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

本章目的為回答本研究設定之研究問題,分別是我國大學生對假新聞的認知 情況為何?從大學生的觀點來看,假新聞教育應包含哪些重要內涵傳播學院學生、

圖書資訊學系學生與一般科系學生對假新聞的認知與假新聞教育看法是否有差 異?造成其差異的關鍵因素為何?並在最後的部分提出未來研究建議。

第一節、結論

一、我國大學生對假新聞的認知與判讀方法

(一)、大學生最常使用社群網站接收到假新聞,並關注政治、同婚性平的 假新聞

研究發現大學生認知中最常在社群網路接觸假新聞,符合林照真(2018)對 社群網站已是假新聞的溫床的描述,大學生普遍最常遇到的假新聞主題為政治類 假新聞、同婚性平假新聞、健康類假新聞、八卦謠言,加上少數的歷史、法律、

假優惠的假新聞。根據訪談發現大學生對於不同主題的假新聞期關注程度完全不 同,大學生時常會無視健康類的假新聞,但是卻對政治類、同婚類的假新聞有著 強烈的反應,以政治來說,大學生非常不信任親中媒體所製播的新聞,並抨擊其 為假新聞,關於同婚公投則是認為反同方常會散播貶低同志族群的假新聞,本研 究推測與價值議題相關的假新聞最容易刺激大學生的討論。

(二)、從大學生的假新聞判讀方法可推知大學生所認知的假新聞樣貌 面對假新聞議題,大學生會有相對應的判讀方法,大學生主要使用的判讀方 法則有7 種:(1)依照媒體機構;(2)依照權威性;(3)觀察標題是否聳動吸引人;

(4)是否合乎邏輯;(5)依自身所學專業判讀;(6)內文太主觀或情緒化;(7)上網 檢索資料。本研究發現,根據大學生判讀假新聞的方法也反映出其對假新聞的認 知。總體而言,大學生認為假新聞常來自品質不佳或是為政治服務的媒體機構,

其內容常常引用不明來源的說法,標題刻意設計聳動吸引人點閱,但內容常常缺 乏邏輯,在專業領域的新聞則會錯誤百出或純屬記者臆測,內文會刻意用情緒化 字眼操弄閱聽人情緒。雖然一般情況下上網檢索可以有效闢謠,但面臨即時性新 聞或者連主流媒體都信以為真的假新聞則很難有效闢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大學生的假新聞判讀方法的訪談結果,與文獻探討的假新聞判讀原 則有著相同的核心概念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假新聞判讀方法的訪談結果,與文獻探討的表2-1 假新 聞判讀原則,兩者其實同樣對檢查新聞來源、資料權威性、聳動的文字、多方比 較各種資訊這些概念有很高的重視,本研究也認為以上幾點也是判讀假新聞非常 重要的核心概念,只是訪談結果顯示大學生並不常以日期、URL 這類細節作為 判讀方法,而是以邏輯思考來描述判讀新聞整體細節時的通盤思考。

(四)、大學生面對無從判讀的新聞會轉為依據生活經驗判斷,有時則跟隨 意見領袖表態,或者保持懷疑不表態

有時候大學生會遇到需具備高度專業才能判讀的新聞資訊,對此,大學生多 表示在難以判讀資訊真偽的情況下,有時會依照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做出選擇,或 跟隨自己欣賞的意見領袖表態。另一方面,不少受訪者面臨當下無力判讀時,則 會傾向保持懷疑或不表態等待資訊更加明確再做決定。

(五)、大學生整體而言傾向信任自己同溫層的資訊,並排斥對立同溫層的 資訊

從文獻探討得知大學生獲知訊息都是依靠網路且重視社交動機而非求知動 機(林俊孝,2015),在重視社交動機的心態下獲取資訊也助長了大學生的同溫 層越來越厚,事實上大學生不但非常信任自己的同溫層,也普遍傾向認為自己不 容易被假新聞所騙,事實上,賴麒元(2018)的研究指出人們在認知臉書上流傳假 新聞這件事具有顯著的第三人效果,該作者認為臉書假新聞第三人效果認知顯現 出一種心理狀態:「假新聞會讓人上當,但上當的不會是我」。該研究結果確實 也與本研究的發現有不少雷同之處,大部分受訪者的認知是:「假新聞會讓長輩 與老人上當,但上當的通常不會是我們」。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實際上沉浸在非常 厚實的同溫層,尤其是在某些政治與同婚議題上與長輩有著完全不同的觀點,導 致接收這些來自長輩這些「對立同溫層」的資訊時產生了「認知失調」,為了解 決認知失調帶來的衝突,大學生會更傾向信任自己的同溫層並且更加排斥來自

