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資優班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資優班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Copied!
1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王木榮 博士.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資優班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研究生: 歐陽國和 撰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地區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以及 了解資優班教師之個人背景與資訊素養之關係,並調查資優班教師對實施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之態度與其他相關意見。 本研究係以臺灣地區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現況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正式施測,問卷共發出 223 份, 有效回收 193 份,回收率達 86.55﹪。問卷回收資料以平均數、百分比、獨立樣本 t 檢 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進行分析,並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一、國小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表現為中上。資訊科技素養因性別、年齡、擔任職 務與班級學生人數而有差異。 二、多數國小資優班教師有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最常在獨立研究課程實施,每週 次數以每週 3 次以下居多。實施主要原因為「教材呈現較方便」,經常配合使用 「電腦」、「單槍投影機」等設備,教材來源則以「教師自編(製)教材」為主。 設計教材的主要方式以「參考其他教師設計做修正」最多。指導學生呈現學習成 果方式以「簡報軟體口頭呈現」最多。利用「班級網頁」輔助教師班級經營。而 行政單位「宣導鼓勵實施」;學生家長以「提供經費、設備支持」支持。未曾實 施者以「課程上不需要」最多。 三、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大多抱持正向且支持的態度。其中「擔任 不同職務」、「不同任教班級型態」之教師,在態度上有差異。 四、國小資優班教師認為需要建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居多,以「方便教師分享教 材、教學方式與心得」為主要因素,各模式中以「資訊科技融入主題式學習模式」 最適合實施於資優班。 五、國小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困難為「經費、設備支援欠 缺」;最應舉辦的研習為「資訊設備操作與應用」;最需要的協助為「建立教材 資源共享或校際合作」;教學過程中的收穫以「個人資訊素養的提升」為主。高 達九成的教師認為應繼續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主因為「提升學生學習.

(3) 興趣與效果」。 基於上述研究結論,分別對臺灣地區教育主管單位及學校、國小資優班教師、學 生家長、未來研究方向等,提出十五項建議。. 關鍵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國小資優班、教學模式.

(4) A Study of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Gifted classes Kuo-Ho, Ou Yang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gifted class’s teaching by gifted class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ifted class teachers’ background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ttitude of gifted class teacher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and other related viewpoints. The researched samples are toward the gifted class teacher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Gifted Teachers’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lass ” is deliberately and accordingly designed. A total number of 223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ward the present 223 gifted class teachers in Taiwan. Among them, 193 effective samples were received. The feedback percentage reaches 86.55%. The answered questionnaires have been further analyzed by their average medium, percentage, t-test, one-way ANOVA. The following five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 : 1.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level of elementary gifted teachers is slightly above average lev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varies according to gender, age, position and class size. 2. Most of gifted class teachers at elementary school have implemente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mostly in independent research curriculum. The major reason is that it’s convenient to appear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usually use computers and projectors. The major sourc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designed by gifted class teachers themselves. The way gifted class teachers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s is consult other teachers’ designs and amend. Gifted class teachers guide students using present their learning outcomes by presentation software. Some teachers using class.

(5) websites to management their class. Administration units encourage teachers implementing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parents supporting teachers by offering money and equipments. Gifted class teachers who don’t implement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consider that it’s unnecessary for curriculum. 3. Most of the gifted class teacher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integration of IT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b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gifted classes. 4. Most of gifted class teachers consider that we should create integrating IT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gifted class teachers to share their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and to gain knowledge. Gifted class teachers consider that information integrating into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gifted classes. 5. The major difficulty gifted class teachers confronted with is the inadequacy of funds and equipments, the authority of education should hold research and study of using information equipments, gifted class teachers need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sharing teaching materials with each other most, the major gain during teaching process is teachers’ aug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Up to ninety percent of gifted class teachers consider that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continuously. The main reason is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and to help them learn more effectively. Based upon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conclusions, a package of fifteen suggestions is hereby proposed to the education bureau, schools, gifted class teachers, parents of gifted children and respectively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elementary gifted classes、 teaching model.

(6)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7 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7 貳、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困境.................................................. 12 第二節 資優教育與資訊科技 ........................................................... 15 壹、資優生學習特質與資優課程.............................................. 15 貳、資優教育與資訊科技.......................................................... 17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 23 壹、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 23 貳、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49. I.

(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8 第一節.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現況 ......................... 58. 第二節.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 69. 第三節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態度... 78 第四節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的看法 .. 88 第五節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 教學的其他意見..................................................................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0 參考文獻 .................................................................................................... 106 附錄 ............................................................................................................ 113 附錄一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初稿暨專家效度) ............................................................. 113 附錄二 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 123. II.

(8) 表. 次. 表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 9 表2-2 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 .................................................... 26 表2-3 教師應具備資訊素養及電腦相關知能比較 ........................................ 30 表3-1 研究問卷調查母群班級數與抽樣人數 ................................................ 40 表3-2 擬定問卷初稿所參考之相關問卷 ........................................................ 41 表3-3 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之問卷題目因素組成 ............................ 42 表3-4 專家內容效度審查之專家學者名單 .................................................... 43 表3-5 預試學校名單及問卷回收情形 ............................................................ 44 表3-6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 ........................................................................ 45 表3-7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問卷因素分析 ................................................ 46 表3-8 問卷態度部份內部一致性α係數 ........................................................ 47 表3-9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部分問卷題號重新編號 ................................ 48 表3-10 研究實施程序......................................................................................... 49 表3-11 研究樣本及其回收情況統計 ................................................................ 52 表3-12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統計 ........................................................................ 54 表4-1 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試題得分 .................................... 59 表4-2 不同性別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 59 表4-3 不同年齡分組資優班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試題 得分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 60 表4-4 不同年齡分組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的變異數分析 摘要及事後比較 ................................................................................... 61 表4-5 不同任教區域資優班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試題得分的 平均數及標準差.................................................................................... 62 表4-6 不同任教區域資優班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試題變異數 分析摘要及事後比較 ............................................................................. 62. III.

(9) 表4-7 任教資優班年資不同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 63 表4-8 是否為合格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 63 表4-9 擔任不同職務之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 64 表4-10 任教班級型態不同之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65 表4-11 學生人數不同之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 65 表4-12 任教年段不同之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差異 ........ 66 表4-13 進修研習時數不同之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得分 差異情形................................................................................................ 67 表4-14 資優班教師是否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次數分配與百分比統計 ..... 69 表4-15 資優班教師曾在哪一個領域/主題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69 表4-16 資優班教師每週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次數 ................................ 70 表4-17 資優班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主要原因 ................................ 70 表4-18 資優班教師常用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設備 ........................................ 71 表4-19 資優班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來源 ................................ 71 表4-20 資優班教師設計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材的主要方式 ........................ 72 表4-21 資優班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運用資訊設備呈現學習成果 .................... 72 表4-22 資優班教師利用資訊科技輔助班級經營統計 .................................... 73 表4-23 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行政支持」的狀況 ................ 73 表4-24 資優班教師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家長支持」的狀況 .... 74 表4-25 資優班教師未曾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原因 ................................ 74 表4-26 足夠的支持下,資優班教師嘗試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 ........ 75 表4-27 見到同仁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否感到壓力統計表 .................... 75 表4-28 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整體與各層面得分 .... 78 表4-29 不同性別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之差異 ........ 79 表4-30 不同年齡分組資優班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的平均數及標準 . 79 表4-31 不同年齡分組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的變異數分析 摘要及事後比較表 ............................................................................... 80. IV.

