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根據本研究前述所呈現的研究結果,並且依據研究發現提出國民小學資優班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上的建議。第一節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 具,以臺灣地區設有資優資源班、一般智能資優班的資優班教師為對象,進行資料的 收集。本研究以研究目的為核心,資料處理經由次數分配、百分比、t 考驗及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綜合前一章的結果與討論,整理得到以下的結論:

一、國小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現況

本研究中,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表現,在試題總分為 46 分,資優班 教師平均得分為 32.42 分情況下,屬於中上表現,其中男性教師在資訊科技素養「軟 體的操作與使用」上與總量表得分優於女性教師。不同年齡分組教師在「資訊科技素 養整體」得分情況,21~30 歲教師高於 31~40 歲教師;31~40 歲低於 41~54 歲教師。

在「軟體的操作與使用」資訊科技素養上與總量表部分的得分以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優於 資優班專任教師。班級學生人數較少者之資優班教師,其在「軟體的操作與使用」部分 的得分高於班級學生人數較多之資優班教師。

二、國小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

(一)大多數受訪教師有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僅有少數資優班教師未曾實施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

(二)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的教師中,最常在獨立研究課程進行時應用資 訊科技,其次是指導學生成果發表與進行主題探索課程時。

(三)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次數以每週 3 次以下居多。

(四)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原因分別為「教材呈現較方便」、「配合教育潮流」

與「教材準備較簡單」。

(五)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設備為「電腦(筆記型電腦)」、「單槍投影機」、「數

位相機/攝影機」。

(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來源以「教師自編(製)教材」、「網路資源」、「現 有教材」為主。

(七)設計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的主要方式以「參考其他教師設計做修正」最多,

其次分別為「現有教材未設計」、「與其他教師共同設計」。

(八)在指導學生運用資訊設備呈現學習成果方式上,用「簡報軟體口頭呈現」最 多,其次依序為「用文書軟體書面呈現」、「製作學習成果光碟、學習檔案」。

(九)利用資訊科技來輔助個人班級經營部份,以「班級網頁」最多,其次依序為

「電子郵件」、「班級/個人部落格」。

(十)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行政單位以「宣導鼓勵實施」最多,其次為「提 供經費、設備支持」、「辦理相關研習」並列。

(十一)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學生家長以「提供經費、設備支持」最多,

其次為「沒有任何支持行為」、「提供設計課程之建議」。

(十二)未曾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原因,以「課程上不需要」最多,其次為「設 備、經費支援不足」、「個人對於資訊設備操作有困難」。

三、國小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部份

整體來說,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大多抱持正向且支持的態度。

其中,資優班教師不因「性別」、「年齡分組」、「任教區域」、「任教年資」、「是 否為合格資優班教師」、「班級學生人數」、「任教年段」、「進修研習時數不同」

之背景變項不同,而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上有差異,可見多數資優班教師肯 定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的態度是一致的。不過,資優班專任教師在實施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因素中「認知」的部分優於資優班兼任教師。資優資源式教師則在 態度因素「情意」部份優於於集中式資優班教師。

四、國小資優班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的看法

資優班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時最常採用的方式為「資料蒐集」,其次為「文 件製作」、「教學或學習成果展示」。多數受訪教師認為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需

要」建立相關教學模式。而認為應該建立相關教學模式的開放意見中,以「方便教師 分享教材、教學方式與心得」、「促使資優課程、教育的多元化」、「提升學生學習 興趣、效果」為主;認為毋須建立相關教學模式的開放意見中,以「視教學現場情況 彈性應用」最多、「學生、教師個別差異大,無需建立」次之、「資訊科技只是工具,

不應反客為主」為第三。

資優班教師認為適合在資優班實施之教學模式以「資訊科技融入主題式學習模式」

為主。其次為「無須特定教學模式,視情況彈性調整即可」、「ASSURE教學模式」、

「網際網路合作學習模式」。

五、國小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其他意見部份

(一)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所面臨的主要困難依序為「經費、設備 支援欠缺」、「設計教材、教案不易」與「個人資訊科技素養欠缺」。

(二)資優班教師認為提昇資訊科技素養最應舉辦的進修、研習為「資訊設備操作 與應用」、「網頁製作」與「美工、編輯軟體操作」。

(三)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教師最需要的協助為「建立教材資源共享或校際合 作」,其次為「經費、設備」與「教師個人資訊科技素養的提升」。

(四)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中的收穫以「個人資訊科技素養的提升」最 多,其次為「學生學習成果顯著」、「發展資優班特色」。