「長輩」的資訊,根據鍾佩庭(2018)的研究指出在社群平台上同婚議題上產生的 認知失調確實有可能造成同溫層,本研究也證實的確有此情形。

(六)、世代差異導致大學生與長輩彼此存在於不同的同溫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目前大學生的假新聞認知實際上受到自身同溫層極大的影響,許多受訪者都 表示「長輩」是假新聞快速傳播的主因之一,因此本研究發現在假新聞認知上其 實存在著「世代差異」,世代差異也使大學生與長輩各自有著自己的同溫層,但 是透過文獻探討,有許多文獻指出同溫層確實有可能會助長假新聞的傳播,如 ACRL 在《Environmental Scan 2017》明確指出社群媒體的特性導致使用者容易 形成「資訊孤島」,因此使用者容易誤信來自同溫層的錯誤資訊而不自知,此現 象著實令人擔憂。

(七)、世代差異導致大學生多數認為長輩是假新聞傳播的最大推手 大學生認知中假新聞快速傳播的原因主要有五種,分別是(1)長輩缺乏識讀 能力;(2)標題聳動吸引人;(3)符合媒體或傳播者的利益;(4)缺乏查證;(5)假 新聞符合自己的想像。本研究發現在大學生的假新聞認知中,媒體時常因為利益 關係製播假新聞,大學生普遍認為「長輩」缺乏媒體的判讀能力,常常盲目相信 這些媒體製成的假新聞,Guess、Nagler 與 Tucker(2019)的研究也指出 65 歲以上 的老年人比年輕族群更頻繁的分享假新聞,大學生也因為長輩時常輕信並分享假 新聞,導致了「長輩都缺乏判讀能力」的想法,顯然大學生的假新聞認知受到長 輩傳播假新聞行為極大的影響,呼應前文所言,假新聞議題事實上存在「世代差 異」的問題,本研究認為不同世代,因觀念上的不同所發表的言論無法一概論定 為假資訊或錯誤資訊,但這也很大影響了後續大學生對一些假新聞事件的解釋與 看法。

(八)、大學生的假新聞認知受自身專業所學以及長輩傳播假新聞的行為所 影響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自己所學專業很大程度的影響其對假新聞的認知,根據所 學不同對於假新聞的認知也會有不小的差異,若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假新聞無關,

也沒有修過任何媒體相關的通識課程,其假新聞認知的建立就會依照其生活經驗,

再者,長輩傳播假新聞的行為也深深影響著大學生對假新聞的認知,導致其對長 輩這類「對立同溫層」的資訊有著極高的不信任,此不信任也就影響著大學生在 判讀假新聞、對同溫層的看法、以及假新聞快速傳播的原因等等方面的各種認知。

所以在假新聞認知上,長輩傳播假新聞的行為影響的是「大學生」族群的整體認 知傾向,而個別專業所學的不同則是造成不同族群某些認知有所差異的主要原因。

二、假新聞教育教育內涵與方法以及與素養教育的關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假新聞教育應包含媒體素養、批判性思考、資訊素養與查證能力,

其核心概念是批判性思考

根據研究結果,大學生認為假新聞教育應包含三種重要能力,分別是媒體素 養、批判性思考、資訊素養與查證能力。而我們根據文獻探討得知不管是媒體素 養、資訊素養、媒體與資訊素養,其共同點就是對批判性思考的重視,不只是對 媒體資訊內容的批判同時還有對自己價值觀的反思,由此也揭示了「假新聞教育」

之核心概念應是培養批判性思考,在大學生的認知中,批判性思考會讓閱聽人懂 得質疑新聞資訊,在起疑的同時,就會刺激閱聽人想要查證的動力。根據大學生 的描述,本研究發現在大學生認知裡的假新聞教育內涵大致符合UNESCO 提出 的「媒體與資訊素養」以教育讀者如何具備資訊能力的同時也學會如何評估資訊 諸如分析資訊的意識形態。

(二)、假新聞教育的內容有三個方向,學生實作、加強防範意識與提供基礎 判準

那麼假新聞教育的具體內容為何呢?受訪者提出了三個方向,第一是學生要 參與實作增加經驗,希望學生並非只是空有理論,而是有機會實際運用理論知識 判讀新聞的真假。第二是加強防範意識提升警覺心,很多受訪者認為假新聞防治 很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對於媒體資訊不設防,在缺乏防範意識的情況下容易輕信並 傳播假新聞。第三是提供基礎判準讓缺乏相關能力與工具的學生可以有所依循,

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有修過媒體相關課程,面對廣大群眾時,我們仍需要建立一個 基礎判準來依循。

(三)、假新聞教育的實踐方法上,首先必須結合大量的假新聞實例,其次 則可以讓學生嘗試自行製作假新聞

進一步詢問如何實踐假新聞教育時,大學生首先強調該教育必須結合大量 的假新聞實例,唯有大量的實例才能讓學生意識到假新聞造成的危害,其次可以 考慮讓學生嘗試自己撰寫一篇假新聞,此過程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生活中許多看 似理所當然的新聞資訊都可能像自己所撰寫的假新聞一樣,實際上充滿造假的內

進一步詢問如何實踐假新聞教育時,大學生首先強調該教育必須結合大量 的假新聞實例,唯有大量的實例才能讓學生意識到假新聞造成的危害,其次可以 考慮讓學生嘗試自己撰寫一篇假新聞,此過程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生活中許多看 似理所當然的新聞資訊都可能像自己所撰寫的假新聞一樣,實際上充滿造假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