(10) 表4-32 不同任教區域資優班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得分 的平均數及標準差................................................................................ 81 表4-33 不同任教區域資優班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的變異數分析 摘要及事後比較.................................................................................... 82 表4-34 不同任教年資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得分差異情形 ................ 82 表4-35 是否為合格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得分差異情形 ..... 83 表4-36 擔任不同職務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得分 差異情形................................................................................................ 84 表4-37 不同任教班級型態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 得分差異情形........................................................................................ 84 表4-38 學生人數不同之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態度得分差異情形................................................................................ 85 表4-39 任教年段不同之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態度得分差異情形................................................................................ 86 表4-40 進修研習時數不同之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態度得分差異情形................................................................................ 86 表4-41 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時最常採用的方式 ........................................ 88 表4-42 資優班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否應該建立相關教學模式 ............ 89 表4-43 是否應該建立相關教學模式意見 ........................................................ 89 表4-44 資優班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適用教學模式意見 ............................ 90 表4-45 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資優班教師面臨的困難統計 ............ 92 表4-46 提昇資優班教師資訊素養應舉辦的研習統計 .................................... 92 表4-47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師需要協助統計 ........................................ 93 表4-48 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中的收穫統計 .................... 93 表4-49 是否應繼續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 ........................................ 94 表4-50 繼續實施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其他開放意見 ............................ 94. V.

(11) 圖 圖3-1. 次. 研究架構圖........................................................................................... 38. VI.

(12) 謝. 誌. 兩年的進修時光匆匆,手中似乎握住了什麼,卻也失去了什麼。 進修期間,經歷了人生的至喜與至悲,從上榜的歡愉到醫生宣布父親 罹患肺癌,在醫院進進出出與陪伴父親化療直到父親離開我們的那段 日子裡,有著太多太多的不捨與眷戀。雖然父親辭世已一年多,無法 和父親一起拍畢業照,但心中對父親的思念還是滿滿的、滿滿的。 碩士班畢業的這一刻,要感謝的人有太多太多。指導老師王木榮 老師不僅在研究的路上引領著我,也在一同登山的過程中讓我更加認 識自己,沐浴在林間徐徐微風與山嵐的我,精神與心靈是何等的富 足、充實,這一切都要感謝學者、長者如他的王木榮老師。口試委員 朱經明老師以他在統計、英文上的造詣,解決我在計畫發表與論文口 試過程中的疑惑,讓我在摸索與嘗試錯誤的迷途中找到方向。賴冠州 老師更以他對資訊科技領域的專精與豐富的經驗,為我的研究方向畫 下深深的印記。研究的過程裡還要感謝侯禎塘老師、詹秀美老師、傑 如學長與宏旻學長的指導與鼓勵,從問卷專家效度的建立與統計研究 方法的剖析,不厭其煩地傾囊相授,感謝您們的付出與指導,再一次 謝謝您們。 當然,離情依依還是最不捨班上的每一位同窗,約定一起趕快畢 業的靜怡、旻樺與孟巧,最專業與認真的物理治療師淑萍,好爸爸、.

(13) 好媽媽模範代表的松霖與芸芸,最令人羨慕常有機會出國的英男,脾 氣最好也服務班上同學最多的宗武,還有美麗的同事檔家瑄與琦窈, 最帥氣的憲政與敬儒,剛逢弄瓦之喜的于容,最有主任架式的燕河, 思路清晰的靖宜,還有一起同遊大雪山的雅雯與冠瑩,以及順利考取 教職讓我們最佩服的登宏。兩年裡,我們共同為了課堂報告切磋研 究,為了折磨人的英文翻譯挑燈夜戰,回想起來也多了那一分離愁與 無奈。即便如此,筵席結束的這一刻,我仍舊要獻上內心真摯的祝福 與期許,祝福每一位同學日日平安順心,期許每一位同學辛勤於工作 崗位也不忘積極進取。 最後,最要感謝的還是我的家人,媽媽、三位姐姐與賢內助虹姿, 藉由論文完成的這一份感動,我要感恩您們給我的體諒與包容、關心 與照顧,在我成長的歷程中做我最好的榜樣,在摯愛的父親離開我們 時凝聚更多平復傷痛的力量,這一切都要感謝你們,我愛你們!也藉 這一篇謝誌表達我對父親的思念與愛,爸,我愛您! 歐陽國和 謹誌於臺中 2008 年 6 月.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調查臺灣地區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現況等相關事項,並做進一步比較分析。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電腦與網際網路興起後,20 世紀末帶動了新一波的資訊革命,資訊科技的使用對 工業、商業、社會文化、教育學術等各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力,使得 21 世紀成為一個 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簡稱 ICT)當紅的社會。近 幾年來各先進國家紛紛提出各種資訊建設法案與計畫,包括美國前總統 Bill Clinton 在 1993 年宣布推動的「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發展計畫」(Natio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 NII);新加坡政府規劃了一個五年的資訊科技教育總體計畫(Master Plan for IT in Education);我國則是在 1997 年實施「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有計畫全面性的進行 資訊科技教育。而這樣的改革也促使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重要性的提升,傳統的教學 模式將不足以幫助學生適應未來世界的生活(張雅玲、徐新逸,2000;謝琇玲、陳碧姬、 郭閔然,2002)。王振德(1984)指出,電腦普及於生活的各個層面,對人類的生活影響 日益重要,生活在文明時代,人們必須具備語文素養;生活在資訊時代,則需要有電 腦的意識與素養。以電腦為根基的科技,不僅僅只是提供大量訊息,也能透過支持性 的社會互動學習擴展人類潛能與內涵(Rosamund, 2004)。 資訊科技包含許多層面,其中又以網際網路(Internet)最具影響力與傳播力(陳蕙 君,1999),網際網路內含之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本身擁有多媒體、超媒體等 特性,整合諸多網際網路的功能後,帶來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潘裕豐,1999)。教育型 態與教學方式也因為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以學校及班級整體為主的教育重心,逐漸 轉以個人重心為主(王緒溢、何榮桂,1998)。電子郵件(e-mail)、網路聊天室等附屬工 具的使用也影響了學校的運作(Haaksma & Puper, 2003)。而課程、教師以及學生三者間 的關係因為數位工具及科技產物的運用,使得教學上必須採取適當的調整與修正,才 1.

(15) 能有效的提升教學與學習的效能(呂尚懌,2006)。 資賦優異學生具有異於一般學生學習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因 此,必須在普通教育範疇內給予適當的教育服務。陳蕙君(1997)從調查服務單位資優 生學習與生活適應的狀況中,發現資優生最喜歡的課程是電腦教學。McClain(1990)也 指出,不論是資優生或普通生,只要透過電腦教導美術繪圖,都能夠吸引他們高度的 注意。而電腦與網際網路本身密不可分的關係,更能夠透過課程的調整,讓學生發揮 更多的創意、分析技巧與有效溝通的能力(Furger, 1998),也藉此提升資優生的資訊科 技素養。陳蕙君(1997)的研究中也提出,運用網路上包羅萬象的資源,能夠訓練學生 搜尋、選擇、解釋和運用資訊的能力,擴展了資優生的學習領域,更增強學習的動力。 資優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許多資優教育計畫皆努力嘗試以新的教學 策略來促進學生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王振德,1984)。著名的電腦輔助教學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方式,經研究便發現能夠提高學生做決定的能力, 也促進獨立研究的能力(McClellan & Elizabeth, 1985)。 目前學校教學所學習到的知識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資優生的特殊需求,而網路資訊 所能提供給他們的資訊卻超過教師的千百倍。根據資優教育的原則、學生的特質與需 求、充實課程與資訊的發展來看,資訊與資優教學的結合是目前沒有,而未來卻必須 面對的問題(潘裕豐,1999)。資優生是國家極為寶貴的人力資源,資優生的學習應配 合應用資訊科技產物,例如電腦以及網路,以符合資訊時代的潮流,資優班教師在這 方面若能提供更多的協助,將會深深影響資優生的學習成就。其中,教師的資訊科技 素養與對資訊科技的態度是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科教學成功與否的的關鍵因素(呂尚 懌,2007;Subhi, 1999)。因此,提升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的必要性便不 言可喻。 但 Hogg(2003)指出,大部份國家在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最常遇到的四個問 題為經費、人員、基礎硬體建設與訓練。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應資訊、通訊等科技基礎 建設,將無法提供有效的教育訓練。目前國家競爭力的挑戰不再只是國內人才的比評, 而是國與國之間的競逐。反觀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國內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面臨的問題 基本上也包括:電腦設備不足 (何榮桂,1999)及教師教學信念與資訊科技素養欠缺, 2.

