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趣是以國民中學各學科教師為研究對象,欲了解已融入閱讀策略教 師對於相關概念的認識與教學情形,並歸納教師們願意進行教學的原因、成果與 感受,以及探討教師們所遭遇的困難與與解決之道。礙於研究時間與研究範圍,

選擇花蓮縣立玉里國民中學為研究範圍。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方式調查記錄各科 教師們的相關教學、認知與態度情形,在深入探討其中的原因與想法,了解教學 現場的不同困境後和個人的解決策略,依此結果做成結論,並且提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偏鄉國中學科教師對閱讀策略的認知不足,但是認同閱讀能力與 教學的重要性

一、教師的認知

(一)對閱讀策略欠缺完整與清楚認知

教師們多有聽聞過「閱讀策略」一詞,不過無法詳細說明清楚其中的概念與 架構。或者是需要條列一些策略項目時,也無法說出確切策略內容,於是呈現多 數教師不太清楚閱讀策略的完整概念。

但是教師平時仍然有教學能力融入自己理解的閱讀概念,帶進學科教學。

(二)閱讀習慣與閱讀策略的迷思

少數教師以為養成課外閱讀習慣比訓練閱讀策略更重要。這點迷思顯示出有 人認為喜愛閱讀就等於有閱讀理解技巧,然而他們缺少進一步思考 : 喜愛閱讀的 人通常偏愛閱讀某類文本,卻不一定是擁有能力閱讀理解各種類別(科目)的文本。

(三)師培與進修的閱讀教育訓練不足

教師缺乏相關專業進修,他們多是在校內得到相關資訊。師培教育中欠缺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關課程,工作後也沒有主動進修相關閱讀教育的積極性。受調查的教師多是在校 內自發地分享訊息、互相探討閱讀教學概念。另外一個問題是,有些科目的研習 課程中,很少針對閱讀策略為主題設計。

二、教師的態度

(一)偏鄉學生有學習問題

教師認為家庭教育功能不彰,國小教學效能參差次不齊,還有社會環境變化 劇烈等等困境因素,讓花蓮縣南區學生具有偏鄉學習問題 : 雙峰落差、缺乏學習 動機、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佳、教學吃力。

(二)學生需要閱讀能力

研究中顯示教師認為欲解決學生的種種學習態度與問題,需要提升學生的閱 讀理解能力。例如學生應該要能夠自行閱讀理解各學科文本,並且通過閱讀解決 各種學習問題,進一步養成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最後成為一名具有閱讀素養而 且樂於閱讀的人。

(三)認同閱讀策略融入教學

多數教師認同學校需要教授閱讀策略,可以從國小中年級就開始進行,若國 小沒做到,則國中七年級就應該要開始訓練閱讀策略。由於每個學科的教學課堂 數不一,文本特色也不同,所以多數人希望能夠由國文科進行基本的閱讀策略訓 練,先打好能力的基礎。

(四)個人背景影響教學態度

在實際進行融入教學的調查方面, 有 10 年左右資歷的教師,較有豐富的教 學經驗,接受新資訊而產生改變的彈性較大,所以願意與執行融入教學的教師人 數較多。另外在英語科中,願意進行融入教學的人數極少,英語教師都強調學生 缺少讀念的發音基礎,無法有進一步的閱讀教學,所以學科的特質也影響教師的 教學意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貳、教師對融入閱讀策略教學的經驗有著正面的收穫與想法

一、各科教師獲得不錯成效

國文科教師觀察到學生作答成果,到主動的學習態度都有正向的表現。英語 科老師的教學嘗試中,略能看見學生在的課業效果進展和態度轉為積極。數學科 教師從學生的作業成果中,得到超出意料之外的創意表現,也樂見學生能進行閱 讀思考的狀態。社會科教師會以段考成績表現來作為教學成效判斷依據,學生的 成績與學習興趣有提高。自然科教師認為學生的閱讀能力確實有效益,連帶成績 上有進步,甚至對於人際關係與學習習慣都有幫助。

二、教師受到鼓舞

學生學習的積極態度以及進步成果,能讓多數教師們感受到正面的愉悅感,

產生更多教學信心。有些老師更把這樣正向的情緒轉化為教學的動能,充滿積極 活力。而還是有少數教師表達些許負面感受 : 感覺勞累、教學缺自信、教學成效 不足。

參、國中各學科需要的基本閱讀策略已有異同整合,教學方法上以提 問為主

一、各科使用共通策略統整

訪談中各科使用率最高的閱讀策略是瀏覽與摘要,瀏覽中如果有陌生詞語就 需要辨詞能力先去理解涵義,然後教師會使用統整與解釋策略對學科文本做進一 步組織理解,需要對文本內容更多思考就會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連結和推論策略。