(五)大多數資優班教師認為應繼續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僅有少數資優 班教師認為不需要。歸納贊成繼續實施者,其想法可分為「提升學生學習興 趣與效果」、「配合時代潮流與趨勢」、「科技便利性」、「提昇教師專業 素養」四大類;認為不需要繼續的想法則有「資訊科技僅為輔助,並非主體」、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不適用於所有科目」、「教師時間、精力有限」等三 大類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論,現就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提出幾點建議,提供學校與教育行 政單位、資優班教師、家長方面以及後續研究發展之參考,茲將分述如下:

壹、就學校與教育行政方面的建議

學校與教育行政方面對於教師所提供的支援中,除了設備、經費的不足外,更缺 乏有效的積極作為,以下針對經費設備、研習進修、建立校際合作機制與落實推動理 念等四方面提出建議:

ㄧ、提供設備與經費,解決教學困難

資優教育面對的不單是教育經費窘迫,更可能是教育經費不均的困擾。教育行政 單位應該傾聽資優班教師面臨的困境,協同資優班教師參與討論,在不排擠其他教育 經費的狀況下針對迫切需要改善的狀況加以編列預算,逐步充實不足的教學設備。若 學校經費確實短絀,可以尋求家長會或校友等團體的支持,避免讓教師在繁忙教學工 作之餘,仍需煩心於經費、設備的來源,也讓「經費、設備不足」從資優班教師實施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的困擾中除名。

二、鼓勵、協助進修研習,提升專業素養

研究結果發現,資優班教師認為「資訊設備操作與應用」、「網頁製作」與「美 工、編輯軟體操作」研習最應加以辦理,除了這些與資訊科技相關的研習外,也應鼓 勵教師主動參與進修,暢通各研習進修管道,讓教師有意願、方便透過各種方式提升 自我專業能力。若學校進修研習無法符合教師實際需要,建議學校行政單位能夠事先 調查教師教學需求以貼近資優班教師教學上的應用,如此才不致於辦理過多重複且無 異於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習,也才能真正落實教師進修以改善教學的目的。學校行政單 位也應積極推動教師相互觀摩教學機制,建立校內所有教師對話管道,讓教師彼此了 解各自的專業能力所在,當遭遇教學困境時能及早尋求同事或行政人員的協助。

三 、 推 動 資 訊 專 業 分 級 與 認 證

為 鼓 勵 教 師 主 動 學 習 與 進 修,培 養 教 師 養 成 求 知 求 進 的 精 神,對 於 參 加 資 訊 相 關 研 習 活 動 或 主 動 自 我 進 修 充 實 資 訊 專 業 的 教 師 應 給 予 肯 定 與 支 持 。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可 運 用 資 訊 專 業 分 級 與 認 證 制 度 , 正 面 鼓 勵 與 督 促 教 師 增 加 自 我 的 資 訊 核 心 能 力 , 讓 教 師 體 認 於 資 訊 科 技 快 速 變 遷 的 時 代 必 須 養 成 主 動 求 知 的 精 神 外 , 更 應 主 動 提 升 資 訊 科 技 相 關 之 能 力 。 身 處 資 訊 科 技 的 時 代 , 此 資 訊 專 業 分 級 與 認 證 制 度 亦 可 做 為 資 優 班 教 師 甄 選 時 之 考 量 依 據 。

四、建立專業對話,提供分享平台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資優班教師認為最需要的協助為「建立教材資源共享 或校際合作」。教育行政機關因握有行政權力與資源,除了可作為教育主軸規劃的依 據外,更應該成為教師教學、成長的後盾。透過行政力量,建置相關分享平台與機制,

讓各班級、學校、地區的資優班教師有機會與管道分享教學資源與心得,更重要的是 教學經驗的傳承。讓資深或在資訊科技領域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帶領其他教師進行教 學、研發教材與技術的交流,加速教師間的成長進步。

貳、就教學方面的建議

學生學習成效良好與否,教師的專業與態度佔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根據研究結論 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一、多參與進修以提昇資訊專業知能,培養資訊科技時代師資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已在教育場域實施一段時間,研究結果顯示資優班教師對於實 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抱持正向支持態度,但許多資優班教師表示,實施資訊科技融入 過程中,需要「教師個人資訊科技素養提升」的協助。當資優班教師具備的專業知能 面對異質性大的資優生並能滿足資優生的需求後,也間接地獲得家長對其肯定與支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已在教育場域實施一段時間,研究結果顯示資優班教師對於實 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抱持正向支持態度,但許多資優班教師表示,實施資訊科技融入 過程中,需要「教師個人資訊科技素養提升」的協助。當資優班教師具備的專業知能 面對異質性大的資優生並能滿足資優生的需求後,也間接地獲得家長對其肯定與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