(16) 而溫嘉榮(1999)則認為資訊科技融入學科當前推動的限制在於:電腦及網路設備費用 不貲、設備保管及維護不易、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不夠、可用的教學資源有限、網路頻 寬不足、學生使用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從這些研究結果顯示,欲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其主要力量仍必須從第一線的教師著手,輔以紮實的基礎設備與完善的訓練方能 更有效的促進教學型態的改變。是故,本研究希望透過調查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現況,來了解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 況與教師對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態度,更進一步探討資優班在進行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時所遭遇的問題。再者,資優人才的教育首重「適性」 ,針對學生優異的學習能力 與條件進行教學乃資優教育之精髓,了解適用於融入資優班教學的資訊科技教學模 式,更是刻不容緩的要務,而此也為本研究的重要目的之ㄧ。. 3.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提出本的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分述於後。. 壹、研究目的 綜合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目前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目前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之現況。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優班教師,對於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態度差異情形。 五、了解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適用模式之看法。. 貳、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國小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專業素養之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是否有顯著性的差異? 三、國小資優班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為何,包括: (一)實施的課程、教材來源、運用之教學設備、輔助班級經營方式。 (二)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困難。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資優班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態度是否有顯著性的差異? 五、國小資優班教師認為適用於資優班教學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為何?. 4.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明確釐清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茲就本研究所使用到的重要名詞,加以說明 及界定如下。. 壹、資優班 根據「特殊教育法」(2005),資賦優異學生的類型包含:一般智能優異、學術性 向優異、藝術才能優異、創造能力優異、領導能力優異與其他特殊才能優異等六類資 賦優異學生。 本研究所指之「資優班」係臺灣地區(臺北市、臺北縣、桃園縣、新竹市、苗栗 縣、臺中市、臺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臺南市、臺南縣、高雄市)公立國 民小學之資優班,其服務對象以一般智能優異學生為主,但也包括少數兼具資優與障 礙類別學生,班級運作模式以集中式與分散式為主。分散式係指被鑑定出來之資優學 童平時於普通班級中上課,某些課程抽離至資優資源班教室上課;而集中式係指將鑑 定出來的資賦優異學生集中在同一個班級進行教學。. 貳、資優班教師 本研究所指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係指 96 學年度任教於臺灣地區(臺北市、臺北 縣、桃園縣、新竹市、苗栗縣、臺中市、臺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臺南市、 臺南縣、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而言,其主要教學對象以一般智能優異學 生為主。. 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根據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struction)解釋為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做為教學協助工具。本研究 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係指在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或者是各領域的課程 內容當中,運用電腦、多媒體、網路媒介等相關技術,並將資訊科技視為輔助的工具 及角色,以提昇教學效能,協助教師達成教學目標並擴展學生學習領域的一種教學策 略,著重在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透過資訊科技進行學科教學、專題研究、主題探索、 5.

(19) 學生學習成果發表,以及教師經營資優班過程中透過資訊科技輔助等現況之探討。. 肆、教師資訊科技素養 資訊(information)是經由人類感官上的認知將資料經由各種方式整理、組織所形 成、產生的。其呈現的形式不限於單純的符號,舉凡文字、數字、產品都可以稱為資 訊(溫 嘉 榮 、 施 文 玲 、 林 鳳 釵 ,2004)。而素養(literacy)這個名詞來自於拉丁字 「literatus」,對「素養」最普遍的解釋是認為「素養是一種讀、寫的能力,是日常生 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乃指國民小學教師因應九十 學年度起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資訊教育」議題融入各領域教學之教育政策,所應具備 之素養,其中又以「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為主,包括:資訊課程專業 素養、套裝軟體及應用軟體操作素養、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等。 本研究中所指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主要以資訊科技的認識、軟體的操作與使用、網 際網路應用、資訊倫理與資訊安全四項為主。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素養測驗中「資訊 科技的認識」部分,得分高者代表教師對於資訊科技意義與設備的認識與了解較深, 「軟 體的操作與使用」部分,得分高者代表對於教師教學歷程中接觸到的應用軟體較熟悉, 而「網際網路應用」部分,得分高者代表教師對於網際網路內含多項相關應用科技較 清楚或使用次數較頻繁,最後在「資訊倫理與資訊安全」部分,得分高者代表對於資 訊科技應用過程所應注意的資訊倫理或資訊安全較有概念。. 6.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有關國小資訊科技與資優教學之相關文獻,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 礎,共分三節加以闡述:第一節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與困境,第二節探討資 訊科技與資優教育的關係,第三節探討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模式等相關文獻,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本節針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進行探討,並討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應用與 實務,茲將此兩者分述如下。. 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由於電腦與網路的興起,在 20 世紀末帶動了繼工業革命後新一波的資訊革命,資 訊科技的使用對工業、商業、社會文化、教育學術等各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力,讓 21 世紀成為一個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 IT)的社會,資訊科技的定義涵蓋 範圍很廣,舉凡錄放影機、錄放音機、攝影機、數位相機、VCD、DVD 影片,乃至於 電腦科技、網路科技等等,皆屬資訊科技的範疇(孫承偉,2003)。呂尚懌(2006)整理指 出,資訊科技是為了克服人類先天的限制,利用數位電子媒介所發展出的新系統或新 的傳播方式。也就是運用資訊設備、多媒體、網路媒介、電話、電傳視訊、電視…等, 進行收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像、影音之技術。其中教學現場常見的資訊設備包含: ㄧ、周邊設備:影像部份,如常見的數位相機、印表機、掃瞄器等;聲音部分,如手 提 CD 音響、網路收音機。結合兩者的應用則以 V8、DV(Digital Video,數位攝影 機)與 WebCam(網路攝影機)為主。 二、多媒體電腦:電腦軟體與電腦週邊設備皆在此項目下(張自強,2004)。 而(Kevin, 2006) 則提出,資訊科技包含(但不限於)以下幾種工具:(一)電腦。(二) 網際網路。(三)軟體。(四)多媒體。(五)網站。藉由整合適當的策略與工具,資優班教 師將可創造更多提高資優生潛力的刺激。 但一般而言,學校在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最常運用的資訊科技產物是電腦、 單槍投影機、數位錄放影機及網際網路,這些科技媒體皆有助於教學效能的提升(高 7.

