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Copied!
9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影響經濟展望之社會與經濟因素分析 -以宜蘭縣為例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Factor on Economy Prospect Analysis

-Taking IL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吳中峻 博士

Advisor : Wu, Chung-Chun Ph. D.

研 究 生: 陳相墏 撰

Graduate Student : Chen, Hsiang-Chiang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June 2008

(2)
(3)
(4)
(5)

誌謝

時間飛逝,轉眼間在宜蘭大學的日子已過了兩年,每一件事都是深刻 的記憶。在這裡學習的期間,讓我感受到許多的快樂與歡笑,也學會許多 做人處事的道理,讓我更有信心的面對未來的難關。

首先最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吳中峻教授,在我面臨困難時給我指引與幫 助,使我學習到邏輯思考的重要性,也給我無比的信心去完成論文。感謝 口試委員 林大森教授及 林豐政教授,於百忙之中撥空審閱論文並於口試 時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與指導,讓我受益良多,並且使論文可以更加的完 美,在此謹致最誠摯的謝意。

感謝系上所有老師教導我們,使我們增長智慧與學識;感謝系上助教 雲雀老師總是幫忙我們,讓我們無後顧之憂;感謝班上同學的互相幫忙與 鼓勵,我們都順利畢業了;感謝學弟學妹在研究期間帶給我們歡笑、飲料 及食物。

最後將此論文與最誠摯的感謝獻給所有關心我的家人、朋友、師長、

同學、感謝你們,謝謝。

陳相墏 謹誌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系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6)

論文摘要

近幾年消費者信心指數日益趨減,其中國內物價水準、國內經濟景 氣、家庭經濟狀況、投資股票時機、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就業機會,這 些計算著信心指數之六大指標也呈現下降趨勢,因此我們可瞭解到人們對 經濟情勢是有所預期的。究竟人們於不同消費行為與社會因素下對經濟展 望有著何種關係與差異,將是本文關心與研究的重點。

資料方面,本研究使用資料為<宜蘭地區社會變遷與永續發展第一次 基本調查>,將變數分為四大類,基本資料、經濟行為、社會因素、經濟 展望,嘗試結合社會與經濟兩學說,分析基本資料、經濟行為、社會因素 等三項因素對未來經濟展望的看法。其中解釋因素的萃取上,經濟行為以 個人消費行為為主,社會因素以代間支持理論為基礎。

研究方法方面,首先以變異數分析探討基本資料、社會因素對消費行 為之差異性,接著分析基本資料、社會因素對經濟展望之看法差異,最後 由迴歸分析解釋個人消費行為對經濟展望的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 、人們對於短期經濟展望的敏感度較高,但是人們對於長期經濟情勢 的預期則較鈍化。

二 、不同立場者,有著不同的消費行為。

三 、親代給予子代長期的支助,使得子代恆常所得增加,進而改善了子 女們的經濟情況,使其對未來有樂觀之看法。

四 、在親代的支助下,子代恆常所得的增加改變了他們的消費行為,尤 其是對財貨品質程度的重視。

五 、消費行為虛榮程度高者,對於長期經濟展望有正向看法。消費行為 傳統程度高者,對於短期、長期經濟展望有正向看法。消費行為重 品質程度高者,對短期經濟展望有正向看法。

關鍵字:經濟展望、代間支持理論、消費行為、經濟社會學

(7)

Abstract

The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in Taiwan is de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It means that six index including the domestic price level, domestic business cycle, household economic, the stock investment timing, the durable goods purchasing timing and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y which figure the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are shrinking. Therefore, we can realize that people may have expectation in economy.

We try to combine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The data for analysis came from「The first time I-L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here are four factors in this research including the individual basic data, social element(base on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theory), consumer behavior and economy prospect.

The research method at this study, we confer on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y prospect between the individual basic data, social element and consumer behavior which through with the one way ANOMA. Furthermore, we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umer behavior and economy prospect which through with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re are fiv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a)People are sensitive at short-term economy prospect, but sluggish at long-term economy prospect.(b)

There are different consumer behaviors from people standpoint.(c)When parents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ir children, children’s permanent income are increasing. The substance not only improves children’s economy but also make them more optimistic.(d)When major support their children, it will increase children’s permanent income and change their consumer behaviors, especially goods quality.(e)Vainglorious people and traditional people have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long-term economy prospect. Character of people and traditional people have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short-term economy prospect.

Keyword : Economy prospect, 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theory,

(8)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經濟社會學概述... 5

第二節 經濟社會學之發展與相關研究... 8

第三節 代間支持理論與相關研究... 22

第四節 小結 ...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資料來源 ... 2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0

第三節 變數內容與定義... 31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36

第肆章 實證分析... 40

第一節 因素分析結果... 40

第二節 基本資料與經濟展望... 44

第三節 基本資料與消費行為... 52

第四節 代間支持與經濟展望... 62

第五節 代間支持與消費行為... 67

第六節 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 7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建議 ... 81

參考文獻... 82

中文部分... 82

英文部分... 84

(9)

表目錄

表 2- 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 ... 19

表 3- 1 樣本配置表... 29

表 3- 2 基本資料變數內容整理 ... 31

表 3- 3 社會因素變數內容整理 ... 32

表 3- 4 經濟行為變數內容整理 ... 33

表 3- 5 經濟展望變數內容整理 ... 35

表 3- 6 基本資料與經濟展望假設 ... 38

表 3- 7 社會因素與經濟展望假設 ... 39

表 4- 1 消費行為因素分析摘要表 ... 42

表 4- 2 消費行為因素分析分類結果 ... 43

表 4- 3 消費行為因素分數敘述統計表 ... 43

表 4- 4 基本資料對經濟現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47

表 4- 5 基本資料對未來兩年經濟狀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48

表 4- 6 基本資料對宜蘭未來整體經濟情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49

表 4- 7 基本資料對台灣未來整體經濟情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50

表 4- 8 基本資料對經濟展望變項之看法差異性總表 ... 51

表 4- 9 基本資料對虛榮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56

表 4- 10 基本資料對傳統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57

表 4- 11 基本資料對重品質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58

表 4- 12 基本資料對敗金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59

表 4- 13 基本資料對節省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60

表 4- 14 基本資料與經濟行為變項差異性總表 ... 61

表 4- 15 社會因素對經濟現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64

表 4- 16 社會因素對未來兩年經濟狀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64

表 4- 17 社會因素對宜蘭未來整體經濟情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65

表 4- 18 社會因素對台灣未來整體經濟情況看法之差異性分析 ... 65

表 4- 19 社會因素對經濟展望變項之看法差異性總表 ... 66

表 4- 20 社會因素對虛榮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69

表 4- 21 社會因素對傳統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70

表 4- 22 社會因素對重品質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70

表 4- 23 社會因素對敗金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71

表 4- 24 社會因素對節省型消費行為之差異性分析 ... 71

表 4- 25 社會因素與經濟行為變項差異性總表 ... 72

表 4- 26 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迴歸分析 ... 74

表 4- 27 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之關係總表 ... 75

(10)

圖目錄

圖1- 1 本文章節架構... 4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30

(1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若是有人問,你覺得景氣好嗎?近來經濟情況如何?你對未來經濟情 勢的看法樂不樂觀?想必每個人會有自己的一套見解和感覺。如今社會上 每個人都面對著無形的壓力,經濟壓力卻是近年來感受最重的,而人們對 大環境的信心評比因此而生。

根據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所公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 查報告」(Taiwan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Report, CCI),得知民國九十 二年十月份消費者信心總得點數為 85.40,消費者對於物價、景氣等經濟 總體的信心程度在該年十月達到歷史最高點,爾後每年每月消費者信心指 數皆是呈現下降趨勢,而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消費者信心總得點數更是下 降到68.45 並持續遞減,不僅如此,計算信心指數的六項代表指標1分別也 跟著處於弱勢的情況,此現象不僅意味著近年來人們對經濟總體的現在以 及未來信心程度呈現下滑趨勢,也說明著現實上經濟總體低迷的情況反映 在民眾對經濟展望的預期。

上述結果整體來看,可以解釋人們心中對經濟展望的看法,亦可依照 數據對歷史事件所造成的經濟震盪做檢討。但我們將思緒延伸,現今社會 上不同條件以及不同屬性的人們,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及看法是否有差異?

