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結論

本節針對本研究之目的與待答問題,根據問卷之統計分析結果、綜合討論與 主要研究發現,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雄市國小學童社交技巧的整體情況尚稱良好,其中以

「溝通表達」層面的表現最為良好,「自我監控」層面 的表現較為不佳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高雄市國小學童在量表上的得分偏向高 分,可見目前高雄市國小學童的社交技巧屬於中上程度,亦即目前高雄市國小學 童社交技巧的表現普遍良好。而就國小學童社交技巧各層面而言,每題平均得分 接近「普通符合」與「大多符合」之間,彼此差異不大,且其中以「溝通表達」

層面之表現最好,其次是「尊重同理」、「主動行為」、「自我監控」。

整體而言,為獲得社會增強與社會接受之正面回應,多數學童在與他人互動 時,多能以適當的方式或策略和別人相處。就社交技巧各層面的表現來看,學童 在「溝通表達」層面的表現最好,顯示學童大多能運用正、負向的語言和非語言 技巧如聲音、表情、眼神或肢體等,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然而,學童 在「自我監控」層面的表現則較其他層面不佳。在國小校園中,我們隨處可見教 師疲於奔命的處理學童的糾紛,或許是因為意見不一致而大打出手,或許是因為 心情不好而大發脾氣,學童常常無法在衝突情境中忍讓,也較無法控制自己的負 面情緒,更無法依照不同的社交情境,選擇有效的對策(社交技巧)做最好的表 現,並對社交的結果進行監控與調整。可見國小學童在「自我監控」層面的表現 上,仍有十足進步的空間。

二、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成癮的整體情況並不明顯,其中以

「耐受性」的傾向最為顯著,而在網路「人際互動」的 成癮傾向上則較為輕微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高雄市國小學童在量表上的得分偏向低

152

分,可見目前高雄市國小學童的網路成癮程度屬於中等偏低程度,亦即目前高雄 市國小學童網路成癮的情形普遍不算嚴重。而就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各層面而言,

每題平均得分接近「極不符合」與「部分符合」之間,且其中以「耐受性」層面 之表現最為普遍與強烈,其次才是「強迫性」和「人際互動」層面。

整體而言,國小學童網路成癮的情形普遍不算嚴重,許是因國內補習教育盛 行之緣故。每當孩子結束學校的正規教育後,緊接著就又得到補習班進行下一階 段的學習。學童能自由上網的時間實在有限,更遑論網路成癮了。另外,就網路 成癮各層面的傾向來看,學童在「耐受性」的傾向最為顯著,顯示隨著國小學童 網路經驗的增加,或許是為追求更高的等級或更好的裝備;或許是為觀賞更精彩 刺激的影音節目;抑或是為了經營網路中的人際關係,國小學童常必須透過更長 的網路使用時間或更刺激的網路使用內容,才能使其心情愉悅、獲得滿足。此一 現象,實值得父母與教育人士深思與留意。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學童在網路「人際 互動」的成癮傾向上較為輕微,顯示學童較少為了上網而放棄或減少與真實他人 的人際互動。

三、 「尊重他人感受」 、 「仔細聆聽、適時回應」 、 「隨機應變」,

為高雄市國小學童使用社交技巧之主要方式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學童使用社交技巧之主要方式,其前三項 依序為「尊重他人感受」(69.8%)、「仔細聆聽、適時回應」(67.5%) 以及「隨機 應變」(59.1%)。此外,「主動問候與協助」(53.8%) 和「主動參與和分享」(51.8

%)等社交技巧亦佔有相當高的比例。由此可發現,每個孩子在其成長的過程中,

都會或多或少的使用某些社交技巧來尋求某種程度上的愛與隸屬,國小學童在社 交技巧的使用上也自有其因應的方式。

每個人都擁有一己獨特的想法和價值觀,對於同一件事物,人們常常會因為 立場不同、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看法,因此大大小小的衝突也在所難免,但人 與人之間的交往往往是相互的,友誼的維持更是需要雙向的付出與獲得。此時期 的學童在薛爾曼(R. Selman)的友誼發展階段論中,屬雙向合作和自我反省的

153

階段,亦即當我們能尊重對方的感受,適時地調整與他人的相處模式;當我們能 在仔細聆聽別人看法的同時,適時地做出回應;當我們能踏出自己的立場,用自 我反省或第二者的觀點來反觀自己的想法與行為,別人也會有同樣的做法。另 外,因情況的改變而靈活地採取相對應的社交技巧,也能為自己獲得更多的正面 回應與社會增強。無怪乎「尊重他人感受」、「仔細聆聽、適時回應」和「隨機應 變」為高雄市國小學童最常使用之社交技巧。

四、 「玩遊戲」 、 「收看影音節目」 、 「聊天交友」,為高雄市國 小學童上網之主要目的

依據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雄市國小學童上網之目的,其前三項依序為「玩遊 戲」(77.4%)、「收看影音節目」(73.9%)、「聊天交友」(52.5%)。此外「瀏覽 臉書等社交型網站」(46.5%) 和「搜尋資料」(45.7%) 亦佔有相當高的比例。由 此可發現,除了休閒娛樂外,社交性的活動仍為高雄市國小學童上網之主要目的。