(21) 博銓,1999)。傳統教學現場的黑板、粉筆搭配實體教具的教學模式,將轉變成廣泛 使用數位科技輔助教學的新模式。資訊科技融入七大領域的過程中,除著重利用資訊 科技的多媒體效果與網路上豐富的資源,來營造活潑生動、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外, 也重視培養學生資訊技能的基本素養(教育部,2000)。是故,電腦在學校的角色從昂 貴的行政設備轉變為課程內容,九年一貫的精神提出後又變成了教學與學習的工具(李 文益,2003)。然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強調的並不是資訊科技本身,而是將它視為 一種教學方式(張雅芳、朱鎮宇、徐加玲,2007)。易言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將 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讓科技成為師生不可或缺的教學與學習工具, 也就是科技的使用成為教室裡日常教學的一部份。 再就「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探討,其為國內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後而產生的新名 詞。是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六大議題之一,並未單獨設科,而是採融入的方式,教師以 學科教學為主,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活動之進行。教師以資訊科技為教學輔助之工具, 將資訊科技所帶來的活潑、快速與便利的特性融入學科教學中,期望以新的教學方式 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品質(邱志忠,2002)。面對九年一貫課程資訊科 技融入學科教學的演變,教育工作者必須有所體認,藉著利用資訊科技所帶來的附加 價值,促使教育品質提升與終身學習目標的實現。九年一貫課程中所擬定的十項國民 教育基本能力為主要教育方針,「運用科技與資訊」便是其中一項,目的即期望學生 能正確、安全和有效的利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合與運用科技,提升學習效 率與生活品質;其中「資訊教育」更為六大重要議題之一,而其實施的方式採資訊科 技融入各學習領域的形式來進行,由此可知資訊科技本身的定位是各領域的輔助學習 工具,目的在於擴展學生學習及研究的能力,也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知及運用能 力。徐新逸、吳佩謹(2002)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優點有:發揮多媒體的特性更 能有效傳達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學習動機提高、達到較佳的教學與學習效果。然而,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除需要充裕完善的設備,尚涉及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及融入 技巧,以及學生應有的基本資訊能力,亦即說明,若學生未具備基本資訊能力則實施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將會落空。為改善這種狀況,教育部加速資訊教育基礎建設並配合 擴大內需方案,於88 年追加約64億元預算,提前完成中小學資訊教學環境建置,使全 8.

(22) 國國中小學皆有一人一機的電腦教室,並可連上網際網路(韓善民,2001)。教育部更 於90年規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訂定我國未來資訊教育發展之願景、實施策 略與指標(何榮桂、陳麗如,2001)。這種種作為即揭示國內教育環境與資訊科技發展 的互動關係,也證明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時代性。 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其意涵為何?張國恩(1999)認為其意義是指教師運用電腦科 技於課堂教學和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來探索與研究,並能獨立思 考與解決問題為目標。王全世(2000)將其定義為「將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 中,俾使資訊科技的運用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和學生的學習工具,也使得其 成為教室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份」。國內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日益增加,各學者 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見解不一,茲將近幾年的研究整理如表 2-1: 表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作者 吳沂木. 年代.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 1999.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整合各項動靜的媒體型式,提供多樣而豐 富的資訊,以協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概念。. 張國恩. 1999. 蔡俊男. 2000. 顏龍源. 2000. 何榮桂. 2001. 周杏樺. 2001. 邱志忠. 2002. 邱瓊惠.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在運用電腦科技於課堂教學和課後 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來探索與研究,並能獨立 思考與解決問題為目標。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利用電腦與網路的特性,來協助教學準 備、教學活動與補救教學等活動的進行。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 源與媒體,平順的、適切的置入各科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宜在適當的時機 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以提升學習效果。 教師運用電腦與網路的特性,使教學工作更有效率的順利進 行,並於適當的時機與各科教學相結合,呈現多元創新、有意 義的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是為一種改善原本成效不佳的教學、提昇學習效果的教學模式。 所有教師均應擁有基本的資訊運用能力與素養,然後教師藉著 資訊科技的幫助,可以迅速地收集教學資源與資料,進行教學 準備工作;其次,藉由資訊科技多媒體的展現,豐富教師的教 學活動,讓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活潑。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乃希望透過資訊科技與課程領域彼此的整 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也促使學生資訊能力相對的提升。 (接下頁) 9.

(23) (續上頁) 表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作者 年代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資訊科技(運用資訊設備、多媒體、 網路媒介,進行收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像、影音之技術) 洪燕竹 2002 應用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上時,結合電腦化的新系統或新的傳 播方式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各環節上(目標、學生、內容、環 境、分法、教師)。 徐新逸 吳佩謹 丁文鋒. 謝承慶. 2002. 教師教學時配合授課內容與教學策略之所需,應用電腦多媒 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之為教學工具。. 2003. 結合電腦化、網路化的資訊新科技,應用於教學活動之中, 以增進學生在課程中作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之過程;並促使各 學習領域更為整合,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2006. 教師隨機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進行,藉以提高學生學習 成效(主體仍是領域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資訊科技只是眾多 可用的輔助工具而已)。.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針對國內相關研究進行歸納整理,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主要透過資訊科技產物來輔助教師教學活動,降低教學過程諸 多限制的影響。 二、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透過資訊科技設備的便利性、多元性來充實教師教學內涵,提 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三、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互惠的雙方,教師增進專業知能與形 象,而學生獲得資訊科技操作技巧與智識的提升。 而教師如何將資訊科技融入在教學過程之中,簡良諭(2002)整理歸納後,提出以下 三種方法: 一、教學前扮演蒐集與準備的工作: (一)蒐集教學素材:教師可以透過網路、數位相機與攝影機、光碟、掃瞄器…… 等科技設備蒐集教學素材,也可以利用這些設備保存與備份整理出來的資料。 (二)教具的準備:雖然教科書廠商會在銷售教科書時搭配教具,但教師應該以教 學內容作為教材的主要考量,即便教師美工能力欠佳,亦可透過許多老師熱 心架設的網站找到模擬教材與教具。 10.

(24) (三)教案的準備:教學前的講義製作、教具的準備,教學中的簡報、掛圖(透過海 報製作軟體),都能為精采的教學加分不少。 二、教學中扮演輔助與強化的工具: 當教師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蒐集的內容與教材可以透過資訊科技設備 來呈現,方便教師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管道,而教學的結構也可以獲得強化。 三、教學後扮演分享的工具: 教師更可以透過架設個人網站或部落格(Blog),成立專屬的家族或不定期出版 班級、教學或個人電子報,讓自己的教學成果與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分享,一方面 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一方面也可凝聚學生對班級、學校的認同。.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多元,使用的方法也具多樣化,但其益處究竟為何?整 理歸納吳輝遠與吳正己(2002)、孫承偉(2003)、程璟滋(2005)、Furger(1998)、Zakopoulos (2005)、Ng, Wan, Nicholas, Howard( 2007)研究結論後,約略可分為以下幾點: (一) 電腦本身的功能性與多樣性,教師能夠調整教學歷程的難易度,讓教學能以更加 多元的方式呈現(Zakopoulos, 2005)。 (二) 分享與交流的功能:教師藉由網路進行經驗交流、進修、教學資源的分享或佈題 供學生練習等活動;學生自由地發表、討論及分享,經由此管道,他們可清楚判 斷自己方法之可行性,進而從中截長補短,亦能利用 e-mail 或論壇方式,讓學生 進行數位學習,不管是教師或學生提出問題也都是相當可行的方式(吳輝遠、吳正 己,2002;Ng et al., 2007)。 (三) 彌補平面教學資源的不足與提高了學習的動機,更便於學生複習與教材的重覆使 用(孫承偉,2003)。 (四) 增加學生的創造力、分析技巧以及有效溝通的能力(Furger, 1998)。也可以提升問 題解決的能力(鐘樹椽、程璟滋,2005)。 (五) 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透過實體合作、虛擬合作讓學生以異質性分組的方式搭配 從做中學的理念,讓各組學生針對任務,利用實物來進行學習活動。虛擬合作則 是網路合作式之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成效(鐘樹椽、程璟滋,2005)。 11.