而他們的經濟行為有沒有因為本身條件上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

在經濟大環境處於劣勢的前提情況下,生活貧窮者與生活富裕者雙方對經 濟情勢有著何種看法,他們彼此的經濟行為是否有可能會因為本身優渥程

1 消費者信心指數是由下列六項指標加總平均,分別為國內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

(12)

度的限制而產生不同的決策。因此也讓我們對於在現今這個大環境背景 下,不同屬性間人們的經濟行為以及其對經濟預期看法之差異產生好奇。

二、研究動機

我們經由觀察消費者信心指數的趨勢,得知人們對會對於經濟發展有 所預測。而以往經濟發展文獻中,學者將經濟發展後的所得變化與人們的 快樂程度做連結,研究經濟發展對人們快樂的程度影響,證實了人們快樂 程度與經濟發展的相關性,經濟發展後所得的增加會影響人的快樂程度。

此類文章皆討論著總體經濟環境的改變如何影響人們的決策與信心,但仔 細探討各項因素差異下人們對經濟環境看法之文章卻不多,本研究試圖以 經濟發展為果,經濟行為,基本資料與社會因素為因之情況下,用微視的 觀點,將宜蘭地區居民以基本資料做分類探討人們經濟行為之差異,以及 他們對未來經濟展望的看法。此外,也試圖將社會學與經濟學兩個學說加 以組合,將代間支持理論的觀念引入研究中,並加以分析,在社會因素的 影響下,宜蘭地區居民之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之看法,亦即當經濟個體受 到上一代財產與金錢支助時,會提高可支配所得,改變其所得預算限制條 件,進而影響消費習慣與對未來經濟展望之看法。最後,由於不同型態的 消費者對於經濟情勢的看法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對消費行為和經濟 展望加以研究,並得出兩者之間的關係。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架構

一、研究目的

在前述研究動機下,本研究為了暸解宜蘭地區居民經濟行為與經濟發 展之關係,(經濟行為是以人們的消費行為為主要研究目標),以及不同基 本資料者(性別、年齡層、教育、收入等)對經濟發展之看法和經濟行為 之差異。並探討在代間支持理論下,不同社會因素間,人們消費行為以及 經濟展望之差異。資料數據乃使用宜蘭文教基金會於95 年製作之<宜蘭地 區社會變遷與永續發展第一次基本調查>抽樣資料做分析,並試圖達到以 下目的:

(一) 分析宜蘭地區居民於不同基本資料間、代間支持理論下,對經濟展望 之看法。

(二) 分析宜蘭地區居民於不同基本資料間、代間支持理論下,消費行為之 差異。

(三) 分析宜蘭地區居民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之關係。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人們對經濟展望看法的社會因素與經濟因素 分析,共分為五章。首先第壹章為緒論,共有二節,內容包括研究背景與 動機、研究目的與架構;第貳章為文獻回顧,其中包括經濟社會學定義、

經濟社會學之發展與相關文獻、代間支持理論與相關文獻,以及小結;第 參章為研究方法,包括資料來源、研究流程、變數內容與定義、資料分析 方法;第肆章為實證分析,分為以下部分,包括經濟行為因素分析結果、

基本資料與經濟展望、基本資料與消費行為、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之關 係、代間支持理論下社會因素與經濟展望,社會因素與消費行為之關係,

以完成本研究所欲達成之研究目的;第伍章則為本篇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內容為各項研究發現與建議。表1-1 為本文章節架構。

(14)

第壹章 緒論 共有二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架構。

第貳章 文獻探討 共有四節

經濟社會學定義、經濟社會學之發展與相關文獻、

代間支持理論與相關文獻,以及小結。

第參章 研究方法 共有四節 資料來源、研究流程、

變數內容與定義、資料分析方法。

第肆章 實證分析 共有六節

經濟行為因素分析結果、基本資料與經濟展望、

基本資料與消費行為、社會因素與經濟展望、

社會因素與消費行為關係、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之關係。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共有六節

基本資料與經濟展望之研究發現、

基本資料與消費行為之研究發現、

社會因素與經濟展望之研究發現、

社會因素與消費行為之研究發現、

消費行為與經濟展望關係之研究發現。

建議

(1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首先本章第一節對經濟社會學做概略的回顧探討,文中說明經濟學、

社會學與經濟社會學之定義,第二節為經濟社會學之發展以及經濟社會學 相關之研究。第三節介紹代間支持理論,此節內容包括代間支持理論之定 義、代間支持相關研究,以及消費者理論-實物補貼理論基礎。第四節為 小結。因此本章之節次安排順序為(一)經濟社會學概述(二)經濟社會 學之發展與相關研究(三)代間支持理論與相關研究(四)小結。

第一節 經濟社會學概述

「經濟社會學」此一名詞若以簡單的邏輯推論解釋,即是經濟學加上 社會學兩學門的結合。事實上經濟社會學之輪廓大致上是如此,因此經濟 社會學之研究的範圍即牽涉到研究目的以效率主的經濟學,以及研究目的 以社會行為為主之社會學。在研究方法上,經濟社會學則是將兩學科之目 的做結合,探討經濟、社會問題抑或者行為。而在說明經濟社會學定義之 前必須先了解經濟學與社會學之意義,因此首先根據文獻對經濟學與社會 學分別加以介紹,緊接著介紹經濟社會學之定義。

一、經濟學

經濟學是什麼?Samueson2(1979)認為經濟學是研究人們在社會上,

將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生產製造各種財貨,並且如何將財貨分配給消費 者,以供現在及未來使用。除此之外Bronfenbrenner(1966)對經濟學提 出著名且簡單之定義,其認為經濟學就是有系統的研究,在有限的物品及 資源下,社會如何調節之。因此簡單來說,經濟學是研究如何有效率的運 用資源生產及分配產物。根據上述定義,Smelser(1979)指出研究經濟 學所需要的基本依變數就是社會上的產出、資源運用及配合的方法和財富 之分配,而經濟學的自變數則是市場上的供需法則。觀察自變數與依變數

(16)

之關係可得知,經濟學家以供需法則(自變數)來解釋產出、資源運用、

以及分配(依變數)。例如要生產多少財貨產出、生產原料之價格、財貨 如何分配或者經濟體系的總產出及總收入,這些皆是依照供需法則而訂 定。

二、社會學

介紹完經濟學後,接下來探討何謂社會學?社會學的研究範圍較廣,

各派學說眾多而無法具體道出完整而統一的論述。雖然理論眾多但 Smelser(1979)明確指出社會學之研究有共同的目的,其最主要所探討 的是社會行為,即人際行為、群體行為以及制度與制度間之關係,因此社 會行為乃社會學之依變數。詳細來說社會行為的研究可分為兩個結構方 向,一為群體的研究、二為社會結構的研究。社會學家研究群體主要是以

「人」為單位而所組成之群體,並探討群體行為,不探討群體中個人行為。

例如政黨競爭、族群問題、派系鬥爭等。而社會結構的研究卻不是以「人」

為基本單位,其主要是研究人際互動中所產生的現象。由於每個人都有不 同的角色,角色可以解釋個人之部分行為,因此社會結構之概念在於,研 究群體中各個角色所結合的行為模式。例如宗教結構、教育結構、經濟結 構等。上述皆為社會學之依變數,而社會學的自變數為何呢?基本上,社 會學家大多是取自他想解釋的行為或現象。因此社會學家依照欲研究之自 變數探討其社會行為(依變數)。

三、經濟社會學

經濟社會學之定義如下:「應用社會科學的概念架構、變數以及解釋 模型,來分析經濟行為中複雜的生產、交換、分配等行為」Smelser(1979)。

以此定義為基礎,經濟社會學的研究可分為兩個方向,一種是偏向經濟學 的理論。其研究並解釋經濟行為與經濟活動本身,在此經濟社會學家通常 研究經濟行為與角色群體之關聯與價值觀,或者在某些社會規範條件下之

