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 東南亞新住民之教養想法

一、 平安、健康長大、正當做人為基本原則

不祈求孩子未來一定要做大官、賺大錢,只求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的長大,正正當當的做人,未來找份能夠養活家庭的穩定工作就心滿意足了。六 位東南亞新住民對於孩子的教養想法是認為,孩子不要變壞、不要走偏,並期望 他們在工作上得以順利。

二、 讀書有其重要性

東南亞新住民也有讀書至上的觀念,再加上高學歷在求職的過程中比一般人 容易、工作報酬也較高、較不勞力,因此期盼孩子在學業上有所成就,未來可以 找份穩定、養活家庭的工作。在要求孩子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十分 重要的,新住民不希望使用的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讀書而造成孩子的壓力,因此 會不斷的修正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孩子讀到基本的學歷後,如果真的對讀書無感

85

興趣,就讓孩子去學習一技之長的技能。

三、 品行和禮貌是教養成功的關鍵

東南亞新住民在教養想法裡認為孩子的品行與禮貌是十分重要地。品行是希 望孩子能夠做個好人、誠實、有責任心。若是孩子未來成就事業很偉大,但是卻 沒有好的品行,這樣也是父母教養上的失敗。禮貌是孩子教養上的外在行為表現,

若有良好的禮貌就是父母教養的成功。孩子有禮貌的行為表現是看到大人要問好、

將請、謝謝和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因此,禮貌與品性是東南亞新住民認為是教 養孩子是否成功的關鍵。

四、 關心與愛、不勉強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真誠的愛關心孩子是東南亞新住民認為很重要的信念。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只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這些物質上的提供是不夠的,更重要 的是要陪伴孩子,唯有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真心的關心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 的愛,才能夠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幸福的家庭中成 長的孩子,身心發展較健康。

貳、 東南亞新住民之教養方式

一、 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為優先

在六位東南亞新住民的教養上,強調尊重孩子的選擇權,當孩子有自己的想 法時,藉由聆聽孩子的聲音來了解孩子的意見。因此,不管是孩子要出去玩或是 購買物品,皆會選擇聆聽孩子的聲音,尊重孩子的選擇權,但是東南亞新住民對 於子女的選擇權力是會適時的有所拿捏,要看孩子說的是否有裡,並不是全部的 事情都可以皆由孩子自己選擇,但是如果孩子較好的意見,就會同意孩子的要求。

86

二、 東南亞新住民對子女採取「開明權威型」之教養方式

本研究的在這六位東南亞新住民認為,打罵處罰方式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 會採用的手段,對於孩子有不良行為時所採取的回應方式可分為先勸告開導,若 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或是犯了嚴重的錯誤(如偷竊)、或是表現行為超乎容忍的 範圍時才會採取打罵的懲罰方式,讓孩子有深刻的體悟到自己所犯的錯並且回改,

懲罰過後都會告知孩子懲罰的原因,其目的是為了避免與孩子造成不良的親子關 係或是讓孩子抱怨不平衡。本研究最常使用的糾正孩子行為之教養方式則是以勸 告的方式開導孩子,寧可以勸告、責罵來取代體罰,因為這樣的方式才不會傷到 親子關係,且與子女間開放式溝通,所以東南亞新住民認為,以說理的方式為最 佳的教養方式,因此,東南亞新住民的教養方式是屬於「開明權威型」。不管是新 住民或非新住民的教養方式,都不會影響東南亞新住民的教養方式,反而是孩子 是否健康快樂的成長最為重要。

三、 以口頭讚美為主

獎勵的教養方式是孩子有良好的表現時,東南亞新住民會採取的正向鼓勵方 式。正向的鼓勵包括心理層面與物質層面。心理層面包含了口頭上的讚美或是給 予肯定等。物質層面包含給予喜愛的物品、金錢等。這些都是可以引導人達到主 要的目的。然而,在本研究中的六位東南亞新住民\子女有良好的行為時(如聽話、