(25) (六) 提供豐富的教與學之資源庫:網路無遠弗屆、資源豐富,眾多的資源塑造學生學 習和老師充電的寶庫(孫承偉,2003;鐘樹椽、程璟滋,2005)。 (七) 用來實施補救教學:利用 Flash 軟體自製補救教學的動畫,或直接採用電腦輔助 教學的軟體讓學生針對不熟悉之處自行操作電腦做練習(鐘樹椽、程璟滋,2005)。 (八) 提供評量的機制與具體化學習經驗:線上測驗、電腦題庫系統、電子檔案評量都 可作為評量學生的工具。教學過程中無法立即找到的東西,也可透過電腦模擬的 功能提供學生認識的機會(鐘樹椽、程璟滋,2005)。 雖然教學過程中常會受限於安全、倫理、經濟、需求設備、時間和空間,但資訊 科技產物的優勢將克服這些限制,使教學的實施更有意義,抽象概念視覺化也更有助 益。綜上所述,未來資訊科技在科技日益進步及高速頻寬的配合下,將提供更多互動 式、虛擬實境、適時式、隨選式數位教學資源,使教師更易進行資訊搜尋及減少準備 教材時間與負荷,透過數位化工具更可以實現教師教學創意與理想,也更能兼顧學生 個別需求的差異性。. 貳、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困境 根據前面多個研究,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於教師、學生雖然有許多益處,但 實施的過程中也相對會面臨許多困難,整理國內外研究、調查結果可以將實施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所遭遇的困境分為環境、人員、經費、教材資源與教學進度等五大方向, 玆分別說明如下: 一、環境方面 包含資訊科技設備不足或老舊、教學場地無法支援,缺乏應用網路協助教學的環 境等,使得許多教師因為基礎設備場地無法配合其教學,實施過程便意願不高(吳正 己、吳秀宜,2001;范瑞東,2005;莊一凡、陳光勳,2004;蕭惠君,1999;Hogg, 2003)。 二、人員方面 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不足與實施意願不高,或是相關教學策略生疏、學生欠缺資訊 科技素養或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互動效果不佳,加上家長與行政人員對資訊科 12.

(26) 技融入教學的認識不深、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概念模糊、評量實施的不易、 教學時間不足、教師本身信心不足。另外,部分教師為融入而融入,只強調工具的運 用,卻忘記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也是其中之ㄧ(吳正己、吳秀宜,2001;李文益,2003;; 范瑞東,2005;莊一凡、陳光勳,2004;蕭惠君,1999;Hogg, 2003)。再者,徐新逸、 吳佩謹(2002)則表示,在所有阻礙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中,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 本身心態的問題。而何榮桂(2002)認為,大部分老師仍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為畏途,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因素:第一是老師對自己的資訊科技素養缺乏信心,以為實施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需要很純熟的資訊科技,因而不敢嘗試。第二是缺乏實例或網路共 享資源,在討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論文或個案皆過於理論導向;或過程中需要到較 專業的軟體,讓僅具備一般資訊科技素養的老師望之卻步。第三是誤以為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只有在教室才能進行,事實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方式未必如此狹隘。 第四則是數位落差,雖然並不嚴重,但我們仍要注意,儘量使其縮小。 三、經費方面 行政人員的支持度較低,不願推廣或宣導、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需設備汰換 經費不足、教材資源採購經費不足,或聘用相關專業教師經費不足(吳正己、吳秀宜, 2001;范瑞東,2005;莊一凡、陳光勳,2004;蕭惠君,1999; Hogg, 2003)。 四、教材資源方面 資訊科技融入教材資源與教學軟體內容不足,教學過程專業技術支援不足,促使 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困難不斷,便降低教師實施之意願(吳正己、吳秀宜, 2001;莊一凡、陳光勳,2004;蕭惠君,1999)。 五、教學進度方面 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有時難以配合現行課程目標及進度,加上升學主義阻礙教 學的開放性,無法獲得多數學生與家長的支持(吳正己、吳秀宜,2001;范瑞東,2005)。 以具體事例來說,邱榮輝、王珮珊(2006)利用 Big Six 方式進行主題探究之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便遭遇多項問題:包括網路塞車、電腦設備老舊、電腦教室不足、學生資 訊檢索能力不足、學生對於網路資料的觀念有誤、網址記錄不易等。王振德(1990)針 對國內資優教育教學的研究也指出,資優班教師實施電腦輔助教學過程中,面對的問 13.

(27) 題包括:教材設備不易獲得、對該教學策略不熟悉、要花很多時間設計。Zakopoulos (2005)則表示,教師缺乏時間進行電腦教學課程,主要的原因還是工作壓力與課程進 度的顧慮,以及缺乏對教師持續性的訓練與技術上的支援。林麗娟(2006)也表示,透 過網頁呈現專題學習成果的學習型態,教師也面臨資訊科技素養缺乏、設備不足、行 政支援不足、時間的壓力與評量的問題。謝承慶(2006)的研究也發現和上述多位學者 一致的看法,包括課務編排方面的困難、設備老舊、學生與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問題、 學生上課秩序與教學時間的掌握等。 雖然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面臨多種困境,但對於如何有效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方建良(2003)認為,除了師生角色的轉換之外,從設計的課程、教材、教學策略均會 有所轉變,從學科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統整課程,從講授式到建構式的教學策 略,整個大方向的改革,便能成功地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而范瑞東(2005)整理出 多數研究者提出的七項解決策略,包括: (一)行政配套的相關措施:硬體設備的支援與行政單位的積極支持,減輕教師教學負 擔;教學軟體的增購與充分運用,再輔以技術的支援,必要時做好時間與人力的 調配。 (二)加強教師資訊科技素養:積極辦理在職教師進修,對於職前教師加以培訓。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的建立:教師成立教學研究小組,建立學校本位課程模式, 教材與資源共享,結合專業人士發展教學模式。 (四)建立評鑑標準:實施教師資訊能力檢測,鼓勵教師積極提升自我專業能力。 (五)校長的支持與有效的領導:主管觀念正確並給予高度支持。 (六)資訊推動小組的成立:設立資訊推動小組並成立教學研究會,提供教學與技術支 援。 (七)推廣成功經驗:透過推廣成功經驗,引導其他教師積極參與。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過程中,可能在教學現場面臨不同的阻礙,但教師若能以積 極的態度參與並發揮教師專業,以追求師生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將可面對融入過程中 的不便與諸多干擾因素。除了行政單位給予的支持與協助外,教師也應建立其資訊專 業素養以因應變化萬千的教學現場。 14.

