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九世紀與之後:茶的日常生活化

第二章 英國茶文化與歷史:社會、政治與經濟發展

第三節 十九世紀與之後:茶的日常生活化

僅次於水,茶在十九世紀成為英國紳士的禮節、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此外,

英國飲茶的方式與中國和日本不同,英國人飲用時加上牛奶與糖增加了茶的吸引 力,促成英國畜牧業的發展以及蔗糖殖民地貿易。129並且,儘管茶在十八世紀時 受到各方人士的抨擊,到了十九世紀卻由於宗教界推行反酗酒的社會改革運動,

茶又搖身一變成為宗教界以及社會正統人士支持的對象,在英國已有不可動搖的 影響力。130

時至十九世紀中葉,全世界大部分的進口茶葉仍產自中國,131然而與中國的 貿易卻十分不容易。中國自視為世界中心,視歐洲人為「野蠻人(barbarians)」,

歐洲商人除了必須遵守中國嚴格的貿易法,還被要求行磕頭禮,使歐洲商人難以 接受。132此外,從英國至中國的航程過長,途中貨物的保存不易,且最大的危機 是海盜的掠奪。到了 1839 年一些倫敦的主要茶商如 Twinings 和 Travers 開始加 入英國在殖民地成立的阿薩姆公司,嘗試擺脫中國的壟斷。133十九世紀在 Adam Smith 的自由貿易主張之下,英國政府也逐漸取消公司對亞洲及中國的壟斷權,

將經營重點移至印度殖民地。

中國自唐宋以來便秉持著「以茶制夷」的觀念,以茶作為控制外夷的重要工 具,至乾隆時期歷史學家趙翼更指出「茶葉、大黃……天若生此二物為我朝控馭 外夷之具也。」134並且,英國大量進口中國茶,自視為「天朝(celestial empire)」

的中國卻認為不需要任何英國的商品,導致英國入超陷入貿易赤字,白銀不斷地 流向中國。135英國用來支付茶葉的白銀已經動搖到國家財政,為抑止此嚴重情況,

英國在印度殖民地孟買大量生產鴉片,並使用鴉片作為白銀的替代品。鴉片為一

129 Griffiths, J. (2011), p.121.

130 中國茶曾在英國引發“亡國論”,(2013), p.51-52。

131 Pomeranz, K. & Topik, S. (2008), p.102。

132 Griffiths, J. (2011), p.26.

133 Griffiths, J. (2011), p.295.

134 趙翼,(1982),p.20-21。

135 乾隆 58 年,英使 Macartney 來到中國,向乾隆皇帝提出貿易請求。乾隆回復:「天朝物產豐 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絲巾、瓷器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 之物,是以加恩體恤,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所資,並沾餘潤。」

37

致隱性作物,中國自古以來視其為藥品,而英國引進的鴉片是以吸菸的方式使用,

在中國平民百姓間迅速流行,導致眾多中國人上癮中毒。136十九世紀初,英國每 年輸入約 4000 箱鴉片進入中國,到了 1838 年,卻增加到每年 40000 箱,嚴重影 響中國的社會與經濟。137

東印度公司在出口鴉片後解決了財政問題,反之清朝成為白銀大量流失至英 國的一方,且中國人民由於吸食鴉片導致萎靡不振。1839 年,林則徐奉命查禁 鴉片並於虎門銷煙,並寫了一封信致英國女王,指出中國出口的絲綢、香料、瓷 器等都是外夷所需之物,而英國輸入中國的,都是可有可無的有害之物。138然而 英國外交部拒絕接收這封中國以天朝口吻自居的信。英國以鴉片換回白銀的貿易 鏈因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及大規模禁煙被打斷,在與中國貿易的重重困難下,1840 年終於引發了鴉片戰爭,英國海軍艦隊抵達廣州,陸續攻陷廣州、澳門、廈門、

