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質性分析結果

採「樣版式分析法」的方式,建立在既有理論與行為模式等架構下所產生。根據理 論將訪談內容作概念化的分類,並將分類結果加以詮釋(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 因此,本次於現場進行問卷施測時,隨機與 15 位願意接受訪談的受試者,從口語訪談 的對話中,擷取與研究目的相關的內容,分析於參觀前、後對於空污議題的的看法,以 及日常行為的改變情況,並以創新擴散理論和依據環境行為策略歸納觀眾行為、依據「社 會政治控制觀點」進行對應,得出展覽對於觀眾的實際反應,證實研究效度的合理性。

一、創新擴散理論的應用

研究者運用此理論,將展覽視為一項創新及創新過程,而參觀展覽的觀眾,本身就 是在接受一種創新的理念,藉由此理論的應用,將受試者回到生活中所改變的環境行為 加以歸納,獲得行為改變屬於哪一個階段。

二、 將訪談內容概念化分類

以「創新擴散理論」作為創新決策階段的分類;以「環境行為策略」將受試者的行 為進行歸納,並與「社會政治控制觀點」作為對應,得出參觀展覽後受試者對於空污的 環境意識與行為的改變,綜整分析結果,「態度」與「行為」改變較為多數;在接受創 新的過程中,處於決策與執行階段,受試者願意尋求更多的創新資訊,如主動關心空氣 品質狀況,以及願意獲得更多的創新訊息、正常且持續接受或執行創新行為,如在地飲 食、運動前查詢空氣品質狀況、搭大眾交通工具以及戴口罩。詳細分析結果詳見表 23。

64

表 22 創新決策過程階段

(資料來源:《創新的擴散》一書)

階段 層級 行為改變 參觀者

一、認知 1. 回想資訊

2. 瞭解與理解資訊

3. 有效地接受創新的知識

思考前期 參觀展覽

二、說服 1. 喜歡這件創新事物 2. 別人分享討論 3. 接受創新相關資訊 4. 對創新有正向觀點 5. 周圍環境支持創新行為

思考期 參觀展覽的過 程中形塑

三、決策 1. 嘗試去找尋更多的創新 2. 嘗試去試用創新

準備期 參觀完展覽後

四、執行 1. 得到更多創新資訊 2. 執行這項創新 3. 持續執行這項創新

行動期 回到日常生活

五、確認 1. 肯定執行這項創新的成果 2. 將這項創新行為成為日常生

活的一部分

3. 把這項創新介紹給別人

維持期 負責任的環境 行為習慣養成

65

66

67

轉知親朋好友! 說服

M 男 改善環境,保護自然,節能減 碳,多用可回收重覆使用的材 料,減少污染。

行為改變 生態管理 經濟行為

- 說服階段

N 女 臺灣的空污嚴重,小市民能做 的有限,最大改變是出門搭捷 運必定要戴口罩,因為在密閉 空間 PM2.5容易超標。

行為改變 生態管理

世 界 是 由 權 力 圈 內 的 少 數 人 來 運 作,小市民能做的 事不多。

執行階段

O 女 還沒參觀前,不會很在意空氣 的品質對身體的影響。參觀 後,懂得注意周遭環境的空 氣,並在必要時戴上口罩。

態度改變 行為改變 生態管理

- 執行階段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