(17)

情形。Backer(1974)將經濟學之觀念帶入家庭中,以福利經濟觀點分析 家庭群體之行為就是一例。另一種方向則與經濟無關,純粹研究經濟活動 中社會變數之關係與表現,屬於偏向社會學方面。研究議題如,「不同經 濟法則的社會,會引起何種衝突」、「工業社會中,人們在職業結構與家庭 結構之角色間的關係」等。所以整體來說,經濟社會學定義與方向即是將 純粹的經濟與社會學理論及方法結合,成為一個新的概念並具有兩種領域 的特性。

(18)

第二節 經濟社會學之發展與相關研究

一、經濟社會學之發展

經濟學的思想與著作自古至今有許多學派,其中也有研究是牽涉到社 會面之情形,而經濟社會學風行的時代背景為十九世紀歐洲地區,當時學 者探討的經濟問題中,他們較重視社會性問題的政治層面,即經濟體系中 政治層面的研究,因此經濟學界稱為「古典政治經濟學」。本研究引述經 濟社會學一書中,Smelser(1979)描述之背景以及討論重點,整理得出 以下,曾經討論經濟問題中政治層面的學派及其發展。

(一) 重商主義:於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經濟學思想主流是重商主義,其

觀念涵蓋範圍廣大,當時的價值判斷、政府政策以及人們的經濟行為 皆受到此種思想影響。由於重商主義思想為社會體系之價值觀,因而 其缺乏完整的學說,但可整理成兩論點:1、重商主義者對於財富的 看法,2、政治的權力與財富之關係。前者所指為重商主義者認為財 富就是國家富強的來源,因此他們的觀念強調稀有金屬之累積以及貿 易的出超以增加國力。在權力與財富之關係方面,Spengler(1987)

指出重商主義者主張國家應運用公權力介入工、商業以增進經濟發 展,也就是國家應對業界給予政治性與經濟性的援助。最著名之例 為,當時歐洲國家為了保持貿易順差,政府以關稅限制進口之政策。

因此這種經濟與政治的關係為,國家增加財富以強化國力,國力增加 也使公權力增大,更能推動國家之財富。

(二)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亞當.史密斯(1723-1790)著名的

著作「國富論」中,對重商主義之思想有所意見。其認為國家之財富 累積並不是稀有金屬的累積或貿易出超,而是增加國家的生產力以及 擴大國際貿易。首先生產力取決於市場上分工程度的有效性,即分工 愈細生產力愈高。除此之外,亞當.史密斯認為政府公權力不宜太介

(19)

入市場之運作,例如政府實施進口關稅、幫助特定產業等,因此他主 張取消關稅以自由貿易增加國家財富。亞當.史密斯提出兩個關於市 場之論點:1、完全競爭市場的假設,此為古典經濟學派之理想。其 假定任何廠商在此環境下皆無法操控價格,價格是由市場機制亦即

「看不見的手」訂定,市場上一切經由經濟系統自我調整。 2、他建 議政府應採用經濟自由放任政策,放寬公權力並給予商人自主之權 力,創造自由競爭之環境。而政府的權力則使用於防止市場上廠商哄 抬價格以及壟斷之情況,並且在自由競爭之前提下立法以保證交易公 平、契約之有效性。

(三) 馬克斯(Karl Marx):馬克斯(1818-1884)認為社會的發展是由經

濟基礎決定,並且此種經濟基礎是由生產能力與生產的社會關係組 成,生產能力是指經濟活動的自然與技術因素,生產的社會關係為人 們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際關係。然而馬克思於社會的政治層面與經濟觀 點,是對資本主義之分析。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之生產模式,是資產 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關係,當時資產階級因握有生產資本,可令無產階 級出售勞力賺取工資,此時資產階級之目標追求利潤、獨占性以及生 產過剩三項。如此一來,短期下資產階級握有資本之政治力量可促使 經濟發展,但長期下無產階級會有反抗之心態與革命之動作,使資本 主義瓦解而偏向社會主義。簡單說明即當時之政治與經濟短期下成正 面關係,但長期下政治與經濟會產生衝突而瓦解。

(四) 史賓塞(Herbert Spencer):史賓塞(1820-1903)之社會學思想對

社會學界與古典經濟學有所影響,史賓塞認為社會具有演化之特性,

亦即社會具成長性,成長的結果使社會更複雜且龐大並趨於分工。在 社會與經濟關係方面,史賓塞的社會演化論則對經濟有所牽涉,社會 演化論中社會類型被分為「軍事社會」與「工業社會」。軍事社會意

(20)

指社會的整合是具有強迫性,國家控制著社會上所有事物,包括工 業、經濟、人民、軍事等,具有強迫合作之概念,其經濟的關係為,

國家以強迫之手段整合經濟使之強大。工業社會之觀念則與軍事社會 大為相反,工業社會意指社會的分化民主性與團結合作,社會之事物 不受政府直接控制並以分工為主,與經濟之關係為,經濟活動發展不 受政府直接支配,採取自由競爭模式,類似完全競爭理論。但其工業 社會之理論有一矛盾處,社會上分工的結果會產生具有控制權的機 構,而相對的在工業社會之情況下,政府的干涉是不允許的,社會以 團結合作且自願為主。因此社會分工下的政治權力與工業社會之願景 產生抵觸。

(五) 凃爾幹(Emile Durkheim):凃爾幹之思想注重社會分工,其將社會

特徵分成兩種,環節社會與複雜社會。環節社會是不太注重分工,並 要求每個人皆有相同之價值觀,且社會機能之取代性高,假使社會上 一環節被截斷也馬上會有遞補。複雜社會則相反,其較注重團結,並 嚴格以法律來保障團結。在此經濟與社會之關係為,凃爾幹強調社會 整合的重要性,亦即社會整合後之團結有助於推動經濟生活。

(六) 韋伯(Max Weber):由於史賓塞和凃爾幹對於社會整合之研究,屬

於單純與抽象之概念,因此韋伯(1864-1920)以純熟的抽象理念研 究社會系統。「社會經濟學」為當時 19 世紀末歐洲大陸用以區別「古 典政治經濟學」之名稱,而韋伯使用抽象經濟理論為主幹討論社會經 濟學,此為吸收眾多學科之內容所綜合而出的經濟學。尤其他將社會 與經濟連結的現象分為三個面向,分別為經濟事件、經濟有關之現象 與受經濟約束的現象,此三個面向也使社會經濟學的視野擴大至文化 層面。韋伯所謂社會經濟學之研究內容為何?其將社會經濟學之研究 分為經濟學理論、經濟史以及經濟社會學三個部分。經濟學理論即是

(21)

經濟學家所研究之純經濟理論,研究方向是非政治的、以個人主義為 主,並且建立因果性的經濟命題;經濟史與經濟社會學之研究方向,

除了探討經濟事件對社會現象之影響與因果之外,還要分析非經濟的 社會事件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由於韋伯的時代背景為西方資本主義最 盛時期,因此其對資本主義也有所研究與見解,其將資本主義分為五 種:第一種為政治資本主義(political capitalism),特色為以戰爭及 侵略來獲得利潤與權力。第二種為流氓資本主義(pariah capitalism),

特色為特有的邊際經濟集團,如猶太人的經濟活動。第三種為帝國主 義的資本主義(imperialist capitalism),特色如同大英帝國,將政治 擴張主義及經濟結合。第四種為財政資本主義(fiscal capitalism),

此特色為典型的古代社會,以農業課稅為主。第五種為工業資本主義

(industrial capitalism),此特色為以固定資本與投資為基礎,並重視 自由勞動的生產主義,因此韋伯對資本主義研究之專著,也是其和傳 統經濟學家不同之處。為了延續理性資本主義,韋伯強調政治對貨幣 交換的控制,亦即政府應控制貨幣供給量使其穩定。此外其認為以貨 幣為交易媒介對市場較有利,原因為健全成熟的貨幣制度能建立信用 且擴大市場。韋伯雖沒建立一套完整經濟社會學學說,但其對經濟社 會學也有傑出貢獻,資本主義能存在之條件與規律為其研究興趣也是 貢獻。而在社會與經濟結合研究方面,韋柏最有名之經濟社會研究為 基督新教與資本主義精神之關係。