寧波、上海,1842 年簽訂了南京條約,取得五個通商港口,強化了其對中國經 濟的支配權。德國思想家 Herder139曾認為中國人以上萬磅使人疲軟無力的茶葉得 到歐洲商人的大量白銀,會使歐洲走向衰敗。然而事實卻與之相反,英國在從「白 銀購茶」轉為「鴉片易茶」後衰敗了天朝上國,而中國的茶葉卻塑造了強大的英 國。140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茶對英國的輸出有了很大的轉變。在中國被迫開港通商 後,1846 年輸出至英國的茶葉達五千多萬磅,1860 年更是高達中國茶葉出口的 90%。141然而到了十九世紀後期,由於出口由外國所掌控,對中國茶的輸入設立 種種限制、中國茶稅過高偽茶充斥、品質降低,加上英國成功在殖民地生產茶葉 後,大大減少對中國茶的輸入,使中國茶在外國市場的地位快速下降。

136 Pomeranz, K. & Topik, S. (2008), p.193。

137 黃美玲,(2011),p.154-155。

138 林則徐致英女王信原文:中國所行於外國者,無一非利人之物:利於食,利於用,並利於轉

賣,皆利也。中國曾有一物為害外國否?況如茶葉大黃,外國所不可一日無也,中國若靳其利而 不恤其害,則夷人何以為生?又外國之呢羽、嗶嘰,非得中國絲斤不能成織,若中國也靳其利,

夷人何利可圖?其餘食物自糖料、薑桂而外,用物自綢緞、瓷器而外,外國所必需者,曷可勝數。

而外來之物,皆不過以供好玩,可有可無,既非中國之需,何難閉關絕市!

139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

140 周重林,太俊林,(2013); Isobuchi Takeshi (2009), p.111-112。

141 黃美玲,(2011),p.154-155。

38

中國的朝貢制度以及天朝心態使英國人不滿,甚至將鴉片戰爭搬上舞台成為 倫敦市民的娛樂。英國人認為中國太自大,不願平等地與外邦貿易,還認為外邦 的貨物「可有可無,非中國之需」,然而,英國在印度殖民地植茶的貿易也是不 平等的,誠如貿易學家 Pomeranz 所說,世界貿易本來就不是講求道德的領域,

追求的是利益。奴隸買賣、毒品販賣、海上劫掠都比自己生產能獲得更大利潤。

並且,貿易中決定商品「供應」與「需求」的,並不是由「市場力量」來決定,

而是由人的「文化力量」所決定的。當茶融入英國的文化,英國人對於茶葉的需 求便產生一種文化力量,打破了中國的茶葉市場,建立自己的新市場。

二、 帝國殖民

英國最早從 1778 年開始就已知道印度有原生茶葉,植物學家 Joseph Banks 也在他於 1776 年到 1780 年造訪印度之後指出北印度適合種植茶葉。然而在十八 世紀,英國與中國的茶葉交易收益良好,因此英國人對於在印度植茶的興趣僅至 淺談。142

1823 年,英國商人 Robert Bruce 開始在印度阿薩姆種植茶葉;1826 年,英 國政府在東印度公司的支持下將阿薩姆併吞為英國的殖民地,143然而在印度種茶 的新觀念一開始尚未興盛。直到 1828 年,一位提倡者 John Walker 寫了一封信給 當時的印度殖民地總督 William Bentinck,Bentinck 才開始推動發展植茶的政策。

John Walker 指出茶已經和英國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若只依靠壟斷茶葉貿易的 中國,中國隨時可以斷絕茶的貨源。以國家的利益來說,英國應在印度種植茶葉,

讓英國茶葉的來源獲得保障,如此一來便不必再忍受中國政府,也可輕易打破中 國的壟斷。Bentinck 同意 Walker 的說法,成立了茶文化委員會(Committee of Tea Culture)研發印度茶園的開發。1441839 年,英國成立了阿薩姆茶葉公司,在倫敦 進行第一場印度茶的拍賣,並指稱印度茶「並不亞於中國茶」。145

