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經濟評估方法

以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在經濟學的文獻中,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分 析方法:經濟評估(economic appraisal)、實證性分析(positive analysis) 與規範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Drummond, 1994;蘇顏洲,2003 年)。其中「規範性分析」是用來研究某些措施到底該不該執行,涉 及價值判斷,例如:新台幣該不該貶值;而「實證性分析」是研究什 麼樣的假設前提,就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只有邏輯推導而不涉及價 值判斷,例如:分析如果新台幣貶值,會發生哪些情況?詳細的來說,

如果新台幣貶值,透過實證性分析,可以知道會加強出口的競爭力,

而對進口不利。到底該不該貶值?則需要使用規範性分析,因其牽涉 決策者之價值判斷,視其認為出口及進口何者較重要;「經濟評估」

則為一種探討資源分配是否有效的工具,主要是衡量投入(input)與產 出(output)作一連結形成一比率值(output/input),也就是每投入一單位 可以有多少產出的概念,在決策的過程中,以最少投入最高產出為優 先次序的依據(Drummond, 1994)。

Drummond(1997)將衛生照護經濟評估的方法,依照是否同時考 量「成本與結果均評估」與「兩種以上方案的比較」兩面向,分成了 完整與不完整經濟評估兩類。雖然「成本效益(cost-benefit)」或「成

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的概念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正式使用這些 概念來作分析是自二十世紀才有的,尤其在商業界中發展的更是蓬 勃。至於這概念用在醫學界,大約是自1960年代起,在當時主要成本 效益與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主題,是有關末期腎臟疾病的照護方面 (Petitti, 2000;蒲若芳,2002年)。

完整的經濟評估方法包括:「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成本效用 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等四種(Drummond, 1997)。

不同的介入方案如果有相同的結果,則可直接比較成本的大小,

此稱為「最小成本分析法」。視結果指標的選擇不同,以自然單位(如 死亡數、人年等)為結果指標者,稱之為「成本效果分析」;將結果 指標由自然單位轉換為效用者,稱為「成本效用分析」;若將結果指 標由自然單位轉換為貨幣單位者,稱為「成本效益分析」。以自然單 位 為 結 果 單 位 , 只 能 比 較 研 究 中 各 方 案 的 相 對 優 劣(productive efficiency);而以效用為單位的成本效用分析,因為其結果指標可以 跨研究、跨疾病比較,除了productive efficiency之外,還具有allocative efficiency (Palmer et al., 1999; Palmer & Torgerson, 1999)。

本及效果兩大部份,以成本效果比(效果/成本)或增量成本效果比 為最終指標(蒲若芳,2002年),即投入每單位之成本可產出多少效 果或每產出之效果需花費多少成本。成本係以「金錢」作表示,為所 謂之「效果(Effectiveness)」,則是只用實際指標、自然單位(Natural Unit) 作計量,例如執行之方案可拯救多少生命年(Years of Lives Saved)、

增加幾年生命年(Life Years Gained)或係多少件疾病案件獲避免等 (Drummond et al., 1987)。成本效果分析為醫療、衛生決策者常用以協 助制定決策之工具,可於衛生機關或醫院限於經費預算及資源之分配 下,選擇最好之決策,以發揮資源分配之最大效用。

一、成本評估

一般「成本」皆化以”金錢”之單位表示,可知每單位成本帶來多 少效果,至於成本之計算一般分為兩部分:直接成本(direct cost)與間 接成本(indirect cost),與成本會計所定義之成本是不同的。直接成本 是指醫療資源所消耗之成本,間接成本則指人們因生病而影響社會生 產力減少所需之成本(石美春,1996 年)。

過去國外的研究:Rice 於 1982 年指出,生產損失尚包括:醫療 利用時病患及陪病者之時間成本、陪病者請假之時間成本及罹病而導 致不必要之工作更替或升遷機會喪失(李志恆,1998)。國外Richman

在 1983 年 探 討 酗 酒 及 藥 物 成 癮 治 療 計 畫 的 部 份 成 本 及 效 果 ; Lampinen(1991)在探討有 AIDS 病患增加藥物成癮費用,而其成本效 果分析;之後陸續有學者提出對藥物濫用治療的成本效果評估新觀點 及其應用(Hubbard et al., 1991; Hser et al., 1991; Apsler, 1991)。

美國一項對藥物濫用所造成的經濟成本估計研究指出,1988 年 藥物濫用所產生的經濟成本約 583 億美元,該研究所估計的成本包 含,核心成本或是其他相關成本,各項成本又可區分成直接成本及間 接成本,直接成本即是因藥物濫用所產生的實際支付成本,間接成本 則是因藥物濫用所造成的資源損失,包含:罹病成本及死亡成本,以 生產力的損失計算(Rice, Kelman & Miller, 1991)。

澳洲政府也曾於 1992 年做過酒精、菸草、藥物濫用的社會成本 評估,其中因使用非法藥物而產生的社會成本包含有形成本 12 億 4 千8 百萬美元,無形成本 4 億 3 千 5 百萬美元,總計社會成本損失約 16 億 8 千 4 百萬美元;該研究對藥物濫用成本定義是,因為過去或 現在藥物濫用而導致,在特定一年間用來消費或投資的淨社會資源損 失價值,加上其他藥物濫用所造成的無形成本(Collins & Lapsley, 1996)。Williams(Cartwright WS, 1998)從經濟分析觀點已建構初步的 藥癮治療成本效果評估模式,完整定義出成本評估項目(表 2- 4),

表2- 4 成本評估項目

例如:STD screening、tuberculosis treatment

資料來源:Cartwright WS. Cost-benefit an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drug abuse treatment services. Evaluation Review. 22(5):609-36, 1998 Oct.

