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結構化教學策略的應用

本節就結構化教學之理念論述其重要發展與教學設計之要素,最後 探討結構化教學策略在國內研究之實施成效。

壹、結構化教學之理念

結構化教學法(Structured Teaching)是由 Schopler 等人於 1960 年代 中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提出的「自閉症及有溝通障礙兒童的治療與教 育」(T EACCH)方案。Schopler 等人(1995)指出結構化教學策略有四 個要素:

一、 物理結構(physical organization):

環境的結構化包含教室結構化分區、活動轉換區的設立、工作籃的 安排等(協康會,1997)。結構化的空間安排,利用櫃子區分出個別教學 區及團體教學區,此種安排的成效是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上課區域及 位子(陳冠杏、石美鳳,2000)。吾樺幗(2006)認為結構化的教學環境 強調要明確的區隔學習區,減少視覺與聲音的干擾,並使學生知道什麼 環境做什麼事情,可利用書桌、教具櫃、物品、家具等來區隔學習區。

二、 時間表(schedules):

在編排時間表方面,因為自閉症兒童缺乏組織及順序的能力,所以 按兒童個別能力讓他們預知當日活動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如此可培養 自閉症兒童順序工作的習慣,從而增強其專注力和獨立性(協康會,

1997)。結構化的作息時間是指利用作息表、行事曆或計畫表與學生溝通 何時及何地做何事。其目的是透過視覺線索(如圖片、圖卡、圖畫或字 卡呈現),來讓學生了解每天作息或活動(吾樺幗,2006)。

三、 工作系統(work system):

個別化工作系統告訴學生在個別學習區要學習什麼,傳達給學生四 項訊息(楊碧桃,1996):

(一) 應該做何種工作。

(二) 做到何種程度。

(三) 如何知道做完了。

(四)做完了後做什麼。

四、 工作組織(task organization):

結構化的視覺線索或組織化的作業(Visual Structure or Task

Organization)指藉由顏色、圖示、圖卡、文字、容器結構、完成工作袋、

工作流程圖的使用,讓學生能應用視覺線索尋找訊息來完成系列性工作

(吾樺幗,2006)。

鈕文英(2003)認為結構化教學法源起於自閉症兒童利用視覺多於 其他感官,所以視覺策略是教導自閉症兒童的其中一個有效方法。雖然 結構化教學法原先是為自閉症及有溝通障礙兒童所設計,但其有組織、

有系統的特質對智能障礙學生也非常適用。結構化教學法具有下列優點:

一、 能把相關聯的資料預先整理,讓學生易於掌握其中的意義及概念。

二、 能鼓勵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部分,避免注意不相關的刺激。

三、 幫助學生安定情緒。

四、 能提高學生的獨立能力。

在國內的特殊教育界,結構化教學策略不僅適用於自閉症學生或中 重度障礙者的教學,對於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學生也頗具成效(徐嘉澤,

2004),而結構化教學策略也能協助團體內個別差異大、自我組織能 力差、或自我控制力低的學生學習(楊碧桃,2000)。

貳、結構化教學之研究

綜觀國內文獻之研究,運用結構化教學介入智能障礙學生職業技能 均有良好的學習成效(吳蜜莎,2005;李似玉,2002;李雅琪,2003;

徐嘉澤,2004;張雅亭,2008;陳靜儀,2012)。

李似玉(2002)探討結構式教學環境對智能障礙學生主動工作行為

及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樣本是某國小四名啟智班智能障礙學生,結果

陳靜儀(2012)探討運用結構化策略介入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烘焙 課程學習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三名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三年級學生,運 用自製「結構化策略習得評量表」、「課程參與度評量表」、「獨立操作完 成冷凍麵團技能評量表」、「類化評量表」進行分析。研究顯示學生可以 習得結構化策略,且結構化教學策略對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在烘焙課的 課程參與度及獨立完成度有明顯的提升,也具有保留效果及類化效果。

綜合上述文獻,可以發現結構化教學策略在智能障礙學生的應用 上,具有相當程度的學習效果,而且也有不錯的保留效果及類化成效。

因此,研究者認為運用結構化教學策略介入本校綜合職能科之輕度智能 障礙學生的園藝工作技能之學習,應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並延伸探 討其維持效果及類化效果是否也有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