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組織認同

組織是指追求共同目標而集結在一起的一群人,能夠有效建立共識以 達成目標,便將各項工作和活動加以分類和集結。構成組織的三要素分別 有組織結構、組織設計與變革及組織文化。組織結構與組織文化是達成組 織目標的手段;組織設計與變革是建立組織結構與文化,其說明如下(黃 源協,2014):

一、組織結構:用於控制、協調及激勵員工,使員工透過合作、共事 的方式達成目標。亦即,社會工作者與組織和成員之間的協調方 式,好的組織結構,能夠激勵社會工作者願意投入心力效忠組織。

二、組織設計與變革:是一種組織職位劃分和權責分配的過程,目的 是在建立組織各部門和成員之間的關係。亦即,使社會工作者能 以增進其效能的方式,了解自己在組織內所擔任的職位與任務,

來增進組織創造價值的能力。

三、組織文化:是一套非正式的價值、規範及信念,可以控制組織內 的個人與群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亦即,組織有適當的文化,能藉 由鼓勵與支持的價值觀與規範,來影響社會工作者的行為,能讓 社會工作者有發揮創造力與自主性的機會。

15

因此,社會工作者除了自己本身的專業與能力,也需要機構或組織鼓 勵並給予支持.最直接的支持是來自於組織的主管、同仁之間的關係(王 玠、李開敏、陳雪真譯,2014)。以機構督導來說,必須掌握社會工作者的 工作品質,更需要建立團隊的工作氣氛,使同仁能夠同心彼此支持,以及 督導對社會工作者能夠及時提供準確、客觀的回饋,情緒支持及教育。因 此,社會工作者其實是需要機構與督導的支持與鼓勵,分別說明如下:

一、行政支持:

1.機構內的資源:有助於社會工作者的辦公及設備空間,並能適時 提供相關資源訊息,以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2.機構間的聯繫:建立不同機構資源平台及交流分享,以提供資源 的協助,使團隊發揮效能,也讓機構之間更能互相支持與整合資 源運用。

3.清晰及合宜的政策:上級主管需要了解社會工作者的實際工作狀 況,以提供適切的工作上的引導,必且能夠做出清晰明確的決策。

4.社會工作者的專業:社會工作者需要具備專業與能力,了解服務 對象的需要,提供解決與情緒支持,以及能建立有效關係的能 力,克服阻礙與倡導能力。

二、督導的支持:

1.回饋:當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困境與狀況之時,督導能夠適 時針對問題提供客觀與及時的協助,能成會社會工作者強而有力 的後盾。

16

2.合理分派工作量:督導能平均分配工作量給社會工作者,並且能 夠依照社會工作者的能力做彈性的調整來分配工作上的任務。

3.滿足教育需要:督導應了解社會工作者的需求,提供完善的教育 制度,使社會工作者透過教育訓練提升自己的專業與能力。

4.個人支持:督導也需要適時傾聽社會工作者的聲音,了解社會工 作者的需求,以提供適當的協助。除了督導本身之外,社會工作 者也需要成為督導最值得依靠與信賴的夥伴,並與督導能夠相互 支持來達成組織的目標。

組織環境會影響社會工作者對組織與機構督導之間的感受程度,如果 沒有良好的組織環境,機構督導沒有成為社會工作者強而有力的後盾,在 缺乏資源與社會支持的情形下,社會工作者將迅速耗盡個人資源及身心失 調的狀況,就容易受到傷害(萬育維譯,2012)。因此,社會工作者能獲得 個人層面或專業上的支持,就能有效率幫助社會工作者有足夠的力量排除 任何困境持續下去。

壹、組織認同定義

組織認同源自社會認同理論,將認同定義為個體經過社會類別(如教 派、性別或組織成員)過程,對群體產生認同(洪青秀,2018)。組織認同 可以説是組織成員個體定義自我分類的過程,並且因其認同的程度進而影

17

響對組織的歸屬感(林子芸,2017)。當自己本身屬於某一特定團體,並且 認同該團體時,就會知覺認為自己屬於該團體,而此知覺產生之時,將以 認定的組織群體關係來定義自己,並將組織的特質內化為自己所有(陶奉 群,2017)。因此,組織認同乃個人對組織在意識形態上的認知與歸屬感,