幫忙做家事等),則其是使用口頭上的讚美和給予物質上的鼓勵,其最大的目的就 是希望孩子知道父母是認同他們的行為表現,希望此良好的表現可以繼續保持下 去。此外,由於東南亞新住民家庭經濟較不佳,因此大多都是使用口頭上的讚美 居多。

而在本研究的六位東南亞新住民除了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有懲罰的方式之外,

當孩子有良好表現時,也會給予稱讚與獎勵。但是不管是獎賞或是懲罰,都會用

87

正面的方式引導,主要目的是期望孩子能夠有符合社會標準的良好表現。

四、 教導孩子課業上:心有餘,力不足

新住民在教導子女學校課業方面,由於受到語言與文字的影響,東南亞新住 民在教導子女課業上是完全無法指導的,大多都是尋求丈夫、親戚或是學校老師 幫忙,但是這些不是最主要的解決之道,因此決定讓孩子去補習班或是安親班,

彌補自己在孩子課業上的心有餘,力不足。

在文獻前述的文獻探討中可以歸納出個人經驗會影響其教養方式,由於過去 在原生國家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較低,因此找到的工作屬於勞力階級,所以在對於 孩子貢獻上十分願意,在孩子的教育上會想盡辦法給孩子最好的,也希望能夠給 予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新住民會選擇購買書籍讓孩子閱讀,增廣見聞,提升 孩子未來競爭的能力。

參、 影響東南亞新住民教養方式

本研究中影響東南亞新住民教養方式主要有三個因素:環境因素、文化因素、

個人因素之影響。其中環境因素包含:家庭經濟之影響;文化因素包含:受越南 傳統教養觀念之影響;個人因素之影響包含:受到個人經驗之影響、個人工作之 影響、原生家庭教養之影響以及受到夫家成員之影響。

一、 環境因素之影響

東南亞新住民原生家庭環境較差,再加上父母生育子女人數較多,父母忙於 工作賺錢較無時間陪伴孩子,因此,自己成為人母以後會盡量撥出時間陪伴孩子、

與孩子多多相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且從他們的敘述中可以發現,母親認為 應該要多多陪伴孩子,才能從中了解孩子,並且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陪伴孩子 比給物質上的。

88

二、 文化因素之影響

東南亞新住民受傳統文化價值觀之影響,他們會承襲過去的文化價值觀給子 女,認為女性應該把家庭照顧好,母親是孩子的主要教養者,男性則是對家庭要 有責任心,也會會要求孩子幫忙分擔家事、兄弟姊妹要互相照顧,更重要的是會 要求孩子能夠懂事、學習獨立、具備有照顧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凡事都必須要靠 別人才能完成。

東南新住民受到過去的文化教養價值觀之影響,其認為讀書是有其重要性,

因為讀書可以找到一份良好的工作,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社經地位,但是新住 民雖然認為讀書很重要,但是若孩子在學業上沒有興趣也不會使用強迫的方式逼 孩子讀書,在教養子女除了認為學業成就重要之外,也認為品行與禮貌是十分重 要的。

越南新住民與印尼在文化價值觀上最大不同是,越南新住民受到傳統「保守」

的價值觀之影響,嫁來台灣後越南新住民仍然認為女性婚前絕不可以有婚前性行 為,婚前要保有貞潔,且其認為婚前性行為在現在台灣社會越來越習以為常,因 此會將過去越南文化傳統價值觀念承襲給自己的下一個女兒。

三、 個人因素之影響

越南新住民認為政府所創辦的識字班對於他們在教養子女上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上過識字班後較能夠教導小二年級以下的子女。但是印尼新住民認為努力賺 錢比花時間去上識字班課程還重要,因此,印尼新住民在子女幼小時就無法教導 孩子的課業。

東南亞新住民遠嫁來台灣後,起初新住民剛嫁來台後夫家禁止東南亞新住民 外出,因為夫家成員擔心新住民外出會偷跑回國…等,直到信任東南亞新住民後 才開始讓其外出工作,因此家成員是東南亞新住民在台灣最親、最熟悉的人,由

89

此可知夫家是影響東南亞新住民教養信念最深的人。夫家成員讓東南亞新住民有 教養的自主權,但是希望他們在教養孩子上盡量不要讓孩子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