(七)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凱因斯(1883-1946)的經濟理論,

是對古典經濟學做出兩點修正,第一個是研究範圍的修正,由於古典 經濟學注重研究屬於個體經濟學之各家廠商均衡條件,因此凱因斯認 為總體經濟條件才是研究重點。第二個是認知的不同,古典經濟學派 認為,市場會自我調節,資源是會被充份運用的。而凱因斯則認為市

(22)

場是可被干預的,並形成短期的變動,進而導致市場經濟長期的不穩 定。凱因斯學說對於經濟問題中政治層面的關係為政府的「國家政 策」,他認為一經濟體系整體的收支組成方程式為:消費+儲蓄=消 費+投資,而政府所能控制的項目為消費、投資、儲蓄,因此可知國 家政策能影響經濟體系的波動。其中國家政策又可分為「貨幣政策」

以及政府決定的支出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央行的可決定 利率及貨幣供給,以改變投資意願。而支出型「財政政策」則是政府 藉由,修公路、增設公共設施、建制軍備等…政府支出來刺激消費與 投資,此種「國家政策」最終會影響一國之產出及物價。而凱因斯和 其他經濟學家皆認為,政府的政策對經濟體系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 解釋人們的經濟行為之前,必須先考慮到國家政策。

二、經濟社會學相關文獻

Smelser(1979)將經濟社會學的社會因素歸類為文化、政治、整合、社 會階層四個層面。因此本文依照各層面的意義,整理其相關文獻。

(一) 文化層面:

文化因素方面,分成兩個問題的探討,分別是評價的(evaluation)與現 實的(existential)。前者表示著在某種文化信仰下人們對經濟活動的態度,

以何種目的從事經濟活動。後者則是在某種文化信仰下人類所追求的目 標。若要深入研究文化層面與經濟行為之關係,必須將文化層面分為價值 觀與意識型態兩部分並分別與經濟行為做結合分析之。

1. 文化層面-價值觀

在文化層面的價值觀中,Max Webber(1958)研究宗教價值觀此社會因 素,得出基督新教(尤其達爾文教派)之教義與觀念,理性的控制人類的社 會與文化、尤其是經濟活動影響最大。單純就基督教宗教價值觀與經濟活 動的關係做解釋,間接得出基督新教對經濟活動有正面的影響力,促使了

(23)

後繼的學者研究宗教與經濟之關係。Bellah(1957)的研究發現,十九世紀 日本的基督新教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力也頗大。

但文化層面中不僅可以宗教價值觀的導入來解釋經濟活動,也有學者 提 出 另 一 種 價 值 觀 與 經 濟 行 為 做 結 合 , 此 種 價 值 觀 為 國 家 主 義 。 Rostow(1961)之研究指出國家主義此社會因素推動許多國家的經濟發 展,Rostow(1961)認為國際之間的競爭會促進國家主義的興起。以此邏輯 延伸推斷,國際之間的競爭會間接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

綜合上述文獻,價值觀分為宗教價值觀與國家主義,而且屬於社會因 素的價值觀並不只是單單影響經濟活動,也會影響其他行為。因此可探討 研究之範圍也可擴大。

2. 文化層面-意識型態

Smelser(1979)指出意識型態意指對於人的本質與社會本質的一套觀 念。這套觀念是人類應該怎樣做,社會要如何組織。因此在意識型態方面,

Rogers and Berg(1961)的職業與意識型態文章中,其研究汽車商之意識型 態,發現1920 及 1930 出生藍領階級的老派汽車商,其意識型態屬於比較 古典自由競爭。後期新崛起出生於白領階級的汽車商,目光變的較為廣 闊,觀念較為現代,意識型態注重於交易的公平性,貿易的自由。由於兩 派商人的出生年代與處境皆不相同,因此兩者有不同的意識型態。而 Heibroner(1967)研究企業家的意識型態,得出企業家在不同世紀,由原本 貪婪、自大、傲慢的態度漸漸轉變成腳踏實地,注重專業並且以規模擴大 之思考方式為主。企業家經濟行為由從前「求近利的」資本主義,轉變為

「顧及社會、負責任的」資本主義。

以上的研究代表著意識型態的改變,使企業家們的觀念改變,進而使 其經濟行為改變。意識型態會隨著時間而變化,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意 識型態不同,人們經濟行為也會不同。

(24)

(二) 政治層面:

在此Smelser(1979)提出三個方向,討論經濟單位或者經濟部門與政治 層面的關係,而這三個方面分別為,各生產單位之間的政治關係、生產單 位與直接經濟環境的政治關係、生產單位與政府的政治關係。

1. 政治層面-生產單位之間的政治關係

生產單位間的互動即是經濟活動,而生產單位間政治的關係乃是研究 生產單位的財富集中問題,所以 Chandler(1962)研究一個大型企業,得出 企業成功的因素為:(1)擁有充足數量的供應商支持、(2)具有規模經濟 的成本控制、(3)具備產品的多元性、(4)應有不同商品的獨立製造部門、

(5)設立海外分公司使企業全球化,並達到壟斷市場的能力。並且指出 這些因素使得大型企業在經濟活動上的穩定性高。

2. 政治層面-生產單位與直接經濟環境的政治關係

直接經濟環境分為,消費者、股票持有者、勞工、三個單位,而以下 陳述為生產單位與三個單位之間相關文獻部份。

生產單位與消費者的政治關係方面,該關係是表現於市場中,理論上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買賣雙方對市場訊息皆可掌握,但事實上企業掌控了 大部分的資訊。譬如大眾傳播、供應商資訊等,甚至供應商與製造商合作 甚至合併,於是在此資訊不對稱下,消費者的情況就處於劣勢。促使消費 者捍衛自己權益而與企業對抗的行為,對抗之行為就是政治關係。

Smelser(1979)對消費者對抗企業的政治關係則有以下三種見解:

(1) 消費者直接對抗廠商或企業的政治活動,主要行為是聯合抵制產品。

(2) 建立消費合作社,並由消費者自行辦理產品的運銷,減少資訊的不對 稱。

(3) 由政府協助訂定法律控制企業活動並保護消費者,使產品的價格與品 質維持水準。

(25)

生產單位與股票持有者的政治關係方面,此部分注重所有權和經營權 關係的研究。由於以往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集中在個人與少數團體中,

因此Berle and Means(1932)提出他們的論點,即 19 世紀後公司的所有權與 經營權是逐漸分離的情況,意味著企業與股票持有者的權利逐漸分離。但 是當權利分離後,公司存在著股東控制或經營者控制兩種力量,此種控制 權的不明是否對企業的營運有所影響?所以 Monsen, et al.(1968)則解釋了 此問題,他們的研究得出股東具有追求利潤、經營者具有追求高薪資的心 態,他們因此也推測,企業由股東控制應該比經營者控制較有獲利空間。

而Kamerschen(1968)則提出不同看法,認為企業的獲利與企業控制權之所 屬是無相關的。綜合以上結論可得到,研究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係,應該 研究企業利益是否一致,而不是控制權之所屬。

生產單位與勞工的政治關係方面,是研究所勞資雙方的關係,勞工與 雇主除了經濟活動的互動之外,Smelser(1979)也提出了經濟活動以外的其 他關係。譬如有些國家勞工組織會和政黨做結合,以透過政黨要求政府多 重視勞工階層;他另外也提出勞資關係也會受種族影響,相同族群會有凝 聚性,但最常討論的勞資的政治關係是罷工問題。

3. 政治層面-生產單位與政府的政治關係

生產單位就是經濟單位之意,因此 Ember(1963)曾經研究經濟活動與 政治活動之間的關係,他從Murdock 的世界民族誌中取出 24 個尚未工業 化的社會作為樣本,以依賴農業程度做為經濟指標;政治權力機構分化的 程度做為政治發展指標,將指標做相關分析,得出結果為經濟活動發展與 政治活動發展有顯著的正相關。Smelser(1979)對 Ember 研究結果提出了延 伸的看法,並且提供了兩種解釋。第一種情況為,當經濟活動發展快速且 趨於複雜時,會伴隨著不公平、衝突等現象,此時就會需要政治力量的介 入協調;另一種看法為,當政治與法律體系此種社會活動的進步,會促進