為了增加平時與朋友聊天的話題或為了打發時間亦或是為了感官刺激的滿 足,時下許多學童常會使用網路來玩遊戲。另外,「收看影音節目」、「聊天交 友」等網路活動亦提供了學童滿足其自我意象的可能性,特別是其在現實生活所 不易獲得的,常可藉由觀看影音節目,使無法被滿足的心理期待獲得滿足;上網 時網友的立即回應、匿名與模糊情境的幻想空間、持續性或間歇性的行為增強經 驗,使人逐漸的沉迷於其中。無怪乎「玩遊戲」、「收看影音節目」、「聊天交 友」為高雄市國小學童使用網路的最主要目的。

五、女性學童、排行老大或排行中間、家庭結構越完整、家 中採開明權威教養方式、父母社經地位越高之高雄市中 型學校國小學童,社交技巧越好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學童、排行老大或排行中間、家庭結構越完整、

家中採開明權威教養方式、父母社經地位越高之高雄市中型學校國小學童,社交 技巧越好。

154

女性學童在面對問題時,較容易以傾聽、同理的方式與他人產生連結;而老 大或排行中間的孩子,往往除了要照顧年幼的弟妹外,還要努力達成父母對孩子 身為哥哥或姊姊的期望;家庭結構較完整的核心家庭與大家庭,因人與人之間的 互動較為頻繁,如何圓融的與他人互動、避免衝突,便成了家庭中每位成員必學 之課題;且受「開明權威」方式教養的國小學童,因親子之間採開放式的溝通,

故親子雙方皆能肯定並認知彼此的需求、觀點與權利;而「高社經」地位的父母 也因多為高學歷之達官顯要,故這些人在職場的社交技巧表現上自然要超出常人 許多,因此在父母親有意或無意的教授下,這些學童在社交技巧的表現上也較為 優異;另外,「中型學校」各班的班級人數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學童與學童間 的關係連結也十分緊密,教師也能更全面的照顧學童在社交技巧上的發展。因 此,女性學童、排行老大或排行中間、家庭結構越完整、家中採開明權威教養方 式、父母社經地位越高之高雄市中型學校國小學童,社交技巧越好。

六、男性學童、排行老么、家庭結構越不完整、太過專制或 放任的教養方式、父母社經地位越低之高雄市小型學校 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傾向越高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男性學童、排行老么、家庭結構越不完整、太過專制 或放任的教養方式、父母社經地位越低之高雄市小型學校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傾 向越高。

男性學童隨著網路經驗的增加,常常需要更長的網路使用時間或更刺激的網 路使用內容,才能獲得滿足感;而在單親家庭和隔代教養家庭中,因父親或母親 常忙於工作,較少有時間陪伴與管教學童,又祖孫間的世代落差和祖父母體力衰 弱,對於要如何協助其孫子女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不僅無心也無力去學習;

太過放任的教養方式,會讓學童無所節制,然而太過專制的教養方式,則會造成 父母越是禁止,子女就越想要嘗試的後果,久而久之網路世界中的新鮮感、難得 感和神秘感,便使得這些學童為之沉迷;另外,「低社經」地位的父母因多為低 學歷之市井小民,忙碌的職場生活,使得他們能夠陪伴在子女身旁的時間十分有

155

限,且下了班的父母也常選擇上網作為他們的休閒活動或紓壓方式。這些學童在 耳濡目染下,自然網路成癮的傾向也就隨之提高;另外,「小型學校」的班級人 數較「中型學校」的班級人數來得少,如果在班上又沒有玩得來的朋友,學童自 然只能轉而從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尋求慰藉。因此,男性學童、排行老么、家庭結 構越不完整、太過專制或放任的教養方式、父母社經地位越低之高雄市小型學校 國小學童,網路成癮傾向越高。

七、高雄市國小學童社交技巧越好,其網路成癮的傾向就越 低,尤其是社交技巧整體與網路成癮整體間之相關最為 明顯

根據本研究結果得知,高雄市國小學童社交技巧整體和各層面與網路成癮整 體和各層面之間多數呈現顯著的中度負相關。其中以社交技巧整體與網路成癮整 體間的相關 (r=-.56) 最高;而以社交技巧之「自我監控」層面與網路成癮之「耐 受性」層面的相關 (r=-.33) 最低。由此可知,國小學童在社交技巧整體、「溝 通表達」、「尊重同理」、「自我監控」和「主動行為」等層面的表現越好,則 網路成癮整體、「人際互動」、「強迫性」和「耐受性」等層面的成癮傾向也就 越低。

人類是社交的動物,本來就喜歡在群體的環境中一起活動。因此當學童擁有 足夠的社交能力,便會進一步與他人構成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繫的社會關係,也因 此他的社交生活必定相當多元且豐富。學童既知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許多有趣且有 意義的活動等待著他去探索,自然而然虛擬的網路世界對他來說便不再那麼具吸 引力。因此,學童的社交技巧越好,其網路成癮的傾向就越低。

另外,每個人都有愛與隸屬、受尊重和關懷的需求,當學童在現實人際互動 中受挫,往往會對現實世界的人際社交感到退縮、逃避,轉而尋找虛擬空間的人 際互動管道,學童一旦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中,現實的社交生活無疑會受到排

另外,每個人都有愛與隸屬、受尊重和關懷的需求,當學童在現實人際互動 中受挫,往往會對現實世界的人際社交感到退縮、逃避,轉而尋找虛擬空間的人 際互動管道,學童一旦沉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中,現實的社交生活無疑會受到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