(28) 第二節 資優教育與資訊科技 本節針對資優生學習特質與資訊科技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先談資優生學習特 質與資優課程,再探究資訊科技與資優教育的推動。茲分述如下:. 壹、資優生學習特質與資優課程 一、資優學生學習特質 Hogg(2003)指出,澳洲未來的成就將來自於科學、科技與企業管理人才,而這些 人才也是世界各國競相培育的重點,當人力素質得到提升,則國家競爭力也相對提升。 資優生一直是人力資源的重要資產,他們在學業成就上的表現為人欣賞,在學習能力 上更優於同儕,記憶、思考的敏銳性使他們能快速掌握事物運作的原則,處理與分析 複雜的訊息,加上好奇心與強烈的動機,讓資優生的學習成效大大提高(呂金燮、李乙 明,2004;許天威、許享良、張勝成,2003)。以資優生學習特質來說,約略可以歸納 出幾個特色: (一) 資優生記憶力強、反應快、理解力高、擅於分析及批判思考(Renzulli & Reis , 1985)。 (二) 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有學習速度、了解的深度、興趣等三項 (Maker, 1982)。 (三)資優生在普通學科的優異學習能力,可以讓他們用較少的時間,學會相同甚至於 更多的教材。 (四)若教學內容不符合其能力,資優生可能對課業產生厭煩,課程缺少挑戰性,更會 覺得浪費時間在重覆學習已經會的內容(蔡典謨,1997)。此時,教師必須依據學生 的學習需要及學習策略,對傳統的教科書有所修正或自行編制教學材料(潘裕豐, 1997)。 (五) 資優生只需少許的外在刺激,就會對感興趣的事物做深入的了解;堅持自己的想 法,對很多事情感到好奇,並親自參與且完成整個工作(陳蕙君,1999)。 歸納資優生特質也發現,教師應善用資優生的學習特質,輔以教材、教學策略的 搭配,讓資優生在學習的道路上更加遊刃有餘。也因為資優生的學習需求及其差異性 較大,因此學習內容的範圍亦較為多元。除此之外,一個好的資優教育計畫,應整合 15.

(29) 價值教育、藝術教育及生涯教育的倡導。資優課程亦應包括一些價值教育的內涵,使 學生能學習到如何檢視自己和他人的價值。在藝術教育裡協助資優生發展對自己和他 人的了解,及思想與情感的表達。其他課程與生活、生涯發展有關的活動課程亦需加 以強調,以協助這些學生評估自己的能力、與趣和價值觀以做適當的選擇(謝建全, 2002)。Fisher(1997)提出,以電腦為基礎的科學教育活動,可以增加資優生的學習經驗, 而 Windschitl(1998)也表示,透過電腦科技可以讓資賦優異學生發展系統性、操弄實驗 變項,並且驗證假設。這些過程都可以拓展資優生接觸更新穎的學習領域(Shaffer, 1998)。 二、資優課程與資訊科技 資優生在進行知識學習時,對於資料的蒐集,網際網路是相當便利的工具,目前 網際網路的兩大功能主要是資源分享和資訊交流,因此,資賦優異學生在從事進行獨 立研究時可利用網路的方便性,讓他們在蒐集和製造學習材料時有所參考。馬家玉 (2006)研究各學者觀點後,提出資優生的學習需求及資優教育方案的目標如下:認知 領域方面,學生能學習加深加廣的知識,進而深入思考探索並培養獨立思考與問題解 決能力;情意發展方面:了解自我,學習溝通、表達與分享進而發揮潛能;社會人際 方面:能與興趣能力相當的同儕及專業人士作良好的互動,在團體中能互助合作、具 備領導技巧。潘裕豐(2001)也指出,根據資優生的學習特質與學習需求所知,資優生 具有獨特的能力與需要,在常態編班的大班級教學之下的課程設計與統一進度的教學 方式,資優生常感課程太簡單或老師教的太慢,對資優生的學習產生困擾,也阻礙了 他們潛能的發展。 潘裕豐(2000)探討網路遠距輔助學習模式對於國中資優生「獨立研究」方案學 習成效的影響。指出參與研究方案的資優生中,有三分之一的資優生完成其獨立研究 作品;再者,研究對象對此研究方案多持肯定的態度;另外,在網路遠距輔助學習的 歷程上發現有部份資優生在獨立研究方法、電子郵件的技術上有困難;最後,在訪談 心得方面,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實施此研究方案很有價值、獲益不少、擴充新知、學習 到許多的方法、增進獨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等。 16.

(30) 由以上探討可得知,網路學習和資優生的獨立研究方案的結合,可以提升學生的 學習速度,加上學生對於電腦的興趣遠餘勝於傳統的教學方式(McClain, 1990;Taisir, 1999),這對於資優生的獨立學習、研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有正面的意義,有了網際網 路的便利性,訓練資賦優異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專題研究和科學研究等,可滿足資賦 優異學生在學習上的特殊需求和個別差異。利用多媒體教學來配合資優生的好奇心與 挑戰性,幫助他們獲得所需的知識和個別化的學習也是一項不錯的抉擇 (侯世美, 2000)。網路學習與獨立研究方案的結合在未來的學習型態中,頗值得加以研究運用, 也是資優教育充實方案中的另一種思路,可以進一步探討。. 貳、資優教育與資訊科技 一、資優教育型態 目前國內中小學所設立之資優班教育型態可以分為兩類,一者為「分散式資優 班」,另一者為「集中式資優班」;分散式資優班係指將鑑定出來的資賦優異學生安 置於原本的普通班級中學習,在特定時間抽離原班課程至資優教室上課;而集中式資 優班則是將鑑定出來的資賦優異學生集中在同一個班級中教學。二者之中,以分散式 資優班為現行主要方式,敎學的課程內容多以語文、數學、主題式課程、電腦等加深、 加速、加廣形式為主(謝忠豪,2003)。資源式資優班因為零散且分割的課程,導致學 生學習動機無法持續,教師也常感時間不夠,學生在課後很難找到共同時間討論課業, 使得資源式資優班方案,在時間、空間上限制了學生的學習。 二、資優教育與資訊科技的關係 這樣的情況有了變化,由於資訊科技軟、硬體的日益精進,在教育上也產生了新 的觀念與新的思潮,電腦科技在教育上的價值是正面的,加上現今電腦科技正以快速 的方式進入校園之中,且大量被應用在教學上,使得運用資訊科技教學也成為一個時 代的必然趨勢(何華國,1999;林紀慧,1999),這些應用包含:程式設計、電腦輔 助教學、文書處理、資料庫、電子試算表、繪圖、通訊網路、電腦輔助設計、合成音 樂、樂器數位介面(MIDI)等等(朱經明,1996)。電腦的應用使得資優兒童有更多接觸 17.

(31) 資訊的機會;且以電腦為工具,也有利於問題的探究。資賦優異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 進度去學習,無論是加深加廣的充實教材,學習進度都是可以個別化的。如果把電腦 的程式語言也教給資優兒童,當他們在設計程時也可以學到邏輯思考、創造性變通, 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對於資優生思考能力的訓練,當然極具價值(陳怡婷,2004)。 Dale 認為資優生必須了解電腦,其理由為:1.資優生是未來的政策決定者,雖然 他們的工作也許與電腦無直接關係,但是電腦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工作。2.資優生喜歡 有挑戰性的問題,電腦正可以提供各種挑戰性問題。。Jones 提到工商企業、政府、教 育家及一般民眾都認為資優兒童必須懂得電腦,才能使國家在下一個世紀具有競爭 力。他認為利用電腦,可以使資優生在學習及應用知識、了解重要概念和關係或發展 高層次思考技能方面,變得較為聰明(引自朱經明,1996;Hogg,2003)。 而資訊科技融入資優教學後,可以解決資優教育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學 習時間的不足、師資欠缺多元化、教材內容準備不易、學生的個別差異過大等情況。 Siegle(2004)即指出,當資優班教師要提供更複雜且具深度的課程時,必須包含組織、 分析、同步化與大量的溝通,此時即可透過有效的運用科技來簡化這個歷程。以目前 流行的遠距教學來說,廣泛的運用在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後,便能克服教學時間 不足及師資多元性不足的困境。網路學習平台與資優生獨立研究方案的結合,可以提 升學生的學習速度,加上學生對於電腦的興趣較高,這對資優生的獨立學習、獨立研 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將有正面的意義,有了網際網路的便利性,訓練資賦優異學生進 行獨立研究、專題研究和科學研究等,也可滿足資賦優異學生在學習上的特殊需求和 個別差異(陳怡婷,2004)。資優教育的目標在促進個人潛能的最大發展,以期為社會 有所貢獻(毛連塭,1999),而資訊科技的進步,可以改進教材呈現的方式、教學的 方法和評量的管道,透過教師的指導,更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讓學生有更多的 自主學習空間,進而達到適性教學及因材施教之理念。故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資 優生具備資訊知識與應用能力,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要讓資訊科技在資優教育裡真正發揮其功能,除了善用資訊科技本身所提供 的硬體設備及特質外,也可以從幾個資優課程原則來看:首先,資優課程應著重提供 更寬廣、複雜、深入的課題以供學習。其次,資優教育課程應該幫助學生組織既有的 18.