(26)

經濟活動的繁榮。Cutright(1963)也有做過經濟與政治活動關係的相同研 究,而研究結果是 77 個國家中,經濟指標、交通發達、都市化程度與政 治活動有高度相關。

若再往政治活動的細部(政府政策)探討,Pryor(1968)的研究結果得 到經濟發展速度與公共福利支出是有相關的;Pryor 認為每個國家都會面 對公共福利支出的比例調撥問題,而經濟發展速度相同的國家,都會面對 同樣公共福利支出比例的困難。Cutright(1965)的類似研究也得出,各國社 會保險制度完善與否,和其經濟發展水準成高度相關。

綜合以上文獻可知,經濟發展與政治活動的關係密不可分,可相輔相成互 相促進成長,而經濟發展對公共福利支出與社會保險也具有關聯的。

(三) 整合層面:

整合層面在此代表凝聚群體的意思,Smelser(1979)認為凝聚群體可分 為親族群體與種族群體。親族群體是人們在血緣 、婚姻合法領養手續等 前提下,與他人所建立的社會關係。種族群體則是取 Handlin(1956)的 定義,一群來自相同文化背景,具有共同意識,並且集合成一個群體者稱 之。

1. 整合層面-親族群體

經濟活動與親族群體的研究,以家庭方面的社會因素與經濟活動做結 合而言。Goode(1963)將各國家庭結構之變遷做比較,得出在工業化與都 市化的情形下,對勞力 集中度之需求變小,使的家庭結構剩下重視夫婦 關係的小家庭。後期Blumbery and Winch(1972)則研究 74 個工業化國家,

探討社會經濟發展與家庭結構的關係也得出類似結論,社會經濟越發達之 國家,家庭結構越趨於單純。由此可知研究家庭組織的社會學者,注重於 研究經濟環境的改變對家庭的結構變化。

另外,也有學者研究經濟現象與親族群體的關係。Landes(1951)就是

(27)

一例,他在研究法國的企業結構中,發現其企業結構屬於家庭式企業結 構,即法國人傾向於雇用親戚或向親戚籌措資金,使得法國企業規模無法 擴大,進而對經濟成長有所阻礙。Fox(1967)研究印度的企業結構發現,

印度不敢雇用親戚以外之人,因此造成同樣結果,企業規模無法擴大。但 Khalaf and Shwayri(1966)對黎巴嫩企業的研究結果卻與上述兩個學者不 同,並指出該國企業家了解,不能持續雇用親戚,當企業到達一定水準時,

必須雇用外來管理者。就討論雇用親族群體而言,究竟企業是否要雇用自 己的親戚?由上述之現象可知,親族關係對企業有好有壞,應該視企業發 展情況而決定。

除了前面的研究方向,Smelser(1979)指出親族群體的經濟活動研究,

也可延伸至女性投入勞動力市場及老人問題。女性投入勞動市場產生雙薪 家庭,進而影響家庭收入;也有行業的性別歧視問題存在。關於老人問題 與經濟活動關係,Rosow(1974)提出三項因素,分別為醫藥及生活水準提 升也使壽命提升、退休老人無薪水的經濟因素、退休制度問題的社會因 素,此三項因素使老人面臨經濟上的孤獨、窘困、無歸屬感。而前述之家 庭結構、雇用關係、或是女性及老人問題等,這些屬於社會因素中的親族 群體面,皆可與經濟活動做連結研究,並且做探討。

2. 整合層面-種族群體

歷史上研究種族群體的學者,通常觀察種族群體的經濟地位,由於 19 世紀初的美國移民,其經濟地位頗低。直到後期新移民進入後,經濟 地位才逐漸上升。但是除了經濟地位,想必種族群體和其他經濟因素有關 聯 , 於 是 學 者 研 究 種 族 群 體 中 成 員 間 的 互 動 頻 率 , 即 經 濟 互 動 。 Lieberson(1958)分析美國芝加哥醫生分布情形,發現同一種族的醫生,大 多都在該種族之群聚區開業,即人類具有種族群聚效應,譬如中國人在中 國人群聚區開業。事實上除了醫療業,日常的食衣住行上,在缺乏專業知

(28)

識之情況下,人們會選擇相信與自己相同種族或團體之人。

(四) 社會階層層面:

社會階層在此解釋為社會地位、階層體系。所以在社會階層與經濟活 動的關係方面Hodge, et al.(1966)曾做了一項研究,此研究得出,工業化國 家的職業地位是極為相似的。此結論也讓他們做了以下推斷,即工業化程 度和經濟發展與社會階層是無關的。Jakubowicz(1968)也做類似的研究,

結果與上述相同,並且下了個結論:「社會雖有文化上的差異、工業化程 度也不同,但是社會職業階層卻差不多」。不過隨後不久,Treiman(1970) 新的研究對經濟行為與社會階層體系有了新的見解,他認為社會工業化程 度會影響社會階層,因為從事農作的人會逐漸轉移到都市,從事工業生產 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後,社會對不同職業的需求會增加,進而影響社會階 層層面,使職業角色分化。

到了後期,學者則轉而研究較接近社會學的社會階層與社會流動之關 係,其中社會階層的流動類型的解釋可分為個人的與集體的兩部分。例 如:當家庭中有一人職業階級上升,整個家庭在在社會的地位也上升;若 有一企業與社會上的地位評價上升,企業內部所有的同仁於社會上之地位 也因此上升。如此一來研究方向就不只侷限於社會階層與經濟的直接關 係,可更深入的探討社會階層的社會流動關係。

(29)

表2- 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 文化層面

學者 研究結果

Bellah(1957) 十九世紀日本的基督新教對經濟活動的影 響力頗大。

Max Webber(1958)

基督新教(尤其達爾文教派)之教義與觀 念,理性的控制人類的社會與文化、尤其 是經濟活動影響最大。

價值觀

Rostow(1961) 社會因素中,國家主義能推動許多國家的 經濟發展。

Rogers and Berg(1961)

於職業與意識型態文章中,研究汽車商之 意識型態,得出意識型態不同,對業績之 意識 影響。

形態

Heilbroner(1967)

企業家的意識型態逐漸改變,由求近利的 資本主義,轉變為為顧及社會、負責任的 資本主義。

政治層面

生產單位 之間的 政治關係

Chandler(1962)

大型企業成功的因素為:(1)擁有充足數 量的供應商支持、(2)具有規模經濟的成 本控制、(3)具備產品的多元性、(4)應 有不同商品的獨立製造部門、(5)設立海 外分公司使企業全球化,並達到壟斷市場 的能力。

Berle and Means(1932)

公司經營方式,於 19 世紀後公司的所有權 與經營權是逐漸分離的情況。

Monsen、Chih and Cooly(1968)

公司經營部分,股東具有追求利潤、經營 者具有追求高薪資的心態,也推測企業由 股東控制應該比經營者控制較有獲利空 間。

生產單位 與直接經 濟環境的 政治關係

Kamerschen(1968) 股東與經營者在企業獲利部分是無相關 的。

資料來源:經濟社會學,胡效羣譯(1979)。

表為本研究整理。

(30)

表2-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續)

政治層面

學者 研究結果

Ember(1963) 經濟活動發展與政治活動發展有顯著的正 相關。

Cutright(1963) (1965)

(1963)國家的經濟指標、交通發達、都市化 程度與政治活動有高度相關;(1965) 各國 社會保險制度完善與否,和其經濟發展水 準成高度相關。

生產單位 與政府的 政治關係

Pryor(1968)

每個國家都會面對公共福利支出的比例調 撥問題,而經濟發展速度相同的國家,都 會面對同樣公共福利支出比例的困難。

整合層面

Landes(1951)

研究法國的企業結構發現,法國屬於家庭 式企業結構,法國人傾向於雇用親戚或相 親氣籌措資金,因此使得企業規模無法擴 大,進而對經濟成長有所阻礙。

Goode(1963)