如個人與組織之間的情感連結,及組織使命、目標與價值觀產生認同時,

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並會將組織的一切榮譽與利益視為自身的本分(尤信 元,2018)。

依據林玫均(2018)研究提出組織認同感構面,可以發現組織認同有 如下幾個特性:

一、Patchen 提出組織認同的三個概念,分別為相似性、忠誠度及成員 關係:

(一)相似性(Similarity):組織內的成員之間都有相同的目標與 特性。

(二)忠誠度(Loyalty):組織成員彼此之間與組織成員與組織之 間,相互支持與忠誠,對於組織的使命會熱衷於達成組織 的目標。

(三)成員關係(Membership):組織成員對於組織有很強烈的歸 屬感,願意與組織共生共存,並以身為組織的一份子感到 驕傲。

18

二、梁雙蓮將組織認同分為四個構面,分別為休戚感、牽連感、忠誠 感、疏離感:

(一)休戚感(Cohesion):組織成員將自己與組織融為一體,與 組織共同承擔融辱與成敗。

(二)牽連感(Involvement):組織成員經常參與組織活動,將組 織的工作視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三)忠誠感(Loyalty):組織成員與組織的目標與價值觀一致,

並願意效忠於組織。

(四)疏離感(Alienation):組織成員在組織中覺得自己的人際關 係不和諧與不被信任,對工作產生無力感,缺乏凝聚力。

組織認同可以使個人在價值、使命與目標的規範下,將利益放在組織上,

並且能感受到認同與支持(Dejun, 2016)。組織認同是一個社會認同的特殊形 式,把自己認為是某一個特殊團體中的一員,當一個人認同某一團體時,他會 知覺到自己屬於該團體(黃新恬,2017)。亦即,組織成員認同所屬組織的核 心價值觀與目標,是一種在組織內自我定義的過程,進而產生出對組織的歸屬 感(林玫均,2018)。因此,本研究採用梁雙蓮提出組織認同四個構面量表,

分別為休戚感、牽連感、忠誠感、疏離感來探討研究對象對於組織認同感 受程度。

19

貳、組織認同理論

一、社會交換理論

以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來試圖解釋是指個體與組織之間的交流,通 常是以互惠原則的方式採取公平的交易,藉由獲得利益以得到最大的滿 足(Johnny, Michael, Charles, Mi, Colin & Colin, 2014)。當組織與成員基 於交換關係時,組織獲得所需專業人才,個人得到滿足需求的環境,自 然會產生對組織之價值認同,創造一種組織與個人雙贏的局面(吳松 懋,2017)。因此,社會交換理論是個體彼此間互動的互惠交換的規範,

即為當個體感受到其他個體或群體給予的良好待遇時,便會產生義務性 的回饋,與他人或群體交換的概念(林毅豐,2017)。此交換的概念為 個人主觀感受所付出的成本與所得到的報酬是具有公平性。

二、社會認同理論

社會認同理論觀點是指人們會在社會組織環境,選擇能讓自己感 受到被認同與歸屬感的群體(Scott, Lucy & Brian, 2018)。依據社會認 同理論而言,個人的自我概念由個人及社會認同所構成,進而延伸到組 織行為,如同在小型的社會組織環境裡,個人會以身處的組織群體關係 來定義自己(謝金秀,2018)。即社會認同是個人知覺到屬於社會範疇 中的某一團體,個人會知覺到自己和這一個團體的成員有相似的背景,

20

因而對該團體的產生高度認同感,其對該團體的接受度就會越高(何美 欣,2017)。當組織認同感的產生時,會因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對 組織價值觀的吸引而增加對組織的認同感受,來滿足對社會認同的需求

(林毅豐,2017)。

組織認同的產生,會因群體與組織的價值觀的關係而影響到對組織的 認同感。當組織成員所付出的的成本有得到相同的報酬時,成員會更加願 意為組織付出,以表示對組織的忠誠;而當成員感受到是組織的一份子,

就會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成員也會將組織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參、小結

組織認同是組織與成員之間的契合與互動關係,當成員感受到組織的 支持與重視時,成員將會對組織忠誠,願意效力於組織,與組織共同發展,

以達成組織的目標。因此,本研究藉由組織認同變項,來了解社會工作學 分班背景的社會工作助人者,在組織環境中受到支持與認同程度概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