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設計四項「服務學習體驗課程」,透過「準備」、

「服務」、「反思」與「慶賀」四階段歷程學習課程。本章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

歸納出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教育行動研究的意義在於面對與省思教育現場的困境,並解決教學實務的問 題。綜合研究結果分析以及討論所得,並回應本研究的研究問題,加以歸納說明 於後:

壹、教師設計與實施課程情形

一、適度調整協同教學比例以及課程實施時間提升學習成效

本研究為研究者自行規劃課程架構,和二位協同教師、二位機構人員討論課 程內容後實施,大部分時間皆由研究者獨立上課,若能調整協同教師授課的比例,

在專業議題方面才能更深入探討,並且引導研究班級更深入的思考與討論,呈現 不同的風貌。

此次研究的過程中,有許多狀況造成課程延宕。「幼兒園服務學習體驗課程」

原本設定在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結束,但因為等待學生「準備」期間太長,延至下 學期又和太多校內活動時間重疊,研究者猶疑是否要在會考後再進行活動,搖擺 不定的態度,影響整個課程實施的流暢度。若能在學期初即訂下時間表,張貼在 聯絡本上,按部就班實施,激發學生完成任務的動力,課程實施會更加從容不迫。

二、藉由教學錄影的觀察,教師可發現未曾看到的問題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第一次發現「教室中的客人」是在「幼兒園服務學習體 驗課程」的準備階段。研究者雖於課堂活動時採走動式教學,巡視各組的討論並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做指導,但在事後觀看錄影資料,卻發現 S18 和 S24 在討論時會不專心,當研 究者視線沒有放在該組身上,S18 和 S24 甚至沒有參與討論,其他組員也沒有提 醒他們二位。因此,研究者根據錄影資料修正教學策略,在次回上課時,就會先 提醒各小組必須更專心討論,並且更敏銳注意 S18 和 S24 的舉動。

教師如能確實的觀看自己教學現場的影片,將會發現在教學現場中沒有注意 或錯過的細節、教師本身的習僻或是學生的行為,得到更多教學上的訊息。並透 過觀察與反思看到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提升「教」與「學」的品質。

貳、實施服務學習體驗課程歷程,有利學生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提升人際互動、團隊合作的能力

本研究發現,研究班級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學會溝通技巧,並 藉由接觸不同的小組成員以及不同的服務對象,在互動中增進彼此的了解、學習 包容差異。研究班級不只在小組中積極努力,各項服務對外皆以全班為單位,因 此,學生能以全班為整體的概念,學會讚賞其他小組的表現,認知個人及小組的 表現皆是全班的榮譽,協助其他組別進行活動,培養出團隊合作的能力。

二、培養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發現,研究班級在歷經四項不同主題的服務學習體驗課程,一次比一 次更快速的規劃小組活動,並且透過任務團體型的小組模式,做中學的過程中,

增進整合資訊、溝通協調的技巧、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做決定的能力,應用到類 似的情境中,產生最大的學習遷移。

參、實施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後,學生展現公民素養並有利生涯發展

一、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本研究發現,透過「做中學」,能讓學生自我歸納,並應用到新的情境中,

四項不同主題的「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帶來不同的服務對象、服務機構、服務情 境以及服務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共同完成教師指派的服務內容,並創造出 獨一無二的服務價值。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提升群我意識、自我價值與社會參與的公民素養

本研究發現,透過參與四項「服務學習體驗課程」的小組討論與示範教學活 動,提升研究班級在團隊合作方面的能力及自信心,尊重、欣賞自我及他人,並 願意關懷弱勢、分享傳承經驗,對社區產生認同感,主動關心周遭大小事,並從 付出中學會感恩的心,以及推己及人的人道精神。

三、幫助職業試探與生涯發展

本研究發現,透過參與四項「服務學習體驗課程」,研究班級觀察且試探各 種工作內容,如特教老師、幼兒園教師、社工師、圖書館員,並瞭解各項機構的 功能,從體驗學習中建立生涯發展所需知能。