將各國家庭結構之變遷做比較,得出在工 業化與都市化的情形下,對勞力集中度之 需求變小,使的家庭結構剩下重視夫婦關 係的小家庭。

Fox(1967)

研究印度的企業結構發現,印度不敢雇用 親戚以外之人,因此造成企業規模無法擴 大。

Blumbery and Winch(1972)

研究黎巴嫩企業結構發現,企業家明瞭不 能持續雇用親戚,因此當企業到達一定水 準時,必須雇用外來管理者。

親族 群體

Rosow(1974)

醫藥及生活水準提升使壽命提升、退休老 人無薪水的經濟因素、退休制度問題的社 會因素,此三項因素使老人面臨經濟上的 孤獨、窘困、無歸屬感。

種族

群體 Lieberson(1958)

分析美國芝加哥醫生分布情形,發現同一 種族的醫生,大多都在該種族之群聚區開 業,即人類有種族群聚效應。

資料來源:經濟社會學,胡效羣譯(1979)。

表為本研究整理。

(31)

表2-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續)

社會階層層面

學者 研究結果

Hodge、Treiman and Rossi(1966)

工業化國家的職業地位是極為相似的。他 們做了以下推斷,即工業化程度和經濟發 展與社會階層是無關的。

Jakubowicz(1968) 社會雖有文化上的差異、工業化程度也不 同,但是社會職業階層卻差不多。

社會 地位

、 階層

體系 Treiman(1970)

社會工業化程度會影響社會階層,因為從 事農作的人會逐漸轉移到都市,從事工業 生產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後,社會對不同 職業的需求會增加,進而影響社會階層層 面,使職業角色分化。

資料來源:經濟社會學,胡效羣譯(1979)。

表為本研究整理。

(32)

第三節 代間支持理論與相關研究

一、代間支持理論之定義

代間支持理論(Intergenerational Support theory)是由 Lee、Parish and Willis(1994)所提出,他們指出家庭成員間之援助模式,於傳統上被認 為是成年人之間的互相「轉移」。這種「轉移」是由 4 項因素所組成,包 括世代間財富的互相流動、家計單位複雜性之改變及家庭大小之縮減、家 庭間旁系親屬關係的日益薄弱、與當夫妻向心力的增加時,對年長世代責 任的弱化等。儘管這種「轉移」的變化是一般趨勢,但在不同國家還是有 許多意見以及適用性問題。特別是東亞,強烈且持續的父系社會傳統思想 以及親子同居和財務互助之情況,而在經濟成長下這種延伸家庭的持續,

是無法只經由單純的兩極化模式(傳統與現代)所解釋。因此整體來說,

代間支持理論指的是世代間,財產、勞務、金錢互相交換之關係。

代間支持理論中,Lee、Parish and Willis 認為世代之間有三種關係模 式,分別為權力與協商力(power and bargaining power)、互相支援模式

(mutual aid model )、 利 他 / 團 體 合 作 模 式 ( altruism/corporate group model)。

(一) 權力與協商力(power and bargaining power):隨著經濟的發展,父母 逐漸失去子女的控制權與資源,包括土地、權力等優勢。但年長世代 卻不是沒有優勢,當親代長者手中擁有財富與家產時,便有權力得到 子女的回饋、奉養與陪伴時間。代表著年長一代會運用財產分配控制 子代,子代也會因為財產多寡而改變奉養態度。此外在協商力方面,

Lee、Parish and Willis 談到 Chiappori(1992)在一門經濟課堂中,提到 的家庭協商模型(family-bargaining model)。指出家人的財富資源分 配與協商力呈現遞增函數。此協商力為,假使家庭財富資源分配無法 產生時,家庭成員能收到的最小效用水準,並假設效用水準是可以衡

(33)

量的。因此經濟獨立之子代可以運用自有的財富資源(金錢的供應)

與父母協商並交換條件,免除奉養與陪伴的責任。另外,夫妻之間的 財富資源也會影響奉養形式,較多財富資源的一方具有較大的協商 力,並且較有權力決定資助自己的父母勝於配偶的。

(二) 互相支援模式(mutual aid model):是指一般生活裡世代間互相幫助 是屬於自願性的。短期下這種互助模式為年長者對子代的幫助,包括 幫忙育嬰照護、代步差使、家事勞物、家中設備耐用品之共享,以節 省家庭開銷成本。在長期下台灣家庭之互助模式是強調隱含的保險

(insurance)與借貸(loan)原理。隱含的保險意指家庭在經由資源 的聚集整合下,能顯著的減少家中成員的所得風險。此種保險是一種 補償轉換模式,家中地位弱勢者得到幫助越多。隱含的借貸原理指的 是年長者對於年輕家庭成員的教育投資以及生意幫助,而年長者的利 益為子女成熟後對父母之奉養與回饋。

(三) 利他/團體合作模式(altruism/corporate group model):利他/團體合作 模式之共通性,第一種為世代之間的互相關心,第二種是假設世代間 有種契約的制衡,契約不會隨時間消失。而利他模式對於近代家庭如 何持續的團體合作,Becker(1974,1991)提供了經濟學上的解釋。

Becker 的模型中,假設家庭是由利他個體所帶領,利他個體通常是指 年長一代,利他個體控制大多數的家庭資源並且關心其他家庭成員之 福利是否與其相同。利他個體關心成員之福利,目的為將資源配置達 到柏拉圖最適。但是過程會被財富以及最適分配,這兩階段所阻礙。

倘若利他者在關心家庭福利之虞,也注重家庭財富之變化,會使阻礙 達到最小,也容易達到柏拉圖最適。而資源配置的確實轉移,更能凝 結家庭向心力。簡單來說,利他/團體合作模式指的是世代間最大利 益。

(34)

二、代間理論相關研究

早期社會學家曾嘗試將經濟學與社會學融合研究,但不被當時主流的 新古典經濟學派所接受。而許秉翔(2004)將社會學與經濟學兩基礎領域 聯集,考察台灣住宅代間移轉以社會經濟學的方式分析之可行性。而議題 則使用三項理論解析,分別是(一)社會學的交換理論、(二)新古典經 濟學派Becker(1991,1993)的利他模型、(三)新制度論中交易成本與 認同(Identity)論點之引入,以下為三項理論之解釋:

(一) 社會學的交換理論:在古典經濟學中,效用理論為個人行為的理性計 算,其考慮的範圍較集中。而社會學的交換理論則考慮的範圍較廣,

包括愛、情感、忠誠、責任、義務、道德等一般社會學所關注的社會 關係。在此家庭組織研究中,面向較廣的交換理論突顯了家庭成員之 間互動的關係,也區分了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的不同。

(二) 新古典經濟學派 Becker(1991,1993)的利他模型:此模型巧妙的運 用古典經濟學的效用理論與家庭做結合,此模型主旨為,家庭中父母 的效用函數會受子女的效用影響。換句話說,不僅父母本身的消費會 影響自己的效用,本身也會因為關心子女的福利水準而影響到自己的 效用,因此具有利他個性的父母,會將家中資源分配至柏拉圖最適。

但這也會讓自私的子女利用著父母的利他個性來滿足自己的效用,此 種自私子女的行為即是不孝子理論(Rotten-Kid Theorem)。

(三) 新制度論中交易成本與認同(Identity)論點:首先說明認同,家庭組 織的研究中,新古典經濟學派分析單位是家庭中的個體。而新制度中 認同則是將家庭當作社會經濟組織,以家庭為分析單位,在此認同意 指家庭中的身分、聲望、地位。接著交易成本方面,新古典經濟學派 是將家庭制度視為外生變數,而新制度則是將家庭制度視為內生變 數,因此制度為內生變數時,家庭成員必須考慮欺騙的後果,使得家

(35)

