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綜合探討

本節以量的分析結果為主軸,配合質性分析的結果,說明國中國文教科書中 道德教育內涵的分布情形,並探討其所代表的意義。

圖 4-1-1 整體主類目分布

壹、 整體分析探討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共有78課,其中翰林版、康軒版、南一版各為26課,在3版 本中只有3課的主旨與品格教育無關,即同時出現於三個版本之「兒時記趣」,所 以,實際上只有1課未隱含品格教育內涵,可見在九年一貫課程的七年級國文教科 書中,隱含品格教育內涵的文章高達96.15%。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賦有品格教育意涵的文章中,共有19篇(共92篇)是在 三個版本中重複出現2至3次,佔所有文章篇數的五分之一。而本研究為忠實呈現 各版本教科書品格教育的分佈情形,故並不將重複的課文刪除或更動,而是以教 科書原本編排的課文與完整課數,真實地呈現品格教育在三個版本中的分佈情形。

在整體主類目之分布情形上,主類目共有4個,「人與自我」是出現最多的主 類目,「人與他人」次之,其次是「人與社會」,出現最少的是「人與自然」。從圖 4-1-1可以看出,光是「人與自我」就占了將近一半,而「人與社會」和「人與自 然」合計才占24.6%,遠不如「人與他人」,而且只比「人與自我」一半多一些,可 見在整體主類目的分布上,有過度集中在「人」這個互動對象上,而較忽略「社 會」和「自然」公共道德之部分。

在整體次類目之分布情形上,本研究類目表中的次類目共有27個,但在這3個 版本的全部課文中,出現過的次類目有24個,只有3個次類目完全未出現過,且都 集中於「人與社會」這個主類目底下,而這3個次類目皆有其重要性,如:「尊重 多元」即配合九年一貫中十大基本能力的「文化學習與國際理解」基本能力所強 調的:尊重並學習不同族群文化,理解與欣賞本國及世界各地歷史文化,並深切

人與自我 43.77%

人與他人 31.63%

人與社會 15.33%

人與自然

9.27%

體認世界為一整體的地球村,培養相互依賴、互信互助的世界觀。因科技的突飛 猛進,拉進了人與人、國與國的交通距離,彼此往來迅速頻繁,相互的依存關係 也就越來越密切。因此,教育方向如何配合多元文化社會之發展而調整,為不可 忽略的重要課題。「遵守法治」這項從1994年教育部修訂公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以12個德目,配合60則條目編列生活規條,「守法」名列第三位。另美國的「品格 教育網」的核心概念中,有一項為「公民義務」,內涵為「除了要遵守法律之外,

還要為學校、社會和國家服務」。美國的「品格聯盟」和「第4、第5R中心」核心 概念中,也有一項「公民義務」,內容中第一條就提到「遵守法律和規則」,由此 可知此次類目的重要性。「公平正義」可配合六大議題中的「人權教育」來看,在 人權教育的能力指標中有提及「瞭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討論世界公民的責任,並提出一個富有公平、正義永續發展的社會藍圖。」等指 標,皆說明其重要性。

在國中國文教科書隱含的24個次類目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堅毅不撓,其次依 序是親情之愛、感恩回饋、勤儉知足、盡心負責、積極進取等,從圖4-1-2可見,

這6個次類目就已經占了一半以上,而「其他」部分這42.81%則包含了18個次類目,

由此可知在次類目的分布上,也有過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品格教育內涵的情形。

至於整體次類目在各主類目中分布之情形,在「人與自我」這個主類目中,

次類目出現次數較多的幾個依序是堅毅不撓、勤儉知足、盡心負責、積極進取,

由圖4-1-3可看出光是這4個次類目就占了約八成,而「其他」的21.89%中,則包含 另4個次類目,可見在「人與自我」這個主類目中,品格教育內涵的分布亦有過度 集中的情形。

圖 4-1-2 整體次類目分布

親情之愛

11.50%

感恩回饋 11.50%

勤儉知足 7.35%

盡心負責 6.71%

積極進取 6.39%

堅毅不撓

13.74%

出現堅毅不撓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有的強調面對挑戰時,應堅持到底、貫徹 始終;有的說明唯有徹底下定決心與堅持到底的毅力革除惡習,才會有美好的人 性;有的舉出「有志竟成」的實例,讓大家先在腦海中畫出成功的影像,以砥礪 自己的心志,堅持到底;亦有強調耐心的重要,也就是在做事情時,不急躁、不 厭煩,和強調愈挫愈勇,堅忍卓絕的恆心。出現勤儉知足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有 強調安貧樂道、不追求名利、甚至隱逸過著平凡簡單之生活的;有文章是透過教 導學生時時存著感恩的心,珍惜他人的付出中說明「勤儉知足」之美德;也有說 明只要養成恬淡的生活態度,而且懂得知足,才能真正擁有。