(32) 知識,進而發揮創造思考的能力;讓學生不斷探索並培養「以追求知識為樂」的態度; 鼓勵學生去搜尋、選擇適合其目標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幫助學生「自我學習能力」成 長,以及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與週遭的人、社會、大自然和文化的關係。最後,資優教 育課程的評量,應該配合前述原則,將焦點放在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創造力,甚至於 精準度高的卓越表現上(蔣家唐,1993)。 陳怡婷(2004)將資訊科技運用於資優教育課程歸納為三個方向,一是網際網路,再 者為電腦虛擬、模擬實境的運用,最後為遠距教學。溫明正(2000)、劉姿廷、陳思 穎、陳螢柔(2006)認為,資訊科技已經發展出多媒體與超媒體、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VOD)、視訊會議、高速寬頻網路、電腦模擬與虛擬實境等技術,透過這些 技術與資優教育的特性結合,將可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針對這些資訊科技設備與技術在資優教育上的應用,整理歸納後提出三個發展方 向: (一)網際網路在資優教學上的應用: 我國資優教育教學資源缺乏,教學資料的蒐集與編製對資優老師而言,是一項沈 重的教學工作,許多時候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及學習策略,對傳統的教科書 有所修正或自行編制教學材料(潘裕豐,1997),利用網際網路的兩大功能─資源分 享和資訊交流,來介紹相關的資源給資優班教師們,讓他們在對資優生實施個別化教 學,或資料蒐集與自編教材時,能夠利用電腦科技這一大利器(陳怡婷,2004)。透過 網際網路的便利性,資優班教師可將搜尋所得資訊運用於課程編製,也可利用網路作 教學資料的搜尋。此外,資優班教師可透過網路豐富的資訊及快速取得,訓練資賦優 異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專題和科學研究,也可以讓資優生利用網路上大量的資源,有 效地解決問題或達成特定目標,也可滿足資賦優異學生學習上的特殊需求(Siegle, 2004)。Shaffer(1998)整理美國多個利用網際網路提供資優生與教師學習的例子,其中 包括 I-EARN 網站,提供科學教育、環境教育與社會研究的學習資源。另外,也有提 供教師整學期參考課程的 Sites alive 網站,以及針對教師提供特定訊息的 CCCNet 網 站。這樣的情況正好可以符應 Ulbricht(1998)的看法:網際網路是一項強而有力的工 具,能夠積極的指導教師協助學生發展未來世界需要的科技素養。另外,網站也可作 19.

(33) 為資優班教師教學的教材,讓資優生透過符合他們需求的網站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 中學會主動,還有對自己的學習負責(Kevin, 2006)。. (二)電腦虛擬技術在資優教學上的運用: 另一個電腦科技運用於資優課程教育的就是電腦虛擬技術,電腦模擬在有限的時 間和資源下,容許個體主動、重複的試探且不發生危險,然而電腦虛擬實境的發展雖 然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在市場上大量普及,不過其在娛樂以及教育上的潛能都受到廣泛 的重視。Mulrine(2007)指出,虛擬的學習環境可以將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起來,以虛 擬教室為例,利用電腦軟體設計出一套教學管理系統,模擬教室上課的情形(如老師 授課、舉行考試、指定作業或回答問題,學生學習課程內容、提出問題或參加考試等), 而老師及學生在任何時間、地點,透過通信網路,與教學管理系統連接,隨時授課或 學習(潘裕豐,1997),近年來教育部創設的學習加油站、亞卓市,思摩特、K-12 等 虛擬學校、班級、社群型態便是學生學科知識補充、教師在職進修及資源分享極佳的 應證。多位學者指出,運用電腦模擬在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上,有幾項優點:(王振德, 1985;汪琪,1997)。 1.立即回饋所決定的結果,並可見到其因果關係。 2.以簡單的方式來模擬表現複雜的情境。 3.模擬可以加速或減緩實驗,以便於觀察結果或過程。 4.可模擬較為昂貴或危險的實驗。 5.模擬程式可教導學生較特殊的問題或領域,學習新的科技知識。 6.學生可建立、運用模式。 7.學生可以驗證某一模式所根據的假設,及其在真實世界所代表的事件。 8.可發展、改進學生有系統的研究問題、事件及過程的能力. (三)遠距教學與資優課程教學: 遠距教學是一種採用媒體與傳播科技以傳授知識、技能及態度的方法,它是資訊 化與通訊化的教學模式,使用大量複製高品質的教材,讓學生無論其所處的地理位置, 20.

(34) 皆能接受教學。而運用在資優生的網路遠距教學,融合了網際網路全球資訊、遠距教 學和獨立研究課程三個概念,以形成網路遠距教學系統的主要概念。潘裕豐(1997) 指出,「遠距教學」是結合資訊與通訊技術,提供給學習者一個不需與老師面對面授 課的雙向、互動學習途徑。而我國推動發展「遠距教學」的目的就是希望使知識的獲 得及學習更加方便及有效率,使我國的一般教育、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及社會教育的 功能更加完善。 電腦科技運用在資優課程教學方面,就屬上述所提的網際網路、電腦模擬技術及 遠距教學等三方面最為廣泛使用,也是最有效率、成果的。而這三者並非壁壘分明, 它們所運用的知識技能其實是息息相關的;網路可包含遠距教學、虛擬實境的功能; 反之遠距教學亦可包含其他兩者的功能。由此可知,電腦在資優教育裡所扮演的角色, 可以使資優生獲得更多的新資訊,也可以透過電腦多媒體教學進行課程,讓學生嘗試 使用簡報軟體報告研究成果,並將作品建置在個人網頁上,強化學習動機與主動學習 的精神和毅力(陳蕙君,1999),而 CAI 的學習方式也能讓資優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得到 調適,更可以透過自學的方式增加學生的自信心(Geoffrey, 1990)。資優班教師也可引 導建立知識庫,將學生辛苦研究成果蒐集並整合,一方面達到交流觀摩;一方面也能 提供學生進行資料檢索與問題解決的後盾。再就資優生學習特質與資訊吸收的優異能 力來說,網際網路上的訊息可以滿足其好學的需求,而網際網路平台上,資賦優異學 生能夠透過作品呈現與討論區、聊天室表現自我。經由資訊科技的應用也讓資優兒童 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更多元的資訊;且以電腦為工具,也有利於問題的探究。而且可以 按照學生的程度,去學習加深、加廣的課程。電腦的程式設計,能增進資賦優異學生 邏輯推理及問題解決的能力,對其創造力與思考能力有極大的幫助(詹文宏,1995)。 而藉著電腦科技的彈性也能讓資優生的作業、成果更多元的呈現,且用最合於他們能 力的方式呈現(Geoffrey, 1990)。 雖然教學活動沒有運用資訊科技也可以照樣進行,但是透過資訊科技的輔助卻可 促進及加速教學活動成效的展現(Budin, 1999 ; Mulrine, 2007)。因此,如何善用電腦所 提供的資訊運用於資優教育的課程模式中,指導資賦優異學生透過網際網路、CAI 教 學應用軟體,或是遠距教學、Blog(部落格)網路社群的方式進行個別化或互動式的 21.

