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表 20:結論與建議說明表

1 創新產業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國內主管機關可參酌美國輔導平台 業者發行受益權憑證的運營模式,讓創新金融科技業者合法合規;

另外讓聯合徵信中心的全民信用資料,全民共創共享而為創新金融 科技業者所用。另國內聯合信用卡中心等收單行亦可發展類似香港 AMP 的軟體即服務的創新營運模式。

2 國內創業家搭乘金融科技的浪潮,持續追求商業模式創新、營運模 式的精實,推動金融服務的革命與進化的同時,有效的行業自律、

第三方公正單位認證等,確保平台不擁有資金池、風險儲備金率的 適足等,確保普惠金融的美好未來。

3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彙整的國外案例,國內銀行可透過自身數位化的 發展以及策略夥伴合作等方式,來滿足不斷變化的各式客戶需求;

這些數位銀行服務概分成三類:1)數位銀行服務、2)行動銀行服務、

3)建構銀行即平台服務。。

壹、 創新產業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國內主管機關可參酌美國輔導平 台業者發行受益權憑證的運營模式,讓創新金融科技業者合法合規;

另外讓聯合徵信中心的全民信用資料,全民共創共享而為創新金融科 技業者所用。另國內聯合信用卡中心等收單行亦可發展類似香港 AMP 的軟體即服務的創新營運模式。

− 國內具有網路借貸產業的發展環境,但最大的困難還是在於法令 開放程度及監理機制不足,金融服務產業的去中介化與金融科技 的不斷在演化與推進,互聯網與金融服務產業之結合與應用亦將 更加緊密與全面;創新金融科技新生態體系的誕生,傳統金融服 務產業的變異與轉型勢不可免,借鏡國外的發展路徑是足為國內 發展金融科技發展的成功因素的明燈,孵化金融科技的必要條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與環境基於友善的投資環境與創投資金挹注,有賴政府部門的努 力與加緊腳步。

− 借鏡美國針對網路借貸平台的特殊營運模式,將之定義為『證券 化產品』,因此P2P 網路借貸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也變得合法合規。

國內主管機關亦得及早介入訂定遊戲規則,以發行受益權憑證形 式,一則保障出借人的債權與權益,再則讓好的借款人得以獲得 資金融通。更進一步主管機關可偕同平台業者,規劃債券的次級 市場、或開創受益權憑證證券化/債券化,提升網路借貸的流動性,

活絡金融市場。P2P 網路借貸平台接近於直接融資。如果將票據視 為借款人發行的一種債券(從風險角度看,這是成立的),那麼 P2P 網路借貸平台的放貸,實際上類似於一個債券市場,出借人購買 借款人發行的債券,直接承擔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而且因為不存 在期限轉換,網路借貸中也沒有流動性風險。網路借貸平台本身 既不承擔信用風險,也不承擔流動性風險,其盈利不是來自對風 險承擔的補償,而是來自向出借人和借款人提供的服務(包括促成 借貸交易、風險定價、貸款清收、票據服務、延遲還款催理等),

本質上是一種中介業務。

− 國內多年來,歷經各方努力建設的全國完整信用資料庫 - 聯合 徵信中心,實為全民的寶貴資產,亦應為全民所共享、共用;畢竟 衡諸國外的金融科技公司發展的腳步,精準的信用審核與評等評 分源自於大量的信用資料之應用;倘若聯合徵信中心的信用資料 庫亦得為國內金融科技公司所善用,是則在因應投資與融資的風 險偏好之擴大光譜兩端的客層服務與滿足 – 有資金之人獲得高 報酬以及為缺乏資金者帶來融資便利,實可有效擴大資本流動性 並為經濟繁榮發展增添一筆。

− 國內的聯合信用卡中心或收單銀行,不妨參考本研究個案之AMP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發展模式,在既有的巨量現金流、資訊流的大數據,據以建立風 險模式、提供評等評分的開放 API 服務,作為各個金融服務機構 對中小微企業的授信參考,讓現金流健全且資金上有需求的中小 微企業得以被服務與滿足。

−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金融監理觀念可能要改變;政府開放愈 來愈多的非銀行業者,加入傳統銀行業務的競爭,在此同時也應

「雙向思考」,對於銀行跨足金融科技,給予公平競爭機會。實不 宜一直「單向」開放非銀行業來搶銀行業務,也要讓銀行能做非金 融性業務,「雙向」開放,大家公平競爭,讓消費者有更多、更便 利的選擇。

貳、 創業家搭乘金融科技的浪潮,持續追求商業模式創新、營運模式 的精實,推動金融服務的革命與進化的同時,有效的行業自律、第三方 公正單位認證等,確保平台不擁有資金池、風險儲備金率的適足等,確 保普惠金融的美好未來。

