導致同學未能深入到身體內做探 索,而不能對課程活動感到興趣或喜愛。

(四)靜心與身體歸零-呼吸探索,是學生明顯改善最大的部分,隨著課程內容的進行、

上課節數的增加,同學參與投入的情況日趨進步,從一開始較多情緒浮動的狀態,

漸漸到每個人都能隨即進入靜心的身體狀態,投入身體探索與體會經驗的感受也 更加的深層。

(五)課程實施過程發現如陳怡真(2004)指出,學生的學習成效受到其學習態度、特

質和習慣之影響,故平時對於課程實施持有抗拒態度、學習態度不佳的同學,多 數較無顯著的學習成效。

三、 對身體覺察能力之影響

(一)從學生心得日誌和訪談得知,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實施對於同學之身體覺察能 力,不管是從呼吸、身體使用、肌肉張力、脊椎活動度、姿勢與疲勞等五方面的 覺察皆有所提升,也改善了對身體認知和身體觀的看法。

(二)呼吸覺察是多數同學描敍的覺察層面,對於呼吸深淺長短有較深刻的感受,並可 藉由呼吸達到身心放鬆、舒緩的穩定狀態。

(三)在身體構圖活動中,對於身體結構的分析與探索,同學常會有「驚覺」的感受-

原來手有那麼長、脊椎長這樣等,故課程活動的進行,確實能讓同學對身體有正 確的認知,進而能去改善對身體使用的模式。

(四)少數同學對於課程不感興趣或參與意願低,因而於學生日誌的填寫、訪談的回應,

也常以開玩笑及否定的態度表示,所以對於身體的覺察常是無任何的感受。

四、 教師專業成長

觀察員對教學者教學與教材上的肯定,教學者在教學技巧上的改進,及學生給予課程 實施的正向回饋,皆使教學者在教學上更有信心,獲得不少收獲與成長,惟在教學實施上 仍有以下需要修正與改善:

(一)班級秩序控制常會影響教學者的情緒,導致學習氣氛不佳、教學效果不張的情形,

故明確地規範活動進行的常規,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的進行,提高同學的參與和 活動完成度。

(二)教學時間與節奏的掌控經由教學時間與經驗的累積而有所改善,但教學的實施仍 會受到學生反應的影響,故教學者應學會接受學生無法預測的任何反應,並也用 心去傾聽同學所表達出來的感受。

(三)在課程內容觀念的說明與澄清上,應再增加、進修自我的專業知能,並嘗試將之 融入生活之中,以能使用生活化的語言簡捷而清楚來傳達課程及動作的概念。而 對於教材的部分則可自我練習,累積教學經驗來提升對教材方面的熟練度。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發現與結論作成下列建議,希望提供給日後教學者與研究者作為參考,並提 出未來研究方向。

一、 給研究者的建議

(一)高中生熱衷於「大肌肉活動」的運動型態,因此,如何設計有「有動量」的動態 課程,和引導「靜態」課程的編排設計與規劃皆相當重要。而能運用其愛動的特 質,設計身體動作體驗之課程,以提升參與興趣也是重點之一。

(二)「肌膜動作探索」因活動時間不足、活動過於靜態,同學接受度較低,故在未來 實施課程的設計上,建議考量課程實施時間是否足夠,並衡量參與者的身心素質,

再予以編排課程。

(三)在現行的體育教學之中,要放入完整的身心動作課程實施內容,是較為困難的,

故可嘗試於選修之「社團活動」課程,設計編排一套教材,於社團課程中實施。

二、 給身體教育者的建議

(一)身體教育者應積極參與身心學相關之研究與進修,以提升在身體教育上的專業知 能,藉由自身對身體的探索和體會,建立正確身體觀,接納喜愛身體,進而在學 校體育中落實身體教育的教學。

(二)對於有設置體育班之學校,應可設計、實施相關之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以探討身 體覺察對運動技能的潛能開發與提升,並評估是否可長期納入彈性課程編配之中。

(三)「身體構圖」的教材,為具體實際操作的身體結構教學,非傳統「紙上談兵」的 書面教學內容,故在「健康與體育領域」中,可納入健康教育的教材,使之教學 生動有趣,加深學生對於身體結構的認知。

三、 未來研究方向

(一)本研究之課程規劃為十週的實施課程,佔學期的課程約一半以上,對於實際高中 體育教學的實施,可能是一大問題;且同學也提出建議是否能與一般體育課程交 替輪流上課,因而教學者認為未來的研究應可嘗試朝「單元式」的課程發展來規 劃實施。

(二)因對象的年齡、認知上的差異,對於「身體知識」的學習,有需求上的不同,故 可針對不同的對象,研發有關於「靜態」和「動態」的相關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