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的旨要目的是身為博物館工作者的研究者亦是環境公民的一份子,希冀在環 境教育的工作現場,能夠運用自身熟悉的領域進行環境教育的推展,而展覽就是其中一 塊所屬範疇。本研究以「島嶼浮塵:PM2.5 視界」特展為案例,該展覽在國立臺灣科學 教育館展出,本次以參觀民眾作為研究對象,經過現場進行問卷施測得到 410 份有效問 卷及與 15 位民眾口頭訪談的結果如下:

一、 410 份有效問卷中,男性為 132 人、佔比例 32.2%,女性為 278 人、佔比例 67.8%,

表示受試者以女性觀眾較多

二、 年齡層以 20 歲至 30 歲為主(佔 33.7%),其次為 50 歲以上之觀眾(佔 25.4%),顯 示展覽吸引的受眾對象以成年人為多數。

三、 受試者的居住地以新北市(佔 48%)及台北市(佔 41%)為主,研究者認為與展覽 地點(台北市)有關。

四、 在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等構面的 Cronbach’ s α值皆大於 0.5 的標準,表示問 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五、 參觀展覽前,最多「不知道」的題項之前三名依序是「空氣品質標準的年平均值(佔 95.9%)」、「空氣品質標準的日平均值(佔 95.1%)」、「自行監測 PM2.5的方法(佔 92.9%)」; 而最多「知道」的題項之前三名依序是「燃煤電廠所排放的污染性物質會導致空氣 品質造成嚴重影響(佔 83.9%)」、「臺灣目前主要的電力來源是燃煤電廠(佔 78.0%)」 及「PM2.5的成分是混合了空污來源的有害物質:例如石化工廠和燃煤電廠排放的重 金屬、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二氧化硫、戴奧辛等(佔 76.1%)」。表示在參觀展覽前,

69

受試者多數不知道臺灣的空氣品質標準值與自行監測的方法,而受試者多數知道燃 煤電廠所排放的污染性物質會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六、 參觀展覽後,在知識題項各題的「不知道」人數明顯大幅降低,受試者在參觀展覽 後對於「空氣污染」和「PM2.5」的認知亦明顯提升。

七、在態度題項的統計結果,民眾在對於改善空氣污染和 PM2.5的態度認同結果均高。

八、於行為策略選擇,在「生態管理」的選擇題項中,71.5%的人願意減少用電量、64.9%

的人選擇出門戴口罩;在「經濟行為」的選擇題項中,67.8%的人願意避免購買造 成 PM2.5的產品、66.3%的人支持太陽能發電與種電政策。在「說服」的選擇題項中,

82%的人願意告訴他人 PM2.5的重要與其危害;在「政治行動」的選擇題項中,以支 持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為最多選擇,佔 59%,而選擇行使公民投票權表達意見者則佔 53.2%。在「法律行動」的選擇題項中,有 54.4%的人願意檢舉不當排放 PM2.5之廠 商或店家。

九、根據迴歸分析的驗證結果,對於環境行為最有影響力的是環境態度,知識與環境行 為的相關性較無顯著,但是知識對於態度、以及知識對於個人的主觀規範仍有其顯 著相關。

然而,博物館作為具社會教育功能的機構,不僅在知識傳遞上,社會普遍也期待博 物館能回應時事、推廣正確觀念。呼吸,是生命活著必要進行的動作,而當我們每天的 每一口呼吸,在這鼻息之間交換的空氣中,我們無法選擇只吸入乾淨的空氣而完全地過 濾掉髒空氣,進入肺部的空氣隨時都有機會是吸入帶有有毒的致癌性污染物 PM2.5。2018 年世界衛生組織 5 月時公布研究數據,全世界有九成以上的人每天呼吸著含有高濃度污 染物的有毒空氣,每一年因為空氣污染而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 700 萬人,死亡人數甚至 不斷創新高。

因此,本次研究也發現在環境態度的影響上,因為空氣污染所衍生的影響是與公共 衛生有關,證明本次研究假設,即環境態度又與個人的主觀意識有正相關,觀眾具有良

70

好的環境態度也會讓他們產生願意付出改善環境問題的行為,這些行為的背後原因是因 為與自身健康有所影響甚至是深深影響著日常生活。

Harris Shettel(1973)主張「展覽成效」,認為藉由展覽是能夠讓觀眾產生行為的 改變,而觀眾的這些行為改變是與展覽的展示目標相符。在本次研究中探究參觀者的對 於環境行為策略上,最多人選擇的是:出門會戴口罩、願意與親朋好友分享 PM2.5的重要 與其危害性、加強法規的落實以及支持綠能發電政策,這個結果也與展覽目標(附錄二 展覽資訊)相符,主辦單位透過展覽想要達到觀眾自我省思與溝通討論,透過實際行為 來產生環境污染的改善。

觀眾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同時就是在接受一項創新資訊,而該展覽的環境議題知 識在觀眾進行參觀的過程中,就是同步在接收創新與學習。回到日常生活中,能夠持續 執行友善的環境行為,並且與他人分享,成為訊息擴散者,與行動實踐者。這也是本次 研究結果中得出的結論,透過展覽可以促進參觀者產生行為改變,增加環境行為的發生,

驗證博物館透過展覽的方式作為知識傳遞平台、推展環境教育工作是有效的,研究結果 亦將提供博物館、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欲以展覽形式推展環境教育工作的參考。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