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針對如何強化社會資本,以作為社區大學組織經營與發展的建議 策略。為達成本研究目的,研究者先對社會資本進行學術理論的辯證與澄清,從 中探究社區大學的可能切入層面,再以文獻探討,剖析社區大學辦理終身學習所 遭逢的現況與問題,依據前述社會資本理論基礎,做為社區大學辦理終身學習、

終身教育的參考依據,並進一步發展出建構社區大學之社會資本的衡量指標。

此後,再輔以德懷術專家問卷作為發展衡量指標架構雛型,循序進行三回合 德懷術調查,並經專家效度檢測,確認指標問卷的內容後,就台北市 12 所社區 大學發出 480 份問卷,作為操作本研究所規劃之量表模式,共計回收 380 份,回 收率為 79.1%,並據以進行再進一步之修正。因此本章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 依據德懷術與實際問卷調查之結果進行歸納,為主要研究發現;第二節對前述研 究發現,提出對社區大學在經營與發展之實務建議;第三節為針對後續研究者與 相關研究之建議,就社區大學和社會資本相關研究,提出未來可供參酌的依據。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社區大學組織中的社會資本,是一種能反映出社大內社會關係特質的資 源,其形成則是透過組織成員間共同的目標與彼此互相信賴,並由此發展成功的 集體行動。透過這多方關係所交織的社會力量與社會網絡,社區大學得以穩定向 前邁進。因此,研究者主張社區大學是社會資本累積與生成的實踐場域,而社會 資本可說是社區大學組織經營發展的願景與依據。職是之故,本研究希望透過釐 清社區大學的發展特色及定位,提供社區大學在組織經營及組織發展上一個更完 整的策略與視角。

本節內容依據前述主要研究發現,獲致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構成要素之內涵,

因此以下將從研究者對於文獻的閱覽、反思,以及從多元研究策略中所獲致的結 論及啟發,歸納出對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構成要素的研究發現與在組織發展上的建 議。

壹、建立衡量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指標的適當評估工具

根據「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指標構成要素」的研究發現,構成台灣社區大學 的面向包括信任、網絡、規範三構面,並根據上述三項構面規劃其構成要素共計 二十一點,並規劃成為一份能檢測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構成狀況的問卷。

本研究經文獻探討發展衡量指標的雛型,據以建構「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指 標構成要素」德懷術問卷,邀請23位學者專家、實務工作者,進行三回合德懷術 問卷的實施,經專家效度檢測、實際問卷施測後,研究者根據這些意見進行反思、

評析、論辯,並檢核相關文獻資料進行修正,並請益指導教授,不斷修正以形成 衡量指標架構及內涵。因此,本研究所建構之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構成要素的衡量 指標相當完善,具良好的專家效度,可行性與適用性極高,可作為適當的評估工 具。

貳、建立社區大學社會資本的組成構面與要素

研究者從學科理論與學者觀點的出發,努力探尋一個嚴密且具包容性的社會 資本理論,並歸納其核心概念,以理解國內社區大學在社會資本的具體表現與構 成要素。根據「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構成要素」的研究發現,從原本自文獻歸納出 的四個構面,經嚴謹的研究步驟後,將構面進行整併與修正,刪除「資源交換」,

使原本的四個構面簡化為三個構面,透過德懷術、專家效度、實際問卷施測,研 究者粹取出適合應用於社區大學組織發展,厚植社會資本的核心內涵,並將構成 要素由原本的 65 個要素,修正為最後的 21 個要素,分別說明如下。

一、社區大學社會資本的第一個構面為信任

社區大學與相關單位所營造的良好互信關係、被信任的發展願景,以及積極 的專業形象、公共信任等形象,都會影響信任這部份社會資本的流動。包含以下 五個要素:

(一) 學員認為社大課程有助於培養其社區關懷意識

189

(五) 社大與所屬場地/協辦學校有良好的互動關係

社大應透過專業的課程規畫、師資結構、社大特色發展,營造獨特的專業 能力與形象,並建立與地方政府良好的合作經驗,例如發展社大自我監督機制、

確保專業自律等實踐,讓地方政府能對社大產生信任感,對於日後在契約簽訂、

專案委託上能給予社大更多的自主空間與穩定支援。

對所在所屬場地/協辦學校,儘量保持良好的互相信賴關係,而當所屬場地/

協辦學校需要協助時,社大可視情況積極協助支援。如本研究德懷術專家B4所 言,社大可在與所屬場地/協辦學校的社團教師推薦、資優班的成立、讀書會的 推展、社區活動的推展、校燈的設置、跑馬燈的經費分攤等方面,展現對其之友 好與支援態度。

