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中生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接受度與反應

第伍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中生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接受度與反應

本節呈現內容一方面是藉由觀察員紀錄及學生每節課後之心得日誌,來瞭解教材內容 的適切性,另一方面從觀察員和教學者的角度來描述學生的上課行為表現,最後本節小結 則綜合以上二方面的觀點,以瞭解學生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接受度與反應。

一、教材內容編排方面

以下擬根據觀察員檢核表與文字描述的紀錄,及學生心得日誌中對於課程喜愛和難易 程度的資料做整理分析,探討本研究課程內容編排的優缺點及適切性。觀察員部分著重在 整體課程的看法,並提供教學上的建議;學生部分則針對個別活動的喜愛和難易度做分析。

(一)觀察員對教材編排的看法

彙整 19 節課 15之觀察員紀錄,將教學檢核表之各分項資料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 計,其有關教材內容編排看法如表 5-1-1。

15 本研究課程共為二十節課,但因最後一節課為心得分享及填寫量表,並未實際進行活動,故沒有相關資料 檢核。

表 5-1-1 教材內容編排檢核分析表

很好 尚可 待改進 極待改進 實施情形

檢核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教材內容的設計

適合學生的學習 2 11% 16 84% 1 5% 0 0% 0 0%

百分比合計 95% 5% 0%

教材內容與學生

先前學習有關連 6 33% 8 44% 4 22% 0 0% 0 0%

百分比合計 78% 22% 0%

教材內容能引起

學生的學習動機 4 21% 13 68% 2 11% 0 0% 0 0%

百分比合計 89% 11% 0%

資料來源:觀察員紀錄表資料

由上表 5-1-1 可發現,在整個研究課程中,觀察員對教材內容的設計是否適合學生 的學習的看法,有 95%認為「很好、好」,表示課程設計適合學生;在課程進行的過程 中,教材內容與學生先前的學習有所關連也有 78%認為「很好、好」,表示教材內容之 間有相當的關連性;至於教材內容能否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佔 89%「很好、好」的 比例,表示教材內容頗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其中教材內容之關連性的比例較其他兩 者低為 78%,可知課程教材的編排仍可再多加思考,將教材的相通性與共通點做相關 的編排,以增加課程間的關連性。

另觀察員針對每節課的教材內容編排提出其觀點與意見,其文字描述彙整成表為 5-1-2,如以下描述。

表 5-1-2 觀察員之教材內容意見彙整表

節次 教 材 內 容 意 見

1 第一週課程進行實地操作略嫌蒼促,學生均對於身心學理論之概念相當模糊,尤其 靜心與自我覺察能力之部分,會造成學生學習上的浮動。

2

(1) 動作可由學生擔任,老師來進行解說。

(2) 學生活動範圍之間隔距離可稍作調整。

(3) 骨骼構造解說時可使用小矮桌,讓學生距老師 2 公尺左右,可使所有同學都能 看見。

3 適切同學之需求,但準備活動過長導致後面課程略顯蒼促。

4 (1) 教材內容切合學生需求。

(2) 設計之課程能使整堂課非常充實。

5 (1) 加入新教具,引發學生參與動機。

(2) 肌膜探索部分,學生未能體驗,目光只集中在球的身上。

6 設計之內容非常好,蘊含之意義可有效讓同學了解教學之內容。

7 新的課程能引起學生興趣,並與前次上課內容相結合搭配上音樂後,學生更能投入 參與。

8 較多的音樂加入課程使活動較有輕鬆之氛圍,學生的投入情形大有改善。

9 內容與之前課程有一連貫性。

10 課程內容已能讓同學適應,結合音樂複習動作較能引起學生動機。

11 主要活動的篇幅略多,較之前增加音樂(搭配音樂)的方式顯得同學參與熱忱降低。

12 課程前半段的複習加上不同的音樂讓學生能有不同操作的感受,後半段的新進度則 顯得無章法。

13 複習之前課程與新課程時間分配適當,能讓同學對於新課程之動作有較多之操作。

14 較為活潑的課程設計,同學較為熱烈的參與,有些同學能很快融入上課情境中。

15 在反彈球-節奏的課程中,似乎沒有將其動作的用意讓同學清楚了解。

16 課程設計活動與主題貼切,能讓學生在動作學習中體驗身體之本體感覺。

17 新的動作學習使同學較有興趣。

18 課程設計與最早之課程有所關連,學生對熟悉的教學內容較有興趣。

19 動作的複習與新課程的內容都能讓同學有興趣的操作。

資料來源:觀察員紀錄表資料

根據上表 5-1-2,觀察員觀察實際上課過程的文字敘述,整體針對教材編排、內容 的敘述有以下正面、反面看法:

1. 正面敘述:教材內容切合學生需求、課程內容充實、新教具教材和課程引發學生 動機、課程內容有一連貫性。

2. 反面敘述:活動進行時間掌握不佳、活動課程的目的及用意未能表達清楚、教學 技巧的掌控偶有缺失。

觀察員對教材內容的看法,整體來講仍是肯定本課程的,且從表 5-1-2 中,也可發 現教學者在教學的進行及教材內容的設計、執行上,都有越來越好的趨向;而觀察員 提到的缺點,則可作為日後教學待注意及改進的地方。

(二)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

彙整學生 19 節課的課後心得日誌,共十九篇,以瞭解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資 料依學生對課程喜愛程度分析表(如附錄十二),省略說明性的課程活動後,將課程主 題活動分類整理呈現,重覆的活動則以最高和最低的百分比表示,分析如簡表 5-1-3。