− 參考歐美的發展路徑,搶得市場機先尤其重要,在監管模糊的情 境下,國內業者可參照英國行業自律的發展模式,為了獲得公眾 信任,P2P 行業主動成立了自律組織 - P2P 金融協會。通過協會的 自律與約束來確保該行業繼續、健康地發展;協會章程中表示要 設立最低行為標準,特別是在面對消費者和小企業時。另外強調 了監管的有效性,確保監管落實到平台運營商,促使平台健康運 作、操作風險可控、服務透明公正,最終提供簡單且低成本的金融 服務。P2P 網貸平台要想健康發展,就不僅僅應加強借款人和出借 人的信用調查,加強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內控機制,還應該向市 場及時通報自身的運作報告,借鑒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機制,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台的運作情況,並交由市場監督。

− 平台業者亦可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公證與認證,藉以往復形成正 向的循環。例如:用戶在平台完成客戶註冊,並獲取信用評等評分 後,便可進行借貸交易;往往客戶信用評等評分結果,是委由由信 用評等公司(Experian、Equifax)的信用評分來決定。又如 Zopa 成 立 Safeguard 的模式,提供了類似存保以及備呆的管理基金,

Safeguard 由委由公正的第三方機構管理,確保出借人的權益被保 障。

− 一個運轉順利的網路借貸平台並不會擁有資金池,同時也不提供 本金和利息擔保。平台讓出借人自己決定將錢投向哪些借款人,

簡而言之,借方與貸方都是自行上網尋找標的,如同一個現金版 的拍賣網站一樣。平台內所有出借人會參考借款人的信用評等評 分,再以自己願意提供的金額和利率參與競標、投資等。

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彙整的國外案例,傳統金融機構透過自身數位 化的發展以及策略夥伴合作等方式,來滿足不斷變化的各式客戶需求;

這些數位銀行服務概分成三類:1)數位銀行服務、2)行動銀行服務、3) 建構銀行即平台服務。

一、數位銀行服務:類似金融服務起源於1990 年代的 Phone Banking、

Internet Banking 等線上服務,類似發展多以大型金融機構為主,

並主要服務是部分對價格敏感的客群,歷經多年的進步與發展,

類似數位銀行服務不僅止於降低作業成本,更高的訴求是提供創 新金融服務和產品給各式客戶,滿足客戶投資與融資的需求。成 功案例:德國的 Fidor Bank,成功轉型為全面虛擬的數位金融服 務,提供如線上遊戲電子錢包和與社群媒體高度整合的創新金融 服務方式。其他案例如:美國的 SIMPLE Bank、波蘭的 mBank、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斯洛伐克的ZUNO。

二、行動銀行服務:迅速普及的智慧型手機,實已促動許多金融服務 機構增加其在行動化設備上的數位金融服務,這些免費的行動金 融服務,是透過下載APP 的方式,讓金融交易更輕鬆、更便利 (如:

P2P 轉帳、行動支付、語音等生物辨識等),儘可能全面滿足終端 消費客戶在行動化方面的使用需求。成功案例:美國的pop-money 提供行動化的線上數位金融服務,透過 eMail 或簡訊或網路私訊 等方式,進行快速、簡便與低成本的跨行轉帳服務。其他案例如:

美國的Mitek、美國的 USAA Bank。

三、建構銀行即平台服務:對於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囿於其核心銀 行系統以及有限的資源,則可以提供全套式地創新線上與行動金 融服務工具,來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銀行即服務平台旨在提 供金融服務的API,讓認證的第三方系統開發人員,能夠輕鬆地與 銀行的核心業務系統整合,並且很方便地經由線上完成客戶的交 易與服務。成功案例:法國的Credit Agricole,在 APP Store 提供 各式的 API 給經認證的客戶之系統開發人員自行下載與使用,然 後該客戶則可透過該 API 簡便地與銀行的線上和行動銀行業務系 統輕易連結並快速地完成交易與服務。其他案例如:德國的OPEN BANK PROJECT、美國的 YODLE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陳鼎文 (2015),決勝數位金融新時代,台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

謝平、鄒傳偉、劉海二 (2015),互聯網金融,台北市:風格司藝術創作坊。

柏亮、董云峰 (2014),互聯網金融+,北京市:電子工業出版社。

Peter Renton (2013),Lending Club 簡史,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

Eric M. Jackson 著;徐彬、王曉譯 (2015),支付戰爭-互聯網金融創世紀,

北京:中信出版社。

Chris Skinne 著;孫一仕譯 (2014),數位銀行-銀行數位轉型策略指南,台

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

Brett King 著;孫一仕、施祖琪、蕭俊傑譯 (2013),Bank 3.0-銀行轉型未

來式,台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

吳霽虹 (2015),眾創時代,北京市:中信出版社。

王文科 (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邱憶惠 (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P113-127。

胡幼慧、姚美華 (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

胡幼慧、姚美華 (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