而在出現盡心負責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有強調於做事上面之負責任,也有一 種是強調對自我人生負責,勿浪費生命;另有一類文章是以誇張反諷的手法,諷 諭處事認真的重要。出現積極進取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期勉讀者在困境中,要盡 力突破限制,奮發向上,以積極的行動與困境搏鬥、不斷的自我超越。是不斷自 我要求與超越困境的一種德行行為;有的以反面說明不積極進取的後果,向世人 提出了警惕;有的則是藉由事、物,從而凸顯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人與他人」這個主類目中,出現次數較多的幾個次類目依序為親情之愛、謙 恭有禮、尊重包容、宅心仁慈,光是這4個次類目,由圖4-1-4就知已經占了這個主 類目的四分之三左右,而「其他」的26.26%中,則包含了5個次類目,可見在「人 與他人」這個主類目中,品格教育內涵的分布相同地有集中於某些類目之情形。

出現親情之愛這個次類目的文章,絕大部分描寫為父母對子女的關懷之情,

圖 4-1-3 「人與自我」之次類目分布

堅毅不撓 31.39%

勤儉知足 16.79%

盡心負責 15.33%

積極進取 14.60%

其他 21.89%

只有2篇文章是描述祖孫間的情感,而這類文章不少是透過象徵手法來表達。出現 謙恭有禮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有舉正面例子強調「功成不居」、「謙虛為懷」的美 德;也有以正反對比的方式,強調謙虛的重要,此外,在教科書中所提到的謙虛,

並非一個完全不牽涉到行為層面的德行,而有更深層的含意:一個人在創造出一 番的成就之後,進而有「謙虛」的表現,是一種內外在兼修的功夫。而出現尊重 包容這個次類目的文章,則集中在「雅量」一文,其舉出生活中之實例來闡述人 與人之間,要以開放的心胸去面對與接受不同的事物,如果能夠換一個角度來看 事情,那麼想法自然會有所不同;也有以寓言故事來說明「敬人者,人恆敬之」

的道理。這3個次類目都點出人與他人和睦相處、互敬的一面,勾勒出一幅真摯、

溫馨的人際互動圖景。

由圖4-1-5可知,在「人與社會」這個主類目中,幾乎全集中在感恩回饋這個 次類目上,至於團隊合作、關懷行善這2個次類目,合計才占25%,可見在「人與 社會」這個主類目中,品格教育內涵的分布也有過度集中的情形。出現感恩回饋 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有的感恩之對象為廣大的社會大眾;有的是表達對社會大默 默付出的無名英雄表達感謝;另有文章感恩的對象是父母親,深深感念父母親的 恩惠;也有對祖先或前人的艱苦奮鬥,知所感恩惕勵。然而,不論對象是誰,我 們皆應有飲水思源、關心人群、付出貢獻的觀念。

圖 4-1-4 「人與他人」之次類目分布

親情之愛 36.37%

謙恭有禮 16.16%

尊重包容 12.12%

宅心仁慈 9.09%

其他 26.26%

在「人與自然」這個主類目中,集中在欣賞自然這個次類目上,從圖4-1-6可 知,光是這個次類目就占了62.07%,而尊重生命、愛護環境和惜物愛物這3個次類 目,合計才占37.93%,可見在「人與自然」這個主類目中,品格教育內涵的分布也 有過度集中的情形。顯示國文教科書在「人與自然」的品格教育方面,仍將「人 與自然」的焦點放在「欣賞」的品格部分,至於牽涉到「身體力行」的品格,則 佔的份量相對較少。

出現欣賞自然這個次類目的文章,有記敘山水田園生活中所見所聞的美好,

鼓勵大家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的;也有藉由自己親身親近自然、觀察自然的美好體 驗,來鼓舞讀者由親近自然進而珍惜、愛護自然……。透過生動有情的文筆,帶 領我們走進山,走入水;奔向藍天,奔向綠海,享受大自然的洗禮,迎向大自然 的呼喚,為人與自然架設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尊重生命這個次類目的文章,直接 表達萬物依自然法則平等共處的觀念,因我們往往只欣賞自然,很少考慮與自然 共生存,所以此類的文章說明人與天地萬物都是同類,生而平等,並沒有貴賤的 分別,藉以提醒讀者注意自己在與大自然互動時的心態,呼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 存,而不是抱持著「萬物皆為我而生」的錯誤觀念,去干擾自然萬物的生息。

圖 4-1-5 「人與社會」之次類目分布

感恩回饋

75.00%

團隊合作 14.58%

關懷行善

10.42%

貳、各版本之分析與比較

在主類目方面,3版本中主類目的出現次數多寡次序稍有所差異,翰林版與南 一版和整體主類目的分布次序吻合,都是依照「人與自我」、「人與他人」、「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這個次序,而唯獨康軒版主類目之分布依序為「人與 他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然而進一步去分析,康 軒版在「人與他人」和「人與自我」二主類目的百分比上只相差0.94%,可說二個 主類目在康軒版來說是有相等之重要性,不像翰林版、南一版於這二個主類目上 有明顯之差距(17.2%和20.35%)。另外,重覆出現在2個版本的文章方面:翰林版、

康軒版重覆的文章共有2篇,南一版、翰林版重覆的文章共有3篇,南一版、康軒 版重覆的文章共有1篇,且重覆的文章其皆只分布在「人與自我」、「人與他人」

二個主類目上。至於在主類目分布的比例上,南一版和康軒版在「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二項中最接近,翰林版則比較注重「人與自我」的部分。另外,南

「人與自然」二項中最接近,翰林版則比較注重「人與自我」的部分。另外,南