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本研究的注音補救教學對學童的注音能力有短期與長期的 效果

先前的許多研究均指出,注音補救教學在提升學童的注音能力上 有立即效果(王川銘,2004;古明峰 1992;包龍驤,2004;何東墀、

林秀玲,1994;李慧娥,2002;胡永崇,2001;曾世杰、陳淑麗,2005;

游惠美,孟瑛如,1998;鄭美芝,2002;鐘素鵑,2004),但對於注音 能力的保留效果討論較少。胡永崇(2001)在注音補救教學的隔週評 量中發現,無論是採注音符號意義或非意義教學法,成績均顯著高於 前測。而何東墀、林秀玲(1994)和游惠美、孟瑛如(1998)的研究,

兩者皆將學習保留測驗延後到補救教學結束一個月後實施,結果都發 現成績較前測顯著進步。由上述研究可知,注音符號教學的成效在短 期間(一個月內)仍具有保留效果。

而在本研究中,則嘗試將追蹤期間拉長,延後到二年級上學期末

實施追蹤測驗,希望進一步瞭解注音符號教學成效是否能夠長期保 留。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成績可以發現,在接受補救教學後,

實驗組的注音能力明顯優於對照組;而在教學結束,相隔七個月後所 做的追蹤測驗中,實驗組的平均成績仍高於對照組,且標準差小於對 照組,這表示注音補救教學不只能提高學童的平均測驗成績,亦有助 於減少學童間之個別差異。

即使更進一步控制了前測分數後進行共變數分析,仍可以得到相 同的的結論,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注音能力追蹤測驗中仍然有顯著差 異,顯示長期且密集的注音符號補救教學,在提升學童注音能力上不 但有立即效果,在經過了七個月之後,仍然有保留效果。

二、在接受本研究的注音補救教學後,學童注音能力的提升並 未遷移到中文認字及閱讀理解上

在拼音文字系統中,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聲韻能力補救教學能有效 的提升兒童的閱讀能力(Bradley & Bryant, 1983;Torgesen et al., 2001;

Vellutino & Scanlon, 1999; Vellutino et al., 1996; Vellutino et al., 2006), 但在非拼音文字系統(中文)中,大多數的注音補救教學均像胡永崇

(2001)的研究一樣,其研究結果顯示注音能力與認字能力間有高度 相關,但其研究設計並無法回答兩者間是否存在有因果關係;而本研 究結果與鐘素鵑(2004)一致,均指出注音能力無法遷移至中文認字 上。從這幾個研究看來,注音補救教學的成效是有特定性的。

而就理論上來說,聲韻覺識到底是不是中文學習的必要條件,一 直是個爭議的問題,各個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指出聲識覺識 能力與中文認字有正相關(江政如,1999;柯華葳、李俊仁,1996a;

陳盈翰,2001;黃秀霜,1997),但亦有研究認為聲韻覺識能力與中文 認字並沒有相關(柯華葳、李俊仁,1996b;陳淑麗,1996;陳麗琴、

黃秀霜,1990;曾世杰、王素卿,2003;Read, Zhang, Nie, & Ding, 1986), 但本研究比較支持聲韻覺識和中文認字是兩項獨立的能力,因為在經

得的注音能力運用在國語科的學習上,有助於識字及閱讀的發展。但 從追蹤測驗結果可知,雖然注音能力獲得保留,但並未遷移至識字及 閱讀理解上,顯示對低成就兒童而言注音補救教學的效果仍有其特定 性,他們並無法有效的應用注音來幫助國字的學習,而閱讀理解是較 識字更高層次的能力,在低階能力尚未穩固之時,更遑論高階能力的 進步。

三、兩組學童在課程本位評量無顯著差異,但質性資料顯示,

本研究的注音補救教學有助於改善低成就學童在國語科聽 說讀寫之綜合表現

國外許多文獻均指出,長時間且密集的補救教學有助於改善低成 就兒童的學習表現(Pikulski, 1994;Stanovich, 1986;Torgesen et al., 2001;Vellutino et al., 1996)。而本研究所進行之每週四節課,持續十六 週的補救教學,是目前所蒐集到的注音補救教學相關研究中教學期間 最長,節數也最多的。雖然在課程本位評量的文章朗讀測驗中,實驗 組和對照組在統計考驗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根據追蹤期間所蒐集到的 質性資料可知,有近半數的實驗組學童雖尚未達到班級水準,但已有 進步;其中更有約三成的實驗組學童在國語學業成就上已經達到班級 平均水準,顯示長時且密集的注音補救教學的確有助於提升低成就學 童的國語學業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