上述常用策略可以請國文科花較多時間進行相關訓練課程。背誦則是在文科中最 常被使用的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各科較少使用的策略

國文科著重大量地閱讀與情感文意的省思,較少對陌生詞彙做辨詞策略,預 測和推論也少有應用。因為英語科的文本內容理解並不困難,英語科對於比較和 連結策略的需求較弱,不過中文的先備知識越高,他對中英文的轉換理解會更好。

數學科著重符號化與抽性邏輯思考性,於是較少強調背誦、解釋、預測、統整、

比較和連結的需求。社會科的連結策略較少使用,因為教師們擔心如果還帶領學 生做連結與思考練習,上課時間則不足。自然科的文意預測和比較不是學習重點,

而理化科目的背誦策略也少應用。

另外五科對於更高階的省思評鑑(後設認知)策略 : 提問、舉例 、澄清、批 判、監控,使用的機率更低。

三、閱讀教學法整合

提問法是最常被各學科使用的閱讀策略教學方法,教師能用於不同文本設計 不同層次題目。筆記和預習兩項課業,能訓練學生自學文本。組織圖或心智圖能 提升學生統整組織、掌握全篇概念和複習記憶。分組合作、討論發表能進一步培 養團體互助合作,及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肆、教師為養成學生自學能力與受同儕影響而進行融入教學,而趕課 壓力是最大問題

一、進行融入教學的原因 (一)內在

受訪教師的內在動力,是希望學生能夠有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自己解讀題 目」,「預習閱讀」和「閱讀自學」,如果能教會學習者這些能力,不僅能讓學生擁 有自學能力,也會提升學習興趣,另外也能降低教授者的教學負擔,在教學上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更輕鬆、正向的感受。之後教師希望學生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漸 漸培養出學生一生能「獨立學習,從閱讀中累積更多知識與智慧」的豐富人生。

(二)外在

不少教師願意改變教學核心與方法,是因為外在動力來自於「有熱忱的教師 們參與教育當局計劃案」,他們接受培訓後回到校園實施,並且得到「行政長官支 持」,累積成果後向大眾展演分享。這樣由「同儕教學成果分享」觸發,進而產生

「同儕交流與合作影響」。另外一項動力是為了「配合國中會考題目核心能力」: 閱 讀能力。會考題目敘述有逐年加長的趨勢,教師們也會為此作教學省思。

二、進行融入教學的問題 (一)教師有趕課壓力

教師們為盡責教學,而會督促自己把領域會議中商議好的教材範圍,在段考 期限前全部上完,另外為了提升學習成績也會安排小考試或大張練習卷,補考與 講解練習卷又佔用更多課堂時間,所以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只能施行短暫、少量的 閱讀能力訓練。

(二)學生的學習程度和意願低落

當學生學習程度低落,教師也就需要更多心力去設計教學或做全盤考量;當 學生學習意願的被動,教師則要額外花時間精力處理學生生活習慣與心理問題。

像偏鄉地區國中的學習程度和意願有著雙峰落差,於是造成教師難以兼顧的困 難,教師也會缺乏改變的動力。

(三)教師的教學能力不足

教師感到自己的能力還需精進,像是對閱讀能力的核心概念瞭解不足,所以 教學也缺少信心。加上各班學生狀況變化也多,教師需要更多經驗來調整應變。

(四)成績壓力與動力

半數教師認為段考成績是「驗收檢核」的功能,可做為親師生的短期的學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成效數據參考。少數人提出「上級態度與學業氛圍」還是會帶給教師些許壓力,

尤其是教學風格特殊的教師,上級和同儕間還是會觀察學生成績來評斷。而「升 學需求」和「比較壓力」兩點包含教師、家長、社會的感受與角度。另外少數老 師將成績壓力轉化為教學動力,全心專注於核心能力的教學設計,於執行教學的 學生觀察,深切認知學科素養不只有紙筆測驗,所以能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

(五)班級數多

有些科目教師需要跨年級與兼任多班(如社會科),教材備課花費更多時間 外,班級經營也需要耗費更多心力,這項客觀因素無法改變之餘,而國文科若能 幫忙訓練閱讀能力也就相對更加重要。

三、受訪者願意繼續融入教學

全數受訪教師有意願於未來繼續進行閱讀策略繼續融入教學,而且教師們對於 教學問題也有一些省思。如數學老師認為訓練閱讀策略為教學帶來不同的風貌和 學習方法。另外有些教師們對自己不足的能力也採取進修或與同事討論的模式,

全數受訪教師有意願於未來繼續進行閱讀策略繼續融入教學,而且教師們對於 教學問題也有一些省思。如數學老師認為訓練閱讀策略為教學帶來不同的風貌和 學習方法。另外有些教師們對自己不足的能力也採取進修或與同事討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