142 Martin. L. C. (2007), p.154.

143 Ibid.

144 Griffiths, J. (2011), p.35-36.

145 Musgrave, T. & Musgrave, W. (2006), p.169; Griffiths, J. (2011), p.41; Pomeranz, K. & Topik, S.,

(2008), p.103。

39

一開始,印度茶葉對英國茶葉市場的影響力不大,然而到了 1884 年,印度 引進了熱風乾燥器、茶葉軋碎機以及包裝機等機械取代了原先的人力,蒸汽機的 發明使得商人們可使用蒸汽船以及蒸汽火車快速地運送茶貨,增加茶葉產量,獲 得更高收益,在當時英國百分之九十的茶葉已是由印度生產。因此,組織化的勞 動力、蒸汽機的發明、生產機械化以及良好的商業技巧不但提高產量、擴大市場,

更使價格降低。中國不再是主要的茶葉生產國,從 1890 年開始中國的茶葉貿易 由於印度市場的開拓而萎縮,146印度茶區也從阿薩姆不斷延伸至大吉嶺和尼爾吉 里丘陵。147

然而,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滿足了英國人民的茶葉需求,也結束了中國的壟斷,

卻導致有權勢的資本家和帝國的興起。148許多英國人看上種植茶葉的利益來到印 度開拓殖民地,但大部分的英國人對茶的來源、生產方式毫無概念,甚至連從英 國來的茶葉種植者對茶葉的栽種方式也不一定熟悉。1870 年一位英國茶葉種植 者與農藝學家 Edward Money 曾說:「早期的農業種植者混雜著退休或者被開除 的軍人、海軍軍官、藥商、工程師、蒸汽船船長、醫師、各種店家的老闆、馬夫、

退休警察、記帳員和任何其他職業的人。」149這些熱情的英國植茶者原先職業與 茶葉完全無關,且對殖民地當地的語言、文化甚或他們自己的責任一無所知,憑 藉著身為殖民者以及冀望著茶所帶來的利益,紛紛投身於殖民地。1856 年,Robert Fortune150寫了一篇報告提出:「不知為何,任何人都覺得他們不需要瞭解任何對 於茶的相關知識,就有資格在印度管理茶的種植……我只能說也許我們的國飲有 一種魅力,讓有理性且聰明的人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151一位植茶者的妻子 Iris Macfarlane 在她的回憶錄中指出她身為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相當優渥,然而她 對茶葉的生產卻一無所知:

我看見茶樹開花的景致,就好像我們第一個定居下來的家,周圍被蘭花包

146 Martin. L. C. (2007), p.168.

147 Musgrave, T. & Musgrave, W. (2006), p.169。

148 Macfarlane, A. & Macfarlane, I. (2005), p.147。

149 Griffiths, J. (2011), p.119.

150 Robert Fortune (1812-1880),是一位蘇格蘭的植物學家與旅行家,因將茶葉從中國引入印度 而知名。

151 Griffiths, J. (2011), p.119.

40

圍,一大片區域滿是甜甜香味的景象。對這豐沛香味的茶葉怎麼從壺裡出 來變成飲料的過程,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152

從之前所述茶的文化迴圈153來看,茶的生產導致了茶的消費,而大量消費轉而重 新影響茶的生產,白人資本家開始湧入殖民地,試圖開創新的生產方式。然而這 新的生產方式,帶來的是種族與階級的混亂。

根據資本主義理論(capitalism),印度茶園的成功,代表的是勞工的生活也應 該會獲得改善。若政府不加干涉,自由放任的生產與銷售可讓公司與勞工獲得更 大收益。1878 年,Edward Money 在一篇報告中提到:154

根據所有收集到的證據,以及所有的調查都指出,茶莊園的苦力活得很好。

因為這是莊園主人與經理人的利益所繫,而這種私利是政府無法駕馭的。

因為這是莊園主人與經理人的利益所繫,而這種私利是政府無法駕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