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濟社會學概述

第貳章 文獻探討

首先本章第一節對經濟社會學做概略的回顧探討,文中說明經濟學、

社會學與經濟社會學之定義,第二節為經濟社會學之發展以及經濟社會學 相關之研究。第三節介紹代間支持理論,此節內容包括代間支持理論之定 義、代間支持相關研究,以及消費者理論-實物補貼理論基礎。第四節為 小結。因此本章之節次安排順序為(一)經濟社會學概述(二)經濟社會 學之發展與相關研究(三)代間支持理論與相關研究(四)小結。

第一節 經濟社會學概述

「經濟社會學」此一名詞若以簡單的邏輯推論解釋,即是經濟學加上 社會學兩學門的結合。事實上經濟社會學之輪廓大致上是如此,因此經濟 社會學之研究的範圍即牽涉到研究目的以效率主的經濟學,以及研究目的 以社會行為為主之社會學。在研究方法上,經濟社會學則是將兩學科之目 的做結合,探討經濟、社會問題抑或者行為。而在說明經濟社會學定義之 前必須先了解經濟學與社會學之意義,因此首先根據文獻對經濟學與社會 學分別加以介紹,緊接著介紹經濟社會學之定義。

一、經濟學

經濟學是什麼?Samueson2(1979)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在社會上,

將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生產製造各種財貨,並且如何將財貨分配給消費 者,以供現在及未來使用。除此之外Bronfenbrenner(1966)對經濟學提 出著名且簡單之定義,其認為經濟學就是有系統的研究,在有限的物品及 資源下,社會如何調節之。因此簡單來說,經濟學是研究如何有效率的運 用資源生產及分配產物。根據上述定義,Smelser(1979)指出研究經濟 學所需要的基本依變數就是社會上的產出、資源運用及配合的方法和財富 之分配,而經濟學的自變數則是市場上的供需法則。觀察自變數與依變數

之關係可得知,經濟學家以供需法則(自變數)來解釋產出、資源運用、

以及分配(依變數)。例如要生產多少財貨產出、生產原料之價格、財貨 如何分配或者經濟體系的總產出及總收入,這些皆是依照供需法則而訂 定。

二、社會學

介紹完經濟學後,接下來探討何謂社會學?社會學的研究範圍較廣,

各派學說眾多而無法具體道出完整而統一的論述。雖然理論眾多但 Smelser(1979)明確指出社會學之研究有共同的目的,其最主要所探討 的是社會行為,即人際行為、群體行為以及制度與制度間之關係,因此社 會行為乃社會學之依變數。詳細來說社會行為的研究可分為兩個結構方 向,一為群體的研究、二為社會結構的研究。社會學家研究群體主要是以

「人」為單位而所組成之群體,並探討群體行為,不探討群體中個人行為。

例如政黨競爭、族群問題、派系鬥爭等。而社會結構的研究卻不是以「人」

為基本單位,其主要是研究人際互動中所產生的現象。由於每個人都有不 同的角色,角色可以解釋個人之部分行為,因此社會結構之概念在於,研 究群體中各個角色所結合的行為模式。例如宗教結構、教育結構、經濟結 構等。上述皆為社會學之依變數,而社會學的自變數為何呢?基本上,社 會學家大多是取自他想解釋的行為或現象。因此社會學家依照欲研究之自 變數探討其社會行為(依變數)。

三、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之定義如下:「應用社會科學的概念架構、變數以及解釋 模型,來分析經濟行為中複雜的生產、交換、分配等行為」Smelser(1979)。

以此定義為基礎,經濟社會學的研究可分為兩個方向,一種是偏向經濟學 的理論。其研究並解釋經濟行為與經濟活動本身,在此經濟社會學家通常 研究經濟行為與角色群體之關聯與價值觀,或者在某些社會規範條件下之

情形。Backer(1974)將經濟學之觀念帶入家庭中,以福利經濟觀點分析 家庭群體之行為就是一例。另一種方向則與經濟無關,純粹研究經濟活動 中社會變數之關係與表現,屬於偏向社會學方面。研究議題如,「不同經 濟法則的社會,會引起何種衝突」、「工業社會中,人們在職業結構與家庭 結構之角色間的關係」等。所以整體來說,經濟社會學定義與方向即是將 純粹的經濟與社會學理論及方法結合,成為一個新的概念並具有兩種領域 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