表 5-1-3 學生對課程喜愛程度分析簡表(單位:人數百分比)

由分析表的縱向分析可知,平均大約有接近六成的同學對於課程活動表示「喜 歡」,平均約有一成半的同學對於課程活動表示「不喜歡」,平均約有二成半的同學對 於課程活動表示「沒感覺」;其中僅有以下五個活動填寫喜歡程度的人數低於五成:「單 臂螺旋、側身屈抱、近端運動、屈膝深蹲、倒掛尾閭、圓背伸展」,而表示「不喜歡」

程度超過三成的則有:「單臂螺旋、圓背伸展、屈膝深蹲與倒掛尾閭」等三個活動,至 於表示「沒感覺」超過三成的有:「細長呼吸探索、Hu 呼吸探索、肩關節探索、身體 彩繪與側彎伸展、下背伸展、近端運動、脊椎的屈伸動作(arch & curl)、脊椎的桌面 動作、脊椎的海浪動作(wave)等九個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同學們不喜歡的課程活動,

與喜歡程度低於五成的課程活動有互相重疊,且皆為「肌膜探索」的部分,原因可能 是肌膜探索的活動內容較為靜態,同學比較不能靜下心來去感受、體驗,也不知動作 的意義何在,因而無法深入瞭解、探索,進而去喜歡此活動和其動作,此也可能是為 何填寫「沒感覺」的活動中,肌膜探索的活動占有三個的原因。

另外,就橫向來看,比例落差最大的是「細長呼吸探索」這個課程活動,「喜歡」

和「沒感覺」的程度皆達到相當高的比例,因此依原始的分析表來看,此活動上課的 次數為五次,其平均「喜歡」的比例皆在六成以上,「不喜歡」的比例約在一成左右,

「沒感覺」的比例則在三成以下,惟第三次(96 年 11 月 13 日,第七節課)的百分比 數較為特別,分別為喜歡-50%、不喜歡-8%、沒感覺-42%,「喜歡」的比例減少,

「不喜歡」的比例不變,而「沒感覺」的比例增加,因此再依據該節課的教師日誌來 探討,發現原因可能是研究者在該堂課一上課時,先是以較嚴肅的口語向同學強調課 程的重要性,要同學能認真的上課,才進入暖身活動-細長呼吸探索的緣故導致,或 許是先前的一番話讓同學感受到些許壓力或影響心情,而放不開身心去感受、體會,

影響了之後細長呼吸的探索。

(三)學生對課程的難易感受程度

彙整學生 19 節課的課後心得日誌,共十九篇,以瞭解學生對課程的難易感受程度。

資料依學生感受課程之難易程度分析表(如附錄十三),省略說明性的課程活動後,將 課程主題活動分類整理呈現,重覆的活動則以最高和最低的百分比表示,分析如簡表 5-1-4。

表 5-1-4 學生感受課程之難易程度分析簡表(單位:人數百分比)

由表 5-1-4 縱向分析得知,平均約有六成以上的同學對於課程感到「容易」,約近 二成的同學感到「困難」,約一成七的同學對於課程難易度「沒感覺」。其中,同學感 到「容易」比例達到八成以上的有「細長呼吸探索、胸腔結構分析、肌膜探索-氣球、

緊與鬆活動、擦玻璃-身體部位」等五個活動。

而對課程表示「困難」超過三成人數的活動有「髖關節探索、下背伸展、單臂螺 旋、肌膜系列前半部分、屈膝深蹲與倒掛尾閭、圓背伸展、地板肌膜動作-亮光球、脊 椎的屈伸動作(arch & curl)、脊椎的門面動作(lateral plane)、脊椎的海浪動作(wave)、 起身練習」等十一個活動,以上活動與表示「容易」低於五成的活動有相互重疊的部 分。至於同學最感到困難有達到四成比例的是「髖關節探索」與「起身練習」二個活 動,原因可能是「髖關節」是同學平常較少注意且柔軟度較差的身體部位,再加上想 要仿效教學者(教學者有提醒要依個人的差異來感受;教學者髖關節柔軟度很好),所 以覺得較為困難;而「起身練習」,則可能是活動起身的方法是同學不曾想過和使用的 身體模式,先前也未曾有如此的動作經驗,其與平時的身體使用習慣也不同,因而覺 得活動相對得困難。

另外,從原始的分析表來看,「丹田呼吸、脊椎的門面動作(lateral plane)、脊椎 的海浪動作(wave)、地板肌膜動作-亮光球」三個活動在重覆實施的情形下,同學感 到課程變困難的比例減少、容易的比例增加,因此,同學依學習的次數的增加,對於 課程活動感到較為容易。而在 Gyrokinisis 探索的活動中,研究者發現除脊椎的門面動 作(lateral plane)、脊椎的海浪動作(wave)兩個活動之外,同學對於其他系列活動的

另外,從原始的分析表來看,「丹田呼吸、脊椎的門面動作(lateral plane)、脊椎 的海浪動作(wave)、地板肌膜動作-亮光球」三個活動在重覆實施的情形下,同學感 到課程變困難的比例減少、容易的比例增加,因此,同學依學習的次數的增加,對於 課程活動感到較為容易。而在 Gyrokinisis 探索的活動中,研究者發現除脊椎的門面動 作(lateral plane)、脊椎的海浪動作(wave)兩個活動之外,同學對於其他系列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