綜合國外藥物濫用成本推估相關研究,李志恒等學者(1998 年) 相關成本(related cost):

直接成本(因犯罪而導致司法部門的成本、意外災害而導 致交通部門成本或私人的財產損失)

間接成本(犯罪訴訟、入獄所導致生產力降低或損失,或 早逝導致終身收入損失的現值)

1991,Collins

& Lapsley

有形成本(tangible cost):市場上有其價值而能被衡量的成本(例

藥物濫用成本推估架構

1991,French

私人(個人)有形成本(Private tangible costs)

濫用者個人所承擔之成本(包括:自付醫療費用、收入減 少、意外災害的財產損失、行為規避費用等)

私人(個人)無形成本(private intangible costs)

濫用者個人生理失能、自尊心受損、焦慮、孤立感、與家 庭不合與衝突、沮喪、情緒悲傷等

外部有形成本(external tangible costs)

他人(家庭或社會)所承擔的成本,包括:支付的醫療費 用、犯罪成本、意外災害的財產損失、工作場所成本(生 產損失、工作場所意外災害、缺勤、藥物測試)、休閒時 間剝奪、行為規避費用(包括法律執行、致力於公共教育 服務、增設商務及住家安全系統、住家遷居)等。

外部無形成本(external intangible costs)

他人生理失能、家庭不合與衝突、失去友誼、對個人安全 感的恐懼、對財產損失的恐懼等

1995, Single 1996,物質

二、效果評估

效果依性質方可分為直接效果、間接效果(增加生產力)、無形 效果。而根據方案實施的進度,又可分類為三種,分別為服務量 (output),為計畫實施所提供的服務數量(如藥物、器材)、短期結果 (effects)乃是計畫實施後,對目標群體在知識、態度、行為方面的影 響,以及長期結果(impact) ,則是針對計畫實施後,測量其對目標群 體健康或社會經濟狀態的衝擊或影響,如調查其死亡率、罹病率等 (Reynolds, 1985)。

藥 癮 治 療 之 效 果 評 估 一 般 以 「 成 癮 嚴 重 度 指 標 」(Addiction Severity Index, ASI)、「藥癮患者態度量表」、「藥癮患者對治療滿意量 度」及「醫療處置服務現況評估研究問卷表」、凱旋醫院之「煙毒勒 戒科追蹤評估表」(陳朝灶,1993 年;吳就君等,1998 年;楊寬弘,

1994 年;張鈺姍等,1995 年)作為藥癮治療的成果衡量。

「成癮嚴重度指標」評估的向度包括六大部分:身體狀態、就業 及支持狀態、酒精及藥物使用情形、法律狀態、家族史及家庭社會關 係、精神狀態(葉紅秀等,1998 年)。

「藥癮患者態度量表」包括五種態度(每種態度皆有6 個題目):

1.處置態度:指受測者是否認為藥物濫用是屬於身體疾病的一種而需 要治療;2.共處態度:指受測者是否願意接受其他藥癮患者,並且願

意與其他藥癮患者一起共事;3.協助意願:受測者是否認為其他藥癮 患者需要幫助,並且有能力、願意幫助他們;4.患者特性:受測者是 否認為藥癮患者是敏感、自卑、有嚴重情緒困擾;5.個人態度:受測 者是否認為違禁藥品對身體有害(余伍洋等,1997 年)。

「煙毒勒戒科追蹤評估表」乃參考藥物成癮嚴重度指標(ASI)修 改而成,分為六大部分:藥物濫用情形、身體疾病、就業情形、法律 問題、家庭及社會因素、心理因素(張鈺姍等,1995 年)。

「醫療處置服務現況評估研究問卷表」之內容共計分為八大部 分:個人基本特質、使用毒品特性、家庭支持體系、求醫行為、個人 認知、個人現況、對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戒除藥癮之成效評估(陳 朝灶,1993 年)。

除了上述臨床評估項目之外,藥癮患者在生理及心理嚴重受影 響,進一步影響到其整體生活品質,因此藥癮患者戒治效果的評估應 包含生活品質的改善情形。

三、敏感度分析

經濟評估由於資訊取得的限制,與研究問題的複雜度,常有許多 的假設與簡化,也因此在結果呈現時,研究者有必要對研究結果的不 確定性加以說明。通常是以敏感度分析來測試各個假設或參數對模式 影響的穩定程度,如果情況允許,近年來發展較為成熟的模式敏感度

分析法也被建議使用(浦若芳,2002 年;Canadian Coordinating Office fo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1997)。

敏感度分析是改變某(些)重要的參數(critical components)的值,

此改變可能是在有意義的範圍內(meaningful amount)或是成為其極端 值(worst case to best case),以重新計算成本效果值。重新計算的結果 與原來的結果相比較之後,可以幫助研究者或讀者了解模式結果對此

(些)參數的敏感程度。如果結果對某參數在有意義的範圍內改變沒 有敏感性,則研究者可以比較有把握說研究結論和此參數有關的假設 不敏感;若結果對某參數之改變很敏感,則此結果並不穩定(robust),

此研究結果之成本效果無法有結論。通常敏感度分析可以將這些具決 定性的(critical)參數鑑別出來,政策制訂者再視其需要決定是否需要 再投入資源,去對這些決定性參數進行更精確的估計、以修正原成本 效果研究的結果(Manning et al., 1996)。

傳統的敏感度分析方法是一次改變一個參數,即所謂的「單維敏 感度分析(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以往決定參數範圍的方法

傳統的敏感度分析方法是一次改變一個參數,即所謂的「單維敏 感度分析(one-way sensitivity analysis)」。以往決定參數範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