肆、實施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後,增進教師設計課程與班級經營的能力

一、提升教師課程設計與行動研究能力

本研究發現,研究者即為課程規劃與實施者,在每一次的教育行動研究當中 隨時檢討教學活動,不斷修正行動研究計畫內容,進而改善實際教育現場的問題,

提出適合研究班級的課程。研究者設計並親自進行四次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在教 學過程中透過不斷的省思進行最適切的教學方式,獲得課程設計的成長與創思教 學的技巧與應用,並提升行動研究的能力。

二、增進教師班級經營的能力

本研究發現,不同項目的服務學習體驗課程讓每位學生發揮所長,也讓所有 參與課程的教師以及家長看到學生的亮點,讚賞每位同學的付出之外,更提升師 生之間互信與互動,促進師生之間對話,無形中增進教師班級經營的能力。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分別針對學校面、執行「服務學習體驗課程」的 教師以及後續研究,提供相關建議: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壹、學校執行「服務學習體驗課程」的建議

一、由行政單位統籌規劃辦理「服務學習體驗課程」

本研究由輔導室的「特教班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做發想,結合學務處既有的 服務學習機構「社區老人日照中心」和「社區圖書館」,若能由行政單位統籌規 劃,集中分配資源,以年級為單位,融入各領域教學,以自習課或是班會進行服 務活動,甚至規劃寒、暑假長時間的服務學習,將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二、建立分享機制

研究班級在實施「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後,大部分同學表示收穫良多,也希 望畢業後回學校做分享。國中端往往會請傑出的高中、職校友回校做升學講座,

「服務學習體驗課程」若能納入校方的本位課程,校友的實際經驗必能成為代言

「服務學習體驗課程」最佳利器。

貳、執行「服務學習體驗課程」的教師的建議

一、多元的回饋方式與分享時間

「反思」是「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別於志工服務的最大不同處,但由於時間 規劃,本研究只以學習單、札記心得做引導,未能有完整的「反思」時間。若能 加入「團體分享時間」,引導學生發表分享,團體立即的回饋將會有更出乎預期 的收效。

二、邀請家長參與

在本研究中,家長參與準備階段以及服務階段和慶賀階段,若能規劃「反思」

時間,邀請家長給予研究班級回饋,將增加家長在服務學習體驗課程中的參與比 重。透過家長和學生的互動,由第三者給予中肯且多元的建議,亦能促進親子對 話。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後續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只規劃應用「服務學習體驗課程」於國中九年級學生,以行動研究方 式,企圖改善學生從事服務學習的方式及提高服務學習的意願。「服務學習體驗 課程」化被動為主動,讓研究班級樂於學習,後續研究者若能再更加深體驗課程 的內容,引進大專院校的志工隊協助做知識以及技能訓練,或是企業資源,可在 寒、暑假進行「服務學習體驗課程」培訓技能或服務活動,搭配校內課程的「反 思」活動,將能增添「服務學習體驗課程」的豐富與多樣性。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文忠蓮(2010)。大學服務學習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文科、王智弘編譯,McMillan, J. & Schumacher, S.著(2002)。質的教育研究:

概念分析。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全興(2006)。體驗學習的理念及其在教育情境的應用。臺灣教育,640,32-36。

王明智(2014)。服務學習的「教」與「學」。朝陽學報,19,17-30。

王玫(2014)。審美意識納入「公民參與式服務學習」課程實施成效評估。新竹 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1(2),33-66。

世界童軍總會(2006)。何謂童軍。2014 年 11 月 12 日取自 http://scouting.edu.tw/Content

古佳代(2010)。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之鶯歌陶瓷博物館導覽經驗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田耐青(2013)。高等教育服務課程 / 活動實施模式---以華人地區五所大學為例。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2),5-10。

成功大學(2014)。服務學習簡介。2014 年 03 月 02 日取自 http://service-learning.osa.ncku.edu.tw/bin/home.php

江聖文(2010)。運用志工服務社推動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

未出版。花蓮縣。

吳玉鈴(2013)。自我認識與他者關懷—服務學習與經驗轉換學習進路初探。關 渡通識學刊,9,1-21。

吳孟珊(2013)。臺東大學教育學系學生服務學習與核心就業力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5-22。

吳靖國(2013)。臺灣高等教育中的勞動與服務。臺評月刊,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