(35) 學習,讓資賦優異學生的學習更快速,成效更顯著,這樣的過程將會是一個教學工作 者所必須具有的知識和技能。. 22.

(36)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資優班教學 本節針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最關鍵的因素─教師本身,探討資優班教師資訊 科技素養對資訊科技融入資優教學之影響,再談適用於資優班資訊科技融入的教學模 式。. 壹、資優班教師資訊科技素養 雖然資訊科技只是工具,無法取代老師,但教師若能善用豐富的網際網路素材與 資訊科技設備,定能為教學增色不少。教育品質是教師品質的反應,資賦優異學生雖 有超常的智力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但並不表示他們必有所成,須賴教師用心的發掘, 編訂充實的教材,佈置開放的學習環境,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有利的資源, 才能將資賦優異學生教育成材,在一場由 J.S.Renzulli 發起的資優教育座談會中,也列 舉出資優教育的影響要件,其中師資是大家認為最重要的一項(引自馬家玉,2006), 教師的熱心程度與本身具備資訊教育的素養也是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因素(岳修平、 林一鵬、蕭芝殷,2001),由此可知師資為資優教育成敗的關鍵(王振德,1999;謝琇 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王振德(1995)也指出,資 優 教 育 教 學 型 態 不 論 是 集 中式或分散式的資優班,教學成效好壞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學模式的應用、 師 資 的 良 窳 及 行 政 配 合 的 程 度。李 文 益 (2003)、孫 承 偉 (2003)認 為,教 師 的 專業能力是否能判斷出適當的時機,適時的將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 都會影響與學生互動的結果,現今教師資訊科技素養多偏重於電腦與軟體 的操作與應用,缺乏有效地將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工作之部分,間接造成 資訊科技無法發揮最大效益,因為教師本身所具備的資訊科技素養,也同 時 限 制 了 教 師 所 能 進 行 的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範 圍 (顏永進、何榮桂 2001)。雖 然 教師本身不一定是精通電腦的專家,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有能力並願 意將教學流程數位化,充分利用科技之便來輔助教學的老師,同時,透過 時時進修,隨時保持足於適應教學的資訊科技素養,更足以勝任資訊時代 的 教 學 環 境 (何榮桂,2002;謝琇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Vassilis(2005)也在一 次的個案研究中,分析兩所學校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品質,將指標定為 16 項,其 23.

(37) 中有兩項關鍵的因素即是教師本身的知識與認知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這兩項牽涉教 師本身素養的指標,都點出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重要的影響因素。 然 而,怎 樣 的 能 力 是 國 小 教 師 應 具 備 之 資 訊 科 技 素 養 ? 根 據 教 育 部 在 規 劃九年一貫課程時,針對六大議題中的「資訊教育」提出學生的分段能力 指 標 , 更 提 出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指 標 (教 育 部 , 1999a), 詳 如 下 表 2-2。 表 2-2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指 標 資訊科技素養. 能 力 指 標 1.能 了 解 網 路 禮 節. 資訊課程專業素養. 2.能 尊 重 智 慧 財 產 權 3.能 了 解 資 訊 安 全 的 重 要 4.能 了 解 電 腦 為 一 般 教 學 工 具. 套裝軟體及應用軟體 操作素養. 1.會 使 用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軟 體 與 網 路 資 源 2.會 系 統 管 理 及 學 生 資 料 處 理 3.會 系 統 操 作 及 相 關 應 用 4.各 科 應 用 網 路 教 學. 基本素養. 1.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個 人 教 學 活 動 2.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參 與 互 動 式 教 學 3.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遠 距 教 學 與 活 動 ( 有 此 設 備 者 ). 另 外,由 教 育 部 所 訂 定 的「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短 期 指 標 」中, 也希望藉由教師資訊能力檢測計畫,評估在職教師資訊研習成效。教師可 依據自己的程度,自我設定合理的資訊科技素養學習步驟,促進教師使用 資訊科技的自我效能,也提升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的意願。指標中指出國民 中 小 教 師 應 具 備 之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包 括 以 下 三 大 類 ( 教 育 部 , 1999b): 一、資訊課程專業素養 (一 )能 使 用 電 子 郵 件 及 了 解 網 路 禮 節 1.會 管 理 、 收 發 自 已 的 電 子 郵 件 。 2.了 解 網 路 相 關 禮 節 。 24.

(38) (二 )能 尊 重 智 慧 財 產 權 1.能 尊 重 智 財 產 權 , 不 仿 冒 、 不 翻 製 別 人 軟 體 教 材 。 (三 )能 了 解 電 腦 為 一 般 教 學 工 具 1.了 解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各 科 教 學 之 內 涵 。 2.會 電 腦 操 作 、 並 刊 用 電 腦 做 教 學 活 動 。 3.會 利 用 電 腦 工 具 做 班 級 事 務 工 作 之 處 理 。 二、套裝軟體及應用軟體操作素養 (一 )會 使 用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軟 體 與 網 路 資 源 1.了 解 CAI 的 效 益 與 範 圍 。 2.能 利 用 CAI 軟 體 進 行 各 種 輔 助 教 學 活 動 。 3.會 簡 易 上 網 操 作 , 並 使 用 瀏 覽 器 。 4.會 上 網 搜 尋 網 路 上 的 補 充 教 材 。 5.能 下 載 、 複 製 、 編 輯 、 存 檔 所 搜 尋 的 網 路 資 料 。 6.能 利 用 網 路 教 材 配 合 各 科 進 行 教 學 活 動 。 (二 )會 系 統 管 理 及 學 生 資 料 處 理 1.會 利 用 電 腦 處 理 學 生 成 績 。 2.使 用 電 腦 出 試 題 並 將 試 題 放 上 網 。 (三 )會 系 統 操 作 及 相 關 應 用 1.會 中 文 輸 入 及 文 書 軟 體 操 作 。 2.會 操 作 電 腦 教 室 教 學 網 路 廣 播 系 統 。 三、各科應用網路教學基本素養 (一 )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教 學 活 動 1.利 用 網 路 配 合 各 科 教 學 活 動 。 (二 )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參 與 互 動 式 教 學 1.會 指 導 學 生 上 網 利 用 網 路 學 習 。 2.能 利 用 網 路 做 班 際 、 校 際 之 聯 絡 教 學 。 至 此,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便 有 依 循 之 資 訊 科 技 素 養 指 標,但 資 訊 科 技 素 養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¾真實案例 2:美國政府商業部:透過 知識管理,運用資訊科技來開發專家 知識管理 運用資訊科技來開發專家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107

試驗計劃」 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 香港大學

Eclass flipped channels

有關資料可參閱教城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本校目前已完工啟用的建築物為行政、理工、教學、宿舍、設

我們自 2013 年 10 月起,在教育局「教科 書資訊」網頁 (www.edb.gov.hk/tex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