庭監督成本縮小。這也是外生變數內生化使成本減少的例子。

而許秉翔(2004)之研究結果為當前台灣住宅研究偏向經濟學之研 究,若是加入應用的因素,將住宅研究加入代間轉移來應用社會經濟學,

結果是可行的,並且有助於發掘跨領域研究議題之複雜面貌。

近年來台灣在生育率下降以及醫療進步之情況下,使得人口平均壽命 增加、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因此陸洛、陳欣宏(2002)認為在社會變遷情 況下,家中年長者在邁入老年期時,最關心健康與經濟兩問題。並提出年 長者對世代間關係之主觀看法,也說明年長者在代間關係之調適情形。其 將年長者對於世代關係之看法彙整成正向與負向兩方面,屬於正向看法為 年長者具豐富經驗、對權力之掌握、自覺得有能力幫助子代。屬於負面看 法為身體之衰弱、對家人依賴程度漸增、對家庭貢獻少。此外在代間關係 調適方面陸洛、陳欣宏(2002)也提出了年長者有著積極與消極的兩種處 理模式。其中積極模式主要是以開放、溝通之觀念調適代間關係,而消極 模式則是被迫接受、失望放任之形式接受代間關係之惡化。

在高齡化社會下,注重老年人之心境、心情固然重要,老人居住的安 排也是個重要課題。曾瀝儀、張金鶚、陳淑美(2006)則是以代間關係為 基礎,探討兩代之間的屬性不同下與年長者居住地之關係。研究結果顯 示,在子代方面屬於較利己之心態,某些情況下會與親代同居。而此情況 不乏於對親代的回饋奉養、喪偶之親代、家中有學齡前小孩需要親代的協 助,屬於世代間交換勞務的關係,而子代也可以給予金錢之方式來獲得自 居權。親代方面則是取決於本身所掌握的資源多寡,原則上資源多則以親 代子代共居為主,其研究結果與代間支持理論之互相支援模式相似。

三、消費者理論-實物津貼

一般傳統個體經濟學下,消費者理論總是關心消費者對於財貨的最適 選擇。而影響最適均衡變動之主因,大多來自消費者預算限制之改變。預

(36)

算限制變動原因眾多,在此主要討論消費者理論中-實物津貼(subsidy in-kind)之結果。楊雲明(2002)消費者在面對實物津貼下,財貨相對價 格不會改變。但在有多餘所得可選擇財貨之情況下,預算限制線則改變位 置。依此理論為基礎,與代間支持理論結合下,則可探討父母給予金錢或 勞務補貼時,所得限制變動下,消費行為的變動與對未來經濟展望之看法。

(37)

第四節 小結

經濟社會學之定義為:「應用社會科學的概念架構、變數以及解釋模 型,來分析經濟行為中複雜的生產、交換、分配等行為」。因此,本研究 嘗試將經濟學與社會學互相結合,窺探社會因素對經濟因素之間的影響。

社會因素方面,根據前述文獻描述,經濟社會學之社會因素可分類成 文化、政治、整合、社會階層四個層面。本研究將其中之ㄧ的整合層面-

親族群體行為觀念與經濟因子結合探討。由於整合層面-親族群體主要為 研究家庭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因此親族群體行為方面,則使用代間支 持理論中的第二個模式-互相支援模式(mutual aid model)做為本研究社 會因素的研究基礎,並導入經濟行為中,進而一一探討社會因素對消費行 為差異與對經濟展望之看法。

(3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資料來源

本研究資料來源為宜蘭文教基金會、宜蘭人文基金會、文建會、研考 會、台灣民主基金會所共同出資,於民國95 年製作之<宜蘭地區社會變遷 與永續發展第一次基本調查>。此調查資料抽樣範圍為宜蘭縣全縣之年滿 20 歲並設籍於此縣之居民,抽樣設計如下所述:(本節摘錄自宜蘭地區社 會變遷與永續發展第一次基本調查調查報告)

一、抽樣程序

此抽樣調查乃採分層二階段抽樣法,首先利用人文區位資料進行分層 後,設立各層應抽樣的樣本數,再依據應該抽樣的樣本數完成二階段抽 樣。分層抽樣原則是使用宜蘭縣政府公佈的「九十二年宜蘭縣統計要覽」

資料,經過抽樣計畫之各協同主持人討論後,挑選十二項變項作為抽樣分 層之依據。

變項分別為人口密度、大專畢業以上人口比例、工廠家數、遷移人數 比例、農戶人口、漁戶人口、自來水普及率、社區發展組織數、病床數、

醫師數、稅課收入、決算總支出。經過因素分析後得到三個因子,再將此 三因子以K-Means Cluster 分析後,得到兩個群集,最後將 12 個鄉鎮市依 兩群集分類,則宜蘭、羅東、冬山為第一層,其餘鄉鎮則為第二層。

二、樣本配置設計

在各層樣本分配上,依照各層居民和總合居民之百分比,決定各層 應完成抽取之樣本數,每個村里抽取20 人左右為標準,樣本配置如表 3-1。

在樣本方面,一共抽出1200 個樣本,有效樣本為 1175 個樣本,問卷 資料內容共分為以下五大部分,基本資料組、專題組、社會組、政治組、

(39)

資料組,社會組,經濟組部分資料進行分析。

表3- 1 樣本配置表

層別 鄉鎮市 村里數 居民數 居民數

抽取 村里數

中選村 里抽取 樣本數

總樣 本數

有效 樣本

1 宜蘭、羅東、冬山 89 218,891 47.43 28 20 560 535

2

三星、五結、壯圍 員山、頭城、礁溪 蘇澳、大同、南澳

148 242,614 52.57 32 20 640 640

合計

237 461,505 100 60 1200 1175

資料來源:宜蘭地區社會變遷與永續發展第一次基本調查調查報告,財團法人宜蘭人文基金會,(2006)。

(40)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為研究宜蘭縣影響經濟展望之社會與經濟因素分析,本研究採用上述 問卷之基本資料組,社會組,經濟組三組問項,並取其部分資料問項,將 變數分為四大類,基本資料、經濟行為(消費行為)、社會因素、經濟展望。

首先令基本資料、經濟行為、社會因素三大變數為解釋變數並探討大眾對 經濟展望之看法,接著以基本資料為解釋變數探討經濟行為的差異,最後 設經濟行為為解釋變數、經濟展望為反應變數,並探討之間的關係。以下 圖3-1 為本研究之架構圖:

經濟行為

(消費行為)

社會因素

經濟展望

社會因素

圖3- 1 研究架構圖

(41)

第三節 變數內容與定義

一、基本資料

在基本資料變數中,變數細項取自於問卷中基本資料組的性別、居住 地、子女數、教育程度、有無工作、所得收入、年齡層共7 項變數。分組 方式為以下所述:(1)性別部分,分為男、女兩組;(2)居住地部分,分 為都市區以及非都市區兩組,本研究依照<宜蘭地區社會變遷與永續發展 第一次基本調查>抽樣分層方式採多變量之群集分析,將宜蘭、羅東、冬 山鄉歸類為都市區、其餘三星、五結、壯圍、員山、頭城、礁溪、蘇澳、

大同、南澳歸類為非都市區;(3)子女數部分,分為有子女、無子女兩組;

(4)教育程度部分,分為高中以下、高中、高中以上三組;(5)有無工 作分為有工作、無工作、已退休三組;(6)所得收入,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公佈 95 年可支配所得資料並假設稅率相等,將範圍分為六組:0~2 萬、

2~3 萬、3~4 萬、4~6 萬、6~11 萬、11 萬以上;(7)年齡層部分,依照年 紀分為青壯年 20~39 歲、中年 40~59 歲、老年 60 歲以上三組。表 3-2 為 基本資料變數內容整理:

表3- 2 基本資料變數內容整理 基本資料

變數 分組內容

性別 女性;男性

居住地 都市區;非都市區

子女數 無子女;有子女

教育程度 高中以下;高中;高中以上

有無工作 有工作;無工作;已退休

所得收入 0~2 萬;2~3 萬;3~4 萬;

4~6 萬;6~11 萬; 11 萬以上

年齡層 青壯年20~39 歲;中年 40~59 歲;老年 60 歲以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2)