二、社區大學社會資本的第二個構面為網絡

社區大學應具備跨組織、機構、個人的連結能力,形成橫縱連結的關係網絡,

進行策略聯盟,促進社會資本的流通。此外社區大學應具有緊密的社會網絡,能 在需要動員人力、物力時,運用本身具備的關係獲得可運用之資源。包含以下八 個要素:

(一) 行政人員與學員、教師、志工有良好溝通管道

(二) 學員能在社大找到共同學習的夥伴

(三) 教師能在社大開發協同教學或互相支援的工作夥伴

(四) 行政人員或教師能從社大的網絡中,獲得所需資源

(五) 社大校長(主要領導者)具有良好的人脈與社會聲望

(六) 社大是附近地區的終身學習資源整合中心

(七) 社大有多元的經費來源,並非只有政府補助或學費

(八) 社大有定期舉辦聯誼活動與社區建立關係網絡

與組織內部成員的溝通網絡方面,應建立積極的溝通管道,並能創造合作學 習的機制;此外,社區大學的核心目標之一便是建立公民社會,因此社大組織本 身透過公民論壇、社區服務、公共性社團等有組織的活動辦理,不僅能與社區建 立關係網絡,更可喚起社區與居民的公民意識,提供一個促使民眾主動產生省思 與關懷的場域。再者,社大領導者的網絡角色部分,應具備能夠提昇組織連結品 質與網絡結構位置的能力,並能在不同個人或組織間建立有效的社會網絡。

三、社區大學社會資本的第三個構面為規範

即指社大成員與組織間有著共同價值、利益與規範,例如:信仰與價值的共 同分享、直接或多邊關係的來往互動、明確可預期的制度規範,因此包含以下八 個要素:

(一) 社大有完整的組織章程

(二) 社大有完整的師資聘任與培育機制

(三) 社大有招募、培訓、運用行政人員的明確制度

(四) 社大對於場地使用有訂定維護或管理辦法

(五) 社大定期發行刊物(例如:電子報)以促進成員與組織間的聯繫

(六) 社大以尊重專業作為行政人員向心力來源

(七) 社大的組織遠景有助凝聚行政人員共識

(八) 社大的理念具有吸引或招募優良師資的能力

因此,社會資本不僅能為社大產生正式化制度結構,透過成員在情感上的 認同,也能產生所謂非正式性的規範。畢竟社大是實踐公民社會的場域,需要的 不是以充滿了自私自利的「私德」者的連結關係為基礎,而是以公民間的「公德」

作為規範基礎。因此當社大夥伴自願犧牲些許自由而遵循合作規範、溝通協調,

透過團隊的努力,組織成就將能更加擴大。

191

第二節 社區大學組織經營與發展之社會資本策略建議

社大的成長與改變,並非僅有社會環境變遷的驅使或社會引發。自1998年 成立第一所社區大學後,參與其中的政府資源、地方資源、社區大學實務工作者、

社大學員與社區居民等人員的結合與互動,更是促成社區大學發展的重要力量,

使社大有著十分迅速的發展。再者,社大的核心精神,在於建立公民社會,落實 終身學習的概念,但實際上,除了法令規章對於社區大學的定義尚有諸多模糊地 帶之外,對於社大經營與行銷的概念、公民社會的架構內涵均停留在理念與構想 階段。加之民間力量與政府單位的支持,社會資本應用領域日漸廣泛,且在於組 織經營與績效提升上的助益,更有其實質上貢獻。因此本研究試圖就社大經營的 現況與社會資本的理論內涵,提出一個較能落實社大公民參與精神,與提升組織 行銷經營概念的策略建議。以下將從信任、網絡、規範概念出發,針對社區大學 在行政、課程、社區貢獻等部份經營與發展提出建議。

壹、以信任為基礎的社大形象

隨著時光推移,社大的成立至今已悠悠 14 年,除了校數快速成長、為台灣 奠定良好終身學習基礎外,社大在組織發展上也面臨一些瓶頸。例如前面章節所 提到的定位不明、品質不一、經費不穩、依附性強、研習不足、年齡限制、文憑 問題等困境外,也有一股社大與成人教育補習班有甚麼不同的疑惑聲浪。因此,

研究者閱覽社會資本理論與社大相關研究資料後,認為應建立社區大學的市場區 隔度,亦即從社區大學的「模樣」開始建立,以此彰顯社大的獨特性與能力,並 能呈現社大所想傳遞出來的使命與意念。因此社大形象塑造過程,才是能否成功

研究者閱覽社會資本理論與社大相關研究資料後,認為應建立社區大學的市場區 隔度,亦即從社區大學的「模樣」開始建立,以此彰顯社大的獨特性與能力,並 能呈現社大所想傳遞出來的使命與意念。因此社大形象塑造過程,才是能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