二、社會因素

根據代間支持理論可得知,世代之間會經由金錢、財產、勞務的交換 而達到世代間關係之平衡,因此社會因素變數方面,本研究取問卷中社會 組資料,選擇受訪者上一代家產分配情形題組中2 問項以及奉養態度與方 式題組中1 問項,原始問卷內容為(1)請問您(或您先生)父母的土地、房 屋、現金、有價證券等家產是不是已經分給您們子女?(2)除了分家產 外,父母有時也會給子女較大筆的財產或金錢,來幫助子女。請問您有沒 有曾接受過這種幫助?(3)過去一年來,您父母(公婆)會提供您幫助 或費用嗎?本文將問項精簡為三變數,家產分配、是否曾經接受父母金錢 幫助以及父母短期支助。分組方式為:(1)家產分配部分,分為有家產可 分或無家產可分;(2)是否曾經接受父母金錢幫助方面,分別為有接受幫 助以及沒有接受幫助;(3)父母短期支助,分別為勞務、金錢皆有提供、

只提供勞務、只提供金錢、兩者皆無。表3-3 為社會因素變數內容整理:

3- 3 社會因素變數內容整理 社會因素

變數 分組內容

家產分配 有家產可分;無家產可分

是否曾經接受

父母金錢幫助 有接受幫助;沒有接受幫助

父母短期支助 勞務、金錢皆有提供;只提供勞務;只提供金錢;兩者皆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經濟行為

本研究經濟行為是以研究個人消費行為為主,為了分析消費行為,因 此經濟行為變數取自問卷中經濟組資料,除了個人消費行為與心理題組中 13 項問項,還包括個人成就期望與總體經濟展望題組中有關消費行為之 問項 2 項,因此變數細項共 15 項主要為消費行為,問項回答結果使用李

(43)

克尺度表方式給予分數定義,非常符合/贊成給予 4 分、符合/贊成 3 分、

不符合/贊成 2 分、非常不符合/贊成 1 分、作答不知道者去除。為達充分 研究個人消費行為,在分數涵義方面,分數愈高代表愈符合/贊成之程度 愈高,相反的,分數愈低表示符合/贊成之程度愈低。本研究欲使用因素 分析,將 15 項變數縮減,並找出屬性相似者重新命名消費行為,以供往 後探討經濟行為與基本資料、社會因素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表3-4 為經 濟行為變數內容整理:

表3- 4 經濟行為變數內容整理 經濟行為(消費行為)

變數編號/變數名稱 內容

1、如果不管大家的工作是什麼,收入都一樣,

一般人會更不努力工作,是否贊成此說法

非常贊成(4 分);贊成(3 分);

不贊成(2 分);非常不贊成(1 分)

2、個人只要肯吃苦就一定會成功 非常贊成(4 分);贊成(3 分);

不贊成(2 分);非常不贊成(1 分)

3、有錢人盡量賺錢對大家都有好處 非常贊成(4 分);贊成(3 分);

不贊成(2 分);非常不贊成(1 分)

4、在我們社會裡大家都尊敬有錢人,不管他們 錢從何處來

非常贊成(4 分);贊成(3 分);

不贊成(2 分);非常不贊成(1 分)

5、在我們社會,能花大錢才有面子 非常贊成(4 分);贊成(3 分);

不贊成(2 分);非常不贊成(1 分)

6、有時候會誇耀一下自己的賺錢本事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7、很想知道別人賺的錢是否比自己多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8、寧可多花一點錢去買比較好的東西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9、喜歡買名牌產品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10、買東西時會和人講價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4)

表3-4 經濟行為變數內容整理(續)

經濟行為(消費行為)

變數編號/變數名稱 內容

11、存的金錢足夠應付緊急時的需要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12、經常羨慕那些富有的人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13、有固定存錢的習慣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14、購買品質最優異的產品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15、會趁東西便宜時多買一些回家備用 非常符合(4 分);符合(3 分);

不符合(2 分);非常不符合(1 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經濟展望

在經濟展望變數方面,經濟展望變數取自問卷中經濟組資料,選擇個 人成就期望與總體經濟展望題組中,有關於宜蘭縣居民對未來經濟看法之 問項共4 項。內容為(1)請問您個人現在的經濟狀況感到樂觀或悲觀;(2)

請問您個人未來一兩年的經濟狀況感到樂觀或悲觀;(3)請問您對宜蘭整 體經濟環境五年後變化預期;(4)請問您對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五年後變化 預期。問項回答結果依照李克尺度分數定義,很樂觀給予5 分、有點樂觀 給予4 分、普通給予 3 分、有點悲觀給予 2 分、很悲觀給予 1 分、作答不 知道者刪除。分數愈高表示樂觀程度高,相反的,分數愈低表示樂觀程度 低;會變好3 分、沒變化 2 分、會變差 1 分、不知道者刪除。分數愈高表 示對未來看法樂觀程度高,反之,分數愈低代表對未來看法樂觀程度低。

其中項目(1)、(2)為對經濟展望之短期看法(3)、(4)為對經濟展望之 長期看法,表3-5 為經濟展望變數內容整理:

(45)

表3- 5 經濟展望變數內容整理 經濟展望

變數名稱 內容

請問您個人現在的 經濟狀況感到樂觀或悲觀

很樂觀(5 分);有點樂觀(4 分);普通(3 分);

有點悲觀(2 分);很悲觀(1 分) 經濟展望

短期看法

請問您個人未來一兩年的 經濟狀況感到樂觀或悲觀

很樂觀(5 分);有點樂觀(4 分);普通(3 分);

有點悲觀(2 分);很悲觀(1 分) 請問您對宜蘭整體經濟環境

五年後變化預期

會變好(3 分)、

沒變化(2 分)、會變差(1 分)

經濟展望 長期看法

請問您對台灣整體經濟環境 五年後變化預期

會變好(3 分)、

沒變化(2 分)、會變差(1 分)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數據

圖 1- 1  本文章節架構.........................................................................................
表 2- 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  文化層面  學者  研究結果  Bellah(1957) 十九世紀日本的基督新教對經濟活動的影 響力頗大。 Max Webber(1958) 基督新教 (尤其達爾文教派)之教義與觀念,理性的控制人類的社會與文化、尤其 是經濟活動影響最大。價值觀  Rostow(1961) 社會因素中,國家主義能推動許多國家的 經濟發展。 Rogers and  Berg(1961) 於職業與意識型態文章中,研究汽車商之意識型態,得出意識型態不同,對業績之 意識  影響。 形態
表 2-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續)  政治層面  學者  研究結果  Ember(1963)  經濟活動發展與政治活動發展有顯著的正 相關。  Cutright(1963) (1965) (1963)國家的經濟指標、交通發達、都市化程度與政治活動有高度相關;(1965)  各國 社會保險制度完善與否,和其經濟發展水 準成高度相關。 生產單位與政府的政治關係  Pryor(1968)  每個國家都會面對公共福利支出的比例調撥問題,而經濟發展速度相同的國家,都 會面對同樣公共福利支出比例的困難。  整
表 2-1 經濟社會學各個層面相關文獻(續)  社會階層層面  學者  研究結果  Hodge、Treiman and  Rossi(1966)  工業化國家的職業地位是極為相似的。他們做了以下推斷,即工業化程度和經濟發 展與社會階層是無關的。  Jakubowicz(1968)  社會雖有文化上的差異、工業化程度也不 同,但是社會職業階層卻差不多。 社會 地位  、  階層  體系 Treiman(1970)  社會工業化程度會影響社會階層,因為從事農作的人會逐漸轉移到都市,從事工業生產工作,經過一段時間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utilization of the budget of individual department/institute, this study also performs data mining on the book borrowing data

In this chapter, the results for each research question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a)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n evaluating

“ Consumer choice behavior in online and traditional supermarkets: the effects of brand name, price, and other search attribu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The school/department selection is divided into psych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is study. The selection is affected by five factors including college, interpersonal,

Base on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ory, proposed by Bass in 1985, from the subordinate viewpoint, this research discusses how the leaderships, in high command service

The study derives five parameters as background factors, personality trait, community trait, and aggression behavior for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studies to

The methodology involved in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doption, including the fact proposed by Holak (1988) that product attributes, consumer characteris- tics

Four aspects are discussed within this article,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of traffic safety education,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tate, the opinion of giving support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